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尚贤虽然与力量中的仕族有关,却无关精英,不是不刻意地关照所谓的精英,尚贤是王假有庙时期的心法,墨子的摩顶放踵就是尚贤心法的实践,摩顶是在泽风大过中过涉灭顶,放踵则是在山泽损的已事遄往时藉着山火贲发展到天位的艮中,就得臣无家了,虽然已经以贝拿臣,完成了尚贤,而有了朝庙,却无法通过回天之门,就无法冥豫成,只能在四时之见中循环往复,因为在完成了过涉灭顶之后又损其疾,在有疾的心法之下进入到使遄有喜中,就进入到泽地萃的车循环中,而老子的不尚贤则是善复的心法,不尚贤的目的是完成有为法成员的归藏于天,完成了天山遁时,就使民不争了,目就不受到征伐,老子思想是圣人观,已经在无为的层次,墨子思想是君臣观,还在有为中,老子的不尚贤超越了墨子的摩顶放踵。
道德经第二章谈的是圣人的不言之教,不尚贤则是第三章的首句,说明了不尚贤是圣人行不言之教的核心,完成了天山遁之后就没有了孚乃利用禴中的言语,自然就是不言之教,圣人之治是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奠基,无为之事是不再或从王事,在或从王事方面已经无为了,就可以行不言之教,这个过程是“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因为有了善复的理想和方法,所以很容易就可以进入到不言之教,如果不具备不尚贤的观念,就会马不停蹄地摩顶放踵,经过了育阳的力量被用在至临时就会成为盗夸,造成大患,一来就会呆若木鸡,所以必须经过明心见性的过程,圣人的不言之教就变成非常完美的力量。
明心见性代表着离为火、过涉灭顶、玉关金锁的三事倒断,三事倒断并不难,不尚贤就能够三事倒断心法,就可以免去饮食衎衎所造成的苦旱,只要不尚贤自然就可以进入到观我生进退中,就可以将海底金乌化为天上日,目中童子就成为眼前人,目被遁走了,童子也归藏于天了,就可以成为天雷无妄的圣人,不尚贤即是明心见性的关键心法。
到了这个时代,明心见性是不可少的修行,45岁起度之后就必须以明心见性为修行目标,否则就会残心造残心,残心复残心,硅谷亿万富豪拉上自己70岁的父亲和17岁的儿子一起换血,试图以此永葆青春,可惜并没有获致成功,反而变得和《星际迷航》里的Data没什么两样,最近甚至严重变形,因为没有办法完成明心见性,至临没有转化成为咸临,就没有青春女神赫柏所带来的青春效果,白费严格的自律功夫,至临是摩顶放踵的产物,自律越是严格,反弹的效果越强,不如一般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可以自然维持长期的相貌不变,而且亲和。
谈到了不尚贤就应该知道第七十五章中的“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无以生为者是不将生的力量用在有为中者,也就是只将生的力量用在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上,这样的生叫作无生,无生是无所往的时候在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中完成了善复,无生是贤于贵生,无生是经过了育阳之后的生,而且是能够形成得一的生,更是能够完成天山遁的生,尤其是可以长生久视的生,完全避免了难治和轻死的问题,贵生就没有这样的能耐。
民在道德经中出现了32次,民不是臣子,臣子自始至终都不会反天,民是众庶,众庶就不一样了,众庶是不速之客三人来的有为者所带来的力量,本质上众庶就是有陨自天的力量,带着反骨,所以圣人之治必须设法“使民”不做什么,“使民”规规矩矩,在善复的过程中,用的是静,不争是基本的原则,一争就不静了,
就再度进入到了至临,使民不争是因为已经在勿用中,甲骨文中民字是横目和十朋之龟,字形像一只被刺伤的眼睛,指的是眇能视的状态,也就是说臣子已经网了,有为者所带来的力量共同形成了十朋之龟,十朋之龟是告公用圭的力量全部集中在人位的艮中,抑制了目,就无所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