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西游记密码

  • 稀柿疼秽阻

    在棘林吟咏五十二难之后就“脱出荆棘针刺,再无萝蓏攀缠”,到了稀柿疼秽阻五十五难时攀字中的两个已经被向上推送的自我意识和天位的禾,又随着巾反行了,稀释是来兑的特性,兑有勾兑、置换的意义,天位的禾与和兑中的禾在车循环中的火山旅相会,就进入到了劳谦中,以离为火的双向加持、车循环和嘉遁之力共同完成利用行师和君子有终,所以雷火丰的丰其沛的向上推送的力量与用六的力量相会于人位的艮中,沛成为柿,巿与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巿是直的力量发展到了天位的艮之后的反行,带着“商兑,未宁,介疾有喜”的力量,并且可以形成得敌的中行,也就是引发顶天功德的中行,而市则是争车换轨的结果,也就是在风泽中孚的力量中出现了用拯马壮,以至于风泽中孚变成了风水涣,就捅了马蜂窝,产生了“稀屎衕”,“每年家熟烂柿子落在路上,将一条夹石胡同,尽皆填满;又被雨露雪霜,经霉过夏,作成一路污秽”,因为阻挡了直的力量的向上推送,也就是用六的力量中止了同人之路,这个时候的行具有“高尚其事不事王侯的性质”,虽然还是要同人,但是已经离开了王假有庙时期的目标,不再追求泽雷随-水雷屯的境界,而以天泽履-天雷无妄-风雷益为理想,劳谦是万法归一的通往万法归一的境界的门户,如果没有完成开悟,未曾打破习坎,没有带走黄眉老佛,而且在不该反行的时候反行,就会容易出现“稀屎衕”现象,不但不能进入到天泽履-雷泽归妹的輹循环中,反而重新回到车循环中,所以谓之争车换轨,车循环中的劳谦实际上是用间,用间就是用丹,有了丹就必须追求丹成,反其道而行就陷入“稀屎衕”,老年的待遇有极大的落差,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完成开悟,弥勒是以妙而无方之谓神的方式在艮为山中完成万法归一,没有开悟者则是藉着离为火轰轰烈烈地万法归空,往往造成痴呆,积雷成丹之后力量变得非常复杂,所以不能在习坎中,孙子在孙子兵法十三篇之末特别强调:“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在“稀屎衕”中黄眉老佛已经进入到了红鳞大蟒的状态中,因为经历了山风蛊和山地剥,劳谦是离为火与车循环并用,并且藉着嘉遁之力建立天雷无妄,这个时候劳谦就成为泽风大过的力量,老夫得其女妻是地雷复变成了离为火,破坏了用大牲吉的祥和力量,乃有特洛伊战争,红鳞大蟒指的是有它,有它的范畴很大,通天彻地,“大不大,两边人不见东西”的时候是风泽中孚,而“长不长,一座山跨占南北”的时候是艮为山,有它是中行的产物,天位的坎终来有它时才有的产物,有它不燕就无法完成遁,就会造成据于石,请来拿妖怪的和尚被打的似个烂西瓜,和尚是风泽中孚中的成员,用拯马壮之后就在风水涣中,反行之后在水山蹇中被打的似个烂西瓜,请来拿妖怪的道士则渰死在山溪,道士是天水讼的成员,渰死在山溪意味着进入到山水蒙,已经在车循环中,希腊神话在希腊联军在出发前献祭的时候从神坛下爬出了一只大红蛇爬到树最高处的一个鸟巢,吃了一只雌乌和八只雏鸟,然后变成一块石头,预言家卡尔卡斯给告诉英雄们神示要围城九年,第十年才能攻下特洛伊,这一条大红蛇就是第五十五难中的红鳞大蟒,雌鸟是火天大有,雏鸟是火水未济,红鳞大蟒指的是有它,有它可以说是有终的象征物,它是车循环造成的人反,红鳞大蟒肆虐九年,意味着火水未济所主掌的车循环一直运作了九年,赢得了特洛伊战争之后就开始了奥德赛的十年迷航,这是在至福乐土诸岛的游历,如果不把红鳞大蟒打死,特洛伊就会沦陷,随后就会进入到十年战争和十年迷航,开悟时打死红鳞大蟒和打通七绝胡同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事情,弥勒笑和尚不请自来带走黄眉老佛的意义在避免特洛伊战争。

