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示疾时不但佛的十大弟子和五百大弟子,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皆曰:“不任诣彼问疾。”诸菩萨亦复如是,只有文殊师利承佛圣旨,诣彼问疾。
文殊师利意译为妙吉祥或妙德,代表着具有无上的智慧与吉祥,文殊师利所代表的力量是天泽履,天泽履在完成了善复时达到了天地否时就在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层次,此时已经完成了玄同,已经完成了五气朝元,有了元神,可以以玄德的身份进入到夬履中,所以文殊师利既是妙吉祥,也是妙德,在入不二门的时候就在天雷无妄的唯用震为雷中,所以有妙,正因为可以入不二门所以是诸佛之师,这里的师是用行师的意思,所以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骑着狮子,手持宝剑,狮子代表用行师,宝剑则象征能断除一切烦恼的智慧。
文殊师利初见维摩诘一共只提出了四个问题,就让文殊师利所将大众,其中八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八千天子都是天水讼中的天子,一举让八千天子都从泽水困进入到了菩提道,文殊四问与维摩四答如同两位合作无间的排球手,一个擅于做球,一个擅于击球,在第一局的配合就成就斐然,一位擅于做球的发问者,往往提供了合作者一个得分的契机,让更多的人获得启发。
文殊师利初见维摩诘时发出了文殊四问,文殊四问的第一问:“居士此室,何以空无侍者?”
维摩诘知道文殊师利即将承旨问疾,就以神力空去室内所有,包括侍者,只留下一床,称疾卧床;床代表着山地剥的剥床以辨,已经经历了山地剥,只剩下了车床,床确立了所处的时空,文殊师利和维摩诘以此作为话引子,从“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切入正题,山地剥之后人位的艮已经在诸法空相中,风泽中孚之后再来时就在兑为泽中,所以“不来相”,“不来相而来”就意味着不“来反”了;而风泽中孚发展到了玄同时已经完成了“视履考祥其旋元吉”,已经完成了五气朝元而有了元神,见就成为视,也就是说已经“视而不见”了,所以“不见相”,不会再进入到大师克相遇的相中,言下之意是没有了车循环和山地剥,此时因为风泽中孚的吾已经完成了神纪,就不再进入到风泽中孚中,“不见相而见”时就从“正复为奇”转入到“善复为妖”中,妖的本义是女子美好、容貌艳丽,因为都玄德三相在天风姤-天水讼-天泽履中,分别代表着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文殊师利菩萨,因为还在有疾中,所以善复为妖,善复时已经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原来“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吾侍也”,孚乃利用禴中的众魔乐生死,外道了诸见,都是我的侍者,此时已经在诸法空相中,所以室内空无侍者。
文殊师利从玄同进入到玄德时以玄的身份前来天位的坎中问疾时,维摩诘就只能以“长者”的身份出现,也就是“丈人吉”,丈人指的是甲骨文的疑字,因为在有孚发若时经历了山地剥,以至于“往得疑疾”,所以进入到天位时如同老人般疑惑地持杖而行,终于士就如同老者一般来到了天位的坎中,“丈人吉”时不但已经完成了“用行师”,并且在风泽中孚中完成了“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文殊师利才有可能“自邑告命”,从而进入到泽天夬的“告自邑”,也就是从玄同进入到玄德,此时人位的艮中已经空了,乃至没有了车循环,因为震为雷已经陷在凵中,只留下了人位的坎中已经完成了“剥床以辨”的车床,室内所有已经一空,所以一开始两者的对话的主题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