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
本章在说明孚乃利用禴中的为学与为道,为学与为道都是有为,还在炼精化气和练气还神中,无为与无事才是炼神还虚的内容,才能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天下中。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学是有言说之教的结果,两只羽手将已经经历了山地剥的两个自我意识从习坎中拿出,意味着已经进入到了风泽中孚的直的力量中,即将通过回天之门而回归天位,由于为学的过程中经历了山地剥,所以只能达到有疾的高度,而只能在四时之见中,所以学习无法觉悟,觉是两个自我意识已经完成了见,这个时候的见是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悟则是吾心完成了时归,完成了善复才能谈觉悟;为学的过程在车循环中,为学的目的则是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中,也就是“一人行则得其友”,为学日益是“益之用凶事”,实际上是“或益之十朋之龟”,十朋之龟的效果越来越明显,一和口才会变成了爻;
为道日损是“三人行则损一人”的结果,三人行是火水未济,火水未济是车循环的轮轴,反复地“震用伐鬼方”,火泽睽-山泽损的人位的震被用在来反,在完成了“获匪其丑”之后就从火风鼎进入到火水未济,所以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损之又损是车循环的效果,反复经历了火水未济,田获三狐的时候,代表狐狸的火水未济被打死,意味着坎中子失去了轮轴的地位,而进入到人位的艮中,开始了鸟焚其巢的火山旅,在时归的过程中火水未济是唯一必须消亡的力量,意味着脱离了孚乃利用禴,没有了车循环和山地剥,才能够完成三星在天,三星在天时进入到天地否的无为中,因为得一之后就在天位的艮中抱朴守一,无为而治。
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十七章已经提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所以无为而无不为的是道,而不是圣人,圣人的无为是不利己,不将人位的震用在用拯马壮而进入到车循环,所以“圣人无为,故无败”,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入六时很容易会加一把劲,以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地发展到尘泥的程度,才能通过回天之门,事实上告公用圭自然就完成了需于泥,这个时候就必须无为了,不再用拯马壮,不再或从王事,圣人的无为不仅避免了车循环和山地剥,同时也开启了有厉,这才是重点,有厉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和天山遁的力量之源,自然就完成了炼神还虚,所以圣人的无为可以促成告公用圭的无不为,告公用圭在天位是天道,在人位是大道,告公用圭就是道,士恢复了常道,道就可以无不为,这就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取天下指的是经由车循环而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天下,车循环造成了勿用,所以必须藉着取女将天位的大从倾倒的凵中释放出来,到了无所往的时候则必须藉着其来复完成天位的大的释放,这个时候就必须藉着无为、无事来完成善复,这个时候必须在火山旅谨其守,在艮为山中固其结,不能再继续或从王事,因为或从王事时就会再度“取女,见金夫,再度进入到车循环。
有事指的是或从王事,就会进入到车循环中,而必须面对山地剥,第二十九章已经谈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所以必须无事,震为雷才不会被用拯马壮的心法从人位的震中提溜出来而败之,而且才不会在山地剥时陷在凵中而失之,取天下是为了进入到圣人的境界,所以必须避免车循环和山地剥;
有事时会进入到车循环中,而造成山地剥,于是就只能发展到有疾的高度,因为无法发展到天位的艮中,就不可能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天下,所以“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