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藉着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来破解“故至数輿无輿”的迷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和“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可以解决“故至数輿无輿”所造成的蔽和穷。
大成指的是“夫唯道,善贷且成。”从第四十二章到第四十七章都环绕着大成的主题,知无为之有益、知足、知止、常足、知天下都是以道成为宗旨,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完成了“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将“至坚”转换为“至柔”,意味着完成了天山遁,天山遁是复自道的关键一步,唯有完成了天山遁才能进入到天地否,天地否时才能得一。
若缺是泽风大过-泽水困所造成的“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风泽中孚中“正复为奇”和泽水困中“善复为妖”的结果,反复中行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大成,虽然过程中“人之迷,其日固久。”造成了至于十年不克征,至临中的人位的震不断地被用作用拯马壮,造成了车循环,以至于无法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中,克是十朋之龟所造成的结果,征伐的目的是进入到人位的震中,在“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的过程中泽水困一直担任着教父,泽水困最大的功德在于“乃徐徐有说”,泽水困在“乃徐徐有说”的时候已经“用说桎楛”,士已经成为天的大能,人位上没有了车循环和山地剥,所以“能除一切苦”,这个过程是在真的力量中“升虚邑”而完成了“冥豫成”,所以“真实不虚”,大成之后就可以“清静为天下正”。
其用指的是“弱者道之用”,柔弱胜刚强是“藉用白茅”的结果,也就是不“拔茅茹”,而是将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和茅茹都固定住人位的震中,意味着已经从利己进入到有厉中,就没有了“拔茅茹”所产生的坎中子,自然已经没有了车循环,人位的震就可以成为完成善复的力量之源,虽然造成了“其民缺缺”,却可以藉以完成天山遁,就可以进入到“西方极乐世界”,不受到任何的侵扰,即是在“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时也只是进入到艮为山中,直入三摩地。
不弊指的是没有了隐蔽,“惟十有三祀”时十朋之龟的效果没有离开人位的艮,所以造成了勿用,天山遁不但可以打破惟十有三祀的勿用,同时也可以避免造成“瓮敝漏”,敝指的是衣的破旧,衣代表车循环,敝是车循环所形成的包裹、败坏和破旧;漏指的是有漏,指的是世间一切烦恼;人位如瓮,有了车循环就会造成败坏和烦恼,天山遁可以免于车循环所造成的败坏和烦恼。
开悟三关中的重关就是一直在车循环的苦海中,不要以为开悟只有无尽的喜悦,还必须认识到重关的苦海效果,大成的关键就在于藉着智慧到彼岸,以般若度愚痴,能够“乃徐徐有说”,就“用说桎楛”了,而完成天山遁-天地否,就可以得一,得一时就进入到不二法门,就具备了进入到金刚道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