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本章谈的是车循环,天下有道是在孙子所定义的平陆之军中,天下无道则是在斥泽之军中,告公用圭在超越了可欲、不知足和欲得之后就完成了告公用圭的转型,进入到了常足中。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指的是天水讼,天下有道是在天风姤-天水讼的力量中,三在控制着雷火丰的农的力量,也就是三在火水未济的车循环中主持着“农用八政”,这个时候政治清明,可以出仕,却是去卩,去代表车循环,卩是持节,三在人位的坎中持节,让火水未济的车循环有节有度;

走是“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已经完成了中行之后在风泽中孚中徐行,马是中行的产物,马首是横目而马身是鸟,此时目已经成为眼,走和马都意味着经历了中行;粪是米异,米指的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造成了“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垂其翼时损上益下,天位的力量都进入到了水天需的人位中,就进入到了三日和不食中,三日指的是在火水未济的车循环中三主控着日,不食指的是山天大畜中的“不家食”,不家食是因为已经“良马逐”了,已经进入到了交的力量中,无法通过回天之门,而走马时所乘坐的良马已经在“丧马勿逐自复”时成为戎马。

从离为火的角度来看,走马以粪是从焚如死如进入到焚如弃如,弃如是对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所产生的“逺物”弃之犹粪土,因为海上采珠人所视为珍宝的是人位的兑中的“夜光吐”,因为异哉足照乘,所以殷勤献明主。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是一句非常令人困惑的话,历来都将走马以粪解释为“将战马用于耕田”,也有所谓的“拉屎肥田说”、“骑马播种说”和“拉粪车肥田说”,很显然都没有做到以易合老,而且与参悟玄机沾不上边,自然就无法发挥道德经应有的功德,所以孙子强调:“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连鬼神都不够资格,因为鬼神没有完成第五层次及以上的修行,或从王事和起度的层次也都不够资格,只有“知敌之情者”,也就是能够完成告公用圭的转型的真人才有资格,还原老子、孙子、鬼谷子等真人的心血结晶的意义在于掲示善复之道,不能有误差。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指的是山泽损时的人位的大,这个时候的人位的大是天位的田和人位的田重叠在一起所形成的贝,损上益下达到了最高程度,这个时候的贝可以在告公用圭时用在山地剥而完成分,所以成为“威用六极”的力量,礼乐征伐可以发展到无所往的程度,而具备了通过回天之门的条件,所以可卷而怀之。

戎马是泽天夬的莫夜有戎中的马,走马已经成为战马,为什么会成为战马?因为人位的震被用在用拯马壮,就从直的力量进入到了交的力量中,交是来反和交战的力量,交战到了“于臲卼”的程度时,没有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就必须等待坤为地重新生发出地雷复,就可以完成善复,而卷藏到天地否中。

完成了善复之后,就是“海底金乌天上日,目中童子眼前人。”海底金乌是和兑中的震为雷,成为天上日时已经完成了善复,童子指的是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时,来反之后震为雷陷在凵中成为目中童子,完成了善复而进入到天雷无妄时目中童子就成为眼前人,眼前人就是有言有信的主人,在泽水困中“有言不信”,因为“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在泽天夬中闻言不信,因为是在“利御寇”的力量中,只有在天雷无妄时才能有言有信。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罪本作辠,辠是自幸,王在自幸时是甘临时进入到车循环,就会造成告公用圭用作山地剥,而“既忧之”,不但造成了网,而且障碍了风泽中孚的吾与尔靡之的力量,也就是障碍了鸣谦的力量,所以有了罪,而根本的原因是可欲,可指的是告公用圭所形成的亏,以至于车循环的火风鼎造成了入于幽谷的效果,中华文字不但可以将心意呈现出来,同时也可以将心意所产生的力量变化表现出来,有言说就必然有罪,而不言之教可以免于有罪;

祸指的是泽风大过,泽风大过所造成的祸是不知足的结果,知是知临,足是车循环,知临时的告公用圭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形成了甘临,甘临时转入无攸利的车循环就是不知足,不知足就会一直在泽风大过-泽地萃的车循环中,离为火就会越烧越强,造成了有灾眚,在希腊神话中代表风雷益的帕尔修斯之所以杀死蛇发魔女美杜莎就是为了打破泽风大过,才能超越四时之见而完成远复,才能进入到天雷无妄-风雷益,蛇发魔女美杜莎代表人位的巽,美杜莎的魔眼可以让人变成石像,因为人位的巽代表着坎中子的存在,就会有车循环,就会造成困于石,而且坎中子的存在就代表着山风蛊的干母之蛊和干父之蛊,就没有善复的可能,所以开悟时必须打破干父之蛊和干母之蛊,开启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蛇发魔女美杜莎之死代表着开悟。

咎是过之别名,力量的变化几乎都是无咎的,而“往不胜为咎”则是少数的例外,人位的震如果被用于用拯马壮而没有完成胜,那么就有咎了,因为此举不但造成了丧羊于易,而且无法进入天雷无妄的胜中,“无咎者,善补过也。”善补过是完成善复和打破泽风大过,意味着打破了孚乃利用禴,就从王假有庙的心法进入到了用大牲吉的心法中,善复代表着得一和成圣,所以善补过就无咎,欲得是以车循环拿住臣子,就会造成山地剥,就只能发展到四时之见,无法冥豫成,也就无法得一和成圣,所以圣人之道是建立在“我无欲,而民自朴。”无欲可以使夫智者不敢为天下先,就不至于进入到车循环中,而且“常无欲,可名于小。”可名于小指的是大往小来,意味着完成了善复而进入到天地否。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足是日踩着廿足前进,知足之足是士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一直走到了天位的坎的高度,脱离了非常之道,而恢复了常道,就常足了,知足代表着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每一次反行都可以自动完成回归本位,所以始终在为天雷无妄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