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

第六层次的主导者是士,不再是一,所以道德经花了很多的篇章谈善为士者,教的的是心法,第十五章中的九种心法都是士的心法,有动有静,统称为动静,第五十七章说明了静的意义,“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随后指出“我好静,而民自正”,由此可知静是圣人治国的方法,本章专门谈静,可以理解为静态的告公用圭。

致虚极,守静笃。

致虚极是在天地否中,这是得一之后抱朴守一时的内容,古之善为士者到了这里,已经发展到了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的境界,已经完成了炼神还虚,开始炼虚合道,朝向更高的境界发展,而守静笃则是在泽山咸中,已经将静的力量和泽地萃中的车马的力量都卷藏到天位,这样的境界已经超越了陶渊明的《饮酒 其五》和王当的《德清宰俞居安自画渊明图》的境界,相较之下才见高下,虽然已经没有车马喧,但是两人还是结庐在人境,还会悠然见南山。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万物并作是“来反”发展到了“无所往”的时候,吾以观复的时候士回到了天位的坎中,士已经在“其来复”的力量中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三星也已经反归于娣,一起进入到了泽山咸。

夫物芸芸指的是人位的艮中的芸芸众生是众允的力量,已经在晋其角的角中,完成了或承其羞之后,解其角了,原来的石也已经成了泥尘,就可以在其来复的力量中通过谷神不死玄牝门而各复归其根,泽山咸-天山遁的时候人位的艮成为天地根,各复归其根时就进入到天地否。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第六章已经指出“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玄牝之门指的是风山渐,王在饮食衎衎的时候必须打开玄牝之门进入到人位,时归时也必须通过回天之门而进入到天位,这个过程叫作归根,归根是在静中完成,静是军争的绥靖所造成的安静,在风山渐的利御寇中“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因为已经完成了军争,即将通过回天之门;

这个时候的静决定了好遁的成功,丹和生的反行入口说明了处于直的力量中,而且在观我生进退中,可以完成或承其羞,而摆脱了孚乃利用禴的山地剥,所以静是复命的必要条件,大君有命之前必须达到静的程度,才能完成时归,并且完成冥豫成,从冥可以知道静的意义,不静就不可能通过回天之门,正在劳谦时不可能完成冥豫成,必须要到静的时候才能成行,也就是到了“于臲卼”时,没有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以至于无所往了,才有可能藉着其来复的力量完成归根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复命的前提是天位的坎从人位上的非常之道恢复到了天位的坎的常道中,再经过敦的过程才能进入到敦艮中,因为引的力量只能达到天位的坎中,必须经过另外一次的敦复才能进入到天位的艮中,地雷复发展到了天位的艮中就冥豫成了,就具备天山遁的条件,天山遁之后两个目都进入到天位的艮中之后才能在天地否中得一,得一之后才能才能进入到天雷无妄中;知常指的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可以间接地进入到袭明中,所以知常曰明。

不知常是告公用圭被用在山地剥中,不能完成告公用圭的转型,这个时候就属于妄作,因为还有人位的艮,所以自然就还有女,女是人位的离,就难免于用拯马壮,而进入车循环,就不免于中行,造成马匹亡,所以不知常就是妄作,妄作有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知是知临带动的告公用圭,进入到甘临,甘临在转入到无攸利的车循环,造成了第一种容的结果,这种容是军容,也就是车循环中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所造成的容,知常容中士已经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而恢复了常,所以知常指的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可以形成第二种容,这种容是国容,国容不入军,因为没有车循环了,而军容不入国,因为无所往了。

容乃公,容在甲骨文中是冏,冏古同炯,明亮有神,战国文字演变成为宀公,第二种容的时候已经没有了车循环,所以没有宀,只有公,在车循环中只有讼和不克讼,在火山旅-艮为山的黑松林中完成了告公用圭的转型之后就只有公,已经不再有言,取而代之的是圣人的不言之教,自此就没有了山地剥,公是无私,虽然不能完全的无私,只能做到少私寡欲,但是却可以没有分别心,所以公作无分别解更为贴切,这里的公指的是輹循环中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輹循环中才有的境界。

公乃王中的王不是孚乃利用禴中的王,而指的是“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百是全的意思,全的时候就是时归的时候,帛书版甲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注本用的都是“公乃王,王乃天”,只有当前流行的网络版采用“公乃全,全乃天”,考量点应该是王是孚乃利用禴中的角色,不存在于容乃公之后的世界,不过,知常容时就已经完成善复,已经超过了全归的时间点,至于百谷王则是已经是完成时归而象江海一般能善下者,“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百谷王已经是道之在天下时的身份,第六十六章中的江海必须与第三十二章的江海一起理解。

王乃天中的王是“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中的天下王,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可以将人位的坎中的示在五气朝元变成为元神,而结束了车循环,同时因为用的是或承其羞的心法,可以并且羊,而免于国之不祥,既没有了车循环,也没有了山地剥,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就是天下王,天下王以这样的方式受国不祥,所以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就是真正的天。

天位的兑代表天,告公用圭代表道,本质上天不等于道,但是在孚乃利用禴中天被用作“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的力量,此时的天是“从事于道者”,而“同于道”,所以天乃道;

天在善复时同于道,“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告公用圭在善复时完成了大有得,同时也将天一起归藏到天位,之所以能够完成万物的归藏,要归功于母所生发的地雷复,告公用圭回到了天位就可以在泽山咸中育阳,将震为雷转变成为天下神器,道乃久是因为这样的天道已经“有国之母”,所以”可以长久”。

没身不殆在《道德经》中出现了两次,除了在第十六章出现之外,第二次在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以守其母,没身不殆。”进一步地说明了没身不殆的原因在“既知其子,以守其母”,既知其子之后就没有了坎中子,也就没有了孚乃利用禴,一直到生命终止都再也没有山地剥,殆是车循环时占和厶的反行入口,就进入到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了,就会造成山地剥和折其右肱,以守其母说明了有国之母,可以长久,震为雷可以不断地得到母所生发的地雷复的自我加持,“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所以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是一个可长可久的天道。

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本章从前一章的“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士,进一步地说明古之善为士者的杰出贡献,如果将古视为时间上的定义,相对于孚乃利用禴中的今,那么就指的是天风姤中的士,可是微妙玄通是玄德的成就,天风姤时还没有玄,所以这里的古只能指圣人之道。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之善为士者是能够完成善复而成就圣人之道者,因为自己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进而成全了泽山咸中的育阳和得一,而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圣人境界,这个时候才是古之善为士者;

微妙玄通中的微是从火山旅的旅焚其次发展到鸟焚其巢的高度,人位的艮中的微尘就太高了回天之门而冥豫成,而得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妙中,玄通则是完成了玄德,就明白通达了;

