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道德经

  • 弱其志

    志中的士是我,志就是我心,心则是用拯马壮的产物,用拯马壮之后士成为壮士,有了心就有了志,自然就壮志凌云了,由于士有了用拯马壮的力量,所以有志的效果就变得非常大了,弱其志的结果也相对地非常明确而明显,为无为的时候可以产生真正的断灭,这个时候的无我并不是没有自己,而是没有志。

    在孚乃利用禴中志是“欲之使”,欲代表车循环,意味着志可以驱使车循环,所以“强行者有志”,志是士心,合起来是告公用圭,车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告公用圭积雷在山泽损中的贝,志是练气还神时的宝贝。

    进入到了观我生进退的时候,已经进入到了炼神还虚中,这个时候已经属于神纪的范畴,就没有士的用武之地,“神策生则志不可乱”,也就是不可以再进入到泽水困的乱中中,弱其志是神纪时的必要措施,这个时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因为有了志就会进入到薰心中,就有了山地剥,就无法脱离孚乃利用禴。

    于臲卼时已经没有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此时正是脱离孚乃利用禴的良机,因为离为火是孚乃利用禴之母,没有了离为火才能得到真正的父母之力,也就是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所以尧告诫舜的心法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卼是人心惟危,困于葛藟时已经完成了山地剥,结束了君子行,而臲是道心惟微,没有了离为火,地雷复就没有了障碍。

    于臲卼的关键时刻必须弱其志,不再勇于敢,此时月已经陷在凵中时,勿用时人位的艮被抑制住了,就没有人位的离,没有了力量之源,而月并没有被山火贲的力量推送到天位的震中,天位的离就无法自我加持,只要士不再持殳敲打,不再激发,就没有了离为火,志就可以很自然地转换到勇于不敢中,才能“无所往”,弱其志关系到炼神还虚的成败,简单地说弱其志就勇于不敢。

    “惟精惟一”的惟精是“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的成果,惟精还属于练气还神的阶段,而神纪是善用惟精的成果,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示的禁乱止暴,包括弱其志,冥升的过程只需要静待地雷复,不需要地雷复以外的力量加入,到了惟一时就已经完成了善复而得一,惟一时已经完成了炼神还虚。

    “允执厥中”是神纪的具体内容,允执是藉着或承其羞完成火地晋的众允发展到泽山咸执其随,厥则是在练气还神中完成同人于宗,中是得中,得中指的是“朋亡,得尚于中行”,两者之合意味着大有得,并且说明了士已经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自然也就意味着在地雷复中完成了冥豫成,而“城复于隍”,城邑已经在地雷复中完成了归根复命,邑人也就完成了天山遁。

    士在人位上非常神武英勇,但是在天位上却是迟归有时的归妹,弱其志的效果就表现在归妹,因为我已经无为、无心、无欲了,士必须默默不语静如处子才能进入到泽山咸,归天的过程是很严谨的,敢被严谨地控制住了,才能谨其守,固其结,而完成三星在天。

    弱其志是成圣的关键,如果不能弱其志,就无法完成或承其羞,无法完成或承其羞就是乐杀人者,乐杀人者不可能得志于天下,因为只能发展到有疾的高度,所以不能也不可以称圣,神纪是用兵的终结者,神存兵亡才能成圣,道德经是修行的宝贝,能够一语道破善复的关键。

  •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第七十二章谈的是“故去彼取此”,观我生进退时放弃了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而选择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已经进入到了雷山小过的地界,开始了善复;

    本章进入到了天之道的范畴,开始了“藉用白茅”,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至柔是至临发展到藉用白茅,也就是雷泽归妹完成迟归有时的力量,而至坚则是至临所形成的山泽损的力量,山泽损时已经完成了三人行则损一人,在转化成为山火贲是时候将臣子推送到了天位的艮中时完成了得臣无家,山火贲在白马翰如中驰骋的时候在贲其须时转入归妹以须,就进入到贲如皤如,就完成了告公用圭的转型,勇于敢则杀的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转化成为勇于不敢则活的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这个时候就进入到了天之道中;

    于臲卼的时候进入到了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中,而以“无有入无间”,于臲卼时已经无有了,无间是无所往,无所往则固,就可以在艮为山中完成固其结,而完成三星在天,就进入到了本章的主题:天地否;

