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林吟咏五十二难

棘指的是坎为水的“系用徽纆,寘于丛棘。”这一句话是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的结果,也就是困于金车所造成的最终归正的结果,车循环已经产生了谷的效果,这是人位的震中的和兑成为来兑的结果,人位的震中的人来到了谷中,所以有了俗,而这个时候必须离开交的力量,进入到直的力量中,藉着鸣谦的力量完成归真,否则的话就会直的力量就会被限制在人位的艮中,造成了寘于丛棘的现象,这一切发生在火山旅中,火山旅从旅焚其次发展成为鸟焚其巢时就完成了难胜地的真俗二智的互合相应,整个过程是从水上之军-平陆之军-斥泽之军转入处山之军,最终完成了视生处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人位的坎中的示进入到了火山旅的林中,形成了禁,就产生了禁乱止暴的效果,进而结束了车循环,解除了限制住直的力量的华盖,没有了难胜地的难,棘林吟咏五十二难还是在诠释难胜地的难,从力量的角度来理解真俗二智的互合相应非常简单明了,性命之学属于力量的事情,还是必须回到易经,“有人平却心头棘,便把天机说与君。命要传,性要悟,入圣超凡由汝做。”说明了呂纯阳也经历了寘于丛棘,平却心头棘时就超越了寘于丛棘的问题,这是开悟者必须为自己所做到的事情,“达圣道,显真常,虎兕刀兵更不伤,”何况寘于丛棘。

林指的是“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几不如舍”中的林,林代表火山旅,舎则指的是泽山咸,泽山咸是王的会同之舎,旅于处时以人位的艮为几,虽然暂时地得其资斧,可是我心不快,因为即将丧羊于易,不如进入到泽山咸中准备取天下,而且如果要追求即鹿无虞,那么别无选择地必须进入到泽山咸中,因为积雷成丹的力量被来兑的力量抑制时就成为既忧之的力量,就不可能没有忧郁,而且鹿的状态也会发展到是寘于丛棘的地步,即鹿无虞,因为会陷入“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的局面,也就是火山旅-艮为山已经发展成为山地剥,所以唯一的选择是一顿钯将松柏桧竹一齐皆筑倒,彻底地打破山地剥的可能性。

吟指的是小狐汔济的乞,小狐汔济是在水风井中,乞是告公用圭中的来兑成为来反的釜斤,“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发展到了今的时候,已经完成了来反,已经造成了瓮敝漏,也就是完成了山地剥,就进入到了火水未济,吟是阴的力量,也就是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的力量,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形成了车循环,庄子口中的“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中的倚树而吟实际上是告公用圭中的奇兵成为来反的力量,造成了山地剥,天水讼中的天选之子与风泽中孚-风水涣的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因此打破了“五年十万八千周,休教神水涸,莫纵火光愁。水火调停无损处,五行联络如钩。”的水火既济的局面,产生了反开悟的效果,与开悟背道而驰,并且结束了初筮吉时的水火既济人民吉的阶段,吟是乱的开始,所以元·吴师道《野中暮归有怀》诗:“野田萧瑟草虫吟,墟落人稀惨欲阴。”将吟与阴作为对仗和因果,三藏在夜间与深山四操所作的谈道唱酬实际上都具有吟的性质,到了第二天就在据于蒺藜的状态中,无法思考。

咏谈的是永,坤为地的用六可以带来永贞吉的结果,在坤为地中的用六是在火风鼎中进行,没有车循环,所以永贞吉,艮为山的艮其趾可以利永贞,也就是艮止住人位的震的力量,不将和兑的力量用作来反,就进入到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中,相反地天泽履的不永所事就是因为将人位的震的力量用作来反了,无法保持人位的震的力量,鸟鸣亦曰咏,鸟鸣时就进入到了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进而造成了用拯马壮,而进入到车循环中,鸟鸣是不永所事和飞鸟以凶的力量,开悟时要巩固人位的震的力量,才有王用享于帝,所以必须知道吟咏之害,如果为了强调所有的作品都来自于梦中,那么就会产生破坏开悟的结果,所以吟咏是开悟时必须破除的对象。

五十二谈的是第五层次的二,二在第五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第五层次步上了“荆棘岭”的时候,二可以发挥披荆斩棘的功德,荆棘岭是告公用圭的力量成为“利用刑人,用说桎楛”的力量,也就是山地剥的力量使然,出现了荆棘岭之后,“荆棘蓬攀八百里,古来有路少人行”,开悟的境界就不可能出现,难胜地的破难入胜就必须仰仗八戒的力量,“自今八戒能开破,直透西方路尽平!”为了王用享于帝,帝的力量必须稳固地停留在人位的震中,此举意味着从交的力量中转入直的力量中,交的力量因为具有用拯马壮的效果,所以进入到车循环中,在车循环中反复造成了山地剥,交成为用六和乂用三德之和,包括行者都会在交的力量中被贬,唯有八戒能够超越交的力量,第五层次的二开始崭露头角,即使到黑松林中也是一路领头,负责开破,不仅开破,同时也带来大清明的境界,大清明是荀子所建立的观念,荀子在《解蔽》中确立大清明的定义:“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大清明是意识上没有任何的遮挡的境界,遮挡只是据于蒺藜所造成的效果,遮蔽的后面是“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因为天位的离的震在告公用圭中成为山地剥的主力,最后陷在凵中,解蔽就说明了反行到震已经反归于娣了,就不再成为蔽障,于是意识到了前所未有的清明程度,完全没有任何的遮挡,这就是开悟所带来的好处,不仅如此,反归于娣也代表着完成了火雷噬盍,所以可以进入到圣人所建立的胜境中,殿和月都不再为株木所困,解蔽需要八戒“一顿钯,将松柏桧竹一齐皆筑倒”,既没有了遮挡,也经历了泽山咸的育阳,圣人所建立的胜境就非比寻常,由于不仅将松柏桧竹一齐皆筑倒,同时也将“两颗腊梅、丹桂、老杏、枫杨俱挥倒在地”,人位上没有了阴魔的力量,可以进入到纯阳境界的清静无为中,到了天位的艮中才能体悟到“菩提者,不死不生,无余无欠,空色包罗,圣凡俱遣。访真了元始钳锤,悟实了牟尼手段。”而大清明是一个象征,没有完成大清明,就谈不上菩提,到了第五层次才能谈全,全代表着“人身难得”而今已大有得,“中土难生”而今已经没有难,而且已经在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的生中,“正法难遇”而今已在直的力量的正法中,“全此三者,幸莫大焉。”

长老谈禅的时候说道:“禅者静也,法者度也。静中之度,非悟不成。悟者,洗心涤虑,脱俗离尘是也。”而困于蒺藜恰恰是反禅静和反开悟的做法,因为人位的坎中的“灵宝峰头”是告公用圭的枢纽,“牢着脚”的同时就更加强化了人位的坎中的我执,就会继续运用和兑的力量,造成了臀困于株木,进而障碍了禅静和开悟,实际上是增加了“归来雅会上龙华”的难,“三藏闻言叩头拜谢,十八公用手搀扶,孤直公将身扯起,凌空子打个哈哈”,意味着三藏在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的力量中身不由己,“我等趁此月明,原不为讲论修持,且自吟哦逍遥,放荡襟怀也。”棘林吟咏具有明确的目的,都是反“归来雅会上龙华”的内容,而且风花雪月,渐趋下流,所以松柏桧竹、腊梅、丹桂、老杏、枫杨都不能留存,要完全地洗心涤虑,脱俗离尘,也就是完成归真,才有禅静和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