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盛神法五龙谈的是炼神还虚,神以神纪的精神用间,用间之后就完成了冥豫成,冥豫成不是一步到位,而是经历了由豫的积雷成丹和泽山咸中的育阳,最后才完成冥豫成,丹成的时候就得一了,这个过程是将风泽中孚中的五,藉着风火家人提供回天之门,完成了得一之后五就变成了天龙,这个过程老子定义为善复,成为天龙之后才有正复,正复已在在炼虚合道中,这个过程必须经历孙子所谓的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也就是将泽风大过过渡到雷山小过,完成时归后逐步得一,才有兼备道、天、地、将、法,可谓天之五龙。
盛神法时已经完成了练气还神,练气还神的五气指的是洪范九畴中的庶征:雨、旸、燠、寒、风,也就是车循环中的山风蛊、巽为风、雷风恒、水风井、火凤鼎,盛神法则已经在炼神还虚中,车循环的五气是炼神还虚的基础,炼神还虚的五气是五气朝元中的五气,也就是构成元气和元神的成分,五气指的是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炼神还虚是在国之母的力量中完成,有了国之母所建立的天,才能长久,所以谓之神为之长,心是震为雷,心成为勿用之牛时在地雷复的力量中反归于娣,进入到泽山咸的会舍中育阳,是为心为之舍,德是直的力量,在直的力量中通过了回天之门而得一之后乃有域中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所以谓之德为之大;养神之所指的是泽山咸,泽山咸担负育阳的任务,得一时神成为元神,此时就完成了炼神还虚,开始了炼虚合道,而归诸道。
道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精神完成折其右肱,而有了孚乃利用禴中的各种有:有言、有说、有事、有获、有信、有孚、有衣袽、有孚于饮酒、有孚挛如、有孚发若、有陨自天、有好爵、有它、有它不燕、有尚、有丘、有家、有庙、有厉、有喜。有疾、有终、有庆誉、有时、有序、有实、有悔、有攸往、有鱼、有凶、有愠、有戎、有解、有嘉、有险、有眚等等,包括鬼谷子的符言九右都源于道,所以道乃天地之始;一其纪是道的功德,道可以“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物之所造指的是车循环发展到了告公用圭的时候,告公用圭被用于山地剥,于是有了万和物,所以谓之物之所造;万物完成了时归,而有完整的天位,再进入告公用圭时就是丹和生的反行,所以谓之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指的是在孚乃利用禴中完成了炼精化气和练气还神,包羞时就没有孚乃利用禴的形,车循环发展到了谷的时候就无所往了,这就是包容无形化气;完成冥豫成的时候已经顺势完成了天山遁,就进入到天地否,于是有了天地,所以谓之先天地而成;形指的是孚乃利用禴,在完成了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之后而进入到天地否时就彻底地脱离了孚乃利用禴,再来时就在正复的告公用圭中,所以谓之莫见其形;冥豫成的时候已经丹成,震为雷在育阳之后已经成为天下神器,再也没有丹的反行入口了,所以谓之莫知其名;炼神还虚之后人位上的识神已经成为元神,在抱朴守一的时候无思无虑,抱持着自然虚灵的状态,所以谓之神灵。
所以道是神明之源,得一时有了元神,而震为雷在育阳之后成为天下神器,才有人位的兑中的神明,人是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一其化端是得一者进入到人位的震中。所以在直的力量中进入泽山咸中养育五气,心是震为雷,心能得一,得一时的心才能有术,术是法术,这个时候的法术是经历了由豫的由和泽山咸的舍,由舍意味着已经成为天下神器,神乃为之使意味着具备了神通,人主之术已经发展到了神通的层次,九窍十二舍指的是人位的艮,九窍十二是山地剥所形成的十朋之龟和陷于凵中的震为雷,人位的艮成为泽山咸的舍时就成为五气朝元的门户,心在育阳之后成为天下神器时就是心之总摄,这是心的最高境界,就可以进入到唯用震为雷;在人位的坎中只能算是法术,得一之后才能称为神通,神的地位提升了,力量也加强了,而且有了国之母,才可以长久。
建立了完整的天位,生是輹循环中的告公用圭,受是相付,相付的是丹和舟,没有惟十有三祀,没有丧羊于易,才有生受的天下神器,能够生受告公用圭的天,才是真人;真人与天合而为一,意味着告公用圭时不至于形成山地剥;内修炼指的是炼神还虚,炼神还虚的修炼是完成告公用圭的转型,内修练而知之是建立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能够做到内修练而知之者就是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的类是善,指的是告公用圭时以或承其羞完成善复,以类知之意味着没有车循环的法,就没有获匪其丑,而以或承其羞的方法完成告公用圭,也就是“妇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人位的实全部反归于娣,士在告公用圭时之所以能够保全羊是因为不是以山泽损的贝的力量为之,而是以直的力量为之,也就是在劳谦中用工夫,已经进入到母政时代。