    天之道背景力量是无为,知无为之有益,而可以进入到圣人的不言之教中,所以能够“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老子藉着一步一步的比较,一点一点的明白,来打通知的任督二脉,池凿月自来,不是一蹴而成地“去彼取此”,自然就远离世间及二乘的有相有功用,完成了善复就进入到第七层次的万法归一。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勇于敢是敢为天下先,勇于不敢则是不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先时在泽地萃中,不敢为天下先时则在天地否中,在泽地萃时就有杀的问题,杀是告公用圭时发展到了山地剥,所以勇于敢则杀;

    而在天地否中则可以恒不死,所以勇于不敢则活,活是在泽山咸的咸其辅颊舌中,“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震为雷在进入到由豫-冥豫成时经过了育阳就成为天下神器,因为已经有国之母,所以可以长久。

    此两者,或利或害。

    害是两只羽手持丨进行中行,中行之后丨就发展成为十朋之龟,害的原始字形中有十,

    孙子兵法九变篇指出:“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利害是用兵,对象都是诸侯,不过,力量中的利害完全不同于世俗观念中的利害,利是因为不敢为天下先的时候已经“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这里的圣是时风若所产生的圣,也就是火风鼎在完成四时之见之后所产生的圣,智则指的是车循环,绝圣弃智就没有了孚乃利用禴,没有了车循环和山地剥,所以民利百倍,

    敢为天下先时就会陷众于害,让人位的艮中的众允陷于泽风大过中的灾祸,不过,“于臲卼”的时候就没有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而解除了车循环的反复中行所形成的患,也就是藉着雷水解-火雷噬盍完成善复,诸侯都归藏于天,而进入到天地否的胜中,所以“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所恶是告公用圭被用于车循环,在车循环中反复的山地剥产生了膨胀的十朋之龟而抑制了心,就会造成薰心,薰心是膨胀的十朋之龟所造成的结果,就会在薰心时进入到山地剥中,以至于薰心之后没有了心,自然也就有陨自天了,所以“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善复是打破恶的必要手段,才能在天地否中顺天休命;

    “孰知其故?”谈的是用间,用间属于神纪的范畴,山泽损是至临说带来的告公用圭所积累的贝被用在车循环时形成了“无将大车”,“无将大车”不是将在主控,而是小在主导,所以属于神纪,只有先知知道其中的缘故;

    至临不同于知临,知临是进入到人位的艮中形成甘临的告公用圭,知临是“大君之宜”,所以之后形成甘临,至临是火地晋的失得勿恤的心法之下所形成的告公用圭,可以造成山地剥,不是是大君所知晓的事情,至临造成了人位的艮中的难,让圣人也很为难,而必须“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天之道是輹循环中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在天泽履-雷泽归妹的輹循环中,已经遁走了人位的艮,就没有了“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的争地,而避免了军争,却可以不争而建立人位的震的胜;

    言是天位的大的反行入口,有言是孚乃利用禴中的反行,在輹循环中没有了有言,却可以得到人位上的相应,一人行则得其友,“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

    而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不需要山地剥的召,召是刀口,已经不需要先完成山地剥,再完成见,就可以自动回归天位;

    善谋是雷水解-火雷噬盍的功德,很自然就可以完成三星在天的禅;

    以上四点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不同于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之处,反过来说,后者争而不善胜,言而不善应,召而不自来,不繟然也不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恢恢是宽阔广大貌,“察察者有所不见,恢恢者何所不容。”士在人位稽察时因为在孚乃利用禴中,只能完成四时之见,而无法完成时见曰会和殷见曰同,所以谓之有所不见,以至于“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恢恢是地雷复的力量使然,在江海善下而成为百谷王的时候可以容下万物,而地雷复则将万物全部推送到由豫中,所以谓之何所不容。

    天网恢恢的天网就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在天地否时所形成的天罗地网,简单地说天罗地网就是能够通过谷神不死玄牝门而进入天地否的能力,天网恢恢的恢兼具两种意义,一种是大之也,一种是恢复原来的样子,“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地雷复在来反所造成的无所往时完成了远复,而建立了域中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而完成了“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就恢复本来面目,意味着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具有天罗地网的功德;

