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风怪阻十三难

收降八戒是在见金夫的见中,完成了见就完成了天山遁,为了重新打造已经消失的人位而用上了火泽睽,火泽睽是金,金是朋的产物,所以处于夏景炎天,夏是完成了页的搬运之后的反行,夏带着两个廿足,意味着日随时可以反行,两个廿足的存在方便了胜或降,可以下,可以上,景是火泽睽,炎是离为火,夏天是力量崛起的时节,可以想见行者在夏景炎天中遇到的敌人也不会简单。

黄风怪阻的黄指的是黄离,黄的主体是天位来的甲已经到头了,变成了由,用六从用行师的力量转变成为往真人之路发展的力量,八和廿脱离了士的状态,成为两个廿足,所以黄是向上发展的力量,从黄字中可以看出来任运具有自发性的力量,毕竟要往天位发展,所以命不该绝,当行者举棒就打时,被灵吉菩萨拦住道:“大圣,莫伤他命,我还要带他去见如来。”对行者道:“他本是灵山脚下的得道老鼠,因为偷了琉璃盏内的清油,灯火昏暗,恐怕金刚拿他,故此走了,却在此处成精作怪。如来照见了他,不该死罪,故着我辖押,但他伤生造孽,拿上灵山;今又冲撞大圣,陷害唐僧,我拿他去见如来,明正其罪,才算这场功绩哩。”在西游记中凡是行者不能一棒打死的妖魔实际上都是六爻中根本的力量,沾上黄字的妖魔基本上就具有了免死金牌,大清以正黄旗为尊,代表着王假有庙,风是王假有庙的关键力量,第十六回中的黑风洞中的妖怪只能自称黑大王,还没有资格冠上风,到了第二十回中的黄风岭黄风洞的黄风怪时风的威力就具足了,意味着水风井-火凤鼎的结构已经确立,孚乃利用禴已经初具雏形,所以黄风怪阻十三难中三出现的频率达到了巅峰,唐王在出发前赐名唐僧三藏,三藏也占了三,黄和风成为三的基石,夏景炎天是黄、风和三的成型的关键,所以射阳居士才有“花尽蝶无情叙,树高蝉有声喧。野蚕成茧火榴妍,沼内新荷出现。”的结论,何非同小可,何天之衢和何校灭耳说明了何的时候具有遁、隹、校、灭和耳的多重效果,正是大开大阖的时节,当黄风大王变成了黄风怪的时候就从大开发展到大阖,怪是人位的坎中的怪,大王的力量就被用作大去,三藏一名本就代表着王假有庙的使命,所以江流注定多磨折,寂灭门中功行难,寂灭门就是三所缔造的效果,幸而名中有藏,最终毕竟有成,为什么力量不能越用越好,可以随心所欲地变化?只会每况愈下,关键就在于三,三会造成力量的倾斜和恶质化,已经超乎了用行师的范畴和意义,取经人不能不明白力量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阻是阜的上行和且的建立,怎么看都不构成险阻,因为阻是险要的地方,“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三出现了之后人位的坎就成为马陵道,取经路上就有了怪。

这个阶段幸有灵吉菩萨受了如来法令,在人位的巽中镇押黄风怪,菩萨是山泽损中的菩萨,灵吉菩萨将飞龙宝杖丢将下来,不知念了些甚么咒语,却是一条八爪金龙,拨喇的轮开两爪,一把抓住妖精,提着头,两三捽,捽在山石崖边,现了本相,却是一个黄毛貂鼠,这是一只具备了遁尾之力与晋如硕鼠之力相冲突所形成的黄,灵吉菩萨的出现可以重新将力量导入雷泽归妹,再转入风火家人,轻易地排除了黄风怪阻。

