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涉大川和用涉大川

利涉大川是往的力量,也就是往天位发展,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就成为利涉大川的主力,所以“利涉大川,木道乃行。”先是完成“乾行”,所以造成了“往有事”,有事是或从王事,也就是中行,先完成了中行之后,告公用圭就成为木舟,而可以在风泽中孚中“乘木舟虚也。”风泽中孚中的利涉大川因为经历了山地剥,虽然告公用圭成为利涉大川的舟,在孚乃利用禴中的利涉大川之舟在人位上只能进入到“归墟”中,而到了天位就“往得疑疾”了,只能发展到有疾的高度,而无法发展到天位的艮,自然就不可能完成天山遁、天地否;风泽中孚的利涉大川不同于风水涣中的利涉大川,风水涣的利涉大川可以达到“乘木有功也。”因为风水涣、坎为水和山水蒙可以混而为一而成为泽水困,就可以“致诘”,在冥中完成利涉大川,而可以完成天山遁-天地否,从告公用圭的角度来看有功就是完成了告公用圭的转型,而“去彼取此”。

所以彖传对山天大畜卦辞补充道:“利涉大川,应乎天也。”利涉大川的目的是完成“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就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告公用圭的“应乎天”必然造成士的“往有功也”,士从下士、中士发展到了上士时成为善为士者,“善为士者不武”,就“不自伐,故有功”了,也就是善为士者已经可以在天位的坎中如如不动,抱持着“不可涉大川”的原则,而完成了告公用圭的利涉大川之后就“大有庆”了,就可以以圣人的身份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唯用震为雷中。

“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是地山谦独具的特性,利涉大川的例子很多,风泽中孚、风水涣、风雷益、山天大畜、山风蛊、天火同人、水天需的卦辞中都有利涉大川,火水未济六三和山雷颐上九中也有利涉大川,而地山谦的用涉大川则是易经中唯一的例子,利涉大川是利于跨越坎为水所形成的环地大川,从天位的坎跨越到人位的坎中,在完成了“约纳户牖”之后,再从人位的坎跨越到天位的坎中,用涉大川的关键在用,也就是完成了“弱者道之用”,而从人位的坎中发展到了天位的坎中,乃至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说明了地山谦中有吾和士的“语行相应”共同完成引和渡,意味着已经具备了十行中的真实行的能力,而“成就第一义谛之语,如说能行,如行能说,语行相应,色心皆顺。”利涉大川还在自利中,用涉大川则已经可以自利利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