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是道场:众生的出现说明了王的心态已经发生改变,原来人位上的的臣民如今都集中在人位的艮中,成为众生,自己也在其中,说明了已经“无我”了,无我才能够“拯其随”而离开人位的坎,就具备了进入到菩萨道的资格,不过,无我只能进入到雷山小过-火山旅,无我之后还必须完成知;力量中的我是士,从执戈的士变成不武的善为士者是成就菩提道的关键,我能够放下兵戈,才能坚持不可涉大川的原则,才能实现菩提道,才能得一,如果不能抱持不可涉大川的原则,就不可能成就菩提道,而且不会有菩萨净土,当我成为众生的一员,才真正地开始炼神还虚,一步一步地成就菩提道。
一切法是道场:一切法不仅包括坎为水-山水蒙-泽水困的车循环时的有为法,同时还包括了无为法,乃至不言之教中的不可说法,有为法的诸法可以在于臲卼时造成诸法空相,无为法则是在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中完成了善复时不仅完成了告公用圭的转型,同时也完成了天山遁,就可以归藏诸法,不可说法就是士保持着不可涉大川的原则始终在天位的坎中知足、知常、知天下。
降魔是道场:力量中的魔指的是车循环中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魔因为造成了山地剥,以至于无法发展到佛性的高度,只能在孚乃利用禴的世界中,所以可以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时车循环就被归藏到天位的艮中,就没有了山地剥,就完成了降魔,就可以在进入到了兑为泽的菩萨净土之后不再于发展到了倾否时再进入到动悔有悔中,是谓“不倾动”了,狂躁时、我在僭越时、坎中子过强时、急切时、愚昧时就意味着离为火过于炙盛,就需要士细心地观察,而且士必须止于天位的坎中,前提是知足和知常,才可以进入到兑为泽的菩萨净土,降魔修行是女王宝典2.0的核心,对于慧命和身体而言可谓无价之宝。
三界是道场:天位的兑代表无色界,人位的艮代表欲界,人位的兑代表色界,兑为泽是菩萨净土,由于已经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之后才从玄同进入到玄德中,玄德带着佛性进入到夬履中,佛性超越三界,故无趣向,而且雷山小过时无色界和色界都进入到了欲界,造成了诸法空相,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由于欲界已空,诸法空相就是“于臲卼”,此时已经“无所往”了,“无所趣”就是“无所往”,就可以在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中完成善复,所以可以行于三界而不趣六道,“无所趣”时三界即是道场了。
狮子吼是道场:天泽履时文殊菩萨进入到夬履中说法时作狮子吼,此时就在泽水困中,如狮子威服众兽一般,能调伏一切众生,此时就是“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是“朴散则为器”的时候,已经完成了育阳的力量被用于至临时就会造成畏的效果,意味着可以造成山地剥,“于臲卼”时一切众生都在地雷复的力量中归藏于天而进入到天山遁-天地否,就“无所畏”了。
力、无畏、不共法是道场:力是嘉遁所特有的力量,嘉遁可以伸出嘉遁之坎用作隔离,才能进入到泽雷随的男中;无畏意味着没有了至临,至临的力量具有用拯马壮的特性,而导致了车循环和山地剥,无畏在咸临中,玄德带着佛性进入到兑为泽的菩萨净土中;不共法是脱离离为火所造成的垂其翼的力量,因为垂其翼时造成了火泽睽-山泽损,人位的震就会被用作用拯马壮而进入到车循环,不共法就从利己转入到了有厉,就可以完成天山遁-天地否,所以不共法是佛菩萨所特有的能力,三者共同的特点是“无诸过”,也就是没有了罪、祸、咎,因为天地否时已经没有了“可欲”、“不知足”、和“欲得”,而做到了“知足之足,常足矣”。
三明是道场:三明是三的明,三是一在二中,所以实际上是一所代表的地雷复和二所代表的震为雷的明,两者是藉着火水未济的“君子之光”完成了“用其光”,意味着一举完成了“和其光,同其尘”了,士就在“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时“复归其明”,此举意味着士已经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过程中也一并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所以人位上就“无余碍了”,就不会进入到车循环,也就“无遗身殃”了,这个过程被老子定义为“袭常”,袭常中的龙的回归代表着“自知曰明”,以后就是自的天龙,只出现在知临,而衣的回归则代表着“见小曰明”,因为小必然也随着衣一起归藏于天了,袭常也代表着士的“知常曰明”,就从成为善为士者,不再用武。
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念是诸法的产物,一念时已经完成了来反,正是时归的契机,而知指的是知临,此时一切法已经全部归藏到天位的艮中,一念知一切法是从诸法发展到袭明,也就是“去彼取此”的过程,这是善复的关键,能够改变告公用圭的方向和性质就脱离了孚乃利用禴,以后就在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中,就成为善救人和善救物者,就可以进入到菩提道,就成就了一切智,因为一切众生都可以归藏于天,进入到天山遁-天地否中,并且在袭明之后可以智慧通达,就成就“一切智”了,“一切智”是炼神还虚时成就了真人的本体界的智慧,就可以继续成就“道种智”,“道种智”是在炼虚合道时成就了圣人的现象界的智慧,通达了真人的本体界和圣人的现象界就成就了“一切种智”,三者合为佛智,所以炼神还虚是成就佛智的根本,没有一切智,就没有道种智,当然也就没有一切种智,而三十二道场观可以说是一切智的根本。
三十二道场观的意义是从“惟十有三祀”中恢复二,二是纯净的震为雷,也就是白,“惟十有三祀”时三所主持的农用八政已经发展到了十朋之龟的程度,所以必须恢复震为雷的纯净,这个过程就是《牵牛图》所诠释的牵复,一旦恢复了纯净的震为雷就成为天下神器,真正的金刚道友就是成为天下神器的震为雷,才有金刚不坏身,力量不能进化就会造成问题,只有道或不道,没有中间选项,所以维摩诘不厌其烦地说明三十二道场观,“君子豹变”时已经一步登天,这个时候就是成就了的申公豹,就到了“道友请留步”,请在泽山咸中育阳而得一,士就不要离开本位了。
维摩诘为光严童子说是法时,五百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光严童子代表着雷山小过中的告公用圭,色界的五百天人都是来自于山泽损的五百僧人,此时都在雷山小过中,本就具备了时归的机会,一旦明白了告公用圭的道理,就可以进入到菩提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