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
第四十九章谈的是心,圣人无常心的原因是因为心是交的力量的产物,成为通过回天之门的障碍,所以必须摄心,到了天位就没有了心,只有朴,所以圣人无常心,摄心之后完成了告公用圭的转型,就没有了山地剥,就无死地了,所以摄心守义之后就没有了无妄之灾;
本章的主旨是用间,用间发生在来反时,来反时五间俱起,而进入到神纪的范畴,“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厚是造成来反的原因,也是可以改变告公用圭的力量,所以本章谈到了厚。
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的出指的是出自穴,生是直的力量中的天位的兑,天位的兑代表天,出生是藉着外比之的力量才能完成,外比之是在“观我生进退”的时候藉着“或承其羞”完成告公用圭的转型,也就是不再将告公用圭用在山地剥,入指的是入于穴,入于穴的时候不速之客三人来,开始了孚乃利用禴,就会经历山地剥所造成的死,而外比之的时候完成了三星在天,坎中子离开了人位的坎,就打破了孚乃利用禴,车循环没有了立足之地,就离开了人位进入到了咸其辅颊舌中,人位就在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的生中。
出生入死都在来反的时候,入死是来反时“风雷相薄”,出生则是来反时“赏莫厚于间”,厚是车循环中的日和子都来到山崖边,既可以用于来反,同时也产生了脱离孚乃利用禴的机缘,所以厚字在战国文字中变化最多,有的字在下端从戈,有的从勹,就是因为厚具有双面性,厚赏与重罚同时并进,从戈时就进入到来反,从勹时就包羞而进入到天地否,善复的本质是利用来反之后的间歇期,这个时候我已经成为吾,吾是能够决定出生入死者,所以吾具有“神纪”的性质,“厚攻则厚吾,薄攻则薄吾。”说明神纪会因为厚薄而增减,薄的时候就重新恢复到我的身份,厚的时候就进入到了炼神还虚,往元神发展,所以出生入死者是吾。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在第七十六章中说明了什么是生之徒和死之徒:“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指的是刚克,也就是车循环,刚克具有强弗友的特性,练气还神的时候不但“心使气曰强”,而且形成了十朋之龟,以至于小人弗克,克是杀死,所以是死之徒;
而柔弱者指的是柔克,也就是火风鼎,柔克具有燮友的特性,燮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所形成的有言,燮友在完成了三人行则损一人之后就可以进入到一人行则得其友,“沈潜刚克;高明柔克。”刚克单纯地是为了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而柔克则可以完成高明,高明是经天,既可以“禀火自高明”,也可以“毓金挺刚克。”所以是生之徒;
十有三指的是《洪范九畴》第一句的“惟十有三祀”,“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的原因就是惟十有三祀,无论是生之徒,或是死之徒都不免于惟十有三祀,都会有十朋之龟,以及三所主导的车循环的利用祭祀,意味着都经历了山地剥。
人之生是人位的震的人在进入到輹循环之前,也必须经历奔赴死地的动悔有悔,动指的是车循环,之于是往的意思,不是车循环来自于死地,而是车循环必然进入到死地,死地则战,战到无所往的时候就在死地中,所以人之生也不免于惟十有三祀。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惟十有三祀的成因在于第七十五章所掲示的原因:“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求生之厚是王在求生,而将力量发展到告公用圭的层次,车循环中“王用将有所乏,乏则将厚取於民”,风泽中孚在用拯马壮时转入风水涣,积雷成丹的力量被用在来反,以至于造成了“多藏必厚亡”;
而生生之厚则指的是“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也就是将生的反行入口所造成的婴儿,与雷泽归妹的姹女相会一起通过谷神不死玄牝门,于是进入到泽山咸中育阳,得一时就产生了“益生曰祥”的效果。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求生之厚是不善摄生者的做法,而善摄生者是得一者,已经建立了天山遁的机制,士和车循环都归藏到天地否中,所以告公用圭在“鸿渐于陆”的陆行时不会遇到兕虎,兕虎指的是犀牛和老虎,犀牛是“归妹愆期迟归有时”的时候反行的丹所形成的犀牛,老虎则是天位的坎所带来的大人虎变的效果,兕虎是泽天夬-泽风大过中造成厚亡的根源,因为天位的坎在知临进入到甘临时从七发展成为八,进入到无攸利的车循环中时发展成为九,就成为刀,因而造成了既忧之;
入军是进入到车循环,甲兵是“含章”所带来的“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在甲骨文中早写成甲,甲的效果来自于有陨自天,而兵则是用拯马壮所造成的车循环,上下两种力量夹击形成了“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的局面,就会造成山地剥;
兕无所投其角指的是在雷泽归妹-雷水解的力量中犀牛无法意气相投而无法在人位的艮中形成角,人位的艮中的角和士的力形成了“角力相抵觸”,角斗士就造成了山地剥,兕无所投其角是因为已经完成了雷水解-火雷噬盍而姤其角,也就是完成了天山遁,已经没有角了;
而虎无所用其爪是因为已经在天地否中,爪是隹的爪,天位的坎的反行带动了隹的反行,有了爪就造成乱,无法用到隹是因为已经得一,在天地否中抱朴守一,没有隹的反行入口;
兵无所容其刃指的是甘临时不进入到无攸利的车循环,就无法产生刃的效果,也是因为善摄生者只用到七和八,不往九发展,就没有兵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为什么如此?因为没有山地剥所造成的死地,“死地则战”,死地是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所形成的结果,死地是决定存亡之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车循环发展到了“无所往”的时候就进入到了死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如果发展到射雉一矢亡的高度,也就是有疾的高度,那么就存在于四时之见中,如果在无所往时完成了善复,就可以恒不死,无死地意味着完成了善复,改变了告公用圭的性质,就再也没有死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