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道德经

  •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恒指天雷无妄的天下,此时已经完成了善复,成为得一者,所以可以从全观的角度反思得之不易的成就过程,从车循环中是看不到美和恶,美同善,美和善都是藉着或承其羞而保全了羊,美发生在甘临时,天位的羊在知临的力量中进入到人位的艮中,至临所形成的人位的大也一起进入到人位的艮中,已经处于艮为山中,艮为山是“固其结”之地,一方面要“谨其守”地守住“无所往”所形成的固,另外一方面还要完成三星的结合,不但避免了山地剥,而且可以成就三星在天,所以或从王事成为美事,而能够达到美的境界是恶的结果,恶是在车循环中反复地经历山地剥所形成十朋之龟,十朋之龟已经膨胀成为亚,心的品质也会产生变异,反背了,所以泽山咸中的育阳也具有恢复心的品质的意义。

    善是在天位的大在反行入口时没有发展到山地剥,而是藉着或承其羞取代了获匪其丑,而保全了天位的大和震为雷的力量,可是,告公用圭成为善之前,也必须经历车循环,必须发展到了无,才能反归于娣,所以也不免于不善的过程,但是不善毕竟不同于恶,因为不善是有目的地完成时归的准备,恶则是没有前景的车循环。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有无相生是从“折其右肱”到无所往的过程,在孚乃利用禴中告公用圭被用于山地剥,造成了有厶,而在车循环反复来反时,就造成了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的现象,当谷出现的时候就无所往了,十朋之龟和日都进入到口中,实际上是告公用圭的力量都进入到艮中,就造成了固,这个时候就必须通过生门完成善复了;

    难是风水涣时在直的力量中产生了丹和生的反行入口,而造成了难的局面,易是日月,有了日月才有阴阳,就进入到了天地阴阳大化中,要消除难的局面就必须借助天地阴阳大化的易来完成时归,“阳动而行,阴止而藏”时完成冥豫成,所以难易相成;长是先张之弧所形成的火风鼎,短是后说之弧所形成的车循环,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成为形,“强弱,形也。”强是车循环的刚克,弱是水风井-火风鼎的柔克,短的利害,短可以造成威用六极之首的“凶短折”,长短相形是孚乃利用禴的内容;

    高是风火家人的“家人嗃嗃”的力量,继而可以发展到“高尚其事不事王侯”的高度,也就是天位的艮中,下是巽为风的巽在床下,巽在床下的时候可以造成剥床以辨而丧其资斧,而人位的艮在被水盈满的时候才能进入到高中,“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高下相盈是时归的内容;

    音是雷山小过的飞鸟遗之音,音本来是意,意是在亿无丧的时候进入到唯用震为雷中,但是在亿丧贝的时候因为山地剥而失去了心,只剩下飞鸟遗之音,声是山水蒙,在“取女,见金夫,无攸利”的车循环中,音声相和是和兑中的震为雷被用在来反时,就进入到雷山小过中,士在水山蹇的来反之后退到风山渐中,就在利御寇的力量中,而开始了“观我生进退”,可以或承其羞了,就具备了完成善复的条件;

    善复最难处理的就是随的问题,随指的是童仆随从,如果不拯其随,就无法完成善复,所以我心不快,执其随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到泽山咸的育阳中,所以随是完成善复最关键的一步,示从人位的坎中进入到人位的艮中时坎中子也前后相随地进入到火山旅,就具备了完成三星在天的基本要件,坎中子的前后相随说明了已经超越了我执;

    恒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所形成的力量运行,恒是月恒,丹就会不断地被用在来反,恒从雷凤恒的浚恒开始,发展到了风雷益时才立心勿恒,为什么风雷益在或益之十朋之龟的时候立心勿恒?因为就会陷入“取女,见金夫,无攸利”的车循环,“或击之”就是不断地持殳敲打而取女,就失去了唯用震为雷的力量和机会,恒代表着车循环已经发展到了咎征的程度,恒在车循环时提供了善复的机缘,必须完成冥豫成,才能唯用震为雷。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旅于处的时候在火风鼎中,虽然“得其资斧”,却依然“我心不快”,意味着没有解决随的问题,在解决了随的问题之后就可以进入到輹循环中,因为在天位的坎的行有尚中,就可以在艮为山中完成了自我加持之后就自动回归本位,就回到天地否的无为中抱朴守一,少私寡欲,这个时候已经不在孚乃利用禴的有言中,不以有言的方式拆分反行入口,从一发展到时,而只行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自然就完成中行和遁走,不需要大费周章,就完成了归藏,教是上所施和下所效也,不言之教可以让繁複的归藏过程一气呵成;