    疏而不失的疏有通的意思,善为士者完成了“何天之衢”的疏通,所以明白四达,不失指的是有孚失是,第三十八章是专门谈的与失的一章,其中的失都是火地晋发展到火水未济时所造成的失是,也就是火风鼎-车循环中的山地剥的结果,有为就会“为者败之”,而运用到车循环,有执就会“执者失之”,就会“不拯其随其心不快”,两者都是因为我执,而“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关键在于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避免了有失。

  • 实其腹

    实其腹是至临的结果,老子将至临放在道德经末尾,说明了至临的重要性,因为至临既可以成为大道的力量之源,也可以藉着至临完成善复,实其腹是火风鼎之后火泽睽所建立的“鼎有实”,鼎有实的目的是为了进入到风泽中孚,如果能够慎所之,就可以进入到有疾的四时之见中,如果将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用作用拯马壮,“入于左腹”的时候就进入到了车循环中,就可以“获明夷之心”,“出于门庭”时就进入到风泽中孚中,而用拯马壮也关系到“壮于大舆之輹”,大舆之輹已经在山天大畜中,火天大有的大车已经发展成为山天大畜中的大輿,就会在山水蒙中完成舆说輹,这个阶段实际上是在冥豫成之后进入到有渝中,在泽水困中发展到“困于葛藟,于臲卼”时就可以在地雷复中完成善复。

    圣人之治的关键在实其腹,实其腹是为了复自道,也就是说实其腹是为了迎接地雷复所带来的大的时代,月就成为多余的了,所以必须虚其心,将心空掉,并且将丹的力量消耗掉,就没有了猛烈的离为火,才能藉着地雷复完成了天山遁,击开玉关金锁的目的是为了去除地雷复的障碍,才有何天之衢,无为、无心、无欲才能完成善复。

    圣人在实其腹时不是一味地至临,而是以柔弱胜刚强的心法为之,也就是以完成天山遁为目的,在“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过程中进入到小有晦的微明中,这个时候小已经从人位的坎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进入到了神纪的范畴,坎中子也随之进入,这个时候就在微明中,这个时候已经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微明的意义较字面上重大,微明时就明心了,明是士的明,心和小退到了人位的艮中就说明了已经无我,明心和见性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天位上已经没有心的踪影,所以明心是人位上的事情,明心就可以开始解养有为法的过程,将有为法的成员全部都归藏于天,而完成了善复时就常明了,就通达了,就见性了,成为古之善为士者,而能够传智慧灯,圣人实其腹的意义在完成善复,而在善复的过程中完成了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之后就没有了至临,至临变成了咸临,同样是来至于火泽睽的自我加持,力量上就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希腊神话中指出代表火泽睽的赫拉克勒斯,本来是最英勇的凡人,此时已经成为大力神,并且娶了青春女神赫柏为妻,由于没有了我执,所以人位的震不被用在用拯马壮,而且可以得到了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不断地向上发展,不会进入到山泽损中,完成了灭趾、灭肤和灭耳,归藏了有为法中所有的成员,就再也没有了盗夸的问题,所以坤为地-地雷复被比作父母的力量。

    实其腹时表面上是藉着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对付人位的艮中的民,实际上是“虚其心”,对象是心,这个时候的心是牛,复自道是完成牛的牵复,人只是受到了无妄之灾,“于臲卼”是力量的耗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时才能进入到圣人的不言之教中,也就是天雷无妄的唯用震为雷中,无心了才能无为,自然就无欲了,这个过程长达九年,必须在善复的理想中进行,在有为中行无为,这就是为无为的精神,就能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

    至临的力量会强化志心,所以接下来必须弱其志。

  • 玉关金锁

    玄德在发展到了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之后进入到了“夬履”时又重新进入到了泽天夬的“君子夬夬独行”中,也就是孚乃利用禴中的泽天夬-泽风大过-泽水困-泽地萃-兑为泽,泽天夬中包含了雷天大壮,造成了“羝羊触藩”,以至于“不能退,不能遂”,既不能士进三退进入到“观我生进退”,以便完成善复,也不能完成“震遂泥”,以便进入到人位的震中,进退两难,这就是玉关金锁,天位的坎形成了玉关,人位的坎形成了金锁,以至于至临所带来的力量始终只能在风泽中孚-泽风大过中翻腾,来反时金玉全部来到人位的艮中,虽然金玉满堂,同时也造成了玉关金锁,所以必须藉着大威至来击开关锁,斩断葛藤,才有可能完成善复。

