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德们谈力量都是从根源处谈,左丘明藉着“襄公如楚”来解释畏和丧的意义,整篇文章环绕着“闻畏而往,闻丧而还”,故事中的鲁襄公所代表的力量是已经发展到了畏的程度的泽地萃,这个时候泽地萃已经将三星、土和丑全部包裹在衣中,意味着已经完成了车循环中的火山旅,平定了,可以王鸟焚其巢发展了,这样的火山旅是楚所代表的力量,就到了可以回归天位的时候了,在这个过程中王也一起被包裹在衣中,一起卒了,所以“闻康王卒”,鲁襄公打算回归天位了,叔仲昭伯不以为然,叔仲氏是彭生的家族,彭生是火天大有的匪其彭,发展到了生反行入口,也就是进入到了山天大畜,从山天大畜的力量来看是反对回归于天,因为还没有完成畏,如果从彭生的兄弟得臣的角度来看就不一样了,得臣所代表的力量是山泽损,叔孙氏是得臣的家族,有系了,就就有了系遁的条件,这个时候已经完成了三人行则损一人,只要完成反归就可以进入到一人行则得其友,服惠伯所代表的力量代表着有孚惠心,有孚惠我德的心法,怎么样都可以,所以说道:“不知所为,姑从君乎!”,最后是荣成伯的话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荣成伯所代表的力量是“冥豫成,有渝”的力量,而且具有荣的功德,乃归,在力量中必须用对的力量才能完成对的事情,不能一意孤行,一味地在车循环中循环反复,那么就会让天人合一变得畏首畏尾,在车循环中搞出来的东西只是畏首畏尾,不能知得不知丧,“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因为亢只是车循环,“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只有从正门回天才能进入到金刚道,才能无畏,畏不是太坏的事,损失一个卞城也没有关系,可是不能把回天之门也给剥了,解脱道在进入究竟金刚道时用了车循环,把回天之门给剥了,以至于解脱金刚道只能成就罗汉,不能成佛。
时乘六龙以御天中的御是雷泽归妹-雷火丰的向上推送的力量,这是通过回天之门的力量,重新建立完整的天位,这是在火天大有的自我加持之下的反行,一直发展到山天大畜,这个时候才完全地拥有用大牲吉的力量,就进入到天泽履-雷泽归妹的輹循环中,这是神的境界,到了八地才进入金刚道,谈无畏先要明白无畏的根源。
闻和畏都在车循环的鬼道中,所以以神的大威来扭转乾坤,闻丧而还是丧牛于易之后就必须完成鸟焚其巢,也就是完成天山遁的归藏,牛是天位的震,已经在车循环中陷入凵中,再三渎了,这个时候别无选择,就必须还了,就必须放弃泽地萃,畏和丧是为了进入到风雷益-水雷屯,所以在王假有庙时期时有畏,到了用大牲吉时期时就无畏了,无畏是一种改变格局的必要措施,闻畏而往的时候羊不能离开本位,羊一动就进入到王假有庙的模式中,闻丧而还必须完成贲其须-归妹以须的转换,才能进入到回天之门。
庄子在《大宗师》中道:“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因为“拂城看马埒,分朋入射堂。”中的马和朋都是王假有庙时期的产物,到了真人的层次就硕大无朋了,虽然也必须打造人位,也有义的羊我,羊我却在天位的艮中如如不动,与此同时也有天位的大和人位的大结合而成的犬,犬是火雷筮盍的利用狱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却已经完成了东北丧朋,所以硕大无朋了,所以真人时代没有了朋,不再“请王励士,以奋其朋势。”恰好相反,这是唯用震为雷的时代,不再需要朋了,所以东北丧朋正是真人时代的特性,天位拥有了所有的力量,人位上只有胜,完整的天带来了无畏的效果,真人的出现代表着王假有庙时期的结束,这个时候如果以积雷成丹的力量反行入口,这个时候的风山渐-水山蹇自然带来愚痴鲁莽的效果,天位的大与人位的大所结合而成的朋被用在用六的车循环中,成为多,也就是寿中的丹,朋、多和寿三者相关,效果是比,两个自我意识的被上浸以惑了,因为有厉的关系,王也被推送到人位的艮中,所以王也逃不掉,因而造成了王臣蹇蹇,真人的不朋具有非常现实的考虑,立即的成果就是舍愚痴而无所畏。
佛的四无所畏与菩萨的四无所畏不同,因为解脱金刚道中还有解脱的力量,也就是车循环的内部破坏,不可能保持静虑和坚毅不拔的力量,必须同时拥有意识上的灵活度和力量上的坚定不移,只有在天雷无妄中才有可能同时俱有,人位的震不只是光明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固守金刚心,真人是六与直的结合,可以将六推送到天位的艮中,九九归真时如如不动,九九归一时如来如去,这不是解脱道的心可以做到的,金刚心在这一点上完胜解脱心,真人也在用六中,可以说是用六的最高境界,与此同时还拥有唯用震为雷的力量,才能够达到“我于是事正见无由。故得安隐无怖无畏,自称我处大仙尊位,于大众中正师子吼,转大梵轮,一切世间沙门梵志、天、魔、梵等所不能转。”这是无畏最基本的功德,摧伏一切邪魔外道其实指的是火凤鼎的师左次所形成的左道和天水讼-山泽损中的旁门,佛对外不可能那么刚硬,搞得好像到了最高境界都还有无止无休的对抗,真正要对付的是人位上的力量。
《金刚经》多次提到:“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金刚经怎么恐怖吗?其实惊指的是水天需中的“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惊的时候已经完成了火凤鼎,因为已经出现了马,怖指的是天水讼-山泽损中甫的反行,畏则是山泽损中的持卜之鬼,金刚经不会造成惊怖畏的效果,而是明白了金刚经就不停留在用六的孚乃利用禴中,金刚经是开启金刚道的心要,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简单地说就是放弃了“主人有言”的心,才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和无寿者相,道理很简单,在金刚道上还抱持着主人有言的心住在人位的坎中,自然就是持卜之鬼,有不得不住的理由,最重要的是无四相必须建立在究竟金刚道的心上,而不是解脱金刚道的心,否则就会解脱一切的情,既要无所住,又要无四相,只有兼顾九九归真和九九归一者才能做到,没有建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者只要一回归天位很容易就会急着收摊子,其惟圣人乎!金刚心与金刚道的建立者与坚守者,其惟圣人乎!金刚经是大乘经典,必须从究竟金刚道的高度来契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