深不可识的深指的是“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易·系辞》强调:“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说明了只有深才能进入天雷无妄的天下,因为“深则专”专的时候在车循环中,发展到了无所往其来复的时候,才能完成善复,而且“深则厉”,完成了深才会放弃利己,而进入到有厉,才能藉着有厉完成天山遁,所以深的意义重大;识则指的是《孙子·谋攻》中的:“识众寡之用者胜。”识众寡之用到无所往的阶段是在“当其无,有车之用”的阶段,识众寡之用时人位的艮中还有众寡,当其无的时候已经从有到无了,而通天下之志时就到了“当其无,有器之用”的时候了,已经完成了善复,而进入到天雷无妄中。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玄德为了达到深不可识,必须藉着车循环完成容,容指的是藉着车循环达到谷的程度,目的是让婴儿姹女通过谷神不死玄牝门进入到泽山咸中育阳,得一时也一并完成了天山遁;

豫兮若冬涉川指的是进入到由豫的过程非常敏感,必须在火山旅中谨其守,严收人位的坎中的宗故宗庙,并且在艮为山中固其结,而完成三星在天,所以若冬涉川,如履薄冰;

犹兮若畏四邻指的是疑,疑是天位的坎的行,用冥时如在柜中,不闻消息,所以犹豫不决,所以犹豫时不是勿疑,其来复的力量才能一直发展到天位的艮中,在天地否时才能“钻开玉柜明消息”,这个时候就意味着得一了,育阳的过程必须“犹兮若畏四邻”,四邻指的是东夷、西戎、南蛮和北狄,四邻都是离为火的产物,一觉醒就会造成离为火,而有了四邻;

俨兮其若客的俨是恭敬庄重的意思,在严收宗故宗庙的时候必须俨兮其若客,仿佛客人一般,才能将将敢为天下先的心收敛起来,俨而求合,合是以正合,在艮为山中完成合交,也就是归正,如果抱持着敢为天下先的心,那么就会以主人自居,就不会完成合交,就“不拯其随,其心不快”了,不拯其随就会造成干母之蛊和干父之蛊,就没有其来复,所以其心不快是父母的心不快;

涣兮其若凌释是一种警语,坤为地的“履霜,坚冰至”是其来复的力量,目的是为了进入到天雷无妄,如果在这个时候进入到风水涣中,而以凌释为目的,凌释是化冰的力量,目的是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皤如时本来可以进入到雷泽归妹中,而完成时归,凌释的时候采的功德就会困于“惟十有三祀”中,成为“康侯用锡马蕃庶”的力量,那么就会破坏“升其高陵”的力量,风水涣中士在升高到天位的坎中时就会进入到泽地萃的车循环,涣汗其大号时就进入到来反而造成山地剥,因而进入到绝地,绝地无留,就会涣王居,无法进入到泽山咸的王居;

敦兮其若朴是士在敦复时完成了三星在天,物就成为朴,朴是由豫中三星在天所形成的的白象,其来复从泽山咸再发展到了冥豫成的高度时就完成了敦艮,就得一了,这个时候就是真人,真人就可以在天位的艮中抱朴守一;

旷兮其若谷指的是在泽水困的困于金车中的旷日持久,造成了空明,也造成了泽山咸的王居的荒废,这也是绝地无留的结果,泽水困不断地造成了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孟子·离娄上》中的:“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弗由,哀哉!”正是对旷兮其若谷所作的慨叹。

混兮其若浊是针对告公用圭所作的评语,混同浑,士在天位的坎中时具有帝乙归妹以祉元吉的性质,所以“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水地比是士的行止,士带着日一起行动,形成了告公用圭,来反时士与震为雷脱离,就失去了“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拴牢莫外寻”的心意高尚的性质,来反时就会造成中行,中行发展到了无所往的时候就会造成地雷复的独复,独复时已经在由豫中,士就可以恢复初玄时浑太乙的状态,所以混兮其若浊指的是地雷复的中行独复,“浊谓之毕”,华是道之华,而道之华是愚之始,“是以大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士必须在水山蹇中处其厚,处其厚是在来反时进入到或承其羞中,而避免了居其薄时的获匪其丑,并且在火山旅时处其实,而不进入到山地剥中,就不会造成道之华,士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告公用圭,必须舍弃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而采用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

澹兮其若海的澹是水波纡缓的样子,而其中的詹是多言,也就是在车循环发展到了第三阶段时所出现的以多问于寡的时候,厃古同危,意味着已经发展到了“于臲卼”了,没有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所以水波纡缓了,乃至无所往了,海指的是母,无所往的时候倚靠母的生发,重新带来其来复的力量;

飂兮若无止的飂是高风,翏是鸟高飞,指的是鸣谦的力量可以直抵天位的艮,也就是火山旅的力量可以达到鸟焚其巢的高度,无所止指的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没有止境,可以妥善地运用着劳谦中的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所产生的鸣谦,意味着已经没有了利己,可以一直在有厉的力量中,没有了“利用行师”,所以也就没有了善复,而进入到正复中。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帛书版甲乙本豆没有孰能,这里的孰不是谁的意思,不是问句,孰指的是五谷时孰,能是士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才成为嘉遁之坎,而可以伸出嘉顿之手在静中发挥隔离的功德,浊是道之华,“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丹和生指的是告公用圭,告公用圭能够完成归根复命就是静,从甲骨文的字形中可以看见嘉遁之坎在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中发挥了隔离的作用,隔离了获匪其丑的力量,虽然也有争,却没有山地剥,所以不但没有浊,而且可以让道之华在静中徐清,“坤为徐”,指的是雷水解-火雷噬盍时在母所形成的地雷复中变得洁淸而美。

安以动之指的是“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时已经进入到了天雷无妄中的天下时,却又进入到车循环,意味着人位的离又出现了,也就是说在唯用震为雷的时候人位的艮有复活了,所以安以动之,而再度进入到车循环,帛书版的甲本就是以“女以重之于生”代替了“安以动之徐生”,徐生是雷水解-火雷噬盍所完成的天地否之后的天泽履。

这样的道是輹循环中的道,也就是天泽履-雷泽归妹中的道,天泽履中有咥人和不咥人的两种情况,不同于主动地进入到车循环中,运用这样的道不追求水中行所形成的绝地的盈满,因为盈满时意味着已经进入到了绝地,绝地无留,就无法进入到泽山咸中育阳,在车循环中保的是人道,在天泽履中保的是天道。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由于不追求绝地的盈满,所以能蔽而新成,蔽是水风井发展到了坎为水时所造成的瓮敝漏,人位本来是一个完整的瓮,此刻已经有了缺口,有了缺口却还能够在来反之后发展到冥豫成,古之善为士者不但能够避恶,而且能够求善,所以可以被称为善为士者。

只有以易合老才能完整地解释道德经的每一个字,万法唯心造,明白老子所提供的心法,有了正确地概念,就可以自然地融入自己的力量中,不费力,反而更周全,天位的坎是心法世界,有正确的心法,就有光明的力量。

