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

三十九谈的是第三层次的九,向用五福和威用六极的关键字自然在文中一应俱全,不忘提示在用九中,第五十回开宗明义以《南柯子》谈用九,“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莫教坑堑陷毗卢。本体常清净,方可论元初。性烛须挑剔,曹溪任吸呼,勿令猿马气声粗。昼夜绵绵息,方显是功夫。”首句中的扫就是用九之后的归,强调的是在用九之后人位的离的两只坎手一起向上推送,反归于天,藉着火雷筮盍的履校灭趾来除,在除的同时也完成胜,明才是心地法门的理想,心地法门是成佛佛门,成佛时在人位的震中示与一切众生,这个时候就在明中,在此之前必须通过回天之门,虽说《楞伽》认为无门为法门,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可是,在力量中却必须通过回天之门的正门才能细细除尘情,如果走错了,进入到了旁门左道,走上车循环,就会愈演愈烈,造成坑堑陷毗卢,通过回天之门才能保持清静本体,方可论元初,车循环怎么都进不到元初中,元初是地雷复发起之地,行独复发展到了复自道的时候必须将卜兆的力量任运回天,并且割除日月,也就是三星在天银河回,挑剔的是人位的坎中的渎,否则就进不到唯用震为雷的时空中,曹溪是禅宗南宗别号,因六祖惠能在曹溪宝林寺演法而得名,曹溪被视为禅宗祖庭,曹溪又是六祖惠能之别号,曹溪水常喻指佛法,呼是火凤鼎中的式号式呼,完成了亏之后就可以呼气了,吸指的是“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就明了,曹溪在这里指的是人位,人位是取经之地,也是弘扬佛法之地,猿马指的是心猿意马,必须昼夜绵绵息,微细而连续不断,方显是功夫,向用五福中的攸好德是这个时候的重头戏,攸好德是任运的另外一个表达方式,意味着已经大君有命了,即将进入到开国承家的程序中,藉着王假有家的力量来完成邑国的转变,在王假有庙的力量中无法完成利用为依迁国,必须是一个好王才能立国,不能将心转换到绵绵息的境界,自然就无法改变现状,如果体会不到这样的调整方式,就难免于坑堑陷毗卢,不是越用力就越好,孔子在易经文言传末尾说道:“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亢是用六是以人位的艮为几,背后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离为火是专门对付人位的艮的力量,用六只在亢上用工夫,即使完成了用九,也因为恒寒若,而进入到蒙中,始终在山水蒙中度日,因为山水蒙是车循环的基地,希腊神话中山泽损被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水仙平原,另外一个是至福乐土,绝大多数的天人合一都在水仙平原中,只有英雄豪杰才能进入到至福乐土,去不了的原因在于不知道回天之门,就失去了进入到至福乐土的资格,其实并不是因为是英雄豪杰才进入到至福乐土,而是自己的天人知道回天之门,西游记的主题就是阐释回天之门,进入到了至福乐土之后在那样的力量中自然就是英雄豪杰,“昼夜绵绵息,方显是功夫”是多少天人梦寐以求费尽心思上下求索的心法,师徒四众,冒雪冲寒,战澌澌,行过那巅峰峻岭,远望见山凹中有楼台高耸,房舍清幽,行者以龙生九子中的蜃擅化气象楼台来打消三藏入庄化缘的念头,龙生九子是天位的龙在用六时所产生的九和子,其中的蜃指的是农用八政的农,在变化气象楼台时人位的离扶摇直上,辰在天位的艮中成为丮,就建立了天位的离的自我加持机制,开始振恒,地风升就发展成为火凤鼎,人位的艮中的曲就有了九曲通幽,“九曲通幽处,一径入瑶池”,瑶池金母的瑶池是山泽损中的人位的艮,山泽损是车循环的力量基础,人位的艮成为王的用缶之地,所以进入到了农用八政的三中,蜃所变化的气象楼台指的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的塔楼,车循环的背景力量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用六在不断地用火之中,最后完成了有它,瑶池的池指的是有它,有它是天位的坎不宁方来的结果,这个时候火凤鼎就进入到了山风蛊-艮为山中,也就是方雨亏悔的雨中,所以蜃中有虫,虫是山风蛊所带来的虫,一进入海市蜃楼中就会蛊,行者提到蜃在提醒三藏面对着车循环,也就是面对着农用八政中的八种力量变化,其中最根本的是师,车循环的大耋之嗟也是用行师,由于蛊的效果,很难自主地脱离三的用行师,以至于一直在山水蒙中,不断地将人位的震的力量用作已事遄往,很难将力量从利已转到有厉中,厉字中也有虫,可是却能够顶翻火凤鼎,发挥顶天的功德,必须仰仗三所具备的司徒的功能,才能完成转换,用六一直在坎中,坎中必须具备这样的知见,才能转动力量发展到路径,所以引的功德中必须加入司徒心,才能胜和任,射阳居士非常尊重洪范,因为洪范将易经发展到了实用的层次,简单明了地界定了用六中的每一种功德,有了易经和洪范的基础,就可以明白为什么第三层次那么难,明明离开了婴儿的懵懂期,可以开始用六了,可是,一用六就履错然,没有中年危机者鲜矣,走错路也是三十九的主题之一,水天需虽然是光亨时空,却陟蘗者屡,陟蘗怎么写?怎么超越?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