    希腊神话中将这个阶段定义为巨灵战争时期,大威至就是这个阶段中至临所带来的告公用圭,巨灵战争是宙斯引领的奥林匹斯众神与泰坦神的战争,这是地母盖亚所引发的第二次神界大战,盖亚所代表的力量是坤为地,坤为地的力量崛起形成了直的力量,与玄的反行力量发生了冲突,形成了“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先迷的时候是在迷复时造成了车循环中的“先甲三日”,后得主时则是在泽水困的“后甲三日”时完成了善复,而后得主。

    盖亚可以产生直、方、大三种力量,直的力量可以让泰坦神不死不灭,让宙斯难以应付,直到赫拉克勒斯带来了至临的力量,赫拉克勒斯所代表的力量是火泽睽,火泽睽的人位的震可以被用作用拯马壮,进入到火水未济的车循环中时就进入到了方的力量中,方的力量可以造成直的力量的中断和天界的强大,才让战争的天平倾向于奥林匹斯众神,每当宙斯击伤一个巨灵时,赫拉克勒斯就补刀,一击致命。

    火泽睽的力量在完成了“震用伐鬼方”之后,就可以“三年有赏于大国”,这个时候就可以从交的力量转入直的力量,而在直的力量中完成善复,在育阳和得一之后进入到大的力量中。

    赫拉克勒斯就是盖亚所预言的:“唯有凡人中最英勇者才能得到药草”,而杀死巨人,善复就是得药草,得药草才结束了巨灵战争,这个时候的善复因为要结束巨灵战争,所以继续进入到夬履战斗,乃有泽水困的“困于葛藟”,“于臲卼”时才结束诸神和泰坦神的战争,这个时候就是“心行灭处,言语道断”时,就打破了玉关金锁。

    “心行灭处,言语道断”代表着三事倒断,其一是结束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其二是完成了天山遁,其三是打破了玉关金锁,才能完全地进入到善复中,彻底地将大道转化成为天道,就没有了“大道甚夷,而人好径”的问题,此时已经在第六层次与第七层次的交界处,“心行灭处,言语道断”时的善复才在育阳之后停留在天位的艮中而得一。

    炼神还虚十二年,前面九年都在夬履中,所以这个时候的真如还有染净,后面的三年就在得一的善复中,万法归一时就可以获得无染净真如。

    具备了全观视野,就穿戴了锦斓袈裟,锦斓袈裟具有“明心解养人天法,见性能传智慧灯”的功德,就可以履道坦坦。

  • 如是观

    在《金刚经》的结尾,佛陀向须菩提传授了重要的教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有为法指的是折其右肱之后才有的法,折其右肱之后才出现了有,这个时候的作为就是有为法,法指的是车循环,车循环才能产生足够的力量,乃至神通,有为法是至临的产物,至临时“有心不知”,至临的力量被用于用拯马壮而获明夷之心,才进入到车循环,所以有心,此时不属于知临的范畴,所以不知,正因为不知,本身就具有了梦幻泡影的本质。

    什么是梦幻泡影?

    梦是王在泽水困中为乱,乃有“王者爲亂夢夢然”之说,对应之道是静,为了不以梦剧乱知,就必须完成“观我生进退”,继而完成“或承其羞”,才能避免进入到不知的乱中,在艮为山中观我生进退时又必须避免入幻;

    幻来自于玄,幻通眩,眩本义为“目无常主”,山泽损在得臣无家时处于玄所形成的玉关金锁中,已经在三年不告中,这是“再三渎,渎则不告”时出现了的现象,以至于当告公用圭的力量集中在人位的艮中时我在薰心中幻化,造成了葛藤和蒺藜,击开玉关金锁也有打破不告状态的意义;

    泡是浮沤,浮沤是孚乃利用禴的巽进入到了倾倒的凵中,意味着已经完成了包承,所以泡指的是包承的心法,包承的目的是在风泽中孚中完成鹞子十八翻,鹞子十八翻在风泽中孚-泽风大过中,十八是用缶的结果,鹞子十八翻将八翻成七,十翻成过涉灭顶,所以谓之泡灭,“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影是车循环中完成了“革言三就”,告公用圭在车循环中具有“利用刑人用说桎楛”的性质,所以“形动不生形而生影”,“革言三就”发展到这一步就有影了,佛教用泡和影来比喻事物的生灭无常,都是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使然。

    什么是如露亦如电?