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日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本章的主角还是告公用圭中的震为雷,前一章谈的是宠辱若惊,宠辱若惊是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的结果,在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时震为雷被用在来反,与水山蹇中的来反之士结合在一起成为告公用圭,来反之士让震为雷成为“震来虩虩,笑言哑哑”的力量,披上了虎皮,在小有言的控制之下,带着恶,这一章则是震为雷的升华。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日微。

视是完成了炼神还虚的见,也就是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在完成了五气朝元之后,有了元神,才有天泽履的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视,此时已经进入到了天泽履-雷泽归妹的輹循环中,已经没有了孚乃利用禴中的四时之见,所以视而不见;夷是平、易的意思,在地火明夷中士所代表的明和震为雷所代表的夷并行的时候就成为车循环中的“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的力量,就具有平的效果,构成了天地阴阳大化,到了视之不见的时候告公用圭已经夷定天下,没有了四夷,告公用圭已经完成了转型,已经没有了天地阴阳大化,也就是说没有了宠辱若惊。

听是水山蹇在来反之后的听,闻是从水山蹇退到风山渐中,听而不闻是不进入到风泽中孚-风山渐中,就不会进入到四时之见中,来反时所形成的两个自我意识已经成为爻和坎中子都已经完成了教学,将要学成归国了,可以在无所往之后在其来复的力量中发展到冥豫成;反行之后震为雷处与两个自我意识一起陷在凵中,所以有希进之心,而进入到“观我生进退”中,希是“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时的希,即将成为天下神器,已经没有声音了,所以听而不闻;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尃。”搏是取女的手将震为雷推送到天位,而进入到四时之见中,之后在火泽睽所形成的金夫的力量之下进入到车循环中,所以搏是取女,见金夫,无攸利的过程,只能获致求小得的结果,而不是大有得,所以谓之搏之不得,在车循环中震为雷已经发展到了微,微是火山旅的“即鹿无虞”的鹿群所扬起的微尘,意味着震为雷已经被获匪其丑的一只手捏成齑粉,意味着已经发展到了谷的程度,具备了通过谷神不死玄牝门的条件。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夷希微三者是震为雷的三态,在三态时不可致诘,致诘是在火泽睽所形成的至临之后就进入到车循环中,无法完成善复,不是究竟,所以有言还无法发展到吉的程度;希夷微三者被混在由豫中,冥豫成时就得一了,这个时候才能致诘,这就是第二十五章中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在此之前只是物,物是勿用之牛,物是天地否之前的产物,必须经过育阳的过程,才能成为天雷无妄中的天下神器,这个时候就成器了,这个时候就是大道。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皦是天下大白,皦中有两个白,第一个白是藉用白茅成为天风姤中的震为雷,少年强则国强就是得力于白,在孚乃利用禴中白在反行时在薰心中成为方,善复时士必须持卜敲打方,完成了震为雷的反归于娣和育阳,冥豫成了才能成为皦,这个时候就是天下大白,像玉石般地光亮洁白,这就是“得月”,由豫时还有五色,还没有办法像真如一般地光亮洁白,到了天位的艮中时的白贲时才能成为如光的海洋,不是一蹴可成,所以这里用的是问号。

其下不昧指的是震为雷在反行入口时成为来反的力量,虽然金玉满堂,但是拾金不昧,无法进入到三昧,参是在火风鼎中参,进入到三昧时则是进入到三星在天的禅中。

绳子是己,指的是己日,人位的震源源不断的透过己将力量挹注到天位的震中,消除了日,己发展成为乙的时候就进入到泽水困的乱中,绳绳兮不可名指的是积雷成丹的过程如同己日,雷地豫时已经是天地否的前身,丹就不可以反行入口,这个时候是单行道,所以绳绳兮不可名。

无所往时车循环所产生的万和物都处于无中,也就是被陷于凵中的震为雷所隐匿了,天地否时人位的艮中的万物都已经在其来复的力量中回归天位,就复归于无物了,人位的艮中就无物了。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状本指狗的样子,犬是天位的兑和人位的兑在田相值时所形成的明夷于南狩的特殊力量,车循环时田相值的力量进入到火风鼎中,这个时候是状,无状之状则已经经历了山地剥,所以无状之状已经成为无所往中的万物,在其来复的力量中回归天位之后就再也无以名状了;

无物之象指的是由豫中的象,这个象是劳谦所产生的撝谦的力量,撝是人位的离牵出来大象,表现在由豫中,由豫时勿用之牛的物已经变成了朴,已经成为不可名状的无物之象,而且已经进入到了三昧中,所以惚惚恍恍,冥冥渺渺,隐隐约约,育阳之后大象就成为天龙。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天龙在天地否中时处于“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中”,迎之不见其首是从天位的坎中相迎时看不到龙首,因为龙首是干,干是反行的士,此时士刚刚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在天位的坎中主持育阳,没有反行,所以看不到龙首,随之不见其后指的是看不到其后的执其随时的仆从,泽山咸的执其随也在天山遁时遁到了天位而进入到天地否,所以不见其后,而且此刻正在冥升-冥豫成的冥中,三昧中。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执古之道者是天位的坎中的士在执,士将明夷于南狩的力量全部带入到了天位,古者圣也,执古之道就是执圣人之道,从时间的对比上来看就是天风姤中的士,古也指的是故,执古之道就必须严收宗故宗庙中的故,进入到观我生进退中,孚乃利用禴中的今之有是折其右肱的成果,士在执古之道时从水山蹇退回到风地观的观我生进退中,此刻都已经在利御寇的力量中进入到天位。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能知是士已经从人位的坎中的黄能回归到天位的坎中大能中,士的知临带动了告公用圭,能够将告公用圭发挥顶天功德才算是能知,古始是从车循环的始治发展到了艮为山的固其结,固其结的时候就完成了三星的结合,而在观我生进退时完成了时乘六龙以御天,就成就了天雷无妄中的妙有;

能够藉着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来完成古始就是道纪,道纪与孙子兵法用间篇中的“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是异曲同工,因为都在用间时节,只有在用间时才能改变告公用圭的性质,神纪着重在练气还神和炼神还虚,道纪则着眼于告公用圭的震为雷,士能知古始就完成了震为雷的升华,而告别了孚乃利用禴。

