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 曲礼》是专门谈雷山小过时的礼,曲礼是君子之礼,安道的关键,而雷山小过是安道时的神门,非比寻常,所以具有专门的礼,唯有雷山小过的礼才能“全而归之”,而且达到“冥豫成”,雷山小过在“劳谦”中,如果要在“劳谦”时不至于徒劳无功,就必须熟读之。
“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史载笔,士载言。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前有士师,则载虎皮;前有挚兽,则载貔貅。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进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这一段是《礼记 曲礼》专门解释雷山小过中应对不同的力量的各种对治方法。
“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中的“兵车不式”中的兵车指的是山泽损中的车循环,此时正在“以奇用兵”中,不式是士无法发展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以至于无法见道,就无法进入到安道中而“为天下式”,在袭常中“为天下式”时才能“常德不忒”,按照天道的范式而不至于有过错,而且能够“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无极”又比“复归于明”更高一层,因为此时已经能够具有“不争之德”,而且能够利用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完成天山遁-天地否,也就是可以“用人之力”了,所以已经能够“配天古之极”,也就是发展到得道的高度。
“武车绥旌”是士所引导的车循环,也就是火水未济中的车循环,水火相息,火水未济中的车循环也就是小有言的车循环,此刻已经发展到了火山旅中,进入到三年有赏于大国的时节,当士在“行有尚”中完成了利涉大川,就进入到了“君子之光”中。
“德车结旌”指的是雷山小过中的车循环,此时已经在直的力量中进入到迟归有时的阶段,无所往的时候就可以在其来复的力量中完成天山遁-天地否,此时正在劳谦中,三星在固其结中结为一体,即将进入到由豫中而完成三星在天。
三种车循环都已经进入到勿用中而“无所往”了,目的是静待“其来复”的父母之力,事实上雷山小过之所以称为神门正是因为能够在完成了“舆说輹”之后得到父母之力,为了得到父母之力就必须完成各种力量的对治和建立格局。
“史载笔,士载言”中的“史载笔”指的是巽为风的“用史巫纷若”的史,史是人位的士完成了中行,进入到勿用的状态,就在风泽中孚-风火家人中结束了“在中馈”而进入到了“自贵”中,“史载笔”指的是必须结束“用行师”,才能将用于“师出以律”的震为雷固守在人位的震中,震为雷就成为顶天功德而得以将告公用圭归藏于天,继而完成见道;“士载言”则说明了已经结束了孚乃利用禴的有言说,载字说明了此时已经从山天大畜恢复到火天大有的“大车以载”中,才能不再进入到交中,因为火天大有中才能“无交害”,有了车载马驮才能脱离孚乃利用禴,如果还在山天大畜中就有止不住的“至临”,而有“交害”,当震为雷化为尘埃时才有婴儿,才能婴儿姹女来相会,这个时候切忌“来反”,才能避免“匪咎”,与此同时才能在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中进入到泽山咸中育阳,才是“艰则无咎”,简单地说,“利己”时在山天大畜中,“有厉”时则在火天大有中。
“前有水,则载青旌”中的“前有水”是从水天需的角度来看火山旅中的因应,青、情都是雷山小过中的标志性力量,既有地雷复的素履往所带来的生,也有天位的震反行入口所带来的月(丹),所以这个时候的青应该是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来自于天位的震的震为雷,青旌代表着这是震用伐鬼方的力量,已经消灭了鬼方,却没有用到山地剥,也就不会进入到火水未济,因为没有了人位的坎,所以没有干父之蛊和干母之蛊,而可以迎来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骑青牛,才能过函谷关。
“前有尘埃,则载鸣鸢”中的尘埃指的是火山旅时的鹿尘,和“需于泥”时的尘泥,水火相息,指的是同一件事情,尘埃是离为火-水天需中的产物,而鸣鸢是“公弋取彼在穴”时的飞鸟,也就是“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时所产生的隹,在山天大畜的力量中只进入到人位的艮中,由于形成了十朋之龟,必须藉着“鸣鸢”所发出的“翰音登于天”,而在“鸣谦”中发展到天位的艮中,因为在见道中,所以士在“来章有庆誉”中,庆是士持卜引导鹿和心到了天位的坎中,因为有庆,所以喜气洋洋,不能闯入新房。