    露是甘露,指的是知临时士带着告公用圭甘临到艮为山的人位的艮中,带来了甘露般的自我加持,因为甘临是知临的产物,知临属于道纪的范畴,乃“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所以具有“知者不博”的特性,在甘临中只有自我加持的性质,没有争战,露是用于照顾,在有为法中虽然也有甘露性质,但是不免于进入到电拂中;

    电是阴阳激燿,阴阳激燿就完成了山地剥,这件事情发生在甘临时转入到无攸利的车循环时,这是告公用圭所形成的至临,用拯马壮之后就进入到了天地阴阳大化中,电是玄中丨被用在申中,申是电和神的本字,所以是小在小有言中运用着告公用圭的力量,两只羽手拿着玄中丨在风驰电往地来到了艮为山中,就造成了山地剥,就完成了中行,电是用于鞭笞。

    在观我生进退的时候具备了如是观,就可以以善复为目的地运用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有为法才具有了积极的意义,有为法中“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老子很委婉地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因为这样做就没有罪咎了,如是观是结束有为法的心法,也就是归正心法,藉以避免进入到车循环而造成“有孚失是”,如是观让有为法提升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境界,如是观不是“毕竟空”,“毕竟空”是第七层次的无染净真如的境界,如是观还在有为法与无为法的交接之处,明白了“无为之有益”,才能坐入无为法中“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才能报怨以德,结束大小多少,如是观兼具禅定和般若,既可以“禅定度散乱”,也可以“般若度愚痴”,所以可以是第五层次难胜地一直到第六层次现前地的一贯心法,直到完全地脱离孚乃利用禴,没有了有为法。

  • 为而不恃

    为而不恃在道德经中出现了三次,内容不同,说明了为而不恃具有三阶段性,“长丽不宰”,“长而不宰”和“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三阶段各具不同的意义,“长丽不宰”中的丽是两个万前后相从,说明丽是火山旅-山地剥的结果,丽代表着离为火的三成果,离为火在“长丽不宰”中已经完成了“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日月丽乎天在天地阴阳大化中,百谷草木丽乎土在泽水困中,重明以丽乎正在告公用圭所形成的“困于葛藟”中;

    “长而不宰”时已经没有丽了,意味着已经在于臲卼中,就到了“无有入无间”的时节,此时已经没有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只能静待“其来复”;“长丽不宰”,“长而不宰”中的长指的是“先张之弧”,也就是至临所产生的兑被用于车循环中,车循环已经发展到了告公用圭,全部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宰是告公用圭的力量被用于剥床以辨,造成了丧羊于易,所以宰羊时一定用宰,宰是山水蒙时在人位的坎中宰,不宰就不进入到车循环,就没有剥床以辨,因为已经到了善复的时候了,“长而不宰”时已经脱离了利己,地雷复的道路已经畅通,所以不宰是完成善复。

    “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时已经功成了,功成是士已经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继而完成了冥豫成,就进入到了天地否,功成而不处时也已经完成了天山遁,自然就不再旅于处,也就是不再来反,与此同时也不会再进入到车循环中,所以为而不恃就不会进入到虎变中,“其不欲见贤”就完全地脱离了孚乃利用禴,就没有了争战,所以“不尚贤”,可以“使民不争”,玄德发展到了这一步就完成了善复。

    为而不恃是进入天雷无妄的圣人境界的关键,关键的关键是不再有我执,为而不恃是观我生进退时的心态,虽然还必须为,但是为的是观我生进退,只专注在进退上,观我生进退时因为已经不恃了,所以才能完成或承其羞,因为已经没有我执,所以对于孚乃利用禴中的一切有为法,已经视为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个时候已经进入到神纪的范畴,我已经一无所有,无所依恃,我已经脱离了人位的坎,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所以在观我生进退的时候应作如是观。

