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具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知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深揣情。
====================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具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知其变。
揣情是归藏反行入口的生和丹,丹的反行发生在风山渐-水山蹇,生的反行发生在艮为山,揣情者之所以归藏生和丹,必然在甚喜之时,甚是甘匹,说明了这是甘临所造成的结果,匹是合,在火山旅-艮为山中的交合,合是“以正合”,就不能进入到交的力量中了,而只能在直的力量中运作,就具备了揣情的条件,所以甚喜就不同于有喜,有喜是泽雷随-水雷屯的境界,甚喜则是天雷无妄的境界,极是威用六极,也就是完成山地剥,有欲不是有欲望,欲是车循环的产物,指的是发展到了谷的程度,往而极其欲就必须发展到山地剥,而需要用到告公用圭的力量,所以生和丹都必须反行入口,而不能隐其情;惧是视矍矍的前身,隹的出现说明从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从火天大有一直发展到山天大畜,王和臣子都在人位的艮中,以至于王和臣都变成了目,这是王臣蹇蹇的根源,其甚惧之时就造成了既忧之,反复山地剥之后就造成了见恶人,恶是心和十朋之龟都在凵中,恶是震来虩虩的客观条件,意味着即将进入到水雷屯中,当有恶的时候,无法归藏生和丹,不能隐其情是获匪其丑的结果,也就是来反时发展到山地剥的结果,以至于只能发展到有疾的高度,而只能达到泽雷随-水雷屯的境界;情欲虽然用的是至临所产生的贝,但是贝进入到甘临时还是属于知临的范畴,主必知之,所以谓之大君之宜,因此情欲必知其变,揣情者是主,主才能藉着或承其羞保全生和丹的力量,将情推送到天位,孙子在用间篇结尾强调:“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意味着用间时主的思虑必须非常精确,才能完成炼神还虚,第六层次之所以成为畏途,就是因为结果虽然是善的,过程却要面对恶,揣情非易,到了第六层次必然可以看到神的大威。
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所亲,知其所安。
知临时只能在车循环中感动,感是杀伐心,因为有咸,咸是大钺在一和口上,动是车循环,力量中的情欲和感动都不是世俗的意义,如果只有感动而不知道用间的变化,不能完成或承其羞,错其人指的是在习坎中将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用于来反,勿与语则是无法发挥风泽中孚的功德,完成吾与尔靡之,以便通过谷神不死玄牝门,原因是无法严收人位的坎中的我和子,就会反复地鞭策车循环,而不断地在风水涣中以丹的力量问所亲,就破坏了雷水解-火雷噬盍的结构,只能够将告公用圭的力量发展到有疾-问安的高度,所以第六层次就只能以黄老治术为最高境界,黄老治术还是人位上的治术。
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深揣情。
情变于内者是将告公用圭用于内比之,也就是完成了山地剥,形见于外则是藉着或承其羞完成了外比之,而保全了情;常是士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恢复了行有尚的功德,必以其见者是完成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而藉着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完成了归藏;这才是测深揣情,既完成了测深,测深是藉着人位的震的震为雷用在车循环,同时也完成了揣情,保全了天情,生和丹合起来是天,反行是情,时归是天,揣情实际上是揣天,必须有这样的认识,才能完成揣情,揣情者就是完成炼神还虚的善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