十三谈的是第一层次的三,收降八戒之后行者和八戒同行的时候已经可以言了,言是天位的大的反行入口,言中只有天位的坎和天位的震,这个时候的言可以建立四,四是水风井的内容,这个时候还没有沙僧的加入,还没有到小有言的阶段,在人位的坎中的是黄风怪做着需于沙的事情,但是不会发展到吃,虎先锋金蝉脱壳计使了金蝉脱壳计,驾长风将在路口上正念《多心经》的三藏摄将去了,黄风大王不吃三藏,虎先锋不禁道:“大王,见食不食,呼为劣蹶。”厥指的是火泽睽的厥宗噬肤,见食不食中的第二个食指的是火水未济,意味着风火家人的力量大于反行的力量,无法达到厥宗噬肤的程度,必须射雉一矢亡,才有隹的力量,有了隹才会有方雨亏悔了,意味着还没有发展到隹的程度,尽管如此还是已经进入到了不节若则嗟若的心法中,也就是“当倒洞当当倒洞,洞当当倒洞当山”的心法中,意味着已经有了三,在收降八戒十二难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三,不过,这是雷水解中的田获三狐,最后三会在火山旅-火泽睽-火雷筮盍中消失,并没有进入到火水未济的三才阵势中,到了黄风怪阻十三难时三只是做着都总帅的工作,都是以者督邑,总是糸以束之,帅则是长子帅师往下走,没有攻击性,要不是因为虎先锋捉拿了三藏,这个时候的三根本连招惹悟空和八戒的心意都没有,遑论吃三藏,这个时候还是雉膏不食的阶段,风火家人的向上推送势不可挡,三还在静态中,射阳居士在收降八戒十二难中谈的《多心经》,到了黄风阻怪十三难中《多心经》仍然再次出现了,在二中谈心,在三中谈子,同时藉着一个相关的关键字将两者关联在一起,收降八戒十二难中有3舍,黄风阻怪十三难中有4舍,两难都在谈夺舍,射阳居士用士与三两家舍死忘生战,来说明夺舍,打的“五百罗汉闹喧天,八大金刚齐嚷乱。文殊走了青毛狮,普贤白象难寻见。”造成了“一轮红日荡无光,满天星斗皆昏乱。南山鸟往北山飞,东湖水向西湖漫。”最后黄风怪劈脸喷了一口黄风,把两只火眼金睛,刮得紧紧闭合,莫能睁开,遂败下阵来。护法伽蓝变化了房舍,并且告知行者三昧神风的由来,同时提供了三花九子膏,治好了眼睛,比常更有百分光明,意味着已经进入到了水雷屯中,王明并受其福了,护法迦蓝是山泽损中的护法,山泽损-山火贲是车循环的力量之源,加行是嘉遁之坎的事情,必须在天位的坎中加行,加行时就进入到风泽中孚中,士就被任运到了天位的坎中,才有了明,护法迦蓝化身老者告知三昧神风的厉害,力量中的三昧神风中的三昧不同于禅定中的三昧,在禅定中的三昧是息虑凝心,心定于一处而不动,三昧神风却刚好相反,不断地甚嚣尘上,反复轮转,能吹天地暗,善刮鬼神愁,裂石崩崖恶,吹人命即休。你们若遇着他那风吹了呵,还想得活哩!只除是神仙,方可得无事,三昧神风中的三昧是三、日和未宁中的未的集合体,也就是三才阵势与商兑的力量的结合,商兑被不断地往人位的艮中调动,造成了来兑,这个时候行者与八戒同行,还差了沙僧的力量,无法构成五,所以不敌三昧神风,三昧神风是火泽睽所建立的贝,示来到了人位的兑中,神力被运用在不节若则嗟若中,事实上智慧女神雅典娜所代表的巽为风在黄风大圣手中不断地劣质化,从天风、虎风、怪风、恶风、一路变异到三昧神风,关键在于兑为泽-泽雷随中如如不动的力量被解除了,人位的坎被反覆地增强,变成鬼神愁的三昧神风,成为夺舍的宝贝,八戒躲风,行者嘲笑,事实上八戒最擅于使风,因为八戒一动就进入到了风中,所以有猪八戒来了刮大风之说,八戒劝行者:“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因为色是巽为风劣质化的根本原因,箭最远可以射到天位的坎中,另行敲打才能发展到天位的艮,之后在有疾和拔茅茹的心法之下又进入到水风井中,所以避风实际上是躲避不节若则嗟若的箭,这是初吉终乱的乱源,乱中的乙如同一条输油管道不断地象天位的坎中输油,法师有难逢妖怪就是遇到了乱源,“情性相和伏乱魔”是因为天位的坎具有抑制天位的震的效果,取经人要想成就就必须“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射阳居士不在心经上落一笔,却在说者的名号上减一划,指点白居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鸟巢禅师被贬为乌巢禅师,乌是乌有,人位的艮被消陨了,鸟就成乌,从行者对待乌巢禅师的态度就可以知道射阳居士对于车循环的不屑,在不节若则嗟若中追求空的时候当然是乌巢禅师,登上了天位的艮中的那一位才是鸟巢禅师,鸟焚其巢的同时也完成了天山遁,这个时候才是鸟巢禅师,行者举铁棒望上乱捣,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明面上是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视为行者对乌巢禅师的不礼貌,实际上是一棒子将乌巢禅师打成了鸟巢禅师,如果认为行者刚起步,犹有这个在,就是不理解力量,行者负责敲打,人位的离才能发挥到最大的力量,貌似无礼,实际上是托了一把,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才能看得懂玄奘法师悟彻了《多心经》打开了门户时所留下偈,偈曰:“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既然皆己心,何用别人说?只须下苦功,扭出铁中血。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拴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莫认贼为子,心法都忘绝。休教他瞒我,一拳先打彻。现心亦无心,现法法也辍。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难分别才能交相胜,也才能还相用,易经中称心法为孚,这是子的世界,称为法的只有去的心法,也就是车循环,这是三的天下,“休教他瞒我,一拳先打彻”,能够一拳先打彻的只有行者。