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宠指的是告公用圭造成了山地剥之后以宫人宠,震为雷陷在凵中成为宫人而承天宠;辱是士持住了辰,雷火丰是农,曲礼之后震为雷陷在凵中,震为雷无法回归本位就没有了天位的离的自我加持,对于天位的离而言是一种侮辱,宠辱都是山地剥所造成的结果;宠辱若惊的若说明了宠辱都来自于雷火丰的人位的坎的“有孚发若,往得疑疾”的心法,若是孚乃利用禴的特性,本章出现了9个若,若是有“孚发若,往得疑疾”的心法的结果,火天大有就发展成为火风鼎,人位的震被用作用拯马壮之后人位的震沦为坎中子,与天位的震中的二星形成了三才阵势,既可以成为水风井-火风鼎的基础,也可以成为车循环的轮轴,就从直的力量进入到交的力量,展开了孚乃利用禴;惊指的是“震惊百里”,百是全,里是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全的时候本应该完成时归而进入到有终是天雷无妄的境界中,却进入到敬之终吉的境界,也就是泽雷随-水雷屯中,从圣人或王的境界跌落到百里侯,如果在震惊百里的同时还在“不丧匕鬯”中,就意味着处于惟十有三祀中,说明了仍然处于车循环中,就摆脱不了笑言哑哑所造成的恶,而有了患。

贵大患若身的贵是以贝拿人,而且用的是贝中的震为雷,也就是不断地藉着和兑中的震为雷用作来反,并且藉着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完成获匪其丑,而形成了身的大患,患是反复中行的结果,中行成串,合心为患,而且是天位的大与人位的大结合在一起所造成的大患。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老子进一步地解释什么是宠辱若惊,宠为下涵盖了很多的概念,包括:巽为风的巽在床下、泽地萃的萃如嗟如、泽水困的困于金车,山泽损的已事遄往-使遄有喜,乃至山地剥的剥床以辨,都在描述同一件事情,那就是用作山地剥的告公用圭,天位的大代表天,在孚乃利用禴中被用在等而下之的做法上了,有陨自天了,所以宠为下。

得之若惊的成果是求小得,过程中造成了若惊,在水风井-火风鼎时因为“有孚发若,往得疑疾”的心法牺牲了震为雷,造成了马匹亡,一度丧马;失之若惊是失得勿恤的心法造成了有孚失是,造成了日的不正,也在车循环时因为“有孚发若,往得疑疾”的心法而牺牲了震为雷,所以谓之宠辱若惊。

这一些易经的基本概念是理解道德经的基本功,必须对易经非常熟稔,才能以易合老,离开了易经,都只是想当然耳,跟不上老子的意识步调。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何谓贵大患若身?贵大患若身发生在风泽中孚,风泽中孚的人位的震被用作用拯马壮,而进入到风水涣的车循环中,目的是藉着“在中馈”的心法完成贵,于是积雷成丹的力量被转化成为水山蹇的来反的力量,在车循环中反复中行就形成了患,由于告公用圭是人位的兑与天位的兑所形成的大,轻而易举地藉着孚乃利用禴所特有的山地剥造成了匪躬,而拿下身,所以谓之大患若身。

因为来反的力量来自于风泽中孚,所以这里用到了吾,吾所以有大患的原因在于风泽中孚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中行,所以实际上风泽中孚时已经完成了求小得,吾已经有了身,就会藉着车循环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中;到了天地否的时候人位上的力量都卷藏到天位,没有了吾,所以吾无身,这个时候不是没有了身,而是没有了吾,如果没有了身,后面的话都是多余一说,最重要的是没有了车循环,所以连患都没有了。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以上者两句话在帛书版的甲本和乙本、河上公本和王弼注本都不尽相同,综合四种版本可以知道老子谈的是人位的艮的存在问题,贵是在车循环中以贝拿人而完成了四时之见,如果以人为贵,以身为天下,那么直接就可以寄天下,也就是将天雷无妄的天下寄托在人位上,而爱是火风鼎的结果,如果火风鼎的爱所达成的求小得就可以身为天下,那么直接就可以托天下,就不需要那么大费周章了,问题在于有私,有私才会有孚乃利用禴,所以寄天下和托天下无法在孚发若往得疑疾的心法中完成,必须完成善复,超越有私,没有了我执和法执才有可能。

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宠指的是告公用圭造成了山地剥之后以宫人宠,震为雷陷在凵中成为宫人而承天宠;辱是士持住了辰,雷火丰是农,曲礼之后震为雷陷在凵中,震为雷无法回归本位就没有了天位的离的自我加持,对于天位的离而言是一种侮辱,宠辱都是山地剥所造成的结果;宠辱若惊的若说明了宠辱都来自于雷火丰的人位的坎的“有孚发若,往得疑疾”的心法,若是孚乃利用禴的特性,本章出现了9个若,若是有“孚发若,往得疑疾”的心法的结果,火天大有就发展成为火风鼎,人位的震被用作用拯马壮之后人位的震沦为坎中子,与天位的震中的二星形成了三才阵势,既可以成为水风井-火风鼎的基础,也可以成为车循环的轮轴,就从直的力量进入到交的力量,展开了孚乃利用禴;惊指的是“震惊百里”,百是全,里是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全的时候本应该完成时归而进入到有终是天雷无妄的境界中,却进入到敬之终吉的境界,也就是泽雷随-水雷屯中,从圣人或王的境界跌落到百里侯,如果在震惊百里的同时还在“不丧匕鬯”中,就意味着处于惟十有三祀中,说明了仍然处于车循环中,就摆脱不了笑言哑哑所造成的恶,而有了患。

贵大患若身的贵是以贝拿人,而且用的是贝中的震为雷,也就是不断地藉着和兑中的震为雷用作来反,并且藉着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完成获匪其丑,而形成了身的大患,患是反复中行的结果,中行成串,合心为患,而且是天位的大与人位的大结合在一起所造成的大患。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老子进一步地解释什么是宠辱若惊,宠为下涵盖了很多的概念,包括:巽为风的巽在床下、泽地萃的萃如嗟如、泽水困的困于金车,山泽损的已事遄往-使遄有喜,乃至山地剥的剥床以辨,都在描述同一件事情,那就是用作山地剥的告公用圭,天位的大代表天,在孚乃利用禴中被用在等而下之的做法上了,有陨自天了,所以宠为下。

得之若惊的成果是求小得,过程中造成了若惊,在水风井-火风鼎时因为“有孚发若,往得疑疾”的心法牺牲了震为雷,造成了马匹亡,一度丧马;失之若惊是失得勿恤的心法造成了有孚失是,造成了日的不正,也在车循环时因为“有孚发若,往得疑疾”的心法而牺牲了震为雷,所以谓之宠辱若惊。

这一些易经的基本概念是理解道德经的基本功,必须对易经非常熟稔,才能以易合老,离开了易经,都只是想当然耳,跟不上老子的意识步调。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何谓贵大患若身?贵大患若身发生在风泽中孚,风泽中孚的人位的震被用作用拯马壮,而进入到风水涣的车循环中,目的是藉着“在中馈”的心法完成贵,于是积雷成丹的力量被转化成为水山蹇的来反的力量,在车循环中反复中行就形成了患,由于告公用圭是人位的兑与天位的兑所形成的大,轻而易举地藉着孚乃利用禴所特有的山地剥造成了匪躬,而拿下身,所以谓之大患若身。

