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解密已经进入到了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的解密着重在还原密意,第二阶段的解密则侧重在各个阶段的突破重点,尤其是五十知天命前后的破立,这是用六的转折点,从王假有庙时期转入到用大牲吉时期,主要的差别在于结束了火凤鼎时代,没有了山地剥,这个阶段的用六重点在突破竹的格局,发展到天位的艮,进入到真人之位,才有“归来雅会上龙华”,龙华会在天泽履-天雷无妄中,必须突破有疾的心法,才符合中华大乘精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则是超越孚乃利用禴,摆脱山地剥的勿用,寘于丛棘的寘说明了真人被限制在车循环中,造成了三岁不得,所以必须打破车循环,释放真人的力量。
棘林吟咏的吟说明经历了山地剥,棘林吟咏所在的荆棘岭在泽水困的据于蒺藜,意味着在冬残春至时又进入到了车循环中,春至的至临力量被用作来反,只是这个时候已经不在车循环的火凤鼎中,直接进入到了风山渐-水山蹇,松竹柏桧四翁代表着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的力量,也就是至临中的震为雷被用作来反,松代表天水讼,竹代表泽地萃,柏代表山火贲,桧代表艮为山,松竹柏都是车循环的成员,都有山地剥,违背了开悟的精神,所以松柏桧的存在成为不可不除的障碍,尤其是五十二是二通往人位的震的时候,不允许车循环的存在。
这个时候因为已经没有了三才阵势,在火山旅时齐聚人位的艮中,形成了劳谦的契机,吟咏则代表着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的效果,也就是鸣谦的力量,劳谦将和兑与来兑的力量汇集在人位的艮中,造成了荆棘现象,这是有丹之后非常普遍的现象,所以射阳居士说:“为人谁不遭荆棘,那见西方荆棘长!”,人位的离的向上推送的力量受阻于反行的丹,就会出现荆棘现象,意味着在风泽中孚中出现了争车换轨的问题,本来已经进入到了直的力量中,可以在风火家人的力量中通过回天之门直抵真人之位,却因为没有打破习坎,重新进入到用六中,造成了荆棘效果,这个时候就必须仰仗八戒使出钯柴手来,把钉钯分开荆棘,钯、把、钯,连续出现了三个巴,目的是提示八戒是完成肥遁的关键,而且八戒也是好遁的关键,八戒反归于娣之后就解除了荆棘现象,荆棘现象是在不该反行而反行时所产生的第一种效果,八戒虽然不是积雷成丹的月,不过,却举足轻重,因为天位的震的行止关联着月,所以八戒自豪地道:“自今八戒能开破,直透西方路尽平!”
松竹柏桧四翁出现在车循环,车循环完成了中行之后重新进入到风泽中孚,再转往泽山咸,这个时候杏仙登场,杏是天位的震反行入口,杏仙代表水山蹇,力量中含藏着其羽可用为仪的心法,也就是用六的意志,这是入于坎窞的习坎所带来的反复其道,当天位的巽遇到了丹,就产生了虎视眈眈其欲逐逐的风月效果,在直的力量中进入到车循环,就将风泽中孚-风火家人的力量转变成为风水涣,这个时候天位的震的反行就具有匪夷所思的效果,本来应该在风泽中孚之后进入到泽山咸的居舍中如如不动,之后再进入到真人之位,却在用六的力量中反行了,所以造成了涣王居,于是不速之客三人来的时候带着三种不同的效果反行入口,尤其是力量中带有爱神阿芙洛狄忒所代表的泽山咸,所以情不自禁就会造成聊斋现象,有了丹,却没有完成丹成,反而在有疾的心法之下反行入口,那么就会重新进入到车循环,在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和据于蒺藜之间徘徊,出现棘林吟咏的现象,滞留在人位中,比较好的状况是留下大量的吟咏作品,歌德之所以著作等身也是因为经历了整个过程,《浮士德》就是记录这个时期的内容,等而下之的就会造成杏子树下埋死人,本来应该进入到天泽履-雷泽归妹的輹循环,就重新进入到泽地萃的车循环中,用六的力量复活了子,又有了山地剥,所以杏子树下埋死人用的是杏子树而不是杏树,不是聊斋现象的结果,聊斋现象会受限于肉体自身的极限,主要还是山地剥,有丹的之后力量中就带有虎视眈眈的虎威,非常容易过度,非常难以相处,所以到了真人时代就不允许有疾的心法,所以八戒必须一钯将杏仙和松竹柏桧四翁筑死,藉以避免山地剥,同时打破车循环,有了丹之后,就开启了另外一个层次,如果留在王假有庙的心法中,反复被车循环的山地剥所剥除,很容易就会愚痴,所以必须迈入用大牲吉的心法中。
在荆棘岭,唐僧与荆棘岭的树精树怪们谈诗论道,谈诗论道的谈字中有炎,指的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说明了谈发生在劳谦中,论中有仑,仑指的是山天大畜,取代了孚乃利用禴中的禴,谈诗论道是用大牲吉时期的特性,如果不往开悟一途发展,很自然就会往通灵一途变化,由于停留在人位的坎的寺中吟咏,很容易就会形成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反而障碍了真人境界,这是通灵与开悟最大的区别,开悟以九九归真和九九归一为理想,进入到天雷无妄中示与一切众生,开悟一路都在洞悉和化解通往真人境界的障碍,目的是开悟成佛,立基点不同,所以不入动辄数万言充满仙气的通灵记录和聊斋现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