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燕居”的燕是宴饮、安乐,风泽中孚因为出现了中行,所以虽然虞吉,所以只能发展到有疾的高度,以至于“有它不燕”,无法进入到水雷屯的飧宴中,相反的,能够“燕居”说明了没有“有它”的问题,也就是已经有了父母之力,而可以发展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境界,得一者可以带着元阳进入到水雷屯的人位的震中,“燕居”指的是水雷屯中的“利居贞”,此时经由风雷益转入到经由泽雷随的仁,所以“仲尼燕居”时谈的是仁,“王用享于帝”时仲尼则代表着得一者,一与震为雷一起进入到水雷屯的人位的震中,身边有子张、子贡和子游三人随侍在侧,三人代表着震为雷和地雷复中的三星。
子贡长于言语,言语代表着孚乃利用禴的有言说,所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认为子贡“常相鲁、卫”,但是孔子却认为子贡有非凡的政治才能,因为“赐也达”,子贡的言语是小有言中的“以多问于寡”,可以“冥升”到通达位而见道,所以仲尼燕居谈礼时对于子贡的两度“越席而对”一点都不介意,只是对子贡谈“敬、恭、勇”,以避免“野、给、逆”,而关键在中,也就是中行,孔子对子贡的结语是制中之礼,制中之礼就是子游所总结的“领恶而全好”,将人位上车循环所形成的恶“全而归之”到天位,才能在在车循环中的“给夺”之后在父母之力的慈幼中见道而进入到安道中的泽雷随的仁中,子贡首度以小有言的身份“越席而对”时孔子告之“给夺慈仁”,“给夺慈仁”是见道中不可或缺的四种力量,很显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所以子贡在以奇用兵时第二度“越席而对”时孔子告以“制中之礼”,“制中之礼”是告公用圭的礼,能够完成去彼取此就可以进入到通达位,“制中之礼”是子贡之所以被孔子盛赞“赐也达”的根本原因。
孔子对子游所提出的“领恶而全好”表示认可之后开始谈仁,在小有言的车循环中“以多问于寡”之后就必须“勿问”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在父母之力中通过玄牝之门而发展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高度,所以“勿问元吉”,这里的仁是风雷益中的“王用享于帝”,也就是“有孚惠心”的成果,仁是完成了“需于郊”和“需于泥”之后才有的安道境界,所以“郊、社之义”也被列入仁的范畴,“郊、社之义”是对鬼神的仁,因为已经将孚乃利用禴中的鬼神提升到了见道和安道中的元神,也就是得一了,而可以带着元阳进入到泽雷随的仁中。
“尝、禘之礼”指的是四时之礼中的夏褅礼和秋尝礼,两者都有十朋之龟,所以夏褅礼和秋尝礼都是进入水雷屯时的礼,不过,“或益之十朋之龟”将山泽损和风雷益关联在一起,意味着已经“得臣无家”,意味着“尝、禘之礼”可以完成见道,“尝、禘之礼”指的是风火家人的“在中馈”和天水讼中的祭祀之礼,而完成了“归而逋”,“归而逋”时完成了“咸其辅颊舌”,意味着已经“冥豫成”了,所以“父昭子穆”就可以“王用享于帝”,这个时候的帝是“利建侯”的震为雷,可以完成告公用圭的“入律”而有功,所以燕昭王和燕穆候都可以进入到人位的震的仁中,才能“燕居”,没有入律之功就无法进入到唯用震为雷的仁中,这就是“尝、禘之礼,所以仁昭穆也”。
“射、乡之礼”指的是水风井的“井谷射鲋”和水泽节中的乡与山泽损中的党,“井谷射鲋”的时候不但让人位的鱼太高了玄牝之门,同时也完成了“射雉一矢亡”,一箭将人位的离和隹都归藏于天,在得一之后进入到天地否中,这是火泽睽-火雷筮盍的成果,而乡党都是音,分别是小音和大音,都已经在“飞鸟遗之音”的时候在雷山小过的礼中完成归藏于天,这是火山旅的成果,所以可以迳入泽雷随的仁中,是谓“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
“食、飨之礼”指的是火天大有的食和水雷屯的飧宴,合起来可以进入到山雷颐的“舍尔灵龟,观我朵颐”中,意味着已经完成了“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利是天地否,用是弱者道之用,意味着已经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而可以进入到仁中,这就是“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
因为子张、子贡和子游所代表的力量中“礼犹有九焉”,经历了“获匪其丑”时的山地剥,虽然有了仁鬼神、仁昭穆、仁乡党和仁宾客的四种“大飧”,不过,因为其中还有田猎,所以必须“揖让而入门”而通过玄牝之门,“揖让而升堂”而必须“行有尚”以完成“冥升”,见道之后有了知临,才能进入到君子之道中,就可以进入到泽雷随的仁中,是谓“而后君子知仁焉”。
在雷山小过的礼中,因为已经在“道纪”中,所以必须“行中规,还中矩”,“中规”指的是是完成“闚观”,将车循环中的见金夫引导到人位的艮中,中矩则指则是在风火家人的“在中馈”中完成中行,矩中的矢是人位的离的箭矢,巨则是遗的意思,也就是在倾倒的凵中的“飞鸟遗之音”,说明已经在雷水解-火雷筮盍的力量中了,也就是说已经从孚乃利用禴中的火风鼎-火山旅-火泽睽转入到火山旅-火泽睽-火雷筮盍中,中规在士的观行中,而中矩就必须必须在山天大畜的“豶豕之牙”的复合力量中,因为只有山天大畜才能带来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火山旅的背景力量是山天大畜,但是还是需要火天大有,这个时候的火泽睽已经完成了转型,不会发展到火水未济的车循环中,而成为成功见道的关键。
