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中的一到七都是天位的成员,八、九、十则是人位上的数,《陡涧换马第九难》谈的是用九,天位的坎已经从七变成了八,意味着已经进入到了告公用圭的范畴,就进入到了孙子兵法中的用间,用间是神纪,严明的神纪是用间的必要条件,不严明就无法回天换马,也就无法进入泽山咸,这一步称为用留,紧密地关联到了第六层次的炼神还虚和得一,用严是用留的门户,而用间是五间俱起,环环相扣,如果在孚乃利用禴中没有神纪,就根本谈不上第六层次,所以孙子兵法强调:“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陡是走阜,走是车循环,阜是地雷复,车循环的力量被地雷复的向上推送力量集中在人位的艮中,日就进入到门中,就进入到了用间的心法中,涧是用间的心法,《孙子兵法》在谈用间的时候开宗明义地强调:“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可以知道用间的重要性,用间发生在车循环中,天位的大进入到人位的大中,以神的身份用间,所以用间被称为神纪,车循环中的月发展到了最后就穷于纪,纪者极也,用间从向用五福开始,进入到告公用圭,发展到威用六极时就完成了用九,所以向用五福和威用六极都属于用九,用间乃人君之宝,太奥妙,而且太重要了,“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
换者易也,换是在风水涣发展到了山水蒙时的涣,已经发展到了涣其血去逖出的程度,人位的震中的血被用在车循环,逖者远也,远复时才能进入到告公用圭中,这个时候还不到甘临的时期,所以不需要甘誓的将士用命,只需要牧誓的力量,牧誓是周武王在牧野起兵灭商,武王仅以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商战于牧野,也就是仅以车循环中的天水讼的其邑人三百户的力量,此战造成了涣有躬,天水讼是圣人的力量,用的是攸好德的力量,所以这个时期的告公用圭只是造成了马匹亡,形成了“良马逐,利艰贞,日闲舆卫,利有攸往”的局面,于是戎马变成了驽马,没有了战马的威力,但是驽马不符合水雷屯的需要,所以必须完成玉龙化马,还必须重新进入到天位,才能完成玉龙化马,玄的力量已经有了玉的力量,玉是玉兔,玉兔所代表的力量是泽山咸,在希腊神话中水雷屯是美惠三女神所代表的力量,美惠三女神是爱神阿佛洛狄忒的随从,泽山咸的力量最忌讳旅焚其次的火山旅,所以几不如舍,必须在泽山咸中会同之后才有玉龙化马,用九才有意义,玉龙化马往往被忽略,所以往往只有圣人的外貌,却没有圣人的力量,《荀子·大略》:“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中的后门者是谁?谁走后门?其羽可用为仪者,从姤其角的高度反行,来反时与柳下惠同在人位的艮中,所以同衣,柳下惠之所以坐怀不乱是因为不见疑,坐怀不乱非所愿,只是因为后门者在车循环之后没有完成见和疑,经年累月才有柳下惠,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而半部用圭就失去了得天下的意义,所以《孙子兵法》强调:“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换得玉龙为马是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的前兆,虽然腊月寒天,朔风凛凛,滑冻凌凌,却是壮丽、欢乐和宴飧时节。
寻船渡涧是大事情,三藏以马无鞍辔,怎生骑得?玉龙化马之初是无鞍之马,玉龙化马是反行的力量,玄已成玉,目的是进入到水雷屯,而鞍辔却是上行之后再反行入口的力量,鞍辔代表着车循环,有了鞍辔才能控制玉龙化马的力量,所以不愿意骑马,且待寻船渡过涧去,再作区处,行者道:“这个师父好不知时务!这个旷野山中,船从何来?这匹马,他在此久住,必知水势,就骑着他做个船儿过去罢。”三藏无奈,只得依言,跨了刬马,刬者平也,刬马是具有束帛戋戋和剥床以辨两种功能的马,乃一马平川的戎马,玉龙化马成为刬马是为了直接从火凤鼎进入到水雷屯,而三藏寻船渡涧则是藉着车循环化解玉龙化马的威力,所以行者认为这个师父好不知时务,射阳居士用了这么生僻的字,就是让读者驻足,思考一下其中的意义,并且悟一悟为什么行者抱怨“这个师父好不知时务!”。