  • 觅心了不可得

    禅宗二祖慧可断臂求法,求达摩祖师为其安心,达摩祖师曰:“将心来,吾为汝安心。”慧可曰:“觅心了不可得。”祖师曰:“吾为汝安心竟。”慧可言下大悟。

    达摩祖师对慧可立雪求道的回应是:“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难行能行”指的是第五层次难胜地的难行,能行则是完成了袭常之后士已经成为天的大能,难行能行代表着士在善复中的主导身份;

    “非忍而忍”指的是忍兼具行止的双重性,勇于敢则杀时是忍,心就会陷于凵中,勇于不敢则活也是忍,心就会在于臲卼中化为物,非忍而忍意味着两者都不是,却一样可以做着“代大匠斫”的任务,那么就只有泽水困才能做得到;

    小德小智并不小,小德小智指的是水天需中的“需于沙,小有言”,发展到了“需于泥”时就可以通过谷神不死玄牝门;

    轻心慢心的轻是在火水未济时的轻车,轻车用的是火泽睽的力量,因为还没有运用到山泽损时的告公用圭的重车,所以谓之轻,轻车在火水未济的井渫不食-弃如中,重车则在井谷射鲋和射雉一矢亡中;慢是上慢,这是泽山咸的慢神虐民的特性,五气朝元的力量会受到抑制,一时之间无法发展到元神境界,但是却可以完成育阳而得一,在进入到天地否之前还完成了天山遁。

    达摩祖师对慧可立雪求道所作的回应中已经暗藏着真正的指导,没有半点嘲讽,难道慧可没有接住吗?还是断臂求法另有特殊的意义?

    臂是辟月,辟是天位的大在至临时进入到车循环,而完成了“利用刑人,用说桎楛”,辟是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的力量,泽风大过是泽水困与泽山咸共同组成的力量,在泽风大过中泽水困造成了“困于石,据于蒺藜”,同时在“入于其宫,不见其妻”时造成了火天大有的自我加持的丧失,因为代表震为雷的月陷在凵中,所以泽水困被称为“玉关金锁”,泽水困发展到了“困于葛藟,于臲卼”时,就必须击开关锁,斩断葛藤,才能经由由豫进入到泽山咸中,虽然泽水困在困于金车时是邪辟的力量,却可以“其动也辟”,動則開生萬物,完成了善复时就没有了辟的存在,所以断臂是意义是击开关锁,斩断葛藤,才能经由由豫进入到泽山咸,而完成善复。

    由豫是士从劳谦中牵出大象而完成撝谦,如种子般地往上长,因为泽山咸的宗旨是育阳,对象是震为雷,所以泽山咸时两个目还在人位的艮中,还在盱眙地张目向上看,所以还需要天山遁完成两个目的升华。

    因为辟可以完成善复,所以可以“惟辟作福”;因为辟可以用于山地剥,所以可以“惟辟作威”;因为辟可以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而玉食友朋,所以可以“惟辟玉食”;辟是“道者万物之奥”,既是“善人之宝”,也是“不善人之所保”,所以为天下贵。

    安心是冥豫成之后进入到渝安贞中,安心还在四时之见中,“觅心了不可得”则已经在“心行灭处,言语道断”中,慧可在断臂时展现了为法忘躯的决心和明白,慧可少为儒生时,博览群书,通达老庄易学,当然明白断臂的意义,慧可断臂是表示已经明白了达摩祖师的禅语,所以慧可得到了达摩祖师的印可,授法器、赐法名,收为传法弟子,而“觅心了不可得”时则已经击开关锁,斩断葛藤,具足完成善复而得道的因缘。

  •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

    第七十一章谈病,病是丙所造成的疾甚,丙指的是丙火,心为丙火,心是用拯马壮的产物,心成为车循环中的主体,造成了“既忧之”,最终导致了“于臲卼”,所以病是车循环所造成的结果,道德经反复强调去彼取此,改变告公用圭的性质,目的就是不病;

    本章从车循环所形成的病发展到了泽水困的困于金车,在大威至的时候力量发展到了告公用圭的程度,就进入到了泽水困的“困于葛藟,于臲卼”,病困是至临所造成的结果,易经对于至临的说明有限,道德经则在至临上多所着墨,五章相继,忧民之心,跃然纸上,而提出无为、无心、无欲、无狎、无厌的应对之道,而下无狎、上无厌正是击开玉关金锁,斩断葛藤,跳出生死门的方法,才能免于大威至。

