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

第五十九章的“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已经达到了力量的最高境界,本章谈的是如何进入到这样的境界,关键在于不伤人,不伤人是不将人位的震用于车循环,意味着不利己,才能够运用上有厉,这个过程也就是《易·系辞下》中的:“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分别真假”和“分辨是非”都是第六层次的重要内容,才有德交归焉。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指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过程,人法地在炼精化气中,地法天在练气还神中,天法道在炼神还虚中,道法自然在炼虚合道中,若烹小鲜是从有孚发若中出发,雷火丰发展成为离为火,在离为火的双向加持中烹煮,四种阶段的差别在于对鱼和羊的处理方式,小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地位,所以谓之小鲜;

韩非子在《解老》中谈“治大国者若烹小鲜”的时候说道:“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静是归根复命的心法,而且是炼神还虚和炼虚合道的层次的自正的根本,治大国的过程可以视为静胜躁的过程,静以不敢为天下先的形式表现出来,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欲,所以不欲是静的根源。

大国指的是火水未济的“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赏是赐有功者,无功不赏,而功是嘉遁之坎的力所建立的功,意味着天位的坎已经回归本位,大指的是山泽损中的人位的大,人位的大在告公用圭的时候全部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所以大国在水山蹇的人位的艮中,治大国是告公用圭在治,在逐步地去彼取此中治大国。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本段无关《论语 为政篇》中的“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而是《易经·观卦》:“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元神在天位的艮中,天道在天位的兑中,天之神道指的是小往大来时进入到孚乃利用禴,在四时之见中没有差错,而神道设教指的是在观我生进退时结束孚乃利用禴,大往小来时完成善复,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天下时才能称为圣人。

以道莅天下是从天道进入到孚乃利用禴中的大道,天风姤中的天在“含章,有陨自天”时进入到了人位的巽中,开始了孚乃利用禴,鬼是火风鼎中的角色,指的是山地剥,山地剥造成了有疾,就无法发展到天位的艮,也就没有元神;

非是违,违者离也,“非其鬼不神”所违离的是“以道莅天下”时的“其鬼不神”,方法是“其神不伤人”,“其神不伤人”指的是没有动用到人位的震,也就是“无藉”,“无藉”是没有“藉用白茅”,“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无藉才能完成袭明,才能打破孚乃利用禴,关键就在于“其神不伤人”,也就是不进入到车循环。

非其神不伤人指的是违离了其神不伤人,因为已经进入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元神在火泽睽的力量中进入到人位的坎中成为元阳,有了元阳之后才有真水、真坎,却因为少私寡欲而避免了盗夸的效果,所以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履道坦坦中,这个时候圣人亦不伤人,也不会动用到人位的震,才能唯用震为雷。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一般认为两不相伤指的是鬼神之间不相互伤害,事实上在神道设教中鬼是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识神藉着鬼达到孚乃利用禴的目的,两者之间是主从的关系,不可能相伤,而王弼则认为是:“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圣人不伤人,神亦不伤人。故曰‘两不相伤’也。神圣合道,交归之也。”实际上王弼的解释是两不伤人,并不是两不相伤。

两指的是孚乃利用禴时藉着车循环的三才阵势“兼三才而两之”,也就是藉着三才阵势完成了分,而完成分的力量来自于伤,伤是山泽损在已事遄往时进入到车循环所完成的“三人行则损一人”,这个过程发生在天地阴阳大化中的“参天两地而倚数”,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被用在奇中,老子对奇的定义是:“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奇是奇车,指的是车循环中藉着告公用圭完成亏,两不相伤指的是没有了车循环;

故德交归焉意味着已经完成了“观我生进退”,三已经退到了人位的艮中,坎中子也随之而退,没有了坎中子就没有了车循环,才能进入到直的力量中,而结束交的力量,才能在雷泽归妹中完成时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