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与丢失的牛

牧人在树林中放牛,不幸丢失了一头离群的小牛犊。他在树林中到处寻找,一无所获。他发誓,只要能发现偷小牛犊的贼,他愿意供奉树林守护神一只羊。过了一会儿,当他走上小山丘时,忽然看见山下有只狮子正在吃他的小牛犊。他吓得举起双手,仰望着天空,向天祈求说:“我刚发誓,如果捉到偷牛犊的贼,我愿供奉一只羊给树林守护神。现在那贼已发现,我愿意失去那只小牛犊,并再添上一只大牛,只要我自己能安全逃离狮子。”

树林中指出了丢牛的时空,树林中指的是惟入于林中,惟是天位的离入心,这个动作就大了,天位的成员都会一起进入到人位,不速之客三人来,一起进入到了其羽可用为仪的心法中,先进入到人位的巽,开始了水风井。

小牛犊指的是雷火丰上六的三岁不觌,当地火明夷的力量发展到了天位的艮时,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见,这是天山遁,一种是卖,这是山水蒙卦辞的“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也就是水风井-火凤鼎中的方和雨中的反行,第一次在筮的作用之下反行的时候,出现了告,也就是在双廿并作之下出现了天位的震的反行,渎的时候士也反行了,造成了网和贝,这个时候已经进入到了火水未济-火泽睽-山泽损。

山水蒙出现了两种版本,一种是“初筮吉,再三渎,渎则不吉”,另外一种是“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首先,在离为火的双向加持的力量背景之下,人位的艮始终处于凶的状况,不会是吉,到了震为雷合体于人位的震时才会吉,这是终吉;其次,筮是双廿并作,巫是两个工字型坎交叉成为一个希腊正教型的十字架,双廿并作会发展成为双廿合一,进而造成另外一次的反行,这一次牛和士一起反行了,造成了渎,这个时候就无法告公用圭了,渎字中从网的角度来看看不到牛,在横目中可以看到目中有睛,这就是牛的身影,因而失去了天位的离的自我加持机制,乃至丧失了用圭的机制。

告是牛口,指的是天位的震反行入艮,这个时候是方,方只是小牛的力量,犊是预示了山水蒙,士出现了之后就形成了黄金网,这个时候就有了王用三驱的心法,反行的力量就强了,产生了冲撞的效果,所以雨的时候就变成了大牛的力量,这一则伊索寓言的重点在分辨两种力量的差异。

这一则寓言中出现了两次的发誓,可见发誓的重要性,发指的是雷火丰六二的有孚发若,力量被发射到天位的艮中,这个时候就进入到了誓的时空,誓是风山渐,意味着进入到了其羽可用为仪的时空,砍伐的是向上推送的力量,因为进入到了反行,泽山咸中是回见,震为雷从泽火革的小人革面的面中离开了之后就可以回见,一回就见,就进入到了撞撞往来,直接进入到了火泽睽-火雷筮盍-泽雷随-水雷屯,不是完整的离为火的双向加持,下行还是需要三,没有天位的离的自我加持下不去,因为需要王用出征的精神,在天位的坎中就不动了,撞撞往来了在进入到无妄之疾,把自撇开,尤其是泽火革是上行的力量,下行还要靠革言三就,就是上就下,不过,泽火革的三没有火凤鼎的一波三折,而其羽可用为仪却必须经过发誓,也就是完成了狮子吃牛的过程,才能发现,也就是在方雨亏的一波三折之后再发一次才能完成西归,西归之后还有另外一次的一波三折,再经由火水未济-火泽睽-火雷筮盍才能达到合体于人位的震的效果。

吓得举起双手,吓是震为雷在艮中,能够形成两个半日的结合必然是双廿合一的结果,两个半日的结合是白,加上了双廿合一就成为黑,这是艮为山的薰心,举字中的与是吓的结果,薰心的时候天位的一也在艮中,与人的自我意识结合在一起成为举字中的与,这就是相与为命,人天混融,不分彼此,从此同生共死,一同进退。

牧牛人失去了公牛和牛犊,两只牛都被狮子吃了,也就是都被山地剥给剥除了,这个时候就进入到了山水蒙,那么牧牛人最后有没有安全地逃离了狮子的吞噬呢?没有,力量是一体大公,一起网了,网是颠覆的凵罩住了两个混沌的自我意识,所以出现了何天之衢中的两个目,举起双手的双手指的是人位的离的两只坎手,人位的离就把相与为命的两个自我意识举到天位的艮中,也就是藉着归而逋的心法,让天位的成员都回归正位,这个时候就进入到了天水讼,井底射鲋的结果是瓮敝漏,虽然眇能视,跛能履,毕竟意识觉醒程度就不够了,只有浅盘式的意识,很难觉察出来,但是一提笔就知道大不如前,文采遍寻不获,只能开口说大的道理,没有细腻的情感,没有璀璨的文采,就真正的老了。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