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
第六十一章的主题是大小多少,本章的主题则是大道与天道,实际上谈的是“叁天两地而倚数”,三才阵势在来反时造成了两分,就具有狱讼的性质,所以追求天下贵的圣人不会以此为贵。
道者万物之奥。
这里的道指的是能够形成万物的大道,也就是天地阴阳大化之道,大道是用于“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的力量,在大道中告公用圭被用作山地剥,乃有万物,奥是房屋的西南角,指的是西南得朋所形成的大,《易·兑卦》:“君子以朋友讲习。”朋是山泽损中告公用圭所形成的人位的大,友是一人行则得其友,离为火的双向加持造成了孚乃利用禴,两者都被在习坎中被用于用说桎楛,乃至用作山地剥,而有了万和物,婆罗门经典中的奥义书是最后一部分,又称为吠檀多,意为“吠陀之末”或“吠陀的终结”,奥义的梵语意义是“近坐”,不是坐近导师,聆听奥义,近指的是风雷相薄所造成的来反,坐是来反所造成的结果,也就是造成了两,在第六十章的两不相伤中已经说明了两的意义,天地的奥义就是“参天两地而倚数”,在奥义时藉着多完成山地剥,造成了终结,所以道和奥都与山地剥有关,而能够完成时归者才能称为天道,否则就是不道。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善人指的是能够完成或承其羞者,也就是能够藉着人位的震中的有厉将人位的兑中的宝发展到善复者,为此必须能够藉着或承其羞保留水山蹇的金玉满堂,不至于被消耗在车循环和山地剥中,这个善人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者”,唯有或承其羞可以保全小、羊和鱼,才能完成善复,而可以长生久视;
不善人指的是将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用于来反,也就是利己者,利己者用的是获匪其丑,由于经历了山地剥,已经丧失了发展到天位的艮中的力量,所以必须藉着善复保全万物,不善人必须完成善复才能符合天道。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帛书版甲乙本都用的是:“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比较合理,美是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使然,士只能一体遵行。
美与善同意,《周易 坤卦》:“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即是美言的内容,美言是从有言发展到了善复,在水天需中畅于四支,在雷火丰中发于事业,在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中完成了善复,天位的羊和人位的大都归藏于天了,也就是至临的力量都归藏于天了,才是美之至,市指的是日中为市,日中是车循环所完成的中行,在水山蹇的市中“致天下之民和聚天下之货”,完成了交易就各得其所,各得其所的时候已经完成了来反,而求小得了,美言可以市说明了美言的过程中经历了来反,这就是善复为妖的原因。
尊者高也,“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意味着已经完成了天地否,恢复了天的尊贵,尊行指的是善为士者的“行有尚”,也就是第六十八章中的“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而贺人则指的是“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用人之力指的是藉着人位的震中的“有厉”而完成“复归于无极”,士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之后就成为嘉遁之坎,于是就可以伸出心力之手,而可以加行,加行的意义是在“复归于无极”的时候将口隔离在天位的艮的无极中,能够将至临所产生的贝敲打到天位并且完成加行就是贺人,这个过程叫作“致虚极”,能够“致虚极”才是善用人者,才能称为“配天古之极。”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人之不善是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被用作来反时的斧钺,造成了焚如死如,哪里有焚如-弃如?因为弃的不单是其,同时还有子,弃如之后就进入到天地否了,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了,子是孚乃利用禴的核心,为了不弃子,所以在车循环中立天子和置三公;
立天子是建立天水讼,置三公是设置农用八政中的“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藉以巩固子的地位;
拱璧指的是两手合抱的大块璧玉,指的是朋,驷马是车循环的四匹马,按照孙子兵法的定义就是水上之军、平陆之军、斥泽之军和处山之军,山泽损中的朋是告公用圭所建立的人位的兑,朋在车循环之先,成为车循环的力量之源,虽然车循环强而有力,可以不断地积累力量,乃至产生神通,但是不如坐进此道,坐是来反已经完成了分,形成了两,两人并不是理想的状态,反而造成了王臣蹇蹇,所以不如坐进此道,此道指的是第六层次的善复之道和第七层次以上的正复之道,两者将左道旁门中的大道通过回天之门而成为天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天为古,为什么天贵此道?因为此道可以完成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所以是不武的善为士者;因为此道可以藉着静完成归根复命,所以是不怒的善战者;因为此道可以不进入来誉而完成天地否,所以是不与的善胜敌者;因为此道可以完成天山遁,并且藉着嘉遁之坎加以隔离,所以是为之下的善用人者;这样的道不但具有不争之德,而且能够用人之力,才能够配天古之极,而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山地剥,才能将地雷复的力量发展到天位的艮中。
求以得指的是第六十一章中的“或下以取”,也就是以火风鼎来完成求小得,虽然火风鼎和风火家人是天造地设的鼎炉,能够藉着天造地设的鼎炉来完成求小得,但是因为出现了山地剥,所以不免于罪咎,因为只能发展到有疾的高度,无法发展到天地否的胜的境界,耽误了不伤人的元神和圣人,有罪以免邪?往不胜为咎,所以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圣人之所以追求天下贵的原因,唯有达到玄同的境界,才能进入到天地否的胜中,才能免于孚乃利用禴中的亲疏、利害、贵贱,而可以没有罪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