因为来反的力量来自于风泽中孚,所以这里用到了吾,吾所以有大患的原因在于风泽中孚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中行,所以实际上风泽中孚时已经完成了求小得,吾已经有了身,就会藉着车循环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中;到了天地否的时候人位上的力量都卷藏到天位,没有了吾,所以吾无身,这个时候不是没有了身,而是没有了吾,如果没有了身,后面的话都是多余一说,最重要的是没有了车循环,所以连患都没有了。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以上者两句话在帛书版的甲本和乙本、河上公本和王弼注本都不尽相同,综合四种版本可以知道老子谈的是人位的艮的存在问题,贵是在车循环中以贝拿人而完成了四时之见,如果以人为贵,以身为天下,那么直接就可以寄天下,也就是将天雷无妄的天下寄托在人位上,而爱是火风鼎的结果,如果火风鼎的爱所达成的求小得就可以身为天下,那么直接就可以托天下,就不需要那么大费周章了,问题在于有私,有私才会有孚乃利用禴,所以寄天下和托天下无法在孚发若往得疑疾的心法中完成,必须完成善复,超越有私,没有了我执和法执才有可能。

道德经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一章谈的是惟十有三祀,本章则指出惟十有三祀的成因,以及升华的方法,鬼谷子在《权篇》提出:“参调而应,利道而动。”的心法,参调而应是在参禅时完成三星在天,而能“同声相应”,利道而动是以完成善复为目的而进入车循环,最重要的就是“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已经到了惟十有三祀的勿用程度时就不再或从王事,这个时候就必须利道了。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五是天位的大以舟的身份的反行入口,色是用行师之后的色身,邑人的口成为目,震为雷陷于凵中,发展到这一步就得臣无家了,所以目代表臣子,“目不能决黑白之色则谓之盲”,意味着艮为山在薰心时发展到了山地剥,盲是山地剥之后的惟十有三祀的状态,水风井发展到了恒寒若时就造成了五色令人目盲,已经处于无法进入到泽山咸中育阳的绝地;

音是飞鸟遗之音,意是有孚惠心,意的目的是进入到人位的震中,飞鸟所以之音时人位的震中的心被用在来反而陷于凵中,意味着已经完成了三人行则损一人,进入到了山泽损,山泽损的人位的震进入到了已事遄往中,就开始了车循环,在车循环中的山地剥之后就耳聋了,龙是天位的大,天位的大陷在凵中是耳,水风井-火风鼎发展到了亏的时候就在耳中,天位的大在取女时恢复天龙的身份,可是随即又在见金夫的力量中进入到车循环中,这个时候就是聋,已经在天水讼-山泽损的车循环中;

五味是天位的大以商兑未宁的身份反行入口,形成了来兑,来兑时造成了两个自我意识都变得混沌而成为×,大提着两个经历了山地剥的×就是爽,康誥是火地晋的康侯用锡马蕃庶所形成的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所以康誥中两度出现了爽,原因就是因为“未宁”,未宁的“罪無在大,亦無在多”,只是因为“顯聞於天”,所以才用到了五味的力量,水地比中的“邑人不诫”的原因就在于已经爽了,所以我其不怨。

狂是恒雨若的结果,也就是火风鼎中的方雨亏悔的雨,雨是山风蛊-艮为山的告公用圭,因为经历了山风蛊,再加上多次进入山地剥,就会带来狂的效果,“明夷于南狩”的时候王带着犬狩猎,犬是山泽损中的天位的大和人位的大所形成的力量,也就是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南狩时就是在驰骋畋猎中,“往遇雨则吉”是因为已经完成了善复,天位上才有吉。

难得之货指的是和兑中的震为雷用作来反,造成了难和得,不过,这个时候是求小得,所以圣人“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如此人位的震就不会被盗,用在以贝化民上,雷山小过时来反的力量在人位的艮中所形成的难令人行妨,也就是造成了人位的震中的人和天位的坎的行的妨碍,虽然用行师的力量已经发展成为前后相从的力量,但是仍然足以造成戕害,所以必须弗过防之,如果珍惜难得之货,那么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会造成“求不得苦”,虽然背景力量是火天大有-山天大畜的自我加持,力量已经用到了极点,却无法大有得。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所以圣人选择了不同于王的做法,圣人为腹,不为目,为腹是壮于大舆之輹,也就是采用舆说輹的輹循环模式,在无所往的时候藉着其来复将反行的丹推送到雷地豫的由豫中,也就是藉着或承其羞的心法保全了天位的大和震为雷的力量,而不让震为雷的力量陷于凵中,就不会造成王臣蹇蹇,而同时出现了两个目,所以为腹主要就是针对和兑中的震为雷,不让震为雷成为山地剥的元凶。

孙子兵法在兵势篇中也谈到了五色、五声和五味,并且赋予了变的意义,提出了五色之变、五色之变和五味之变,也就是将告公用圭的势从用奇的高度发展到了用正的高度,目的是避免目盲、耳聋、口爽、发狂、行妨。

道德经分别在本章和第三十八章及第七十二章中强调“故去彼取此”的重要性,

“故去彼取此”指的是放弃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而选择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才能处其实而进入到微妙中,微是微尘,而通过了谷神不死玄牝门,才能育阳和得一,进而进入天雷无妄的妙中,故去彼取此是为了“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无狎其所居是不令犬和甲造成涣王居,破坏了王在泽山咸中的居所,无厌其所生的厌当损讲,有损的时候是自生的情况,自生始终在四时之见之后进入到泽地萃中,始终山地山地剥的影响,无厌其所生指的是没有山地剥所造成的损,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可以在无损的情况之下形成天下顺服,并且能够进入到泽山咸中育阳,更可以进入到天山遁时得一。

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本章谈的是惟十有三祀,惟十有三祀是《洪范九畴》的第一句,指的是火山旅时隹和心的反行入口造成了山地剥,继而产生了十朋之龟,三就进入到火水未济中主导车循环的祭祀,惟十有三祀的孚乃利用禴的核心,第十章的玄德代表善复,善复可以说是升华惟十有三祀的过程,如果不具备善复的能力,就是鲧,而具备了善复的能力,就是禹。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辐是风天小畜的“舆说辐,夫妻反目”,辐是车循环发展到了山泽损的阶段,舆指的是在火风鼎时完成了“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说指的是车循环中的“利用刑人用说桎楛”的说,也就是说已经完成了“三人行则损一人”,于是进入到三十辐中,也就是从动态的车循环进入到静态的惟十有三祀,十是十朋之龟,三是车循环中的将,惟十有三祀已经从火山旅发展到了火水未济-泽水困,在困于金车中反复地夫妻反目,不断地来反;

