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败之政的政指的是农用八政的八种政事,政是三的任务,胜是建立王用享于帝所需要的唯用震为雷的机制,这个时候更强调宾,所以宾在司空、司徒、司寇之后,宾至如归是让不速之客三人来在如的力量中完成归而逋,没有归而逋,就没有胜,八政中敬陪末座的是师,必须掌握了前面的七种功德,用行师才具有意义,败则是持卜敲打贝,藉着三司来进行车循环,有了贝之后只要心一动就进入到车循环,“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所以谓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童是动的古字,五自带动能,六赋予了动机,就进入到了求战中,求战不同于龙战于野,求战是明明已经求小得了,还是不免于战,“皆陈曰战。战者,圣人所慎也。”陈兵火山旅-艮为山就已经进入战斗了,此际的用行师就“终有大败”,所以这个时候最关键的观念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先胜是直接在火凤鼎之后就藉着风泽中孚完成天山遁,再于有疾的心法之下建立有喜的泽雷随,就“立于不败之地”,不败之地是人位的震中的胜地,没有经过车循环的洗礼,经过了震为雷的光明力量之后,身体就拥有足够的本钱来应付未来的争战,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善战者,因为入主的力量没有在车循环中一败涂地,免去了公家之费,“而不失敌之败也”,先胜不会失去启动车循环的机会,随时可以求战,这样的胜兵模式是泽雷随,由于风泽中孚时已经将三推送到天位,而且信守不可涉大川的誓言,所以始终在唯用震为雷的时空中,这是男神使赫尔墨斯所代表的力量,泽雷随实际上是潜水的天雷无妄,即使在潜水状态中,谁能与宙斯一较长短?而败兵模式是三相女神赫卡忒所代表的泽地萃,败兵模式是先战而后求胜,在火凤鼎和车循环中战了又战,已经造成了久暴师则国用不足,而且是极端的不足,即使取消了有孚不终的心法,开始求胜,效果也不可能显著,所以“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修道是火凤鼎,保法是保守车循环,在力量中,法代表血去惕出的车循环,胜兵模式和败兵模式已经决定了人生中的力量等级和社会位阶,没有心气比没有意识还要没有出息。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的见胜是有喜的前提,也就是完成了天山遁的见,再进入到有疾的有喜中,见胜是泽雷随的境界,不是最高的善,因为这样的善并没有羊的存在,天位的一和羊早已经在众允的时候一起反行入口了,而且一起被剥除了,回天之后一被嘉遁之坎隔离在天位的坎中,不会轻易出动,车循环中的甘临时一与丹一起反行,并没有在意识和力量上超过知临,所以“不过众人之所知”,战胜是车循环所获致的胜,战发生在车循环中,战胜而天下曰善是风雷益的国中,也不是最高的善,因为几经消耗,而且天位不圆满,最高的善是天雷无妄,这是尧天舜日禹膳的境界。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是将力量发展到晋如愁如的程度,建立了人位的兑,再藉着遁尾的力量完成天山遁,这就是举秋毫,多力指的是丹在车循环中上下反复,力是天位的坎的嘉遁之力,此刻也在人位的坎中,所以多力不是建立秋毫的目的,“见日月不为明目”的见是完成了天山遁之后的有喜,日和月重新进入到了人位的兑中,必须先建立天泽履才能进一步地进入到天雷无妄,因为天山遁-天地否之后人位已经空虚,就不可能打造出胜,这个时候的见日月的目的在胜,而不是明,目是臣子,已经遁走到了天位的艮中,不在讨论之列,“闻雷霆不为聪耳”的闻是车循环的结果,天位的大陷在凵中,虽然在门中,却不是回天的正门,雷霆是车循环中的山泽损和山水蒙,也就是“困于葛藟,于臲卼,动悔有悔”的力量,可以用作成就的力量已经在泽地萃中消耗殆尽,明目和多力的典故是《商君书·错法》:“夫离朱见秋豪百步之外,而不能以明目易人,乌获举千钧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人。”谈的都是易人之道,而聪则《洪范九畴》的议题,聪是敬用五事中的“四曰听-听曰聪-聪作谋”,谋是车循环的甘临之后所建立的人位的震,虽然追求的也是胜,却是先战而后求胜的败兵,从《孙子兵法》中可以看到用六的积极性,用兵法的形式来表现用六时,更见用六如用兵,用六在潜水状态中,一切按照既定的心法运作,这就是习坎的功德,习坎的习是其羽可用为仪的两只羽手带着白入于穴,入于坎窞中的刀就是白刃,习坎的战斗性很强,如果到了四十六岁还没有消除习坎,就很难成为先胜而后求战的胜兵,《孙子兵法》虽然已经建立了车循环的优先顺序,但是没有完全排除,因为车循环是用六的主将,也没有在根源处修正,而西游记则补强了《孙子兵法》所未见。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这是因为战发生在车循环中,易胜不是容易胜的意思,这里的易是《诗·小雅·何人斯》:“尔还而入,我心易也。”中的易,意思是在泽地萃的尔还而入中,明夷之心转变成为日月,天位的大变成了车循环中的主力,这样的善战既谈不上智慧的名声,也没有勇毅的功劳,“故其战胜不忒”,忒是弋心,也就是水天需的公弋取彼在穴的心,不忒是不进入到车循环,忒之所以作差解释,指的是对人位的艮所作的大耋之嗟,如果能够不在大耋之嗟上下功夫,那么“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因为将已事遄往原来用于败和贬的力量用在胜上,转败为胜了,将必败变成了必胜。
圣人必然都是反车循环者,孙子提出了反败为胜的观念,射阳居士则是藉着乌巢禅师来暗损鸟巢禅师,因为鸟巢禅师虽然传授三藏《多心经》,却没有悟到多心经的诸法空相的空是多的后果,射阳居士特别在心经前加了一个多字,不直称《心经》或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意在强调心经接受了车循环,从力量的角度来看不算是真正的大乘经典,尤其是从圣人的角度来看心经已然肯定了车循环的意义,不是圣人之作,金刚道中没有车循环,车循环是进入金刚道的障碍,可谓成佛的障碍,尤其是到了现代,人寿即将破百,不能有病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