    一般人都以为天地否时的天地不交是力量中最悲惨的时节,事实上天地否代表着育阳和得一,病才是圣人所关切的主题,病是至临所形成的大威至的结果,意味着无法进入到知临-甘临的天道循环中,无法完成风泽中孚中的行有尚,而转入风水涣中就会形成病,所以病是第五层次难胜地的难所造成的结果,病中的山地剥造成了毁天坏地,以至于力量无法发展到天位的艮,而障碍了圣人之道,所以圣人以之为病;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威指的是火天大有的威如,火天大有具有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性质,只会造成目,目代表臣子,不会造成民,也不会造成畏,民是十朋之龟的结果,意味着在车循环中经历了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畏则是天位的田的反行入口所形成的效果,两者都需要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时才会出现,民不畏威是因为知临在艮为山中所形成的甘临不足以形成民和畏;

    大威至指的是至临所造成的车循环中,山泽损中的大被用于车循环,就形成了大威,大威出现在艮为山的薰心时,薰心的过程中心逐渐恶质化,告公用圭就被用于山地剥,孚乃利用禴中为了达到民和畏的效果,不断地在车循环中循环往复,就会进入到泽水困中,泽水困是希腊神话中的战神阿瑞斯所代表的力量,大威至时就在困于葛藟中,可以发展到“于臲卼”的程度。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车循环中是去国而师,也就是进入到交的力量中,可以产生绝地的结果,“绝地无留”,就无法进入到泽山咸的王居中,所以狎其所居,狎是亲昵,亲近而不庄重,如同带着兵甲力量的犬善与人玩耍,车循环中不仅吞灭了育阳的机会,同时在车循环中狎其所居就会将泽山咸与泽水困网在一起,变成了泽风大过,所以成为圣人的第一要件是无狎其所居,无狎其所居就是免于车循环;

    厌的本义一般认为是压、压迫,厌是引兑所产生的告公用圭,而形成了山泽损,压则是山泽损中的田相值对土所形成的威压,厌其所生是至临的产物,生的力量被用在威压中,以至于造成了山地剥,这就是大威至,厌当顺服讲的时候是已经完成了大威至时的效果,厌其所生就会造成三岁不兴的局面,自然就无法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天下厌然犹一也”的境界,所以成为圣人的第二要件是无厌其所生,也就是完成善复。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不厌是没有了至临,没有了至临自然就“无厌其所生”,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只进入到甘临中,不再进入到无攸利的车循环,就没有了至临,所以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始终都是“无厌其所生”;

    当告公用圭具备了顶天功德的时候,就可以成为孙子兵法九地篇中的霸王之兵:“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没有了众聚就没有山地剥,没有了交合就没有车循环,所以可以进入到直的力量直下直上中,而“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就没有了已事遄往,意味着没有了利己心,不但可以避免车循环,而且可以藉着有厉完成天山遁,所以“夫唯不厌,是以不厌”,这个时候的厌当损讲,霸王之军可以不损,就没有厌其所生。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自知是艮为山的力量,自知时是以知临的方式盖着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进入到甘临中,不再进入到无攸利的车循环中,就没有了自见,自见是在至临所造成车循环,在车循环中告公用圭被用于山地剥,而在山地剥之后藉着风泽中孚完成四时之见,而圣人的知临因为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可以自动完成回天,没有至临,没有“一握为笑”,所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这里的爱作奉上讲,自爱是甘临时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自动完成了或承其羞,保全了天位的大和震为雷,所以谓之自爱,而自贵则是在车循环中完成了获匪其丑之后进入到四时之见,不速之客三人来虽然回到了天位,却因为经历了山地剥,以至于只能发展到有疾的高度,无法达到天下贵的境界,圣人在天雷无妄的天下贵的境界中,就是因为摆脱了孚乃利用禴中的自贵。

    老子提出了“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作为超越大威至的方法,目的是避免“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明白其中的道理自然就会“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才有玄同,而玄同的意义是天下贵;

    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第三度出现了故去彼取此,故去彼取此指的是放弃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而选择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方法是“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如此一来才能进入到泽山咸中育阳,与此同时完成天山遁,并且得一,而成为天下贵。