共一毂指的是车轴是人位的坎,关键在殳,殳是士持着带有坎中子的丨击打车,毂是车轴,指的是“或击之”,就可以“取女,见金夫”,为什么要提共一毂?因为山火贲在贲其须的时候可以转入雷泽归妹的归妹以须,就脱离了交的力量,

因为唯有雷泽归妹的力量才能完成时归,车循环发展到了惟十有三祀的时候就“当其无”了,在其来复中时就可以反归于娣,士才能完成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这就是有车之用,车循环的用,在形成无所往的契机,而得一进入到其来复的力量中,轴中的由说明了车循环与由豫的关联性。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埏埴以为器的埏是延引的意思,延引是邀请天位的兑,延引中和兑中的震为雷被用作来反,造成了迟归,埴是人位的艮化为尘泥时在雷泽归妹的直中完成时归,所以埴被解释成为黏土,器是反归于娣的震为雷,勿用之牛在泽山咸中育阳之后就从物变成了天下神器;

当其无的当是在告公用圭中田相值的力量成为山地剥,造成了无所往,完成了时归之后才能进入到天雷无妄,才有天下神器的施展空间。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是孚乃利用禴中的用,凿是用火泽睽中的金来凿,也就是藉着困于金车的力量来凿,车循环完成了约纳之后人位上就有了户牖,就开了天窗,坎为水就成为居室,这也是当其无,有了天窗,才有室之用,可用汲之后就可以进入到水雷屯的飧宴中,水中行必须完成汲水,才能进入到人位的震中,才有王明并受其福,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利者,义之和也。”义是其羽可用为仪的心法所建立的人位,也就是孚乃利用禴时的人位,最大的特性是我,也就是利己,在这个特性之下如果有人位的艮在,就有用拯马壮,因而进入到交的力量中,用拯马壮之后就会进入车循环,和兑的震为雷就会被用作来反,告公用圭就会发展成为山地剥,因而造成了折其右肱,而产生了有私,有之以为利指的是在孚乃利用禴中的利,也就是“利生子”,因为用拯马壮而产生了坎中子,到了时归时则坎中子的时归也成为“利出否”的要件,因为坎中子中的我一旦超越了利己,就可以转入有厉中,而完成了天山遁,所以真正的利是义之和,义之和提供了“当其无”的契机,震为雷在反归于娣之后才能成为天下神器,而有“无之以为用”。

如果没有善复的概念,那么在惟十有三祀的时候就会静止不动,等待十朋之龟的自然消散,如果不是动脑筋的人,或是习于活动的人,那么就会静止很久,尤其是第六层次时的惟十有三祀,变得过于坚实,所以动不动就会造成不动,而旱地拔葱式的登天方式还是在“取女,见金夫”中,无法“无之以为用”,如果藉着破散的方式消除十朋之龟,等于是破散了一身的力量,反而造成身体的损伤,也不是良策,“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是孚乃利用禴中的方式,可以造成觉醒,也不是正确的方法,坤为地形成地雷复是优质睡眠的产物,不能有所求,善复的成功关键在先知,只要事先知道迂直之计,就可以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自然地成功。

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丽不宰,是谓“玄德”。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载指的是火天大有所形成的大车以载,孚乃利用禴时人位的巽是营窟,营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所形成的用行师,冖是颠覆的凵,意味着经历了山地剥,窟是山地剥之后入于穴的不速之客屈于尸中,魄是告公用圭被用于山地剥的产物,载营魄

犹处于四时之见中,始终受到“飞鸟离之”的心法的影响之下;

圣人在第九章的功遂身退之后就在善复时在天位的艮中抱朴守一,就会面临能否不受到飞鸟离之的心法的影响的问题,在飞鸟离之的心法的影响之下就在孚乃利用禴中,无离就说明了已经脱离了孚乃利用禴。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专是不速之客三人来在入于穴之后所产生的效果,“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专的异体字作耑,指的是已事遄往,意味着进入到了泽地萃的车循环中,专气指的是火风鼎时经历了方雨亏悔之后进入到火水未济的气中,致柔指的是士持卜敲打至临,将“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的力量引导到人位的艮中,也就是从火风鼎发展到火山旅,柔是士在火山旅中的境界,士在人位的坎中用严,在人位的艮中用柔,柔在道德经中出现了11次,专气致柔是第一次提到柔,非常关键的一种力量,柔处于练气还神与炼神还虚之交,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当儿,至坚是练气还神之顚,至柔则是炼神还虚之始,此时士在风地观的观我生进退中,处于“不偏不党”的中立状态,从雷泽归妹的角度来看是完成“士刲羊无血”之际,即将完成“或承其羞”,从艮为山的角度来看则是“列其夤”之际,即将分割丹和黄寅,实际上是将自己的能从黄能中独立出来,成为天的大能,士才能完成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态度上士正在“怀柔百神”,想方设法安顿已经完成了“其邑人三百户”的神,百是全,示已经完成了全体大用,这个时候示已经从人位的坎中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开始发挥禁暴止乱的功德,士在这个过程是怀柔的方式,因为士才是用间时的主导者,可是示才是炼神还虚的主角,所以必须怀柔百神,因为此时已经到了谷的程度,也就是婴儿姹女相会的时节,婴儿姹女可以进入到泽山咸中育阳的时候,即将“无有入无间”,从“无所往”进入到“其来复”之际,而用间的过程也即将消失而进入到天地否的无间中。这个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否达到婴儿的程度?如此才能让示“无为地”进入到天位,没有了使命感,示才肯放手,所以老子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值得一提的是婴儿指的不是口,因为口在深沉睡眠中,没有任何的反应,而且口不可能与姹女相会,其实婴儿指的是贝、女、我和泽地萃中的龙,更大的意义是是否能够收拢各种的力量成为婴儿?

涤除玄,能无疵乎?

涤指的是藉着雷水解-火雷噬盍将人位上的成员敲打到天位,完成三星在天,而其中的木则指的是进入到天雷无妄的人位的震,除也是一样,亼木指的是火雷噬盍,阜指的是无所往时的其来复,而玄览指的是孚乃利用禴中王的鉴临,时归时必须涤除孚乃利用禴,就没有了王的鉴临;

疵是病,指的是山地剥所造成的有疾,虽然《易·系辞》指出“言乎其小疵也。”有言只是造成了“小疵”,但是却会障碍了圣人的大业,因为孚乃利用禴中的山地剥必然形成有疾,无法达到圣人降临所需要的高度,因为有疾无法达到通达位,