    万物作而弗始的作指的是利用为大作,作是完成了教之后的事情,万物完成了归藏之后,两个自我意识都已经被遁走,可以直接地王用享于帝,不需要再经过车循环的始治过程,意味着已经没有山地剥了;

    生而弗有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的效果,由于两个臣子都已经遁走,告公用圭只是拂过人位的艮中,就自动回天,所以不需要再经历折其右肱的过程,而可以直接进入到履道坦坦中;

    为而弗恃是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的另外一个特性,因为已经火风鼎,就没有人位的坎中的寺了,自然不能恃,功是天位的坎的功行,一拂而过,不会居于人位的坎中;

    功成而弗居是天位的坎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而建立了大功,并且在泽山咸的育阳之后完成了冥豫成,而得一了,这个时候才是功成的时候,弗居指的是不在水泽节-水雷屯的人位的坎中居,这个时候王的居所已经迁到了泽山咸中。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指的是时归之后王已经不居住在人位的坎中,正因为人位的坎中已经没有了王的居所,所以人位的坎才能够免于成为车循环的轮轴,去指的是车循环,由于人位的坎中没有任何的成员,所以无法形成车循环。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是圣人的成就,也是告公用圭的升华,王完成了安己之后就从利己的心法跨越到有厉的心法中,告公用圭就具备了自动顶天的功德,天位的坎抱持着不可涉大川的原则,不进入到泽风大过中,只在火山旅-艮为山中行走,自然就维护了圣人的境界。

  •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是天位的坎的行止,天位的坎的行止是告公用圭的结果,从火天大有发展到了山天大畜,天位的坎的反行带动了天的反行入口,所以道就是天道,道和可道是两种不同的行道方式,道是有嘉折首的结果,就消除了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可道则是折其右肱的结果,就消除了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有嘉折首是从无所往发展到冥豫成,折其右肱造成了有和厶,也就是有私,所以后面接着谈无和有。
    非常道是天位的坎的知临将行有尚的特性带到了人位的艮中,进入到了甘临,这个时候还是常道,而此时风泽中孚的人位的兑也进入到甘临中,常就吾与尔靡之中的非结合在一起成为非常道,于是就从甘临进入到了无攸利的车循环中。
    名是丹的反行入口,名是夕口,在甲骨文中夕和月是同一个字,都是半个月亮的象形,到了第五层次月已经发展成为丹,所以实际上是丹口,说明了已经处于直的力量中,在直的力量中才有积雷成丹的现象,雷火丰是直中直,最基础的直,雷火丰的力量在有孚发若往得疑疾的心法之下,发展成为火天大有-火风鼎,火风鼎完成了中行之后进入到风泽中孚,风泽中孚被用作车循环,水山蹇时丹成为来反时的斧钺,才会出现名,在水山蹇中圣人具有来反的性质,却停留在名的层次,到了告公用圭时名才成为可名,就具有了山地剥的效果。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一句话确定了道德经的定位,道德经的起点高度是第五层次难胜地。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指的是无所往,无所往则固,固是十朋之龟和日都进入到了口中,所以无所往是十朋之龟和日在口中所造成的结果,此时雷火丰的力量已经告罄,就必须等到坤为地重新提供其来复的力量,无所往的成员都反归于娣之后就进入到天地否中,
    无所往是丹在来反时所造成的结果,所以无名是天地之始;折其右肱时造成了有厶,这是发生在车循环中的现象,在第一层次到第四层次时用拯马壮只能达到月的程度,可是到了第五层次时用拯马壮就会产生丹,就不能再以进入泽雷随-水雷屯为宗旨,而必须发展到万和物的程度,这一句话与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的“三生万物”相互辉映,三生万物中的三是车循环中的将,三退时进入到了观我生进退中,而在火山旅-山地剥时有了万物,三运用了反行的丹和生,也就是告公用圭的力量完成了山地剥,而产生了万物,这是有名时进入到了车循环中才有的结果,所以有名是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无是士已经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并且在得一时在天地否中抱朴守一的境界,常无时的观是从“观我生进退”发展到“观我生”,意味着完成了利用宾于王,目的是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妙中,妙是少女,也就是无妄,没有女是没有人位的离,就意味着唯用震为雷;常有是四时之见中的境界,易经中的有都在常有中,
    徼是士在人位的坎中的行,士持卜敲打白和方以完成“取女,见金夫,无攸利”的车循环,这个时候是“闚观”,反复地见金夫,虽然有门,却因为再交的力量中而三过其门而不入,三指的是车循环中的将,不是次数。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常无和常有都是出自穴,都离开了人位的艮,却具有不同性质的名,常无是有嘉折首中的成名,即可以发展到冥豫成的名,常有则是折其右肱的有名,即用于来反的名,成名和有名都是玄的成果,成名是玄德,有名是玄机。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个玄是有名中的玄机,第二个玄是成名中的玄德,玄之又玄是有名之后的成名,成名时通过了谷神不死玄牝门,这是成名和有名最大的区别,意味着已经在直的力量中,唯有雷泽归妹的直的力量才能完成时归,于是可以在泽山咸中育阳之后而得一,就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妙中。
    众妙指的是玄妙、微妙和要妙,众妙之门是玄妙、微妙和要妙通过回天之门而进入到天雷无妄;玄妙是玄所形成的妙,意味着完成了玄机而具备了玄德;微妙是火山旅的微在鸟焚其巢之后发展到了天位的艮,打破了往得疑疾的障碍,而得以进入到天雷无妄,孙子兵法在最后一章的用间篇中强调:“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说明了微妙的重要性;要通徼,徼是求取的意思,士在“取女,见金夫,无攸利”的车循环中,车循环在完成了四时之见之后只能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不是究竟,所以必须求取天雷无妄,要妙是“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的结果,不贵其师是没有用行师,不爱其资是没有车循环,虽通唯,只要在知临进入到甘临时转入车循环就会造成大迷,大迷指的是迷复,就会有灾眚,而且在用行师的时候“终以大败,以其国,君凶”,以至于十年都在火水未济中,天雷无妄是在十年火水未济之后才能达到的境界,所以“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要妙可以说是求索而来的妙。

