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
第五十三章是在风泽中孚时从直的力量中进入到风水涣的交的力量中,因为有积雷成丹和用拯马壮的力量,所以产生了盗夸的现象,本章则从善复的角度谈观,观的时候士已经回到了天位的坎中,从风地观的高度“摄心”,经过了“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而逐步进入到圣人的境界。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善建者具备两个能力,一个是能够完成或承其羞的能力,才能谓之善,另外一个是师出以律的能力,师出以律的志意是利建侯,能够静意固志,才能神归其舍,而能立功建德,不拔是不拔茅茹,因为拔茅茹是用拯马壮,就有了坎中子,就会进入到车循环,在车循环中环转因化,末了就莫知所为,不拔才能从利己进入到有厉,不拔才能退,三退才能完成观我生进退,进而完成善复,所以“退为大仪。”
善抱者是能够完成包羞,而完成善复,最后进入到天地否者,能够放弃包承而致力于或承其羞,就意味着没有了我执,抱是人位的离将包推送到天位,包是胞的本字,如人怀孕有胎,通过回天之门如在柜中,完全不知道外面的消息,必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才能完成冥豫成,不脱指的是第三十六章的“鱼不可脱于渊”,不脱就是没有山地剥,才能保全羊,羊是天位的大和震为雷,有了羊才能将力量发展到天位的艮中,才能得一;
子是人位的震在用拯马壮之后“父死,有子”,地雷复就变成了坎中子,孙是在人位的坎中“系小子,失丈夫”,也就是人位的坎中的三在系小子的时候成为孙,“系小子”的目的是成为车循环的轮轴,就会因为将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用在来反而“失丈夫”,车循环时就进入到了“惟十有三祀”的,在困于金车中不断地“取女,见金夫,无攸利”,就是子孙以祭祀不辍,子孙以祭祀不辍的目的是发展到无所往的程度而完成善复,否则就是徒劳。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修之于身指的是完成了孚乃利用禴的火风鼎和车循环之后,真指的是雷泽归妹,雷泽归妹兼具直的力量与交的力量,既有雷火丰的力量,也有地雷复的力量,因为雷火丰的力量中可以“王假之”,王可以藉着用拯马壮的心法将雷火丰的直中直的力量转换到交的力量中,而进入到车循环,车循环发展到了无所往的时候再重新转入直的力量中,如果没有经过在交的力量中的用六过程,那么就不能构成真,必须直与六结合在一起,才能进入到雷泽归妹的真中,这里谈的是“借假修真”;
修之于家是经由风火家人而通过了回天之门,就可以在泽山咸的育阳和冥豫成时的得一,而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这个时候的余不是财货有余的余,财货有余的余是多的意思,多代表着丹成为车循环中来反的力量,而其德乃余的余指的是我,我已经脱离了人位,意味着没有了我执,没有了我执的时候,代表车循环的法执也会一起消失,没有了我执和法执才能通过回天之门;
甲骨文中的乡是两人相向跪坐共食一簋,跪坐说明了处于人位的巽中,而共食一簋的情况则说明了处于火天大有-火风鼎的食和火水未济的饮中,所以修之于乡是在水风井-火风鼎中的的修身,完成了修之于乡之后就在风泽中孚的力量之下进入到四时之见中,修之于乡的最后阶段是在来反中,来反中有善为士者作乡导,才能得到地利,而完成告公用圭的转型,所以修之于乡意味着得到善为士者作为乡导,而长是震为雷在持杖的万上,持杖意味着往得疑疾了,必须“勿疑”直的力量才可以发展到天位的艮中而完成了炼神还虚,而有了元神,“元者,善之长也。”元神代表着完成了五气朝元而炼神还虚,与此同时也得一了,所以元是善复的最高境界,修之于乡是用间的时节,老子和古圣们都是修之于乡者的乡导。
邦是用行师时去国而师的成果,修之于邦时从直的力量转入到交的力量中,而进入到车循环中,丈人吉意味着已经结束了用行师,而从交的力量中转入到直的力量,直的力量中才有疑,疑是持杖的丈人进入到了天位,在用行师发展到了无所往的时候雷火丰的力量一度告罄,可是坤为地又带来了新的地雷复,勿疑时直的力量才可以一直发展到天位的艮中,丰本义指丰盛、多,引申为大的意思,完成了善复之后就有了“域中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所以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是完成了善复而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天下,普是日无色的意思,意味着已经结束了孚乃利用禴,没有了天地阴阳大化,没有了车循环,普指的是“见龙在田,德施普也。”见龙在田的田指的是天泽履中的田,士已经完成了“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也就是完成了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而龙已经回归到天位的田中,履道坦坦的时候则在天雷无妄中,已经没有了车循环,没有了山地剥,所以其德乃普。