对于圣人而言,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是一种瑕疵,圣人的反行必须是天雷无妄-风雷益,乃至山雷颐,无疵就是无疾,也就是没有山地剥,唯有或承其羞能够改写获匪其丑所造成的小疵,能够无疵就说明了已经能够掌握或承其羞的心法。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孙子兵法在九变篇中提到的“将有五危”,而“爱民,可烦也。”是五危之五,爱民却用来反的力量来烦扰,也是造成覆军杀将的五危之一,因为爱民本来是在火风鼎中才能谈得上是爱民,而治国则是一车循环治国,如果爱民发展到可烦的程度,就意味着已经进入到了车循环中,车循环虽然总是回到火风鼎中,但是车循环却会发展到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的程度,所以必定会造成危,将的力量是震为雷,在山地剥之后就陷在凵中,所以既谈不上爱民,也谈不上治国,这个时候非常关键的做法就是无为,无为不是勿用,无为是士的无为,勿用则是震为雷的勿用,士如果有为,就会反复地“取女,见金夫”,一再地进入到车循环,就会一直在孚乃利用禴中,而无法完成善复,所以爱民治国发展到了“于臲卼”的程度时,就需要无为了,每一次来反之后都是善复的契机,所以老子乃有能无为乎之问。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天门开阖是风山渐的回天之门的出入,开的时候是在其羽可用为仪的心法之下入于穴,阖是闭,闭是十朋之龟在门中,也就是士在来反之后形成了十朋之龟,就退到了风山渐中,开始了观我生进退,所以有了门,闭的关键在火山旅的谨其守和艮为山的固其结,水山蹇的来反时是“知其雄”的时候,火山旅中谨其守的时候是“守其雌”,在艮为山中固其结则是将三星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为天下谿”;

“守其雌”具有不敢为天下先的意义,不敢为天下先一点都不消极,事实上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得天下,因为可以有国之母,而在泽山咸中育阳,未天雷无妄的天下打造出可以长久的天下神器,直观上容易以为守其雌只是如鸡孵卵,事实上守其雌中包括了一系列的细节,“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守其雌说明了已经完成了安己,从利己转入到了有厉,以听其辞是示进入到人位的艮中之后就发挥了禁乱止暴的功德,察其事是审查或从王事的结果,论万物是评断万物的状态,别雄雌则是以或承其羞的心法取代获匪其丑的心法,而且在火山旅就可以见微知著,能够完成同类相从和同声相应,守其雌是心态上的转变,这样的转变让得天下变得顺理成章,能够“怀柔百神”就已经具备了炼神还虚的要件,所以能为雌乎成为时归的另外一个基本条件。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明白四达是山雷颐的境界,明是人位的震的王明并受其福,白是藉用白茅的白,也就是三星合一,四达则指的是何天之衢,明白四达是无所不知之谓圣的境界,要达到明白四达就必须建立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告公用圭是从知临发展到“妇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也就是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就进入到了泽山咸中育阳,再于得一时发展到冥豫成,知临是告公用圭的发轫,告公用圭的力量回天了自然就没有了山地剥,也就是没有了孚乃利用禴,就可以打破有疾,而发展到明白四达的通达位,所以圣人的成就在扭转了告公用圭的性质,能无知乎的无知与能无离乎、能如婴儿乎、能无疵乎、能无为乎、能为雌乎等六者同为成就圣人的六项必要条件,尤其是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丽不宰,是谓“玄德”。

生之是艮为山时天位的丹和生的力量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畜之是山泽损的玄田都已经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大畜意味着车循环时人位的大被用在来反,发展到了来反之后就结束了三人行则损一人,生之畜之是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的结果,这个时候告公用圭致力于舆说輹中的舆和说,也就是君子得舆和用说桎楛,还没有进入到輹循环。

生而不有的时候已经从有发展到了无,意味着告公用圭已经不再用于折其右肱了,开始了善复,进入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为而不恃是人位的坎中的成员都已经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完全地执其随了,没有不拯其随其心不快的问题了,说明了已经克服了我执,就可以在火山旅-艮为山中进入到雷地豫的由豫中,而发展到冥豫成的高度;

长丽不宰的丽是火山旅的“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几不如舍”中的鹿皮,说明了已经火山旅已经发展到了山地剥,于是丽皮成为纳聘的礼物,即将进入时归,长丽是因为“不自矜,故长”,告公用圭的力量进入到了火山旅,这个时候已经“不自矜”了,没有了火水未济的自矜就代表着没有了山地剥,也就是已经进入到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中,才能长丽,宰是车循环中的刑刀,指的是山地剥的剥床以辨,不宰是不进入到车循环的山地剥中,不再剥床以辨,意味着已经“不自生”了,自生是在利己之下将知临所带动的告公用圭在甘临时转入车循环,就会造成山地剥,“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能够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丽不宰,就说明了已经完成了告公用圭的转型,老子不但说明了转型的三步骤,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转型的三要点,不有就是无私,不恃就是无我,不宰就是仁德,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为“玄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在道德经两度出现,因为意义非常,这个时候就可以与第六十五章合并理解,就可以明白“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的原因,玄德可以深入到人位的震中,可以远复到天位的艮中,万物返矣之后能够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大顺中,就是因为无私、无我和仁德。

道德经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持是士在人位的坎中持住了土,水山蹇的来反之后士士就持住了土,持而盈之是在山地剥之后天位的兑和人位的兑中的水泽盈满了人位的艮,盈满的时候就无所往了,就到了“取女,见金夫”的时候,就进入到车循环中,由于经历了山地剥,所以只能发展到有疾的高度,而在四时之见中;已是止,止是士的止,也就是说从人位的坎中持住土和盈满人位的艮,就不如士回归本位,完成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已事遄往时会进入到使遄有喜,而转入泽地萃的车循环中,车循环会一直发展到告公用圭时火泽睽的金和天位的兑的兑都进入到水山蹇中的人位的艮,也就是成为来反的力量,就会造成山地剥,所以锐气就无法长保。

“不自矜,故长。”必须没有山水蒙中的自矜自是,小乘满足于人位的坎中的成就,到了第五层次还是没有超越我执,也没有开悟,就以神佛自居,唯有超越自矜,才能长久,换句话说是“修之于乡,其德乃长”,巩固人位的震,不用于用拯马壮,不但没有了车循环,而且有了有厉的力量就可以完成天地否,天地的力量才能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金玉满堂是水山蹇的境界,天位的坎的行有尚和人位的土共同形成了堂,火泽睽的金和鼎玉铉的玄玉都一股脑地如地涌金莲一般涌入人位的艮中,也就是告公用圭的力量造成了人位的艮的盈满,但是金玉满堂的效果无法长保,因为自然就会发展到山地剥中,士即使想守也守不住;