“前有车骑,则载飞鸿”中的车骑指的是山火贲中的车循环和马队,意味着处于水天需的“乘马班如”中,车骑已经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正在“贲如濡如”中,目的是进入到坤为地的“永贞吉”中,才能迎来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飞鸿指的是风山渐中的鸿鸟,因为风山渐具有其羽可用为仪的心法,还会重新进入到来反中,所以必须从山天大畜弱化到火天大有,才能发挥车载马驮的效果,否则就会始终在人位的艮中停留在“日闲舆卫”中,进入到火天大有中才能进入到父母之力的“利御寇”的力量中,不但可以打破天位的巽所特具的“终莫之胜”的魔咒,而且可以发展到天地否中而得一,而这是“则载飞鸿”的原因。
“前有士师,则载虎皮”中的士师指的是告公用圭,士率领着用行师的力量进入到了雷山小过的人位的艮中,意味着山水蒙的斑斓大虎已经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为了削减斑斓大虎的力量,所以必须完成山地剥,在完成了“无平不陂”之后,震为雷陷于凵中,此时已经在“无所往”中,才能迎来“其来复”的力量,意味着此时已经进入到了雷水解-火雷筮盍的胜解中,此时必须从山天大畜进入到火天大有中,而且是火山旅-火泽睽-火雷筮盍的用火模式中,此时载的只是虎皮,才能完成“大人虎变”,因为只是披着虎皮的大人,所以只能唬一唬人,不会吃人。
“前有挚兽,则载貔貅。”挚兽指的是六兽,六兽是用六发展到了“执其随”时出现的六种兽,“执其随”的目的是成为泽雷随中的随人,所以必须执下,将六兽全部带到泽山咸中,成为育阳的力量,所以泽山咸的天位的大是莲化之地,没有经过莲化的过程就无法花开见佛,所以此时切忌“旅于处”,“旅于处”就会往山地剥发展,所以这个时候必须“知其白,守其黑”,而且一定要完成“咸其股”,“咸其股”时士持着带有坎中子的丨将月引导到“由豫”中,带有坎中子的丨是殳,但是只需要用点力量医治,而不是击打,由于玄德时已经得一的元神也进入到了田中,所以泽山咸的玄田就成为福田,六兽都化为吉祥的力量,六兽都是山天大畜时的产物,分别是:麋、鹿、熊(或狼)、麕、豮(野猪)、兔,虽然兔表面上人畜无害,却可以动摇道心,成为退转的主因,所以也列为六兽之末;貔貅则指的是火水未济,貔貅只吃不拉,火水未济只会不断地造成“晋如摧如”,而造成了至临,进而引发车循环和山地剥,却因为造成了山地剥而无法见道,以至于不能在见道之后进入到安道中,安道时才能立于天位的大中成为天神,所以必须载走貔貅,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之后恢复天龙的身份,才能在进一步地完成了见道之后进入到“袭常”中,这个时候吾就可以以元神的身份立在天位的大中成为天神。
“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行是士的行,士在地雷复的力量中“行独复”而见道之后就进入到了玄德的君子之道中,就此“君子夬夬独行”,“君子夬夬独行”的时候有“鸣谦”的朱鸟和“玄德”的玄武在一前一后,还有“袭常”中的青龙和“大人虎变”的白虎在一左一右,是谓“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雍容华贵,所以这个时候就是“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的时候,士在等同于道的得一者所带来的如如不动的影响之下在天位的坎中信守不可涉大川的原则,所以“招摇在上”,招摇是摇动着丨做着引导,对象是“复自道”的自,以便继续扶摇直上,而完成了“敦复”,没有一番敦请,自是不肯自动进入到天位的艮中的虚无之境,才会出现三岁不觌的现象,自在中行的时候已经“自考”了,所以通过玄牝之门的时候在“阒其无人”中,所以已经“无所往”了,才有“其来复”,而到了天位的坎中时如果士不懂招摇之道自然就无法得一,敦复的任务还不仅如此,同时还包括了在完成了玄同之后再进入到玄德中。
