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传对水地比的卦辞所作的补充是:“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地上有水,比”是“有孚比之”的结果,此时处于孚乃利用禴中,在来反时造成了“比之匪人”,匪人指的是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被用于“来反”,发展到了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以至于造成了“匪躬”,人位的艮就成为了坤地,意味着达到了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水地比就结束了“比之自内”,而进入到了“外比之”的阶段,外比之在由豫中,比之无首时已经冥豫成,这个时候就见道了,随后在“有渝”的心法之下进入到“夬履”中,就进入到了“见群龙无首吉”的安道阶段。
“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中的先王是从“比之无首”的安道的角度回顾孚乃利用禴中的先王,象传一直环绕在君子之道中,其中有五十三卦谈的都是君子,只有当地雷复出现的时候,进入到雷地豫、风地观、火雷噬盍、天雷无妄时才回顾先王的成就,“王用三驱”时先王藉着坎为水、山水蒙和风水涣三种车循环“建万国”,在“建万国”时最重要的成就是完成了见道的基础,见道之后才能“亲诸侯”。
建是“师出以律”所形成的结果,入律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必须经历风水涣-坎为水-山水蒙中化解刚强,得一之后于袭常时在雷山小过中经历“大师克相遇”所产生的各种境界,最后就可以袭明了,就可以在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中自动完成天山遁-天地否,此时就得道了,就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唯用震为雷中。
建万国就是水地比的“比之自内”的阶段,告公用圭被用于山地剥,到了“善建者不拔”的时候,也就是人位的震不会被用于用拯马壮,就不会进入到车循环,也就不会造成山地剥,于是就具备了见道的基本要件,天位的大和震为雷所组成的羊不被破坏,告公用圭的力量完整时,才能基本顶天功德,就可以进入到泽山咸中,而可以“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并且还可以一举完成天山遁-天地否。
“比之自内”时是“建万国”时期,这是以上厚下的发生而完成了山地剥,而造成了“小人勿用”,这个时候先王亲力亲为于“用行师”,相对而言就疏于亲近诸侯了,所以得一之后还必须进入到君子之道中“亲诸侯”,这就是天地否的“内小人而外君子。”
诸侯是得胜之后分封的列国,必须在五气朝元时将力量发展到了天山遁-天地否,进入到了胜中,见道了,才有诸侯,所以必须完成第一类的亲,也就是婚媾,将风泽中孚-风火家人与山火贲结合在一起,在“见小曰明,守柔曰强”时共同发展到了天位的艮中,才有了诸侯,这是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时完成了“去彼取此”,改变了告公用圭的性质,才完成的“正复为奇”,这是“大小”的运用,大变成了舟,在小的驾驶之下完成天山遁-天地否,就完成了“见小曰明”,守柔曰强是因为藉用白茅中的白是震为雷,此时已经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与“拔茅茹”的茅结合成为柔,只要能够“谨其守”,也就是不再用火,就可以迎来地雷复的力量,就完成了“守柔曰强”。
第二类的亲是父母,也就是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也就是在归妹愆期之后进入到了迟归有时,在父母之力中完成了善复,再进入到夬履中,进入到了“善复为妖”,在“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中亲诸侯,这是“多少”的运用,“需于沙”中的小在小有言的车循环中运用着二,这个时候以示的方式进入到了火山旅中,子亦随之,就发挥了禁暴止乱的作用,而可以在地雷复的力量中发展到“鸟焚其巢”的高度。
《西游记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中谈到行者在僧人中“认亲”,为什么要“认亲”?目的是进入到雷泽归妹中,才能完成风泽中孚与山火贲的婚媾,打破“视而不见”的障碍,其中涉及到“度脊关”,也就是打通夹脊关,仙经称之为“添油接命法”、“伏气法”,完成婚媾就可以打破风泽中孚的有疾,而将力量发展到天位的艮中,就完成了“添油接命”,而从“归妹愆期”进入到“迟归有时”就完成了“伏气”,于是就完成了五气朝元,五气指的是志、思、神、心、德,也就是将告公用圭和震为雷的力量全部归藏于天,而且直抵天位的艮中,五气朝元时就有了元神和胎息,与此同时就可以将“道之华”所产生的有它推送到天位的艮中,完成了推送到-天地否,这是夹脊穴又称为华佗夹脊穴的原因,打通夹脊关的最大意义就是“凝元神,销识神 ”,清凉只是次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