富贵而骄的富是告公用圭在山泽损中所形成的富,贵则是飞鸟遗之音所形成的贵,骄是在水山蹇的人位的艮中乘马坐轿,也就是在车循环中,一旦越过山头就到了风山渐中,可是乘马坐轿不但无法越过山头,反而会进入山地剥,昔日的风火家人-风山渐可以直达天山遁的天国城,而在孚乃利用禴以来就被虎狼占据,变成了山地剥的虎狼城,所以富贵而骄只能自遗其咎,咎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往不胜为咎”,人位的震被挪用了,如果不能完成天地否,进入到天雷无妄,那么就有咎了,富贵是在孚乃利用禴所形成的四时之见中,四时之见在车循环中,无法进入到胜中,所以始终在“往不胜为咎”中。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功遂身退是“观我生进退”的内容,观我生进退时在告公用圭中,遂是士的进,进入到人位的艮中行功,退是三从人位的坎的身中退到人位的艮中,子亦随之,功成事遂代表着超越了我执,功遂身退就完成三星在天,进入到天地否中,有进有退,利用宾于王之后还能够完成归正,这才是天之道。

第八章谈“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九章则是更进一步地说明不可长保和莫之能守的道理,穷是贫所造成的结果,贫属于威用六极的范畴,也就是用六时运用到了山地剥的结果,不如其已、不可长保、莫之能守和自遗其咎都是因为将积雷成丹的力量运用在交的力量中,以至于造成山地剥,丧羊于易之后就失去了天,就不符合天道了,所以打破山地剥是第五层次和第六层次的主修内容。

《景德传灯录》中的:“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无卓锥之地,今年锥也无。”谈的就是山地剥,卓是人早,甲骨文中早是甲,指的是巽为风的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在车循环中拿下了人,锥是天位的隹和火泽睽所形成的金结合而成的力量,意义上与揣而锐之的锐是一样的;去年还在王假有家时期的巽为风中,所以没有卓锥之地,去年贫,却有着锐气,今年进入到王假有庙时期的巽为风中,在山地剥之后就锥也无,看得到的是没有了锐气。

山地剥是孚乃利用禴的特性,打破山地剥就是结束孚乃利用禴,坎中子一退就没有车循环,就没有山地剥,就脱离了孚乃利用禴,英雄辈出的时代不能有山地剥。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

道德经前一章与后一章心意相续,前后相关,第七章的结尾谈的是成其私,接下来谈上善若水,所以上善若水具有成其私的性质,已经完成了冥豫成之后再成其私时就进入到了风雷益,若水不是等同于水,却因为已经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所以可以带来同样的福祉,上善若水指的是既可以有孚惠我德,也可以有孚惠心,有孚惠我德的时候在直的力量中完成了善复,有孚惠心的时候则可以王用享于帝,上善时已经改变的告公用圭的性质,已经从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变成了具备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因而可以做到“光而不耀”,光指的是水天需的光亨,也可以像水天需般地利涉大川,却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利用攸往,而且可以做到水雷屯般的有孚惠心,却没有以多问于寡的情况,也就是没有造成山地剥的来反,耀是以其羽可用为仪的两只羽手和隹的协作,就会形成山地剥,而造成得臣无家,由于没有以多问于寡,就不至于将告公用圭用在山地剥,所以光而不耀。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善是已经成为上善若水,成为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告公用圭的内比之和外比之可以像水一般地完成入于穴和出自穴而形成万物,因为已经可以自动完成顶天而顺带完成天山遁,所以上善若水的时候可以“清静为天下正”,在静中让万物完成归根复命,直抵天位的艮中,“至静而德方”是坤为地的特性,静是藉着坤为地所生发的地雷复在善复中完成归根复命,所以不争;

众人之所恶指的是十朋之龟,在进入到唯用震为雷之前必然发展到“震来虩虩,笑言哑哑”的程度,十朋之龟膨胀到亚的程度,在“受国之垢为社稷主”的时候,十朋之龟完成了时归,成为咸其辅颊舌中的舌,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用的是或承其羞,而不是获匪其丑,或承其羞的过程中没有山地剥,没有丧羊于易,所以谓之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居善地指的是时见曰会时居于泽山咸中进行育阳;心善渊指的是心在或跃于渊时虽然进入到了薰心中,却没有发展到山地剥的层次,“渊兮,似万物之宗”或跃于渊发生在车循环中,不断地藉着火泽睽-山泽损所建立的贝来完成同人于宗,车循环在几经山地剥之后就形成了万物,所以如同万物的老祖宗,万物出现时就到了完成善复的时节,在完成了心善渊之后就没有了车循环,也没有了山地剥;与善仁是两只羽手和两只人位的离的手将两个结合在一起的匕都推送到天位的艮中,而可以在善复之后进入到天雷无妄-风雷益中的唯用震为雷的仁中,“孝悌者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善事父母,在力量中的孝是坎中子不再成为干母之蛊,当坎中子不再成为干母之蛊,自然也就不会成为干父之蛊,悌是能够将心反归于娣,反归于娣时就完成了三星在天,才能进入到天雷无妄-风雷益的仁中,仁者人也,只有在人位的震中才能行仁,要进入到人位的震中就不能有离,因此必须将人位的艮中的两个匕所结合而成的与推送到天位的艮中,在孝悌中已经一并完成了此事,所以孝悌是仁之本与;言善信指的是有言能够发展到主人有言的信的境界,意味着没有出现泽水困的有言不信和泽天夬的闻言不信;正善治的正是归正,也就是说在孚乃利用禴的治理之后能够完成善复;事善能的能是士的能,士的能带动了告公用圭,就成为势能,事善能指的是或从王事的时候如果将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这是“干以易知,坤以简能”的结果,在天地阴阳大化中的告公用圭就只有四时之见中的“简能”和“黄能”的能耐,善复时告公用圭没有用于山地剥,于是士的能就可以在善复之后成为天位的“能力”和“大能”,这是“干知大始,坤作成物”的结果,所以此际“天下莫与汝争能”;动善时的动是动悔有悔的动,指的是车循环,车循环能够完成时归就完成了善复,善复的主体就是车循环的时归,才有可能完成三星在天;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具有七种衍生的功德,不妨碍在有私时进入风雷益。

“夫唯不争,故无尤”中的尤指的是多,反行的丹被用作来反,就会造成山地剥,于是就会产生过失、怨尤,甘临时进入到无攸利的车循环就会发展成为既忧之,而輹循环的基本特性是不争,这是因为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自带天山遁,可以完全避开了争的问题,而且没有山地剥,所以不会造成过失和怨尤,完全符合圣人的标准。

第六层次时只有丹成才能无尤,如果积雷成丹的力量被用在反行,不仅无法丹成,同时还会造成愚痴的效果,形成大闭锁,什么事都做不了,唯有打开玉锁才能跳出樊笼,开悟代表着打破习坎、永熄焚如-死如的火山旅、而且消除了山风蛊,没有了干父之蛊和干母之蛊,开悟时就已经具备了超越我执的基础,所以很容易就可以严收人位的坎中的宗故宗庙,而可以顺利地完成时归,小乘因为不知道如何打开玉锁,不仅会造成过失和怨尤,而且会造成不道早已,打翻了一辈子的功德,开悟和时归之后就完成了回小向大而进入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