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节的苦中有一个古,古是天位的日的代名词,厶、已、巳、子、屯、古、日都是天位的日的代名词,只是时间点不一样,屯是萌芽发展,子是处于襁褓,古是是舍和居的前奏,有了古的境界,才有舍和居的可能,意味着天位的日已经在人位定居,不会离开,苦字中的两个屮指的是丮中的两个屮,当天位的离进行自我加持的时候,天位的一和天位的离都一起进入到人位,这就是亼,既然如此,那么天位的离是谁在掌控?天位的艮中需要丮的存在,这就是二丨伴一屮扶摇直上到了天位的艮中,一屮是天位的一的一只手,天位的离也要伸出一只手,两只手牢牢地抓住亼,形成了辰的作用,就可以振了,苦节意味着天位的一和天位的离都与天位的日一起同居与人位,这是不被强大的日所允许的事情,天位的一会被驱赶到天位的坎中或是艮中,不能再进入到人位,在神的境界的最后阶段,天位的一与天位的日分别占有天位和人位,可是彼此相合却不相见,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所以天位的一会千方百计地消陨掉人的自我意识,否则天位的日就为人所有。
可字是天位的离所形成的一个坎绕过人的自我意识,绕道而行,前往人位的震,在对人位的震进行自我加持的时候,也会缠绕住人位的震,天位的震就渐渐地没有力量了,所以苦节不可是一种客观的事实,天位的震已经完全奉献自己所要的力量了,再也没有办法更进一步了,如果继续苦节下去,就会有凶险,那么为什么苦节神可呢?这就是神的境界,非同凡响。
节字里面的竹字有两个三叉戟,像是钟摆一样具有两个极点,与终字很像,只是竹字是末梢是三叉戟,终字的末梢是○,所以竹字代表双向加持,白天也会进行自我加持,苦节不可是因为天位的震的力量已经完全加持到人位的震中,苦节神可是因为神的境界具有双向加持的功能,可以反过来加持天位的震,所以天位的离有得到了自我加持的力量,天位和人位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均衡,所以老人常常出现嗜睡的状态,这是人位对天位在进行自我加持,也就是所谓的多重离化,白天的嗜睡也属于多重离化的范畴,离化过程是人位对天位的自我加持。
天位的离和天位的坎为什么会出现水火互变的情形?不是因为廿的力量的积累,而是因为天位的震的力量已经完全奉献给居于人位的日了,到了这一步天位的离就萎缩成为天位的坎,天位的日就必须再来一次离化过程,进行人位对天位的自我加持,天位的一就又被推送到天位的坎中,神的境界是一种忙碌不堪的境界,老年人的身心处于神的境界之中,因为天位的日居于人位,天位的离就奋不顾身地进行自我加持,来来回回不断地自我加持,所以老年人的身心状态极端坚韧,可以为帅。
节字中的日指的是天位的日,在金文中日底下的水滴状的字指的是天位的日的力量,天位的日的力量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就是主,水滴状里面有一,这是天位的一在天位的离的自我加持之下入主人位的艮,主有三态,天位的日的力量、天位的离的力量、天位的一的入主,在水泽节的状态中天位的一已经回归到天位的坎中,卪字是一个已经倾倒的亼,天位的一入主人位的艮中是在天位的离的自我加持之下才会发生的事情,金文的表述方式错了,应该没有一,金文大篆以一个半圆附在日底下,取代了水滴状的字,当这个半圆从天位的震中回到了日的身上,如果不再进行节的两级摆荡,那么水泽节就往水天需-山天大畜发展了,神的境界已经归于静态了。
不节若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境界,不字加上天位的一就是示,示是神,神是火凤鼎-火泽睽的境界,节是水泽节的境界,若则是水风井的境界,神的境界导致了水泽节和水风井的结果,则嗟若则代表两种不同的状态,嗟是离为火-火天大有时的大耋之嗟的状态,若是火凤鼎的境界,这是天位的震得到了来自于人位的双向加持之后,又回复到动态的状态时,对人位的艮所作的节制。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