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

八十谈的是第八层次,第八层次是不动地,不字是天位的大的反行,言也是天位的大的反行,不与言的差别在于不没有反行入口,而是直接反行到人位的震中,意味着处于唯用震为雷的机制中,而且不字中天位的大的手向上举起,仿佛主动去抓取,表现了反行的积极性,不字是帝字的异体字,意味着不的反行成为王用享于帝的基础,所以不周山是帝周山,周是夯具和舟的一起反行入口,归而逋中的甫则是没有口的周,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顓頊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共工是不节若则嗟若中的工,颛顼是已事遄往时的萃如嗟如,争相为帝,天柱是雷天大壮、泽天夬、风天小畜和水天需四大天柱,地维是大地的东南西北四角,在艮为山时都齐聚人位的艮中,到了山地剥时就一起消陨,当然天柱也没有了,所以怒而触不周之山指的是山地剥,火凤鼎中帝以月的身份反行,就进入到了方中,天位的大反行时就进入到了雨中,山地剥时就亏了,于是再藉着有悔进入到火泽睽,所以不代表着火凤鼎的发轫,到了不动地已经没有火凤鼎了,乃至没有山地剥了,只有帝,没有言。

动指的是“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中的动,葛藟是山泽损的力量被用在绵延不绝的车循环和震为雷合体于人位的震中,葛指的是“曷之用,二簋可用享”,藟指的是天位的田在车循环中循环反复地进行军争,《孙子·军争》:“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兵以诈立是人位的离受阻于天位的大在利用为大作时所形成的斧斤而成为兵,利是利结子,以利动的时候就形成了三才阵势,分是在威用六极的贫中分,合是妻子好合,也就是好遁,合也是夯具和舟的合成为甫,进入到了归而逋,分是将垂其翼的力量变作车循环,进入到“君子于行,三日不食”,合则是完成反归于娣,分合为变是在风泽中孚-风水涣中的变异和反归,《周易·系辞上》:“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在易经中的动只有一个,那就是车循环,进入到了三的农用八政和九的威用六极中,说卦中谈的三极之道事实上也环绕着车循环,“立天之道,曰阴与阳”,指的是风泽中孚中的鸣鹤在阴和风水涣中的用拯马壮,“立地之道,曰柔与刚”指的是六的乂用三德中的柔克与刚克,“立人之道,日仁与义”中的仁指的是震为雷合体于人位的震,义指的是其羽可用为仪,力量中的定义都不同于世俗的定义,只有回归到易经的层次,才能还原真实的定义,陶潜则在《饮酒》诗之七中告诉后人动的结果:“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从力量的角度来看不动地是既没有火凤鼎,也没有车循环的世界,也就是完全没有孚乃利用禴了,孚乃利用禴是用六的模式,那么还有没有用六?还是有的,因为地雷复的“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是永续的,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所以并没有停止用六,所以说“无分别智相续任运”,只是没有进入到火凤鼎,只在火山旅中,同时也没有进入到没有车循环中,所以谓之“不被相、用、烦恼等所动”,彻底地进入到了妙而无方之谓神的境界,这个时候还有异熟空,唯识对异熟自有严格的定义,不过,在力量中也有自己的定义,《礼记▪乐记》中界定什么是异:“礼者为异”,礼者是用六者,在“明夷于飞,垂其翼”中将天位的力量垂到人位,异的时候就进入到了用拯马壮中,将巳的力量用作已日,有了日昃之离就进入到火凤鼎和车循环中,两者都是乐字中的师,乐字是木上左右各有一个师,也就是经历了孚乃利用禴的两种用行师之后的王用享于帝,有了异的用拯马壮之后,王事的性质就改变了,进入到了兵车中,所以《礼记▪王制》谈到“事为异别”,这个时候就有了分别,因为进入到了威用六极的贫中,贫是藉着贝的力量来完成分,有了异自然就会有分别,没有分别才能将巳的力量用作以杞包瓜,成为帝乙归妹以祉元吉的力量,并且顺势完成了天山遁,这个时候就熟了,熟是敦复的力量向上发展到了敦艮,再抵达到了真人之位就完全熟了,不过,只要在天人合一中就有异和熟,就有力量的生发与运用,只是无住,无分别,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异熟空,一直要到金刚道后才能异熟空,所以玄奘在《八识规矩颂》中提到“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按照玄奘的说法,在异熟空之前都是金刚道,在力量中金刚道就是有火泽睽的自我加持,再任运到天雷无妄中,这个时候的身体已经在真人的手中托管,可以打造真正的金刚不坏身。

牧牛图第十图《双泯》适用于现前地和不动地中的景象,“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野花芳草自丛丛是力量生发的方法,所以这是共两地的方法, “人牛不见杳无踪”的时候牛在人位的震中,而意识则遁走到真人之位,舍藏了,所以不见牛,也不见人,“明月光含万象空”的时候就在水月的明中,也就是水雷屯中,王用享于帝的时候王进入到人位的震中,所以不是风雷益,而是水雷屯,第八层次中如果不在帝乙归妹以祉元吉的九九归真中,就在垂其翼的成果的九九归一中,西游记远胜于希腊神话,有系统、有条理、有情节地谈用六,唯一的遗憾是只谈用六,没有触及到金刚道上的内容,善慧地和法云地还要回到唯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