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真经与有字真经决定了是否可以示与一切众生,西天取经的道路在孚乃利用禴中,如果没有燃灯古佛、白雄尊者与观音菩萨的帮助,那么就只能获得白纸的真经,因为甚至无法脱离轮循环,即使完成了西天取经,也无法示与一切众生,必须在輹循环中摆脱用行师的威力,完成了厚生的准备,才有可能示与一切众生,通天河湿经书回到向时路,所以当八金刚按照观音菩萨的指示把风按下,将他四众,连马与经,坠落下地,众人都不知所以的时候,沙僧却转头四望道:“是这里!是这里!因为在利涉大川的时候只有小认识路,这是一个这样的转折点,所以射阳居士特别在这个关节处强调:“九九归真道行难,坚持笃志立玄关。必须苦练邪魔退,定要修持正法还。莫把经章当容易,圣僧难过许多般。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
最后一湿的意义在哪里?在晒经石,渡河湿经是观音菩萨刻意安排的一难,所以晒经石上留下字迹就是佛旨,八戒建议道:“师父,我们把经搬到陈家庄上晒去。他那里有住坐,又有得吃,就教他家与我们浆浆衣服,却不是好?”可是三藏坚持:“不去罢,在此晒干了,就收拾找路回也。”所以就在河边石上晒经,不期石上把佛本行经沾住了几卷,遂将经尾沾破了,所以至今本行经不全,晒经石上犹有字迹,人位的艮中的大石上才能留下部分真经,沾上取经人的光。三藏懊悔道:“是我们怠慢了,不曾看顾得!”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中出现了7个全字,所以全是全篇主旨之一,全不是金,免除了见金夫,无攸利,恢复到了栋桡,所以这一回中出现了8个东字,反复强调已经回到了东的反行力量中,意味着恢复了擎天功能,甚至不再出现火山旅,意识才能受到天的保护,才能谈示与一切众生。
八十一谈的是第八层次中的一,佛门中九九归真,圣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八十难的时候就已经见性明心参佛祖,功完行满即飞升了,为什么还少一难?而且必得完成此数,才能归真,渡河湿经的渡河指的是水中行,湿则指的是显比,有了显比,才会有八和日的反行,白鼋伏渡渡的是女子贞不字的向时路,这是无字真经的九九归真之道,这是自持自守之道,用以自渡自证,不是中的水中行,所以必须淬入水中,把他四众连马并经,通皆落水,水者道枢,去数名一,重新进入到具有显比的泽地萃,终点是天雷无妄,才有有字真经,才能示与一切众生,这是九九归一之道,也就是是鼎器妙用之道,“却归一,还本原。善爱敬,如君臣。至一周,甚辛勤。密防护,莫迷昏。”这个时候五圣已经归真,高居不二门,于是一必须以王的身份示与一切众生,太宗所代表的力量是王,唐僧所代表的力量是一,两个人实际上是一个,只是王不能离开自己的宫殿,一才是可以上上下下自由来去的身份,所以两个人是结义兄弟,在天泽履有王和一,面圣缴旨之后一就超六尘而迥出了,五圣高居不二门,不二门是天位的艮中,不会再进入到人位,这就是圣人的礼貌,到了天雷无妄中就只有王了,风雷益中则是王与帝的力量,震为雷合体于人位的震时是帝,一到了这个层次再以王的身份出现时具有积极的目的,那就是示与一切众生。
抵达通天河西岸的时候,沙僧道:“二哥休报怨。我的师父已得了道,前在凌云渡已脱了凡胎,今番断不落水。教师兄同你我都作起摄法,把师父驾过去也。”而行者却频频的暗笑道:“驾不去!”驾不去!”你看他怎么就说个驾不去?若肯使出神通,说破飞升之奥妙,师徒们就一千个河也过去了;只因心里明白,知道唐僧九九之数未完,还该有一难,故羁留于此,驾是加马,马是王假有庙时期的标志物,只有唐僧能够亲自驾驭,不是小能做主的时候,悟空明明白白,一脚踏着老鼋的项,一脚踏着老鼋的头,实际上是悟空在导航。
风、雾、雷、熌的阴魔作号,欲夺所取之经,劳攘了一夜,直到天明,却才止息,指的是风泽中孚中的鸣鹤在阴其子和之,但是只能完成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到了这里已经“一体纯阳喜向阳,阴魔不敢逞强梁。须知水胜真经伏,不怕风雷熌雾光。自此清平归正觉,从今安泰到仙乡。晒经石上留踪迹,千古无魔到此方。”就到了天山遁的东岸仙乡,再也没有妖魔和磨难了。