“行中规,还中矩”之外,还有“和、銮中《采齐》,客出以《雍》,彻以《振羽》”中的礼,和、銮时的《采齐》指的是已经从风泽中孚的“白马翰如”转到了“贲如皤如”中,而结束了孚乃利用禴中的齐乎巽,就可以龙凤和鸾,龙凤和鸾是和兑中的人位的震知道震为雷已经具备顶天功德,而可以将告公用圭所代表的龙归藏于天,就可以完成见道,见道之后进入到泽天夬所代表的凤中,就在安道中的袭常中龙凤和鸾了;“客出以《雍》”指的是“吾不敢为主,而为客”,雍是和的意思,北京雍和宫的名称就是出自于此,指的是吾在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的力量中“出自穴”,也就是在地雷复的力量中离开人位的艮,这个时候的吾既是万乘之主,也是身主,主宰着车循环和身,在神纪中保持着无为,就不会引发车循环,于是就脱离了孚乃利用禴中的“宠辱若惊”,而可以“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而成为“天下贵”;彻以《振羽》指的是藉着“归妹愆期”中的车循环而完成“迟归有时”的振羽高飞,意味着完成了“冥升”而见道;在车循环中形成了万物,才能在“无所往”时迎来“其来复”的父母之力,从见道道安道都离不开雷山小过的礼,所以“君子无物而不在礼矣”。
除了礼之外,还需要乐的礼乐相示,接下来的“入门而金作,示情也。升歌《清庙》,示德也。下而管象,示事也。”就属于乐的范畴;“入门而金作,示情也。”是藉着火泽睽-火雷筮盍的“得金矢”和“得黄金”而通过玄牝之门,于是就完成了“守柔曰强”,就可以“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继而完成了“见小曰明”而见道,就完成了“利用为依迁国”,于是就可以迳入泽雷随,这个时候就可以谈圣人作了,“利用为大作”是见道和安道的成果,这个时候生和丹都被用作“有孚惠心”,“有孚惠心”时已经经由泽雷随进入到水雷屯中,这个时候的“示情”所示现的是亲情,概略地说泽雷随-水雷屯的唯用震为雷是“有字真经”的成就,而天雷无妄的唯用震为雷则是“无字真经”的成就,不过,都是亲情。
“升歌《清庙》,示德也”是在“或歌或泣”的中行之后完成“冥升”而得一,于是“天得一以清”,这个时候就在天山遁-天地否中,而“王用享于帝”时再进入到人位的震中,这个时候的“王假有庙”已经在“用大牲吉”的力量中,所以属于“清庙”,“清庙”以完成顶天功德为宗旨,“清庙”是“有孚惠我德”的体现,所以这个时候的“示德”始终在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中完成安道。
“下而管象,示事也。”指的是从玄同的太上境界进入到玄德的下达境界中,而在“圣人用之”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时,在“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的安道时可以迳入泽雷随而“则为官长”,在“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时又到了雷山小过的礼中,并且在“劳谦”中发展到由豫,所以其中有“撝谦”时士牵出从“劳谦”中所形成的象,“管象”的过程中涉及到了没有山地剥的中行,所以是神的示事,“示事”是发生在雷山小过中的中行,这是“劳谦”的结果,因为经历了离为火,所以产生了中行的效果,但是随即孚乃利用禴就有终了,因为没有山地剥,所以可以完成时归。
示情之礼、示事之礼、管象之礼都属于乐的范畴,其中没有与,与是山地剥的结果,有了与就无法胜了,就无法完成见道,“是故古之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也,以礼乐相示而已。”下达时只是以三十二相示相,随即就在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中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礼乐相示是天泽履中的内容,可以做到“言而履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既可以履道坦坦,也可以“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这是君子之道中的礼乐,所以可以“南面而立”,“南面而立”不是南面称王,而是立在天位的大中,已经得一的吾就有了神位,同时因为已经脱离了孚乃利用禴,所以可以“天下太平”了。
见道和安道是“礼之所兴”的成就,而可以进入到“万物之奥”的道中,始终可以将作所产生的乍在地雷复中发展到天位的艮中,而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是谓“奥阼”,有了“奥阼”的功德就可以在安道中的“用其光”时不进入到山地剥,不但可以直接地“复归其明”,而且可以做到“无遗身殃”,是谓“目巧之室则有奥阼”;而荐席到人位的震中享受飧宴时是在山雷颐中,所以“席则有上下”中;车循环则可以“归而逋”,而完成“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所以“车则有左右”;士的行有尚则可以始终完成“执其随”,而可以在泽山咸之后进入到天山遁-天地否中,而可以进入到泽雷随的仁中,所以“行则有随”;“立则有序”时已经得一的吾立在天位的大中有了神位,就可达到“言有序”的境界,也就是不进入到乱中,相反地如果不能进入到“礼之所兴”所带来的五种境界中,就会进入到乱中,所以子张、子贡和子游在听完了孔子的话之后,有一种“昭然若发矇”的感觉。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