这里谈的是大学之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过,多了一个乡,强调了见的重要性,这个时候的见已经是时归时的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其德乃长说明了有国之母,而唯有完成时归,才有国之母。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观是士在天位的坎中审度,完成六见,六见是《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四时之见是有孚顒若,在孚乃利用禴中的观,观天下是则是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这个时候就是盥而不荐,两只羽手将水中行的成员和皿归藏到天位,就没有了天地阴阳大化时的存亡,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分别心,才是等同观。
以身观身是闚观,闚观是车循环时在人位的坎中完成“取女,见金夫”,以拿住土,所以具有寺的性质,车循环是“夏见曰宗”,夏见则是“甘临”之后在“至临”的力量中进入到“无攸利”的车循环,造成了“既忧之”之后的见,夏和忧都是针对页的行动,夏是进行式,忧是完成式,页在同人于宗之后完成宾礼,所以谓之夏见曰宗;
以家观家是在风泽中孚-风火家人的力量中发展到“王假有家”的高度之后,又在火地晋的“失得勿恤”的心法之下发展到“晋如愁如”,就进入到了“秋见曰觐”中,甲骨文中的秋带着龟,意味着“秋见曰觐”就在“惟十有三祀”的十朋之龟的力量中;
以乡观乡是在“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中,以乡观乡时是春见曰朝,春见曰朝是水雷屯的力量被用作不节若则嗟若之后的宾礼,习坎中整个朝廷所在的人位的震都用来完成不节若则嗟若,完成了“过涉灭顶”之后就进入到了泽雷随-水雷屯中,所以谓之“春见曰朝”。
邦是告公用圭所建立的封国,指的是山泽损,以邦观邦指的是童观,以邦观邦是以山泽损的大邦观水山蹇中的小邦,也就是以大邦中的田相值的力量用在来反中,以邦观邦是在冬见曰遇的时候,冬见是不期而遇,不期而遇是不以归妹愆期迟归有时为目的的见,所以还在孚乃利用禴的四时之见中,目的是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中,冬见曰遇是大师克相遇时的宾礼,水山蹇时士与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的力量相遇在人位的艮中形成了来反,来反之后进入到来誉中,所以谓之冬见曰遇。
观天下是则是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这个时候就是“盥而不荐”,两只羽手将水中行的成员和皿归藏到天位,完成了“观我生进退”,就没有了天地阴阳大化时的存亡,而得以发展到“观其生”的高度,说明了已经完成了善复,而进入到泽山咸中育阳,泽山咸是会同之所,所以谓之“时见曰会”;而殷见则是雷地豫所完成的见,《周易·豫卦》:“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时”的宾礼,冥豫成的时候就完成了天火同人,所以谓之“殷见曰同”。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知天下指的是“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即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的知临所建立的天下和天道,已经在告公用圭中顺势完成天山遁,所以不出户,已经没有了车循环,所以不窥牖,每一步都在“无所不知之谓圣”的圣人境界中,关键就在于“摄心”,这个任务不可能在人位的坎中或人位的艮中做到,唯有回到天位的坎,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才有可能做到,因为士在人位的坎中是黄能,受到了黄甲的影响,唯有回到天位的坎中成为天的大能,才能立功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