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界山头第八难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的主角是行者的归正,开卷诗末尾提到了南无释迦叶,很显然将行者比拟为迦叶,摩诃迦叶是释迦牟尼佛大弟子,据说其母在树荫下休息的时候,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天衣,突然飘落在树枝上,而生下迦叶,天衣代表着泽地萃,迦叶的诞生代表着车循环的降世,迦叶以佛弟子中修无执着行之第一人,被尊为头陀第一,在车循环中行者“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阿难继承法脉以后,大迦叶就进入鸡足山入定,等待下一尊佛弥勒出世,方行涅槃,弥勒所代表的力量是兑为泽,车循环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开启兑为泽的告公用圭,所以迦叶与弥勒有前后相依的关连,从《孙子兵法》的角度来看,车循环是平陆之军,平陆之军发展到了告公用圭时就成为斥泽之军,释佛与迦叶有拈花微笑的会心之笑,拈花是泽地萃的任务,笑是一握为笑,这个传颂千古的佳话谈的是车循环,当是后世的悟者的神来之笔。

两界山的两指的是《易·系辞》中的“兼三才而两之。”孚乃利用禴是建立在三才阵势上,初噬告的时候在火凤鼎,再三渎的时候在车循环,两指的是火凤鼎与车循环,三才阵势和火凤鼎-车循环都被行者的一只手抓住,《易·说卦》中的:“参天两地而倚数。”也是一样的情况,《皇极经世》的作者邵雍认为:“参天两地而倚数,非天地之正数也。倚者,拟也,拟天地正数而生也。”孚乃利用禴被视为旁门左道,只是圣人所衍生的倚数而已,所以到了一定的时间就必须谈归正;界是边垂,告公用圭的时候天位的田反行到了人位的田中,这个时候就是“明夷于飞,垂其翼”的时候,就在用拯马壮之后进入到了“君子于行,三日不食。”的车循环中,意味着人位的震被用作来反,地火明夷具有用拯马壮的心法,加上处于离为火的双向加持的交的力量中,所以毫无选择地进入到车循环,而且具有头陀特性,头陀特性是无执着行,善恶千端无所为,一心一意地以“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为目的,所以火凤鼎和车循环两界都是以山中的头为目标,希腊神话中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总是带着猎犬在森林中猎野猪,终身不嫁,因为到了地界中就成为男性的力量,两界山头第八难谈的是火凤鼎-车循环两界行者所管辖的地界,两界都是以得其大首为目的,两界山旧名五行山,在王假有家时期五行按照相生的方式运行,几乎感受不到五行的力量,进入到了王假有庙时期的孚乃利用禴中时就是“攒蔟五行颠倒用”的时候了,五行按照相尅的方式运行,对山头非常不利,所以改名为两界山,两界山的出现标识了王假有庙时期的发轫。

第十四回的标题是《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为什么行者归正之后就会六贼无踪?六贼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行者归正是进入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中,也就是回到了天位的坎中,这个时候再反行时就在有疾的心法之下进入到泽地萃中,这个时候“不可疾贞”,不可以进入到水泽节中,而必须进入到水风井-火凤鼎中,因为一旦进入到水泽节中就会进入到不节若则嗟若中,造成王臣蹇蹇,就匪躬了,而车循环的最终目的在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中,必须先完成有躬,在这个过程中眼耳鼻舌身意会受到十朋之龟的抑制,六识仿佛消失无踪,实际上是进入到了头陀状态中,不染不滞为净业,这个时候天人合一就俨然具有圣人风范,什么是无心诀?车循环即在无心诀中,在车循环中有心,车循环就可以成为武器,就很难做到善恶千端无所为,车循环就是金箍,金箍一戴就只能为臣,就纳天人合一为人臣,禅宗尊迦叶为西方第一代祖师,如果没有悟入车循环的特性,那么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禅人。

两界山头第八难谈的是八,天位的坎是七,来到了人位的艮中就成为八,双叉岭时伯钦已经打死了一头老虎,这个时候又出现了另外一头猛虎,意味着上山揭符之后,天位的坎再度率领了五反行,七再度成为八,再度带来了老虎,三藏在马上惊心,行者在路旁欢喜道:“师父莫怕他,他是送衣服与我的。”衣代表泽地萃,这个时候就进入到了“损其疾,使遄有喜”中,舍弃了泽雷随-水雷屯一途,而进入到泽地萃中,悟空打死猛虎时,七已经成为八,这个时候已经进入到了泽地萃中,七七八八,密密层层,在两界山头第八难中发生了:揭符、杀虎、裁衣、杀六贼、悟空发火而去、观音赠衣帽、龙王劝回悟空、戴上金箍等八事,这是心猿从皈依到归正的过程,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始了西天取经的第一步,两界山头成为王假有家时期与王假有庙时期的分野。