东为什么那么重要?射阳居士所指的不二门中法奥玄就是建立在东的基础上,东的时候没有二的单独反行,这个时候的人位的艮也是不二门,五圣成真高居不二门的时候已经到了天位中,也不免再反行,再反行时不会用到单独反行的二,都是以东的形式反行,东就是有陨自天时的天,东的反行是全,全的时候就没有金,也就是没有见金夫,意味着没有火凤鼎,由于没有火凤鼎,所以没有任何妖魔,才见到了本来面目,面目中都有二,所以有二的时候就不是本来面目,只有在东中才能见到本来面目,东是以天的身份反行,点到为止,自然就被擎天功能顶回去,所以可以厚生,这就是怀玄抱真,伏炼九鼎,在天位的艮中怀玄抱真,如如不动,自然就没有了火凤鼎。
通天河湿经卷的主角是伏渡的白鼋,白鼋问归着之事,想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归着,为什么取经人反归于天之后就可以成圣,而白鼋却仍然要继续伏渡?白鼋任重道远,不但九九归真需要白鼋,九九归一还是需要白鼋,白鼋不同于舟,舟只在轮循环中摆渡,白鼋却是走出雷火丰的门户,既有白贲的能力,白里真居,同时也有遇元夫和十朋之龟的实力,最重要的是具有从用大牲吉心法转入王假有庙心法的转折功能,达本和还原都要靠白鼋,包括具有小的身份的沙僧都成为被伏渡者,在用大牲吉时期中一直大显神能的悟空也无法取代白鼋,只能一脚踩在白鼋颈上,一脚踩在白鼋头上,被淬下水的时候也莫可奈何,老鼋见唐僧沉吟半晌,不曾答应,即知不曾替问,他就将身一幌,唿喇的淬下水去,把他四众连马并经,通皆落水,这一落水就转入了泽地萃中,展开了赍咨涕洟,赍是火泽睽,咨是火山旅,涕是离为火的出涕沱若,指的是天位的坎的行动,应了五千零四十八中的八,第四层次的八具有芭蕉扇的性质,洟指的是雷火丰的遇其夷主,地火明夷是专门谈明和夷的一卦,也就是雷火丰的力量被用作明和夷,白鼋是天位和人位的总体力量,如果归着了,就没有了遇元夫的力量了,未曾替问,无法归着,反而有了有了“秉证三乘随出入,丹成九转任周旋”的可能性。
陈家庄救生寺中只装塑着四众之象,没有白马,意味着救生不能有马,过河前沙僧道:“我的师父已得了道,前在凌云渡已脱了凡胎,今番断不落水。教师兄同你我都作起摄法,把师父驾过去也。”行者却频频的暗笑道:“驾不去!”驾不去!”你看他怎么就说个驾不去?若肯使出神通,说破飞升之奥妙,师徒们就一千个河也过去了;只因心里明白,知道唐僧九九之数未完,还该有一难,故羁留于此,此时此际还有白马相伴,还不到救生寺,必须舍了白马,才能成为救生寺中的佛菩萨,马首是一个横目,而且目中有睛,不符合救生的性质,所以行者笑道:“但只我们自今去后,保你这一庄上人家,子孙繁衍,六畜安生,年年风调雨顺,岁岁雨顺风调。”自今去后,马也成圣之后就恢复到救生的力量,自今去后就是反归于天,所以三藏将经包儿收在陈家堂前,与陈家念了一卷《宝常经》,宝是山泽损的人位的兑中的宝,反归于天之后就有了常,这个时候就没有马,于是就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将及三更,三藏悄悄的叫道:“悟空,这里人家,识得我们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为久淹,失了大事。”行者道:“师父说得有理,我们趁此深夜,人皆熟睡,寂寂的去了罢。”易经中只有一个相,只出现在大师克相遇,指的是火山旅中天位的大与人位的子在天位的离和人位的离的力量之下都齐聚人位的艮中,进入到了艮为山,相的时候二反行入口成为目,人位的震的木则被推送到人位的艮中,与目并列,就发展成为火山旅,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谈的不是露不露面,而是不能在艮为山中待的太久,待久了可能就会发展成为火山旅,就焚如了,所以恐为久淹,失了大事,老年的睡眠品质不错,可是不能太久,久了就会误了大事,因为飞鸟所遗之音的力量很强,真人境界不能在艮为山中多待,以免破坏了真人境界的更上层楼,飞鸟所遗之音只可小事,不可大事,成大事还在天雷无妄,所以必须逃,兆在人位,逃往天位,这个时候已经不能称为遁了,因为口已经被隔离在天位的艮中,这个时候是逃狱,经过火雷筮盍的履校灭趾远离利用狱,当八戒疑惑“那时节吃得,却没人家连请十请;今日吃不得,却一家不了,又是一家时”,就意味着过度反行入主了,在火天大有与火雷筮盍的力量交替中上上下下,很可能会因为造成焚如而出现了耳,耳是天位的大陷入凵中,这个时候真人就会因为大师克相遇而露相,而且露的是勿用之相,所以必须在何校灭耳的时候尽快逃走,于是一门一门地解锁,在八大金刚的护持之下逃到天位中,才能进入到天雷无妄,这个时候就是丹成识得本来面,体健如如拜主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