    七绝山是孙子兵法中的绝地,绝地是“去国越境而师者”,也就是在火凤鼎已经开国承家之后再进入到车循环中,这个时候是将积雷成丹的力量重新运用到水风井-火凤鼎中,去国越境而师说明了这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以至于“绝地无留”,留字中的丣是风泽中孚中的震为雷保持着分开的状态,没有用行师,成为泽山咸家族的特性,“绝地无留”打破了这个特性,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被用作车循环的主力,可以理解为作战时没有保留,战后没有余留,所以造成了驼罗庄,马变成了红鳞大蟒,维用伐邑的力量造成了网,而且造成了壮,《礼·曲礼》:三十曰壮,这里的壮是在曲礼中,无关壮年,而指的是进入到了惟十有三祀中,出现了十朋之龟,因为反复受到山地剥,所以进入到了勿用和无攸利中,弥勒是令众生开悟者,必须让意识、心力和力量保持在最佳状态,所以必须完全地避免山地剥,就可以常在开悟状态中,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火雷筮盍的重要性,噬干肺是恢复丰其沛的力量,将月反归于娣,也就是将甲转变成为由,这个时候已经完全填平了黑海,不再有薰心,也就没有山地剥。

    风泽中孚是争地,什么是争地?争地是“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直的力量得到了就进入到泽山咸中,交的力量得到了就进入到积雷成丹中,都很有利,只是“争地则无攻”,不能继续反行,争地出现在中行之后,已经西线无战事了,这个时候要避免的是再度王用出征,这个时候再攻就会让积雷成丹的力量成为来反的力量,就会出现诸神之战,争地就变成了绝地,最后彻底地结束了奥林帕斯诸神时代,所以谓之“绝地无留”,这才是无留的标准答案,虽然爱神阿芙洛狄忒不属于宙斯家族,但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芙洛狄忒也受到了伤害,保任的首要之务是避免进入到习坎,也就是避免进入到绝地,到了绝地时开悟境界就没有了,连爱的能力都会无留。

  • 诸天神遭困

    从文义上来看诸天神遭困指的是佛界的金头揭谛、银头揭谛、六甲、六丁等神、护教伽蓝,天界的二十八宿星辰、龟蛇二将并五大神龙,大圣国师王菩萨的徒弟小张太子和四大神将分别代表天界的三天,连同八戒沙僧,都被黄眉老佛的白布搭包儿所摄去,从字义上来看才能明白诸天神遭困的原因,诸字中的者是天位的耂和白所结合而成的力量,而白是车循环中的主力,诸神两次被括囊到白布搭包儿中,第一次的括囊在山泽损中,第二次的括囊在天水讼中,天地所有的力量都可以被纳入白中,黄眉老佛既有黄,也有甲,再加上白,所以天下无敌,真武大帝不肯出面,只派出了龟蛇二将并五大神龙,因为黄眉老佛拥有三,能够真正地做到旋乾转坤,这是用行师的最高层次,没有任何车循环以外的攻击性,此时此刻黄眉老佛就是车循环中的真武大帝。

    在车循环中神在人位的坎中运用天的力量,这个时候天是以甫的身份反行入口,神字中的申一向被视为雷电,实际上是车循环中的旋臂,运转着丹,所以神是示在操纵着车循环时的身份,做着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和据于蒺藜的事情,所以《礼记·乐记》中提到:“幽则有鬼神”,鬼神是车循环中的身份,仙反而在天位,仙是能够完成天山遁者,天神实际上不是被困,而是成为车循环中的力量和车循环的操作者,车循环则造成了困于金车,车循环的存在说明了前面所建立的开悟境界又退回到了用六的车循环中,火凤鼎又复辟了,遭是风泽中孚中的吾与尔靡之的尔曹在回天的搬运过程中的时候被争车换轨了,风泽中孚变成了风水涣,进而发展成为天水讼,再反行时就进入到了山泽损,在损其疾使遄有喜之后进入到泽地萃的萃如嗟如中,这个时候就进入到了交的力量中。

