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复的卦辞显示了地雷复的基本特性:“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彖传》对地雷复的卦辞所作的补充是:“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坤为地是冥中的心宇地图,而坤为地所生发的力量则表现在地雷复的力量中,一隐一显,合起来就是父母之力,要到见道之后在进入到安道和得道的阶段时才能认识到父母之力。
《彖传》对地雷复所作的第一个层次的补充是“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旨在说明地雷复的出现时机。“复亨”指的是既可以在地风升的天位的震中“王用亨于岐山”,也可以在泽雷随的天位的艮中“王用亨于西山”,亨的出现说明已经完成了见道,已经在“正复为奇”时有了元,而进入到“夬履”中,进入到了“善复为妖”的过程,在泽水困发展到了“于臲卼”时,彻底地没有了离为火和孚乃利用禴,才能迎来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
“刚反”是告公用圭的反行,“动悔有悔”的目的是完成地雷复的顺行,顺行是归藏于天,完成天山遁-天地否,所以“出入物疾”,也就是不能经由风泽中孚的方式归藏于天,因为如此就只能发展到有疾的高度,所以必须以“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礼”地渐次完成动悔有悔,因此必须先进入到泽天夬中,再进入到泽风大过,再发展到雷山小过,才能完成归藏于天,所以“朋来无咎”,朋代表泽天夬,就进入到“见群龙无首吉”的变化中,缓慢而有序地完成“善复为妖”的阶段。
父母之力的最大特性是“出入无疾”,因为在父母之力中已经没有了车循环和山地剥,坎中子已经于震为雷结合在一起,完成了三星在天,已经没有了车循环的立足之地,自然也就没有山地剥,所以出入时都不会造成“有疾”的问题,而因为“出入无疾”了,所以可以将地雷复的力量一直发展到天位的艮中,见道之后再进入到夬履中,泽天夬的力量中有朋,朋是凤凰,凤凰是在天上翱翔的飞禽,始终具有归藏于天的本能,所以朋来无咎。
《彖传》对地雷复所作的第二个层次的补充是“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杂卦传》将地雷复定义为“复反也”,也就是水山蹇时的“来反”,七是天位的坎,日是己日之后的天位的震,合起来是告公用圭,“七日来复”时就会发展到山地剥,发展到了“于臲卼”时没有了离为火的力量,就会“无所往”,就可以在地雷复的力量中完成善复,又再度进入到泽天夬中,由于在“善复为妖”时的“反复其道”时始终可以重新归藏于天,所以是“天行也”。
“利有攸往,刚长也。”指的是已经发展到天山遁-天地否,而可以一直都在吉中,并且可以进入到了天雷无妄的唯用震为雷时,所以“利有攸往”了,因为此时已经“有国之母,可以长久”,而且已经从“袭常”发展到了“袭明”,告公用圭始终局限于知临-甘临中,知临时如同天降甘霖一般进入到人位的艮中,在完成了甘临之后就在告公用圭的顶天功德中自动归藏于天,所以“刚长也”,而发展到了这一步时得一者就具有了圣人的天命,可以以圣人的身份进入到天雷无妄的人位的震中。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是彖传对地雷复的卦辞所额外加入的补充,于臲卼时已经“心行灭处,言语道断”了,没有了离为火时可以说就已经无心了,才能在父母之力中发展到天山遁-天地否中,而与天合一,到了这个境界为什么还要谈天地之心?因为天地否时已经天地不交了,而袭明时每一次的知临都会在甘临之后就自动完成天山遁-天地否,每一次都会造成天地不交,所以必须“复其见天地之心”,这里的“天地之心”就是《礼运》所谓的:“人者天地之心也”,人指的是人位的震,也就是以圣人的身份进入到天雷无妄中的人位的震中,“以辅万物之自然而敢为”,这就是“为无为”的真义,事实上“袭明”时已经可以任意出入三乘,随心所欲地任意出入三乘的唯用震为雷,都不会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