  •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一章是进一步地说明“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的根源在用兵,兵是人位的离将震为雷向上推送,成为来反的釜斤,如果震为雷完成了三星在天就成为天下神器,而用于来反时就成为不祥之器,成为山地剥的利器,而无法发展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高度,完成了火山旅-山地剥之后,不祥之器变成了物,物是勿用之牛,陷在凵中,久暴师之后就产生了十朋之龟,因为久经车循环而膨胀的十朋之龟与震为雷在一起就成为恶,震为雷就由不祥之器升级成为恶,有道者是士,士不愿意旅于处,“见恶人”时就必须回到天位的坎中完成见,才可以进入到人位的震中成为仁者,所以论语里仁篇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火风鼎所造成的恶食和车循环所造成的恶衣是道的一环,目的是是进入到人位的震中成为仁者,所以论语里仁篇的结论是「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好人是在火风鼎之后就成为仁者,恶人是在车循环之后成为仁者,成为仁者才能避免不道早已。

    君子是复在是孚乃利用禴中的身份,地雷复一分为三在天位的震中是君,在人位的坎中是子,显出来三才阵势,居是居于人位的坎中,在人位的坎中时就会用拯马壮,进入到师左次,而以贝拿人,所以君子居则贵左,用兵者是将,将是三,三是王的一和震为雷的二之和,实际上是王在将震为雷用在车循环,反复进入到口中,所以用兵则贵右,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时已经从来反时完成时归进入到天位的艮中,也就是完成了天山遁。

    兵者出现在车循环中,震为雷成为来反的斧钺,可以造成山地剥,以至于无法完成冥豫成,进入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高度,所以兵者乃不祥之器,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在火山旅中的遇和在艮为山中的雨都是加持,更强调在水风井-火风鼎中的尊贵身份,兵者并不是君子之器,只有在有愠的时候不得已而用之,愠是恚,指的是告公用圭,告公用圭时才会用兵,不得已而用之的时候必须以恬淡为上,淡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恬是咸其辅颊舌,恬淡是以完成时归、育阳和得一为目的。