老王初见八戒这般嘴脸,就唬得一步一跌,往屋里乱跑,只叫:“关门!关门!妖怪来了!”行者赶上扯住道:“老儿莫怕,他不是妖怪,是我师弟。”老者战兢兢的道:“好!好!好!一个丑似一个的和尚!”八戒上前道:“老官儿,你若以相貌取人,干净差了。我们丑自丑,却都有用。”…在舍里安宿时,三藏埋怨道:“徒弟呀,你两个相貌既丑,言语又粗,把这一家儿吓得七损八伤,都替我身造罪哩!”所以行者教八戒收拾丑的方法道:“把那个耙子嘴,揣在怀里,莫拿出来;把那蒲扇耳,贴在后面,不要摇动,这就是收拾了。”耙子嘴是身心分离用的耙和子,以及晋其角维用伐邑的嘴,揣在怀里是搁在心中,莫拿出来,蒲扇耳是三种力量的综合,包括反行的甫、玄和天位的大陷在倾倒的凵中,三者共同构成了山地剥,贴在后面,不要摇动,就不至于造成动悔有悔,这就是收拾了,这是取经人的心法,只有身经百战的行者才能指导,也才能约束八戒所代表的天位的震,行者所代表的天位的坎有收拾之心就不至于出现获匪其丑,非其时不动才是功夫,射阳居士教了很多的心法都很实用,说明曾经沧海难为水,最后得出来的觉悟绝对不是泛泛。

当三藏告别老王,并拒绝再来茅舍的邀请,称:“我们出家人,不走回头路。”这是一种很坚定的决心,也是取经人与路上邪魔的不同之处,此去正是甚嚣尘上的时节,左丘明不需要将一场战役描写成一种观察,而且过度地细腻,另有所指,《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子重使太宰伯州犁侍于王后。王曰:“骋而左右,何也?” 曰:“召军吏也。”“皆聚于中军矣!”曰:“合谋也。”“张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彻幕矣!”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曰:“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曰:“听誓也。”“战乎?”曰:“未可知也。”“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战祷也。”实际上描述的是三的诞生时刻,聚于中军是在中馈的时候,可以决定家人嗃嗃,也可以决定妇子嘻嘻,而三的诞生是放弃了天山遁一途,走上风水涣,风水涣可以一步直超成为天水讼,三就产生了,相反地如果不进入到妇子嘻嘻,三就会被火泽睽-火雷筮盍所消陨,张幕是莫夜有戎的力量的反行入坎,进入到火水未济了,所以谓之虔卜于先君也,彻幕是进入到山泽损,这是肃穆的力量,没有戎,而且可以使遄有喜,转入泽地萃,开始另外一种形式的改命,所以谓之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是转换成为山火贲,将鹿的效果往上推送到页中造成嚣,双廿在上上下下,越来越西,塞井夷灶是结束水风井的井,夷平风火家人的灶,即将结束雉膏不食的阶段,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是负且乘致寇至,进入到了水风井-火凤鼎,听誓是方雨亏悔的过程,听完了就到了山水蒙,乘而左右皆下矣,怎么刚刚上乘车而左右又下车了?这是进入到萃如嗟如的战祷,寿字是两个丹在旋臂中上下移动,车循环在左传中被称为战祷,正是那“当倒洞当当倒洞,洞当当倒洞当山。青岱染成千丈玉,碧纱笼罩万堆烟。”另外一位古德则在甚嚣尘上之后加上了恶意昭昭,标注了车循环上的意义,古往今来的圣贤们都在车轮碾动前拉一把,包括伊索寓言中的两个捕兽夹都在拉一把。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