    黄眉老佛其实是南无弥勒笑和尚的化身,当弥勒在人位的坎中成为言者的时候就是在旋乾转坤地运用车循环的时候就是泽地萃,笑泄露了弥勒隐藏的身份,尽管在弥勒文化中弥勒的身份堪比如来,但是毕竟弥勒做的是收圆的工作,所以离不开车循环,而收圆有不能离开直的力量,直的力量之外就有方,因为车循环是唯我独尊的根源,在第六十五回中出现了26个我,到了第六十六回已经发展成为73个我,唯我的程度越来越高,就会走向力量的负面,所以弥勒不请自来,责无旁贷地完成彻底的开悟。

    弥勒之禁藉着山泽损的力量将示推送到人位的艮中,这是弥勒的扭转乾坤,就解除了车循环,回归到直的力量中,进入到了天泽履-雷泽归妹的輹循环,完成任运就可以发展成为天雷无妄,就从南无弥勒笑和尚的世界进入弥勒佛的境界,弥勒之禁是将九九归真和九九归一的开始。

    射阳居士在第六十五回中谈到:“贯彻三关填黑海,管教善者乘鸾鹤”,这里谈到了开悟三关,先哲建立名相都是以易经作为共同的语言,才能放诸四海皆准,回归易经更容易理解,初关是破参,破参就是破三,也就是打破火凤鼎的三才阵势,参字是一个跪着的人有着三星为首,跪着的人指的是人位的巽,三星代表三才阵势,弥勒之禁带走了黄眉老佛,就破参了,见性开悟了,这是至为关键的一步,才能九九归真成为真人和九九归一成为佛,贯彻三关填黑海是填平了薰心,就没有了山地剥,破参的截断众流不算是修行的境界,只是鸟焚其巢的火山旅的力量使然;重关的重是东人,也就是直的力量中的人,天位的大以东的身份进入到了人位的兑中,处于天泽履-雷泽归妹的輹循环中,绵密保护,长养圣胎,于一切境缘上自在无碍,乃至不用保而毫无走着,是为破重关,在直的力量中只要没有习坎,就很容易绵密保护长养圣胎,所以保的是远离习坎;牢关指的是火雷筮盍的利用狱,雷水解-火雷筮盍一直适用至末后,火雷筮盍的履校灭趾就是任运,将人位的坎中的成员全部任运回天,就从天泽履进入到了天雷无妄,在天雷无妄中履道坦坦,放任而为,无所不是,牢关具有结束车循环和任运的意义,这是一举进入到天雷无妄的模式,令众生开悟是佛的事情,所以第五十三难的时候弥勒才不请自来,才得以建立天雷无妄,在此之前都还在火凤鼎时代,尚不具备“开悟一切愚暗众生”的资格,所以开悟是佛的任务,不是王的能力所及,在解除了诸天神遭困之后,就是开悟时节,开悟者的定义很模糊,事实上佛是令众生开悟者,“时此城中五百王子,同时开悟,厌恶五欲,出家为道。”城中五百王子指的是人位的兑的力量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都一起进入到了风火家人-天山遁,唯有通过回天之门回归天位才算是出家为道,厌恶五欲时就一起进入到了天地否,这个时候是力量的破参,五百王子才是真正的开悟者,天雷无妄的力量作用在人的身心时,带来了开悟的境界,开悟境界中的人只是有幸遇到了九九归真和九九归一者,得到了合和的机缘,第六十四回中就已经明示了:“荆棘蓬攀八百里,古来有路少人行”,到了荆棘岭时天人合一中的人的成分就已经很少了,到了六十六回时已经经历了车循环,经过了反复在人位的坎中强化我,唯我独尊来自于车循环,黄眉老佛时代唯我性达到了最高程度,人的成分更少了,不过,此消彼长反而成为天人合一的自我保护,避免了冲突,进入真人位之前已经将人位的坎中的我移除,必须无我才舍得放下人位的坎中的寺,这个时候无我性就出现了,本质上天雷无妄是无我的,风雷益的时候才是真人以王的身份亲临的境界,这个时候才有我。

