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未曾有难得之法

八未曾有难得之法是天女对舍利弗所开示的八味心法,八味心法是《道德经 第六十三章》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心法,八未曾有难得之法是“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之法,此时正在雷山小过中,雷山小过是一个可小事,不可大事的时节,只能够以“小有言”完成“需于泥”,才能让婴儿姹女相会而进入到泽山咸中,如果用到了至临的力量,那么就会造成“惟十有三祀”,而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中,所以不可大事,必须藉着观行在雷山小过中完成“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为无为是从有为进入到无为,藉着观行完成冥升-冥豫成;事无事是在来反时从或从王事时的获匪其丑进入到或承其羞;而味无味则是藉着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转换“商兑”,八未曾有难得之法取的就是商中的八,商是量,量是告公用圭的力量集中在人位的艮中就进入到艮为山,有味就进入到了山地剥,无味时就完成了告公用圭的转型,就可以避免山地剥,就可以始终在“佛功德之香”中,“佛功德之香”是玄德与善为士者在泽水困中所共同所形成的谷香,士必须做到“不自伐”,才能“有功”,玄德和善为士者在直的力量中所作的事情就是功德,善为士者能够秉持不可涉大川的原则就是因依佛功德之力的缘故,才能够如如不动,善为士者能够完成天山遁-天地否也是这个缘故,所以可以让进入此室的释梵四天王,诸天龙鬼神等,在“闻斯上人讲说正法”时,“皆乐佛功德之香,发心而出。”

因为玄德的降临,此室才会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何等为八?

“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昼夜无异,不以日月所照为明,是为一未曾有难得之法”,金色光照是已经佛化的火泽睽所打造的金色,黑色、红色、紫色、蓝色、黄色等五色都是在孚乃利用禴中的颜色,金色则代表着已经进入到了雷山小过,地涌金莲形成了金色光照,这里的地指的是人位的艮,一片金光,无分昼夜,“不以日月所照为明”指的是阴阳大化的车循环中的五色,是为一未曾有难得之法。

入此室者是玄德,已经在和其光,同其尘的过程中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已经明心见性了,进入到了见道初地,而从玄同进入到玄德时已经在离垢地了,因为已经完成了“姤其角”,不再因为“羝羊触藩”而受到山地剥,而导致“羸其角”,“姤其角”意味着已经脱离了孚乃利用禴,也就没有了车循环和山地剥,是谓离垢,人位的艮中已经成为无垢地、净地、具戒地,所以可以“不为诸垢之所恼”,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常有释梵四天王、他方菩萨来会不绝,释梵四天王是玄德所带来的力量,他方菩萨则指的是人位的兑中的菩萨净土中的菩萨,是为三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常说六波罗密不退转法”,六波罗蜜指的是六度万行,六度万行的对象都是人位的艮,到了七地不动地时就没有了动悔有悔,就不会退转,而六地般若度愚痴时最是不能退转时,雷山小过已经在依如来功德之力来完成告公用圭的转型时刻,处于“利御寇”的力量中,如果在这个时候反行就必须用到愚痴的力量所产生的至临,就会重新进入到山泽损,而造成盗夸的现象,以至于不道早已,所以“往厉必戒”,观众生品在一开始就提出真实慈的观念,以及二十九菩萨行慈,在在都是为了避免退转,这个时候的退转必然因为贪嗔痴,而断学般若,果报在三恶道,如果不退转就可以很轻易地完成天山遁-天地否,是为四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乐”,天人第一之乐是来兑时和兑与天和所产生的天乐,来兑时因为已经离垢,不具来反的性质,而天乐可以“弦出无量法化之声”,无量法化之声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的力量所形成的胜解,也就是或承其羞之法,虽然也有声,却可以完成天山遁,是为五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有四大藏,众宝积满,周穷济乏,求得无尽”,人位的艮正是炼神还虚的中转室,告公用圭的力量都集中在人位的艮中,所以“有四大藏”,四大指的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由于还在归藏的过程中,还在藏中,还不能称大,必须完成了时归,才能形成“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此时也正是“金玉满堂”之际,所以“众宝积满”,众宝指的是“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三宝可以“周穷济乏”,以完成天山遁-天地否,在“有国之母,可以长久”之后就可以“求得无尽”,是为六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在雷山小过-火山旅-艮为山中,所以天地诸佛都要齐聚一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佛、宝德、宝炎、宝月、宝严、难胜、师子响”,冥豫成的时候就“一切利成”,有渝时从玄同进入到玄德时,“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为皆来”,在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中“广说诸佛秘要法藏,说已还去”,是为七未曾有难得之法。

此室因为上有玄德带着佛性而来,下有净土亦来,所以“一切诸天严饰宫殿,诸佛净土,皆于中现”,显比是观行,在观行中完成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顺天应人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而完成善复,是为八未曾有难得之法。

天女在火天大有的自我加持之下进入到室中凡十二年,因为在声闻乘和缘觉乘中处于惟十有三祀中,所以“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以至于“初不闻说声闻辟支佛法”,一直要到进入到了雷泽归妹-雷山小过的真中,依如来功德之力时,才能得“闻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之法。”在进入到雷山小过之前没有任何的相,要到了菩提道的时候才会出现大量的动静二相,到了这个时候就是观行的时节。

“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谁有见斯不思议事,而复乐于声闻法乎?八未曾有难得之法是味无味,味无味是观法,观的是其中的味,观出了味,就可以无色声香味触法,所以自然就能够“见斯不思议事”,于是就“无眼见,乃至无意识界”,就不会再“乐于声闻法”,就可以事无事,自然就“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以无老死故,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自然就在为无为中,而“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观行的好处是可视化,在观察中改变了心行,所以唯观法可以自然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丽不宰,是谓玄德”,所以观音菩萨的修行方法才会受到释佛的嘉许,赞为二十五种修行法门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