人与生一的与是在车循环中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的产物,人是人位的震,和兑中的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被用作来反,产生了万和物,万和物在出自穴之后进入到由豫中,经过了泽山咸的育阳和生一而得一,在人位的艮中留下了窍。
窍是空,地秉阴窍于山川,人位的艮成为空穴,人位的坎还在,知类在窍是天水讼的例子,有所疑惑是因为有孚发若之后往得疑疾,虽然也有天,而通于心术,但是四时之见并没有经过育阳和得一的过程,震为雷因为经历了山地剥而无法成为天下神器,所以心无其术,因为只能达到泽雷随-水雷屯的境界,而无法达到何天之衢的通达程度,所以必有不通。
在何天之衢的通达境界中,五气都卷藏到天位,得到育阳的机会,而能够五气朝元,成为元神,关键字泽山咸中的育阳,这个过程才能称为化,化是从无到有、创造化育万物,即造化,化的过程中包括了天山遁,这是窍所达不到的境界;在化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志、思、神、心、德的化有为无,冥豫成的时候五气在其来复的力量中发展到天位的艮,完成了五气朝元,而成为元气和元神,育阳和得一是母政的功劳,天位为之完整,于是可以长久。
静者善也,所以静是告公用圭以或承其羞的方式完成甘临,不再进入车循环就完成卷藏,所以静也作谋讲,乐、静、谋都是善复中的成员,和指的是和兑中的震为雷被用在来反,来反的时候正是可以完成告公用圭的转型的时候,静和时就完成了告公用圭的转型,就在炼神还虚的时候带着五气反归于娣,而得以在泽山咸中养气,所以静和可以养气,养气之后的五气已经朝元,有了元气和元神,圣人在有为的时候进入到天泽履的人位的兑中,这个时候的和兑已经不再用作来反,所以谓之得其和。
四者不衰中的四者值得不是通化静和,而是“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中的四,四字是八和二反行入口,合起来就是告公用圭的反行入口,就进入到了艮为山中,衰是蓑衣、雨衣,泽地萃在有疾中运作,用不上天位的艮,所以艸就衰了,不衰就说明了不在泽地萃中运作,也就是说没有车循环,四边是山崖边,也就是天山遁,威势是火天大有发展到了山天大畜所形成的告公用圭,无不为指的是道德经第三十七章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存指的是“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舍之是先在泽山咸的是会舍中,冥豫成时就完成了天山遁,这是再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中完成神化归于身,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称为真人,因为实际上已经完成育阳和得一,而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圣人境界中。
真人已经在炼虚合道中,所以同天而合道,得一时已经卷藏万物于天地否中,所以这个时候是养产万类,真人在天位的艮中怀天心,也就是抱朴守一,虽然处于无为中,却可以藉着母政施德养,无为的时候抱朴守一,将志虑、思意都包藏在一中,有为的时候则藉着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行威势。士在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之后就成为通达者,将神发展到冥豫成的高度,养志是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目的是成为与天为一的真人炼虚合道,同时成为圣人而无为无不为。
盛神法是炼神还虚和炼虚合道中成就元神的方法,这是真人说与后世的真人的成圣之法,可以说是阴符七术最重要的一环,所以位于阴符七术之首,一般人看不懂是很自然的事情,悟道本来就是不容易的事情,非常隐微,可是,却是可以被完全理解的,所有的圣人都是以易经作为共同的语言,而正因为这个特性,所以悟道时就可以一悟百悟,所以打好易经的基础,就可以悠游于所有的圣人的意识世界,炼神还虚是第六层次的内容,成就者已经少之又少,鬼谷子在盛神法中界定了真人与圣人的定义:“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圣人是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中的告公用圭者,而真人则是在天地否中抱朴守一的与天为一者,不入于地,这一点和如来与佛的分别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