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
第六层次的主导者是士,不再是一,所以道德经花了很多的篇章谈善为士者,教的的是心法,第十五章中的九种心法都是士的心法,有动有静,统称为动静,第五十七章说明了静的意义,“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随后指出“我好静,而民自正”,由此可知静是圣人治国的方法,本章专门谈静,可以理解为静态的告公用圭。
致虚极,守静笃。
致虚极是在天地否中,这是得一之后抱朴守一时的内容,古之善为士者到了这里,已经发展到了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的境界,已经完成了炼神还虚,开始炼虚合道,朝向更高的境界发展,而守静笃则是在泽山咸中,已经将静的力量和泽地萃中的车马的力量都卷藏到天位,这样的境界已经超越了陶渊明的《饮酒 其五》和王当的《德清宰俞居安自画渊明图》的境界,相较之下才见高下,虽然已经没有车马喧,但是两人还是结庐在人境,还会悠然见南山。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万物并作是“来反”发展到了“无所往”的时候,吾以观复的时候士回到了天位的坎中,士已经在“其来复”的力量中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三星也已经反归于娣,一起进入到了泽山咸。
夫物芸芸指的是人位的艮中的芸芸众生是众允的力量,已经在晋其角的角中,完成了或承其羞之后,解其角了,原来的石也已经成了泥尘,就可以在其来复的力量中通过谷神不死玄牝门而各复归其根,泽山咸-天山遁的时候人位的艮成为天地根,各复归其根时就进入到天地否。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第六章已经指出“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玄牝之门指的是风山渐,王在饮食衎衎的时候必须打开玄牝之门进入到人位,时归时也必须通过回天之门而进入到天位,这个过程叫作归根,归根是在静中完成,静是军争的绥靖所造成的安静,在风山渐的利御寇中“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因为已经完成了军争,即将通过回天之门;
这个时候的静决定了好遁的成功,丹和生的反行入口说明了处于直的力量中,而且在观我生进退中,可以完成或承其羞,而摆脱了孚乃利用禴的山地剥,所以静是复命的必要条件,大君有命之前必须达到静的程度,才能完成时归,并且完成冥豫成,从冥可以知道静的意义,不静就不可能通过回天之门,正在劳谦时不可能完成冥豫成,必须要到静的时候才能成行,也就是到了“于臲卼”时,没有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以至于无所往了,才有可能藉着其来复的力量完成归根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复命的前提是天位的坎从人位上的非常之道恢复到了天位的坎的常道中,再经过敦的过程才能进入到敦艮中,因为引的力量只能达到天位的坎中,必须经过另外一次的敦复才能进入到天位的艮中,地雷复发展到了天位的艮中就冥豫成了,就具备天山遁的条件,天山遁之后两个目都进入到天位的艮中之后才能在天地否中得一,得一之后才能才能进入到天雷无妄中;知常指的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可以间接地进入到袭明中,所以知常曰明。
不知常是告公用圭被用在山地剥中,不能完成告公用圭的转型,这个时候就属于妄作,因为还有人位的艮,所以自然就还有女,女是人位的离,就难免于用拯马壮,而进入车循环,就不免于中行,造成马匹亡,所以不知常就是妄作,妄作有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知是知临带动的告公用圭,进入到甘临,甘临在转入到无攸利的车循环,造成了第一种容的结果,这种容是军容,也就是车循环中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所造成的容,知常容中士已经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而恢复了常,所以知常指的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可以形成第二种容,这种容是国容,国容不入军,因为没有车循环了,而军容不入国,因为无所往了。
容乃公,容在甲骨文中是冏,冏古同炯,明亮有神,战国文字演变成为宀公,第二种容的时候已经没有了车循环,所以没有宀,只有公,在车循环中只有讼和不克讼,在火山旅-艮为山的黑松林中完成了告公用圭的转型之后就只有公,已经不再有言,取而代之的是圣人的不言之教,自此就没有了山地剥,公是无私,虽然不能完全的无私,只能做到少私寡欲,但是却可以没有分别心,所以公作无分别解更为贴切,这里的公指的是輹循环中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輹循环中才有的境界。
公乃王中的王不是孚乃利用禴中的王,而指的是“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百是全的意思,全的时候就是时归的时候,帛书版甲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注本用的都是“公乃王,王乃天”,只有当前流行的网络版采用“公乃全,全乃天”,考量点应该是王是孚乃利用禴中的角色,不存在于容乃公之后的世界,不过,知常容时就已经完成善复,已经超过了全归的时间点,至于百谷王则是已经是完成时归而象江海一般能善下者,“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百谷王已经是道之在天下时的身份,第六十六章中的江海必须与第三十二章的江海一起理解。
王乃天中的王是“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中的天下王,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可以将人位的坎中的示在五气朝元变成为元神,而结束了车循环,同时因为用的是或承其羞的心法,可以并且羊,而免于国之不祥,既没有了车循环,也没有了山地剥,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就是天下王,天下王以这样的方式受国不祥,所以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就是真正的天。
天位的兑代表天,告公用圭代表道,本质上天不等于道,但是在孚乃利用禴中天被用作“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的力量,此时的天是“从事于道者”,而“同于道”,所以天乃道;
天在善复时同于道,“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告公用圭在善复时完成了大有得,同时也将天一起归藏到天位,之所以能够完成万物的归藏,要归功于母所生发的地雷复,告公用圭回到了天位就可以在泽山咸中育阳,将震为雷转变成为天下神器,道乃久是因为这样的天道已经“有国之母”,所以”可以长久”。
没身不殆在《道德经》中出现了两次,除了在第十六章出现之外,第二次在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以守其母,没身不殆。”进一步地说明了没身不殆的原因在“既知其子,以守其母”,既知其子之后就没有了坎中子,也就没有了孚乃利用禴,一直到生命终止都再也没有山地剥,殆是车循环时占和厶的反行入口,就进入到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了,就会造成山地剥和折其右肱,以守其母说明了有国之母,可以长久,震为雷可以不断地得到母所生发的地雷复的自我加持,“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所以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是一个可长可久的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