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之时义大矣哉!

彖传对天山遁的卦辞的解释是:“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天山遁是炼神还虚的主题,目的是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圣人境界,《易》中遁卦多写作遯卦,说明了遁的主要对象的月和豕,月是震为雷在倾覆的凵中,说明了经历了山地剥,豕则是勿用的状态,两者都是孚乃利用禴中的成员,要进入到圣人境界就不能有车循环和山地剥,当然也不能有勿用的状态,所以必须将月和豕归藏于天,实际上真正的对象是车循环和山地剥,为了避免车循环就必须消陨人位的离,没有了人位的离就没有用拯马壮,也就没有车循环,自然就没有山地剥,在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中将人位的艮中的一切众生都归藏于天时就可以“品物咸亨”,而完成天山遁的同时也得一了,就具备了进入到圣人境界的天命,这是另外一个层次的亨通。

“刚当位而应”中的刚指的是告公用圭,告公用圭的当位是在“含章,有陨自天”之后能够完成归藏于天,而进入到泽山咸中,这个时候就当位了,再进一步地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于是就可以“同类相从,同声相应”了,这个时候就“刚当位而应”了,关键在于能够“与时行也”,“与时行也”不是一蹴而成,必须经历两个阶段,首先是在“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是归妹愆期的阶段,以获得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蔚宗旨,这个过程在“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的“袭常”中;其次是“迟归有时”的阶段,在完成了善复为妖之后士就成为善为士者,就“袭明”了,就完成了“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善为士者就不再离开天位的坎,于是告公用圭就具有了自动完成归藏于天的功德,就可以免于山地剥,所以可以“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小利贞”是小所完成了“利出否”,彖传藉着小利贞将天山遁与水火既济关联在一起,说明了“小利贞”具有“初吉终乱”的结果,水火既济发展到了“濡其首”的时候就进入到了火水未济的“濡其首,有孚失是”,而火水未济是天水讼的背景力量,天水讼在“归而逋”的阶段在火水未济的车循环中,到了“其邑人三百户”的阶段就在泽水困的乱中,“于臲卼”的时候就可以在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中完成天山遁-天地否,这个时候就完成了度,度是从此岸度到彼岸,也就是从车循环的苦厄处度到常乐我净的极乐世界,目的是度我等出离孚乃利用禴中的生死海,使人位的艮中的众生出离五阴之狱而到天位的艮中的究竟彼岸,也同时度我离欲离妄而真心归觉地,所以可以坚贞不移。

天山遁自天风姤-天水讼而来,进入到玄德之后就在泽风大过-泽水困中,一直在水中浸润,所以“浸而长也”,浸是在地泽临的至临所形成的车循环中,在水中浸润的同时也会受到车循环的侵入,圣人责无旁贷地必须完成“去彼取此”,最佳的方案就是趁着告公用圭的力量集中在人位的艮中时改变告公用圭的性质和方向,一举将人位的艮中的众生都归藏于天,就可以彻底地归藏离为火以及离为火所产生的问题,而进入到唯用震为雷的光明力量中,此时现存的力量都已经收拢,因而必须借助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中,泽水困发展到了“于臲卼”时,没有了“干父之蛊”和“干母之蛊”,人位上已经没有了任何的障碍,就“有国之母,可以长久”了,就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唯用震为雷中,所以遁之时义大矣哉!”

象传对天山遁的卦辞的补充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君子是地雷复进入到泽天夬时的身份,也就是玄德,已经在德中,完成了袭常,而能够“常知稽式”,遵循天道的法则,所以必须“远小人”,小人是小有言时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被用于来反,造成了告公用圭被用于山地剥,这是“远小人”的原因,“远小人”的方法则是完成小人的善复,车和众甫都被地雷复远复到天位的艮中时,人位上就没有了恶,取而代之的是严,严表现在严收宗庙,能够将人位的兑中的宗庙全部严收到人位的艮中,就可以在“观我生进退”时完成“去彼取此”,以“或承其羞”取代了“获匪其丑”,严也表现在“不敢为天下先”,才能进入到无为中,而能够避免“勇于敢则杀”,完成了“咸其辅颊舌”的时候就可以“勇于不敢则活”。

“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中的畜指的是玄田,也就是火泽睽的人位的震被用于曳其轮,进入到火水未济的车循环;臣指的是目;妾指的是人位的离,人位的离也因为被遁走了人位的艮而等同于被遁走了,三者都因为“小利贞”所形成的大往小来而归藏于天,所以不再进入到山泽损的无将大车中,就避免了山地剥,而且可以进入到唯用震为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