  • 小雷音遇难

    小雷音指的是小雷音寺,寺在人位的坎中,小在这里不是大往小来的小,而是相较于如来所在的雷音寺的谦称,雷字说明了处于积雷成丹的力量中,也就是直的向上推送的力量中,音则指的是飞鸟所遗之音,也就是用六的立日的下行力量,由于已经完成了中行,所以丹已经在至临的力量中了,所以“物华交泰,斗柄回寅”,意味着发展到冥豫成的力量又再度进入到了黄寅中,没有办法保持雷音寺的高度,这也是自称小雷音寺的原因,由于已经完成了中行,所以小雷音寺居于风泽中孚,又由于雷的存在意味着积雷成丹,所以进入到了风水涣中,继续藉着用拯马壮来积雷成丹和来反,所以也在雷水解中,风泽中孚是小在摆渡,风水涣中则是三在主导,以至于山门上乃四个字,唐僧却只念出三个来,看不到小,门首过的时候在风泽中孚-风火家人中,在向上推送的力量中的时候是在舟上,才看得到小,而取经人一行从车循环的火山旅而来,此刻在雷水解中就看不到小,小字时隐时现也说明了小雷音寺与雷音寺的隐秘关系,大老板都有小金库和行馆,门是一个四通八达的门,门前有不同的路,只有直的力量的路是通往回天之门的路,说明了这是衢地之门,也就是山天大畜的何天之衢的门,也说明了通过衢地之门的力量是兑为泽的力量,大老板才用得上大开大阖的力量,田获三狐的时候就在火水未济的圣人境界中,所以黄眉老佛以老佛自居,因为其中有老的力量,以至于小雷音寺在禅光瑞蔼之中,又有些凶气,佛在九九归真时居于天位的艮中,九九归一时居于人位的震中,而在直的力量中逆流而行时候就成了妖王。

    名义上黄眉老佛是弥勒面前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实际上是风山渐的其羽可用为仪发展到了“鸿渐于磬,饮食衎衎”,在天位的艮中是弥勒的身份,到了人位的坎中时就是黄眉老佛,否则任谁也想不到要起个小雷音寺作为自己的居所之名,所以黄眉老佛必然命不该绝,不会像其他的障碍都死于悟空棒下或是八戒钯下,正因为黄眉老佛的特殊身份才具有所向披靡的力量,能够将大圣收入金铙里,又将取经人一行、二十八宿与五方揭谛,龟、蛇二将并五大神龙,小张太子,还有四大神将,一搭包儿通装将去,当大圣正当凄惨之时,忽见那西南上一朵彩云坠地,满山头大雨缤纷,极乐场中第一尊,南无弥勒笑和尚不请自来。

    弥勒在西游记中出现了16次,其中14次出现在小雷音遇难五十三难,所以弥勒真正的下世时间在小雷音遇难五十三难时,下世的目的在收缚黄眉老佛,也就是三,事实上在用大牲吉时期,到处都有弥勒所代表的兑为泽的身影,所以谓之大牲、大畜,只是凡人不识弥勒真面目,只有以佛的身份在龙华树下讲经说法的时候才会现出真身,龙华树指的是天泽履,龙华树下则是天雷无妄,

    南无弥勒笑和尚所代表的力量是兑为泽,弥勒的本命是Maitreya,意译为慈氏,但是音译却不会是弥勒,很显然弥勒的名字中有密意,弓的存在说明了具有引的功德,引只出现在泽地萃和兑为泽,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兑为泽是用大牲吉时期的主力,和兑中的禾将兑为泽与地山谦关联在一起,所以兑为泽也是利用行师的主力,尔则是风泽中孚的吾与尔靡之,在王假有庙时期在吾与尔靡之之后就在天位如如不动了,可是到了用大牲吉时期就会在引兑和引的心法之下上上下下,勒字说明了具有泽火革的成分,兑为泽可以转换成为泽火革的力量,所以也可以具有用拯马壮的功能,也就是已日乃孚的功能,力字则说明了具有嘉遁之力,可以完成孚于剥和天山遁于一举,所以弥勒佛具有收圆的任务,背上的人种袋就是乾坤袋,可以藉着山地剥收天收地,同时也可以藉着天山遁完成肥遁。