    《道德经》秉承了《易经》的前后相互论证和补强的特性,前后必须完全通达,没有任何相悖的地方,就可以自然明白文意,《道德经》必须与《易经》同时并进,没有忌讳,才能真确地明白每一句话,这个忌讳,那个避讳,就不可能明白《道德经》和《易经》的真谛,微明就不可能袭明。

  • 道德经中的心

    道德经的心与佛法中的心不同,既不同于部派佛教的心,也不同于大乘佛教的心,甚至不同于禅宗与唯识的心,道德经的心与易经一样,都是力量中的心,虽然兼具集起、思量、了别的心意识功能,在用拯马壮时才集起,在告公用圭时因为士的加入而得以思量,在利己心之下而有了别,而进入到车循环中完成分别,但是这样的心一直随着力量的崛起和剥除而生灭,在困于葛藟,于臲卼时就无心了,而进入到善复中,所以“圣人常无心”,无心才能恢复常道,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圣人境界。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是专门谈心的一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本章的第一句话就指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这一句话在帛书版乙本中用的是:“圣人恒无心,以百省之心为心。”用字更为精确,所以让人更容易明白这一句话的意思,恒字比常字更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常可以引发例外的联想,联想到圣人不是一直无心,常是袭常,已经完成了善复而复归其明了,已经在“于臲卼”时没有了心,所以“圣人恒无心”,百姓心是雷泽归妹中归妹愆期时的心,造成了省,省是少目,指的是雷泽归妹的眇能视,省最早与眚为同一字,指的是“迷复,凶,有灾眚。”离为火的力量崛起造成了迷复,迷复时进入到了交的力量中,造成了无妄之灾的灾眚,到了“先王以至日闭关”的至临时,以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用拯马壮,并用作来反,最后造成了于臲卼时的闭关,以至于兑为泽的商兑和火山旅的焚如的“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则指的是善复之后才没有了灾眚,“归妹愆期”时“以百姓心为心”,“迟归有时”时已经无心,无心才能在其来复的力量中完成善复,无心才能没有灾眚,所以“圣人恒无心”。

    圣人之治的首要任务是“虚其心”,约当于佛法中的空,空是一切之有为法没有了,于臲卼时是心行灭处,已经空了,空是结果,“虚其心”则是造成空的方法,圣人藉着“将欲歙之,必固张之”的方式完成虚其心,歙歙是吸气,指的是“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橐龠是鼓风吹火用的器具,虽然造成了虚,但是不会屈居于尸中,因为此时已经完成了全,就到了全归的时候,无心的目的是完成全归,所以动而愈出,而且不是在孚乃利用禴中出入,而是完成善复。

    “观我生进退”时坎中子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或承其羞之后就进入到泽山咸的居舍中,就成为舍利子,这个时候的舍利子还不是佛舍利,还是进入到了泽山咸中的坎中子,已经完成了“允执厥中”,众允进入到了执其随中,此时已经完成了“同人于宗”,“厥宗”了,“朋亡”了,这是“得尚于中行”的成果,所以具有“利出否”的能力,这个时候的舍利子就是“诸法空相”,此时“垂其翼”的力量全部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执其随”时已经不异了,因为已经没有了异,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时就“同真际”了,“同真际”就得一了,就“惟精惟一”了,得一时就“等法性”,已经成为有染净真如,等同法性,所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无有入无间

    “于臲卼”时已经没有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此时就是“心行处灭,言语道断”之时,心行是心与士的施行,也就是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的运作,于臲卼时心行停止,结束了有言说时代,无有入无间之后就可以进入到圣人的不言之教中,同时将大道转化成为天道,心行灭处没有了孚乃利用禴,才能言语道断,为此心行灭处时就必须“莫益之”,不要再“益之用凶事”,而且必须“立心勿恒”,不要再进入到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才能藉着地雷复完成善复,同真际时就得一了,就等同法性,而恒不死了。

    孚乃利用禴中有心,所以有情,“无有入无间”时从“于臲卼”进入到天地否,天地否时已经同真际,般若已经将黄花度到了彼岸,心已经于无有时不复存在,而成为物,已经没有情,只有生和丹,所以完成了同人之后就“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而等法性时已经得一,一就是等法性,此时是有染净真如,所以等法性,此时翠竹也已经不复存在,成为天位的艮中的草木,所以得一时“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无有入无间之后才有“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

    龙日三月三,三星在户转化为三星在天日,一轮明月升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