“急缮其怒,进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中的“急缮其怒”是因为在雷山小过中一怒就会让所有的力量往山地剥发展,所以这个时候必须治,治是“以正治国”,也就是终止“以奇用兵”,因为雷山小过中强调“往厉必戒”,所以必须“急缮其怒”,易经中只有一处必戒,就是雷山小过,因为雷山小过是神门,即将见道,所以不可再文王一怒安天下,一怒就打破了冥中定静,这个时候不但不能怒,反而要因为“来章有庆誉”而感到亨通,在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时就在“王用亨于西山”中,在西山时是“亨以享上帝”,而在泽山咸中则是“王用亨于岐山”,在岐山时是“大亨以享圣贤”,所以亨通的感觉才是见道的境界,如果出现了怒,就进入到相反的反行了,就必须立刻地整治,所以“急缮其怒”被列为首要之务,
“进退有度”指的是“观我生进退”,我是士,生是地雷复的“素履往”所带来的生,“进退有度”的主角是士和地雷复,这个时候必须完成士进三退,“士进”是士从人位的艮中时的中士进到天位的坎中成为上士,就让山地剥转变成为风地观的力量,就就可以在“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的观行中完成天山遁-天地否,就见道了,而“三退”则是三从人位的坎中进入到人位的艮中,就从火风鼎变成了火山旅,这个时候子亦随之,人位的坎中就没有了干父之蛊和干母之蛊,就可以迎来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到了人位的艮的地中,就是心地法门的世界,这个时候就必须有兵法,也就是“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所以“有度”是能够一步一步地进入到天地否的胜中,这个时候切忌以怒的方式为之。
“左右有局”指的是“大道汜兮,其可左右”,右是以奇用兵,以奇用兵的目的是“衣养万物”,才能具备通过玄牝之门的条件,这个时候吾是以小的身份运用小有言的车循环,左指的是“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师左次”的时候能够“旅即次”,让车进入到火山旅中,而且能够扶摇直上,而不将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用于用拯马壮,因为“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尚左”时才能发展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见道境界,而“执左契”就是将师出以律的力量发展到入律,也就是完成了“去彼取此”,所以完成了“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时就“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了,安道时因为士已经在天位的坎中如如不动,所以告公用圭就不会再被用于山地剥,而进入到了安道时则在“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中,这个时候的右则是“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右,因为用兵不是君子之器,安道中应该尽量避免,只能“用其光”,并且“复归其明”,才能“无遗身殃”,而局是格局,在格物时能够致知,也就是能够进去也能够出来,所以“礼尚往来”,因为“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有来有往才是“左右有局”。
“各司其局”是吾和士的协作,无论在衣养万物时,或是万物归焉时,吾都不为主,不再是万乘之主,也不是身主,吾必须在无为中完成见小曰明,《道德经》谈无为的时候都是针对吾,吾的身份非常特殊,《瑜伽师地论》将吾解释为来自于“他化自在天”的天人,也就是来自于自,可是吾自己却不用变化出欲乐来享用,但是却能随意受用从自中化现出来的欲乐,欲在小有言的车循环,乐在雷山小过中乐曲中,另外一个特性就是“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在衣养万物中可名为小,在万物归焉时可名为大,而且是完成天山遁-天地否的关键,在神纪中时千万不能“有愠”,否则就会肝郁,所以“往厉必戒”,吾神秘的不得了,只见长江滚滚来,不识庐山真面目,事实上只要吾能够无为就成了;而士必须完成“利涉大川”,引导告公用圭进入到泽山咸的玄田中,于是就完成了“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各司其局”才能完成天山遁-天地否,于是就见道了,吾在完成了五气朝元之后就得一了,而成为元神,此时已在玄同中,再进入到天位的坎中与士同在,就进入到了玄德中,开始了“袭常”中的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