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真善美是炼神还虚中的三境界,真指的是在雷泽归妹的“迟归有时”中完成归真,“九九归真,一元肇始”是在孚乃利用禴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在雷泽归妹的“迟归有时”中完成天山遁-天地否,就完成了归真,与此同时也完成了得一和五气朝元;善是在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中发展到了天位的艮中,就完成了善复,这个时候就发展到了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境界,这个时候就见道了,见道之后就进入到夬履中,也就是从玄同进入到玄德中,于是就进入到了善复为妖中,因为此时告公用圭已经入律,进入到了天道的常道中,一和元神都进入到了天位的坎中与士同在,开始了以天道为核心的阶段,因为已经没有至临,就没有车循环和山地剥,所以称为“一元肇始”,而善复为妖时就从善的高度进入到美中。
美是玄德的境界,此时已经在安道中,为什么还有恶?因为在“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的时候就可以迳入泽雷随,而如果再从泽雷随进入到水雷屯时必须“益之用凶事”,也就是“或益之以十朋之龟”,才能“王用享于帝”,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笑言哑哑”,这是在善复为妖时进入到唯用震为雷时中有恶,泽雷随的本质是仁,如果因为有了私心而产生了退转,震为雷脱离了天位的震而进入到人位的震中时才会有恶,所以“美之为美斯恶已”。
善是玄同的境界,善是能够完成“见小曰明,守柔曰强”,能够将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发展到天位的艮中,而进入到天山遁-天地否中而见道,因为完成了见道,所以称为善复,而善复的基础是在车循环中完成“专气致柔”,在“专气致柔”时必须将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用于用拯马壮,而成为不善人,所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句话的关键是句尾的“恒也”,恒代表离为火的双向加持,人位的离与天位的离交互加持,所以可以恒久,而“利用恒”的目的是在归妹愆期中完成“专气致柔”,并且在迟归有时中完成天山遁-天地否,就见道了,易经谈到利用时专指完成天山遁-天地否,所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都是为了进入到天山遁-天地否,都是为了见道。
“有无相生”是从雷火丰的“折其右肱”之后进入到有私的孚乃利用禴,在离为火中发展到“无所往”,就可以在“其来复”时得到地雷复的“素履往”所带来的生,这是在“归妹愆期”时在车循环中“专气致柔”的过程。
“难易相成”是在归妹愆期时因为“图难于其易”而进入到孚乃利用禴中,在车循环中消陨了难,而完成了“大小多少”的“报怨以德”,也就是在父母之力中完成了大小多少的归藏于天,而完成了“冥豫成”,这个时候就见道了,所以“难易相成”跨越了整个归妹愆期和迟归有时的两个阶段,能够完成车循环的归藏于天,就见道了。
“长短相形”是在“归妹愆期”所代表的空间和“迟归有时”所代表的时间中的变化,而结束了在孚乃利用禴中的“饮食衎衎”,也就是结束了以奇用兵的阶段,“长短相形”之后就完成了“正复为奇”而见道。
“高下相盈”是在车循环中完成了“专气致柔”之后,并且在“见小曰明,守柔曰强”中超越了“巽在床下”的限制,也就是打破了天位的巽的“有疾”的限制,而得以完成了“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意味着中士在“或存或亡”的时候选择了“利涉大川”,而脱离了孚乃利用禴,因为已经超越了干母之蛊和干父之蛊,而得到了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所以得以发展到天位的艮而得一,得一时就“谷得一以盈”。
“音声相和”谈的是玄同时完成了“同声相应”,声是“鸿渐于磬,饮食衎衎”时进入到孚乃利用禴中,在告公用圭在完成了山地剥之后大陷于倾倒的凵中而成为耳,就有了声;而音则是雷山小过的“飞鸟遗之音”,在两只羽手拿走了人之后,就剩下了山泽损的贝,所以音指的是山泽损的大;“音声相和”发生在雷山小过时,雷山小过是从劳谦发展到由豫的过程,劳谦时天位的禾和人位的禾都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成为了顶天功德,首先完成了由豫,再将告公用圭推送到泽山咸中,再进一步地完成同人,就见道了,玄同是从“和其光,同其尘”的角度来谈见道。
“前后相随”谈的是“同类相从”,主角是“或行或随”的物,物是陷于凵中的震为雷,“或行或随”是震为雷与士结合成为天位的大,所以“前后相随”一起进入到进入到了泽山咸时就“利见大人”了;前指的是“失前禽”,天位的大本来是龙,龙在“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的力量中反行入口时龙就成为隹,而隹在完成了“食旧德”之后就成为物;后指的是在不敢为天下先的心法之下守静而得以在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中发展到天位的艮中而完成了“姤其角”,没有了角和羊就不至于“羝羊触藩”,而且这个时候就见道了,而物在父母之力中归藏于天而“袭常”时恢复为龙,所以“前后相随”是物在士的“执其随”中进入到了泽山咸的兑中而恢复成为龙的过程,袭常时就“同类相从”了,告公用圭成为一个集体,不会进入到车循环中,就没有了山地剥,所以符合天道的常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共性是完成善复而见道,这是山天大畜所赋予的特性,山天大畜的力量集中在人位的艮中,虽然在见道前形成了铺天盖地的大闭锁,与此同时也提供了归藏于天的顶天功德,只要无为和守静,就可以自然地完成见道,见道的前提是超越“利己”,没有了利己心,自然就可以得到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见道-安道和得道的过程都在父母之力中。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