    胜是把舟、火和震为雷都运送到天位,美者甘也,美同善,美是或承其羞的结果,保全了羊,美与丑相对,获匪其丑造成了丧羊于易,就不美了,胜而不美是孚乃利用禴时的四时之见所致,虽然完成了胜,但是不能避免获匪其丑,就胜而不美了,如果以之为美,就是乐杀人,杀人指的是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被用在来反造成了山地剥,乐是乐天,意味着完成了见,虽然完成了见,却在有疾的心法之下反行,进入到车循环,就会造成山地剥,所以谓之乐杀人,

    也就是《周易 系辞上》所谓的:“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居而安者以水雷屯畏言有序的最高境界,有言拆分而行,从一发展到十,有序进行,乐而玩者指的是山地剥造成了两个自我意识的混沌成×,合而为爻,水雷屯是小乘的理想,天雷无妄是大乘的理想,两者具有本质上的差异,所以乐杀人者无法得志于天雷无妄的天下。

    吉事是师左次完成了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师左次的时候师出以律,按照规律完成出自穴,就完成了见,所以否臧凶,否是天地否,臧是归藏于天位的艮,对于人位的艮而言是凶,但是最终却完成了归藏,所以吉事尚左;凶事指的是无妄之灾,造成了得失,行人之得的时候完成了时归,邑人之失的时候完成了天山遁,就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所以凶事尚右。

    偏将军指的是三,能够完成“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翩翩是在车循环中完成了贵,两只羽手拿走了人就只剩下了尸和四足,不富以其邻是没有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所形成的富,人位的震被用在车循环,人位的艮中的一和口都被山地剥剥除,只剩下子和士在子克家,所以不富了,不富和不戒的目的是为了进入到以孚中,以孚是泽雷随的有孚在道以明,在“过其祖,遇其妣”的过程中,也就是从泽风大过发展到火山旅的过程中“及其臣,不及其君”,所以一个成为匕,一个成为人,偏将军在车循环中完成的是四时之见,只能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过程中有十朋之龟,所以偏将军印上是龟,而上将军指的是能够完成或承其羞和视生处高的火山旅中的天位的坎,天位的坎能够完成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进入到泽山咸的居所,并且可以进入到天位的艮的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中,所以上将军居右。

    言指的是有言,有言会造成丧牛于易和丧羊于易,所以以丧礼处之。众指的是火地晋的众允,“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告公用圭的力量集中在人位的艮中,就完成了杀人,杀人的震为雷和两个自我意识都一起陷在凵中,意味着完成了中行,这个时候就必须藉着或歌或泣,或鼓或罢的力量来完成吾与尔靡之,战胜的时候是进入到人位的震中,就必须完成祭祀,将人位的坎中的成员延引到天位,让天利用享祀,而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终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犒。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本章谈的是告公用圭中的生死,人之生是天位的大反行入口时,带来生的力量时意味着处于天泽履-雷泽归妹的輹循环中,也就是处于直的力量中,在顶天功德中自然就回天,整个视生处高的过程都显得非常柔软和柔弱,但是车循环中的告公用圭就不一样了,因为具有山地剥的目的,所以成为一种攻坚的力量。

    草木之生则处于风山渐,丹的反行在“困于葛藟,于臲卼”的时候停止了动能,因为危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而进入到利御寇中,所以谓之柔脆,如果或击之,重新敲打出人位的离的力量,这是取女,取女了之后就会重新进入到利用刑人用说桎楛的车循环中,再三渎的时候力量就会枯槁,这就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所以如果告公用圭用在坚强上就成为死之徒,如果告公用圭用在顶天功德,那么就是生之徒。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兵强说明了在泽地萃的水中,在泽风大过时进入到火风鼎-车循环中,而产生了过涉灭顶的结果,所以兵强则灭,木强发生在和兑的时候,和兑拥有震为雷的力量,在车循环中被用作来反,可以造成有嘉折首的效果,所以木强则折。

    告公用圭在柔弱时具有视生处高的特性,自动完成顶天功德,所以柔弱处上,相反地,告公用圭在强大时则具有来反的特性,不断地“以多问于寡”,所以强大处下。

    同样是告公用圭,如果只在第四层次以下,水上之军的车循环就足矣,就会在恒寒若的时候变得越来越急,于是就无法将告公用圭发展到视生处高的高度,就无法用留,也无法得一,就不能成为圣人,开悟和成圣都是自我提升,自我提升就自然让天人合一发展到至高境界,人的平均寿命不高时,开悟和成圣都是自由选项,人的平均寿命已经突破了,两者就变成了必修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