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一般认为第五十七章到第六十章谈的是老子的治国观点,这是错误的见解,因为治国属于政事,政事是三的任务,三在人位的坎中职掌农用八政,而老子在指导善复之道,并没有世俗的治国之道的性质,无为、好静、无事和无欲都是善复之道中的内容,自化、自正、自富、自朴都是天道自身所具备的功德。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以正治国指的是完成善复时的“正善治”,事实上以正治国的时候已经脱离了交的力量,而进入到了时归中,在利用宾于王时的车循环中有刑杀,所以被视为左道旁门,以正治国时就到了归正的时候,所以正善治主要指的是车循环的归正,车循环属于将军之事,人位的震的震为雷被用于来反,造成了入于幽谷,而可以完成善复,而正则因为归藏了车循环,所以可以治乱。
以奇用兵是用势,也就是运用告公用圭的力量,“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以正合是“观我生进退”时在火山旅中以正合,而不是交合,交合就进入到了车循环,就会有山地剥,以正合是完成三星在天,告公用圭所产生的奇被用在完成善复,而进入到天地否中,这个时候就是“以奇胜”,于是告公用圭就完成了转型,得一之后就在天地否中抱朴守一。
第四十八章已经说过:“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因为有事就会造成损益,损益属于孚乃利用禴中的内容,有事就会造成折其右肱,就只能发展到有疾的高度,而不可能进入到天雷无妄中,所以必须“以无事取天下”,
第二十九章更具体地指出取天下不可以有为的原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因为有为就会运用到车循环,就会造成折其右肱,所以只有无为才能取天下,得一时已经完成了善复,告公用圭具有了顶天功德,而且有了天下神器,就可以以无事取天下,无事指的是没有了或从王事,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自动完成了天山遁,至此已经没有了人位的艮,就不需要或从王事,而可以直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唯用震为雷中,这个时候就进入到炼虚合道中,已经完全脱离了孚乃利用禴。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吾是已经进入到神纪中的我,已经没有了我执,而具有神的属性,这个时候已经成为炼神还虚中的主角,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知临时带着告公用圭的力量进入到甘临中,所以必然知道第二十一章中的“众甫之状”,完成了告公用圭的转型之后就可以迳入天雷无妄的天下,所以必然知道第五十四章中的“天下之然”,这个时候当然也知道“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的必然性。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中的忌是利己之心,讳是有言造成了日闲舆卫,当告公用圭的奇兵用在车循环中形成了多的时候,如果有了利己之心,告公用圭就会发展成为山地剥,就产生了日闲舆卫的结果,金玉满堂的力量被来反的力量所剥除,以至于民弥贫,而无法完成成时归,就无法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天下;
震为雷是国之利器,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指的是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用在在来反时,造成了车循环中的多,违背了“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原则,震为雷是国之利器,一旦成为车循环中的利器,就会令国家滋昏生乱,进入到泽水困的困于金车中;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中的伎是一只手持足以造成有疾的竹枝敲打人位的震,造成了用拯马壮,而进入到车循环,意味着伎可以造成山地剥,巧是不节若则嗟若和萃如嗟如时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造成了亏,也是因为丹被用在车循环而产生了多的后果,奇物滋起是告公用圭中的奇兵在山地剥之后造成了勿用之牛;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中的法指的是车循环,令指的是火水未济的今得到了玄中的丶,也就是有了入主的力量,所以可以不断地在车循环中滋生新的法令,也就是不断地“含章”,也就是不断地从火风鼎发展到火水未济,意味着不断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于是反行的丹在来反时被用在车循环所产生的多,造成了盗夸现象;
以上四者都是告公用圭被用在孚乃利用禴中特有的现象,与“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道德经反复对照比较两种告公用圭的用途,说明故去彼取此的理由,易经中告公用圭非常简略,而道德经则针对两种告公用圭作了完整的叙述和对比,因为难就难在告公用圭的转型,告公用圭成为道德经的主体,以此道德经可以称为圭经。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圣人已经没有我执,乃至没有法执,所以这里的我已经是得一后没有偏执的境界,已经在炼虚合道中。
无为是没有有为,因为“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一旦有为就会进入到车循环,无为最简单地定义就是无败,也就是没有车循环,我因为得一,进入到天地否的无为中,而民已经在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中完成了天山遁,产生了自化的效果;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静是完成归根复命的过程,这里的好指的不是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的好,而是好遁的好,女和子都已经完成了时归,天山遁时没有了人位的艮,就没有了人位的离,坎中子也已经完成了三星在天,好静意味着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完成了归根复命,民已经遁走到了天位的艮中,没有任何归正的障碍,就自动完成自正;
无事指的是没有或从王事,也就是没有了孚乃利用禴中的“向用五福”和“威用六极”的用九,用九是获匪其丑,需要告公用圭的力量,所以必须先有向用五福,因为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已经完成了天山遁,自富是因为“震不于其躬于其邻”,也就是“富以其邻”,因为用行师的力量和产物都已经完成了善复,全部归藏于天了,所以形成了震为雷的自富;
无欲指的是没有车循环,再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可以顺势完成天山遁,甘临时不需要进入到无攸利的车循环,而民自然就可以成为朴中的一员,“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樸”,完成了善复之后告公用圭就完成了转型,而没有了来反时的“获匪其丑”,而得以完成“或承其羞”,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自动保全天位的大和震为雷,所以产生了自朴的效果。
这一些现象都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在炼虚合道时自然完成的成果,并没有我的参与,乃至没有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