    弥勒将右手食指蘸着口中神水,在行者掌上写了一个禁字,教他捏着拳头,见妖精当面放手,他就跟来,禁字中的林指的是劳谦所形成的火山旅,其中带有鸣谦的力量,所以具有发展到鸟焚其巢的能力,禁字中的示指的是至临中的示必须进入到火山旅,以示的心态监控着劳谦,以弥勒的慈悯禁暴静乱,不令劳谦中的离为火的双向加持过度地发展,同时与火山旅一起发展到天位的艮中,这是完成视履考祥其旋元吉最关键一步,

    弥勒之禁的意义是节制了火山旅的威力,示的上行除了形成了顶天功德,同时也避免了车循环,南无弥勒笑和尚的笑是一握为笑,就至临了,至临中的震为雷可以成为来反的力量,可是,由于具有弥勒的慈心,不仅避免了火山旅的在没有方的情况之下就完成了收的动作,同时弥勒带走了黄眉老佛之后,黄寅就一起回天了,也带走了人位的坎中的三,没有了三就没有车循环,之后大圣送五龙二将回武当,又送小张太子与四将回蠙城,最后后送二十八宿归天府,发放揭谛伽蓝各回境,就完成了任运,师徒们临行时,放上一把火,将那些珍楼、宝座、高阁、讲堂,俱尽烧为灰烬,至临中的人位的坎中就什么都没有了,完成了无挂无牵逃难去,消灾消障脱身行,只剩下人位的震,弥勒之禁无形中也限制了牢关的利用狱,劳谦是离为火的力量崛起,非常炙热凶猛,所以需要弥勒之禁来化解,才可能出现大清明,并且才可能顺利地完成脱身行,五十三难之后就在弥勒的履道坦坦中。

  • 棘林吟咏

    《西游记》的解密已经进入到了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的解密着重在还原密意,第二阶段的解密则侧重在各个阶段的突破重点,尤其是五十知天命前后的破立,这是用六的转折点,从王假有庙时期转入到用大牲吉时期,主要的差别在于结束了火凤鼎时代,没有了山地剥,这个阶段的用六重点在突破竹的格局,发展到天位的艮,进入到真人之位,才有“归来雅会上龙华”,龙华会在天泽履-天雷无妄中,必须突破有疾的心法,才符合中华大乘精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则是超越孚乃利用禴,摆脱山地剥的勿用,寘于丛棘的寘说明了真人被限制在车循环中,造成了三岁不得,所以必须打破车循环,释放真人的力量。

    棘林吟咏的吟说明经历了山地剥,棘林吟咏所在的荆棘岭在泽水困的据于蒺藜,意味着在冬残春至时又进入到了车循环中,春至的至临力量被用作来反,只是这个时候已经不在车循环的火凤鼎中,直接进入到了风山渐-水山蹇,松竹柏桧四翁代表着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的力量,也就是至临中的震为雷被用作来反,松代表天水讼,竹代表泽地萃,柏代表山火贲,桧代表艮为山,松竹柏都是车循环的成员,都有山地剥,违背了开悟的精神,所以松柏桧的存在成为不可不除的障碍,尤其是五十二是二通往人位的震的时候,不允许车循环的存在。

    这个时候因为已经没有了三才阵势,在火山旅时齐聚人位的艮中,形成了劳谦的契机,吟咏则代表着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的效果,也就是鸣谦的力量,劳谦将和兑与来兑的力量汇集在人位的艮中,造成了荆棘现象,这是有丹之后非常普遍的现象,所以射阳居士说:“为人谁不遭荆棘,那见西方荆棘长!”,人位的离的向上推送的力量受阻于反行的丹,就会出现荆棘现象,意味着在风泽中孚中出现了争车换轨的问题,本来已经进入到了直的力量中,可以在风火家人的力量中通过回天之门直抵真人之位,却因为没有打破习坎,重新进入到用六中,造成了荆棘效果,这个时候就必须仰仗八戒使出钯柴手来,把钉钯分开荆棘,钯、把、钯,连续出现了三个巴,目的是提示八戒是完成肥遁的关键,而且八戒也是好遁的关键,八戒反归于娣之后就解除了荆棘现象,荆棘现象是在不该反行而反行时所产生的第一种效果,八戒虽然不是积雷成丹的月,不过,却举足轻重,因为天位的震的行止关联着月,所以八戒自豪地道:“自今八戒能开破,直透西方路尽平!”

