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光

和指的是和兑中的震为雷,“音声相和”时和兑中的震为雷被用作来反,所以此时的“和其光”还是孚乃利用禴中的事情;到了道冲的时候就可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其光就用作告公用圭的转换,就从大道转变成为天道,“冲气以为和”之后就“大道废,有仁义。”天雷无妄是仁,没有了车循环和山地剥是义;到了“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的时候已经进入到了善复的范畴,“用其光”达到袭常的时候就“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此时已经完成了“大往小来”,而进入到了天地否的胜中,所以“见小曰明”,与此同时也已经完成了“柔弱胜刚强”,完成了天山遁,所以“守柔曰强”,袭常之后就可以一直在“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中,这个时候就明心见性了。

用其光的时候就涉及到了“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藉着静完成归根复命,静不同于乐,静以告公用圭的知常曰明为主体,乐则涵盖善复的道、雷泽归妹的德和孚乃利用禴的失,所以静的范畴比较局限,仅限于道德,用其光的时候谈静,用其光是藉着静行观,“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达到“知天下”,修行的内容是“光而不耀”,“光而不耀”才能脱离天地阴阳大化中的车循环和山地剥,才能“知天下”,用其光类似佛门的观法。

“以身观身”是在孚乃利用禴时的“有孚顒若”中,阴阳大化中的日月星耀都集中到页上,人位的艮成为禺谷;“盥而不荐”则是已经完成了水中行,沐浴净身了却不荐席到人位的震中,不以信为目的,才能进入到美言中;“以身观身”是观行之始。

“修之于家”的意义在通过回天之门,门是风火家人的门,从风火家人进入到天火同人,这个变化在希腊神话中是从“炉灶女神赫斯提亚”发展到“农业谷物和丰收女神德墨忒尔”的过程,赫斯提亚是姐姐,德墨忒尔是妹妹,谷物已经在地雷复的力量中通过的回天之门,所以丰收了,发展到雷地豫的“由豫”时就通过了回天之门,才能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天下,只有在成为天雷无妄的圣人时才能“有余以奉天下”,所以“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以家观家”的修行在“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目的在脱离了孚乃利用禴,从观法来看在“观我生进退”时,由豫时就完成了“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时入于穴的不速之客都已经通过了回天之门,因为“吾不敢为主”,就结束了孚乃利用禴的宾客时代,“观我生进退”时在用冥中,用的是静法,静法的目标是常和明,追求的是明心见性,类似佛门的三摩地的修行。

修之于乡发生在“利用享祀”的时候,二人相向而食,发生在泽水困的人位的坎中,已经处于惟十有三祀中,修之于乡的意义在“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才能脱离孚乃利用禴而进入到雷泽归妹中,“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所以“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以乡观乡”的修行在“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完成善复;从观法来看则是在“闚观”中,在“取女,见金夫”之后在风泽中孚中完成四时之见。

“修之于乡”和“修之于邦”都是治国的过程,治国发生在在车循环中,“修之于乡”在“困于金车”中,“修之于邦”则已经在告公用圭中,“以邦观邦”是从山泽损中告公用圭所形成的“大邦”在发展成为天地否的“小邦”的过程,丰是上下达也,这个时候告公用圭已经完成了转型,可以上下通达,因为“有国之母,可以长久”,而且已经有了域中四大,这是丰可以解释为大的原因,因为有了母和大,所以可以成为深根固柢的“长生久视之道”,所以“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以邦观邦”的修行内容是“直而不肆”,从观法来看“以邦观邦”是“童观”的内容,大邦中的童子进入到了目中而完成了挫其锐,再完成了胜解,与此同时完成了天山遁,人位的艮就成为空眼,就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成为“眼前人”。

“修之于天下”指的是“见龙在田,德施普也”,“见龙在田”是天泽履的履道坦坦的时候,龙已经完成了“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而归藏于天,成为袭常,这个时候已经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所以普是两个大立在人位的震,一个是天大,一个是人大,这个时候“海底金乌”已经成为“天上日”,已经不代表车循环了,“天上日”普照寰宇,所以“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以天下观天下”是平天下的内涵,在天位的艮中抱朴守一与天合一的真人进入到了天雷无妄的天下时就成为圣人,具有“示以一切众生”的性质,“修之于天下”的修行则是“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敢为。”从观法来看则是从孚乃利用禴的“观我生”进入到真人的“观其生”中,真人的“观其生”太静了,以至于天地之间太远了,所以必须进入到天雷无妄中,以“辅万物之自然而敢为”。

观行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如果一成不变,漫无目的的观行,观行就成为邪观了,一味地谈情,就会造成山风蛊,障碍了母政,那么自然就五层磨不尽,就谈不上第六层次,观行能够看到每一个层次的内容,自然就可以“贵食母”,坤为地-地雷复是没有分别的,只要没有日月星耀,没有障碍就可以扶摇直上,有了母政自然就可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没有了亲疏损益,就始终在“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的天道中。

“和其光”的修行对应的是“直而不肆”,在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摧伏一切外道”之后就一直在直的力量中,“和其光”的成就则是明心见性,入佛正见,完成了“和其光”就达到了文殊菩萨的智慧成就:“罪障消灭,获无尽辩才,所求世间、精戏浆出世间事,悉得成就,离诸苦恼,五无间等一切罪障,永尽无余,证悟一切诸三昧门,获大闻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菩萨又名妙德,妙吉祥,也就是已经智慧到彼岸,达到了“益生曰祥”的境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