八是入于穴时的身份,水风井在水陆大会中,处于非常严谨的状态,要到艮为山时,两个廿结合在一起,才成为带刀侍卫,这个时候就具有分的力量,这个时候水陆大会就成为水陆道场,就具有了道的性质,艮为山中两个土与刀会和,形成了士刲羊,就进入到山地剥中,就产生了十朋之龟,一在主导十朋之龟的时候是干和士,一不驾驭十的时候,自己也在十朋之龟的效果中,因为克的时候,一还在口中;八的第二个基本定义表现在老母所说的:“西方佛乃大雷音寺天竺国界,此去有十万八千里路。你这等单人独马,又无个伴侣,又无个徒弟,你如何去得!”此刻正在山泽损中,已经进入到了佛界中的五百僧人的沙门中,所以得遇观音菩萨,这个时候行者在大圣的状态中,十朋之龟在火水未济的气化过程中膨胀成为见恶人中的亚,打死六贼,六贼代表六根,六根倒不会被打死,可是六根所拥有的喜怒爱思欲忧六情却会遭到抑制,亚具有反六情的效果,在火泽睽中无喜、无怒、无爱、无思、无欲和无忧,这是取经时的僧人效果的根源,所以在明之前必须将人位的坎的成员全部推送到天位,才能一片光明,观音菩萨才会特赐衣帽和紧箍儿咒,目的是让八服从一的使唤,一默念此咒,八就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随意去了,所以谓之定心真言,这是如来亲授和观音转交的心猿归正之术,真言是因为可以藉着雷泽归妹归真,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时才有六情,行者一个筋斗有十万八千里路,即去即来,七八之变如同驾筋斗云,一个筋斗完成了山地剥的十朋之龟和火山旅中的两个万、并且从七变成为八,就进入到山泽损的千里中而且即去即来,迅捷无比,而在反复的即去即来中足以让行者蛮化成为大圣。

为什么大圣镇压在五行山下需要经过五百年才能难尽?五百年指的是天位的五反行到了人位的兑中,于是进入到了山泽损,这个时候的山泽损已经是沙门中的五百僧人,力量中的沙门指的是王假有庙时期的僧众,王假有庙时期的山泽损已经不是王假有家时期的山泽损,在天风姤-山泽损时代天位的坎反行到人位的坎中时不会构成问题,这个时候的山泽损是佛菩萨的净土,天位的坎不是独立的个体,到了沙门时代不但出现了独立性,而且产生了十朋之龟,必须经过心猿归正的过程才会秉教沙门,心猿归正是用行师之后的事情,所以不会发生在火凤鼎,只会发生在山泽损,这个时候已经成为禾人,禾人是年,岁是两个廿足拖着戈,还在用行师的过程中,年的时候已经完成了用行师,所以难尽需要五百年。

东海龙王为负气远走的悟空说一幅圯桥进履的画儿,为什么射阳居士把圯桥进履的画儿带入西游记?画中有话,而且龙王的话中也有话,圯桥三进履谈的是搬运车迟三十三难之始,33岁得《太公兵法》,进入到王假有庙时期的第一阶段,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时已是难辨猕猴四十六难,前后13年的发达时间,四十六难之后就进入到王假有庙时期的第二阶段,才消除六耳猕猴所代表的习坎,行者在习坎中只有进取,只有自动性,完全无心,到了46岁才开始行者的直接操控,所以日后李白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时,钦的不是张良,而是张子房,因为子房乃王者师,没有启动王用出征的心,自然就没有过度的用行师,张良才有13年的奋发进取和飞黄腾达的时间,五日平明、五日早会、五日复早来都是太公心法,用诸比较,乃有分辨,良夜未半往,才有资格得到《太公兵法》,早起人天相会,才有资格获得黄石公的精神与力量,最重要的是得以避免火凤鼎的自然肆虐,王假有庙时期的力量崛起中必然带有火凤鼎,大清皇室寅时即起也是为了避开火凤鼎,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力量中的扶汉是充分利用火天大有的自我加持,汉是艰则吉的力量,到了火水未济自然就只剩下曳其轮的效果了,天书无字,唯有力量,扶汉就自然停留在王假有家的力量中,没有火凤鼎,自然就力量与智慧具足,而无往不利,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读圯桥三进履,子房于太平后,弃职归山,却不是从黄石公游,而是从赤松子游,进而悟成仙道,因为黄石公时代已经结束,进入到了天水讼-山泽损的车循环中,所以从赤松子游,力量不同,仙人的身份便不同,身价自然也大不相同,为什么龙王说与悟空听?天位的坎知所进退,能够保唐僧,尽勤劳,受教诲,就毕竟得成正果,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