这个时候此涧里的水神化作渔翁,撑着一个枯木的筏子,顺流而下,行者不得不招呼来度,舟是五,五是取经的队伍,属于重型力量,要到收得沙僧十六难的时候才会有舟,而枯木筏子只是不成型的渡具,这个时候的车循环虽然不完整,而且没有经过育阳,可是,毕竟是告公用圭的力量,也能造成柳下惠的效果,沙僧是观音菩萨取经人四众中第一个皈依弟子,却是最后才加入取经人队伍,因为舟一出就结束了智慧女神雅典娜所引导的巽为风时代,就结束了王假有家时期,而彻底地踏上取经之路,这个时候还没有舟,筏子是驶向水雷屯的载具,枯木具有一种象征意义,意味着磐桓之木只是枯木,说明了没有用留的力量,所以行者大发抱怨,却莫可奈何,因为三藏矢志“诚心了性上灵山”,而上了西岸之后借宿里社祠则是诠释“广大真如登彼岸”,三藏问住持道:“此庙何为里社?”里社祠乃天泽履中的庙宇庵院,田是畴离祉中的田,不具天、大、隹或甫的性质,神在天位的艮中视履考祥,以保四时清吉、五谷丰登、六畜茂盛,所以其旋元吉,这叫神司,当天位的田反行到人位的土时就进入到了雷泽归妹,雷泽归妹是切中时务之卦,易经中唯一谈时的一卦,里社祠的存在意味着这是时乘六龙以御天的时节,六龙不是六条龙,而是用六时的玉龙化马,完成了中行之后就是时乘六龙以御天以御天的时节,御天的时候就进入到了风山渐的利御寇的力量中,天位完整的时候就具备了履道坦坦的必要条件,在王假有庙的初期阶段,处于智慧女神雅典娜所代表的巽为风中,这个时候最切中时务的力量是巩固了天之后进入到天泽履-雷泽归妹的輹循环中,可是矢志取经就会进入到有疾中,而没有鞍辔就不骑马是主动放弃了水雷屯中的飧宴,取经的目的不在飧宴上,而是放眼悟道和证果,所以不骑无鞍之马。
九谈的是用九,用九具有针对性和局限性,用九远不如用六的全面性和重要性,一直到用冥的真人阶段都有用六的身影,而用九仅发生在获匪其丑的过程中,也就是火山旅-山地剥中,取经初期还在集结队伍,还没有完整的用九,告公用圭仅限于火凤鼎,到了车循环成型了之后才有完整的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是车循环的功劳,只是必然形成绝地,绝地无留,就无法用留了,这个时候没有完整的用九,可是谈用九就必须对告公用圭有一个整体地概念,越早明白神纪,越能够掌握用间的微妙,到了第六层次才能成为胜之主。
蛇盘山鹰愁涧遇上孽龙吃马,蛇盘山鹰愁涧是人位的坎,已经完成了火凤鼎,正处于山水蒙-火水未济,要到这个当儿,小白龙才吃了三藏的白马,因为要等到火凤鼎之后才有马,于是出现了丧马,马身是人位的兑,子克家时没有人位的兑,所以没有马,龙子归真化马形则已经到了丧马勿逐自复时,丧马勿逐自复的时候已经是龙马了。
射阳居士一向会在西游记各回中留下大量与主题相关的线索,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理解主题,陡涧换马第九难中中的九只是一条九曲黄河,“这猴王拽开步,跳到涧边,使出那翻江搅海的神通,把一条鹰愁陡涧彻底澄清的水,搅得似那九曲黄河泛涨的波。”这个九曲黄河谈的不是黄河九曲流,而是《浪淘沙九首》,九曲黄河万里沙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句,浪淘沙是水风井-火凤鼎中的大浪淘沙,需于沙时已浪淘尽出千古风流人物,《浪淘沙九首》是庐山居士刘禹锡的作品,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晚年字号庐山人,作品中有《天论三篇》,易学修为与亲证功夫已经达到了居士和山人的层次,除了文学上的意境之外,当然还有弦外之音,道中人都心领神会,射阳居士借力,以浪淘沙九篇暗合九九八十一难的九个九,每一个阶段的九都不一样,需要自己用心体悟,也可以与西游记相互印证,《天论三篇》有一个跨时代的观念,那就是“交相胜”和“还相用”的观点到了今天都历久弥新,可以作为现代的天人合一的指导原则,“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与人交相胜耳。”与此同时庐山居士还提出了还相用的观念,“万物之所以为无穷者,交相胜而已矣,还相用而已矣。”交相胜是人天各有擅场之时,还相用则是天人合一的合和,前提是不能浑然不觉,浑然不觉时,又如何交相胜?更重要的前提是不能折损,否则就无法还相用了,年轻的时候是黄石公式的皈依关系,开悟的时候的合和的关系,及老则是交游的关系,庐山居士与射阳居士心力相依相继,彼此借力和接力,相互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