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哉坤元 

彖传对于坤为地的元所作的补充是:“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和“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坤为地是母,要到见道之后才能一窥坤为地,在交的力量中是看不到母的存在,只有在五气朝元之后首度抵达天位的艮,袭常了之后才有了坤元,而且要能够把至临和至临所产生的车循环和山地剥都敲打到天位的艮中,才有至哉坤元,意味着已经完成了袭明,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唯用震为雷中,就成为得道者。

完成了五气朝元时成为见道者,见道就是一睹坤为地-地雷复发展到了天位的艮中所形成的道,见道是士持卜敲打将至临的力量升华到天位的艮中,这个过程也是致诘的过程,在车循环中“专气致柔”时,因为风水涣、坎为水、山水蒙“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而进入到泽水困,因为唯有泽水困能够从有言发展到吉,“致诘”是在“致虚极,守静笃”中完成天山遁-天地否而进入到吉中,与此同时就得一了,得一之后再进入到玄德中,就进入到炼神还虚的安道过程,就一步一步地走上得道之路,“域中有四大”时,也就是“至哉坤元”发展出来了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时候,天位的艮中的道是至德,也就是德的最高境界,而人位的震是“至人”,所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唯用震为雷时才能称为得道。

《庄子·知北游》假托黄帝之口建立知道、安道和得道的标准:“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人位上的五气是志、思、神、心、德,五者都归藏于天时,人位上就无思无虑了,这个时候就完成了五气朝元,而有了元神,于是就进入到了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中,这个时候就知道了、见道了,袭常了;五气朝元之后完成了玄同,在“有渝”的心法之下进入到了“夬履”中,也就是进入到玄德所引领的泽天夬中,玄德是玄带着天位的艮中的道进入到天位的坎中,因为已经袭常了,旅于处的以人位的艮为几的虎和龙衣都已经进入到了天位,所以人位上就“无处无服”了,就进入到“渝安贞”的安道中;从是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的结果,震为雷就从上下相连的师变成了前后相随的从,造成了勿用,必须在艮为山中完成“固其结”,三星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归藏于天,三星在天时就无从了,而无道指的是“知足”了,“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就会进入到离为火、垂其翼中,米代表离为火,垂其翼时告公用圭的力量都进入到了人位的兑中,而产生了田相值,也就是共田,就会产生进入到山泽损中,而“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就进入到了夬履中,水天需的需于郊中的震为雷就会在用拯马壮时进入到交的力量中,而成为车循环中的戎马,而到了“知足”时戎马已经成为“出门交有功”的良马,车循环被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归藏到天位的艮中,告公用圭不再被用于大道中,人位上就没有了车循环和山地剥,意味着已经完全地脱离了孚乃利用禴,就得道了。

事实上在五气朝元时就已经得一,得一就是得道,而且袭常时就天位的坎就已经有了常,但是不稳固,而且虽然“不利涉大川”,却还无法做到“不可涉大川”,所以还必须进入到夬履中“见道起修”,从袭常发展到了袭明时告公用圭已经能够安于知临和甘临之间,可以自动进入到天山遁-天地否时,人位上已经没有了任何的障碍,就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唯用震为雷了,天雷无妄的唯用震为雷才算是真正的得道,所以儒家以仁为得道的标准,仁是震为雷在人位的震中,见道、安道和得道的变化都在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中完成,所以坤为地是见道、安道和得道的根本力量。

“坤厚载物”是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将“处于厚,不居其薄”的告公用圭推送到天位中,也就是在来反时没有进入到山地剥中,而是藉着或承其羞的方式保全了羊,先要能够“不居其薄”,不往山地剥发展,才能“处于厚”,将车循环和车循环所产生的物推送到由豫中。

“德合无疆。”是雷泽归妹发展到了雷山小过,在火山旅中完成和合,示和坎中子相继从人位的坎中进入到人位的艮中,就发挥了禁制的功德,此时因为失去了坎中子作为轮轴的轴心,就没有了车循环,自然也就没有了山地剥,而人位上就没有了疆,疆是田界,没有了田,就没有疆,无疆才能进入到唯用震为雷中;彖传对风雷益的卦辞的补充中提到的“损上益下,民说无疆”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指的都是从车循环发展到善复,完成了善复才能进入到风雷益中,彖传对于坤为地的卦辞所作的补充中的“德合无疆”、“行地无疆”和“应地无疆”都在说明告公用圭已经完成了转型而归藏到天位,于是只在天地之间的循环,告公用圭在知临进入到甘临之后就在顶天功德中自动回天,进入到天山遁-天地否中,这样的无疆才能做到象传对地泽临所补充的:“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的境界,而火山旅中的合和则是归藏于天的关键,无疆才能开启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进而进入到唯用震为雷中,所以《庄子·知北游》所所建立的知道、安道和得道都是建立在无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