    松竹柏桧四翁出现在车循环,车循环完成了中行之后重新进入到风泽中孚,再转往泽山咸,这个时候杏仙登场,杏是天位的震反行入口,杏仙代表水山蹇,力量中含藏着其羽可用为仪的心法,也就是用六的意志,这是入于坎窞的习坎所带来的反复其道,当天位的巽遇到了丹,就产生了虎视眈眈其欲逐逐的风月效果,在直的力量中进入到车循环,就将风泽中孚-风火家人的力量转变成为风水涣,这个时候天位的震的反行就具有匪夷所思的效果,本来应该在风泽中孚之后进入到泽山咸的居舍中如如不动,之后再进入到真人之位,却在用六的力量中反行了,所以造成了涣王居,于是不速之客三人来的时候带着三种不同的效果反行入口,尤其是力量中带有爱神阿芙洛狄忒所代表的泽山咸,所以情不自禁就会造成聊斋现象,有了丹,却没有完成丹成,反而在有疾的心法之下反行入口,那么就会重新进入到车循环,在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和据于蒺藜之间徘徊,出现棘林吟咏的现象,滞留在人位中,比较好的状况是留下大量的吟咏作品,歌德之所以著作等身也是因为经历了整个过程,《浮士德》就是记录这个时期的内容,等而下之的就会造成杏子树下埋死人,本来应该进入到天泽履-雷泽归妹的輹循环,就重新进入到泽地萃的车循环中,用六的力量复活了子,又有了山地剥,所以杏子树下埋死人用的是杏子树而不是杏树,不是聊斋现象的结果,聊斋现象会受限于肉体自身的极限,主要还是山地剥,有丹的之后力量中就带有虎视眈眈的虎威,非常容易过度,非常难以相处,所以到了真人时代就不允许有疾的心法,所以八戒必须一钯将杏仙和松竹柏桧四翁筑死,藉以避免山地剥,同时打破车循环,有了丹之后,就开启了另外一个层次,如果留在王假有庙的心法中,反复被车循环的山地剥所剥除,很容易就会愚痴,所以必须迈入用大牲吉的心法中。

    在荆棘岭,唐僧与荆棘岭的树精树怪们谈诗论道,谈诗论道的谈字中有炎,指的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说明了谈发生在劳谦中,论中有仑,仑指的是山天大畜,取代了孚乃利用禴中的禴,谈诗论道是用大牲吉时期的特性,如果不往开悟一途发展,很自然就会往通灵一途变化,由于停留在人位的坎的寺中吟咏,很容易就会形成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反而障碍了真人境界,这是通灵与开悟最大的区别,开悟以九九归真和九九归一为理想,进入到天雷无妄中示与一切众生,开悟一路都在洞悉和化解通往真人境界的障碍,目的是开悟成佛,立基点不同,所以不入动辄数万言充满仙气的通灵记录和聊斋现象中。

  • 取宝救僧

    《西游记》是一部完整的修真宝典,在丹出现之前,力量一直在天造地设的路径中发展,没有太大的麻烦,还看不出来修真的重要性,有了丹之后,就越来越重要了,丹从用拯马壮的积雷成丹而来,丹出现了之后,如果不能完成丹成,也就是让积雷成丹的力量一直发展到天位的艮中,进而完成冥豫成,丹成是直的力量的成就境界,地雷复-雷火丰的力量不能受到阻挡,必须发展到真人之位,别无他选,否则丹就成为马蜂窝,所以丹成成为开悟之后的力量整合的核心,取宝救僧是完成丹成的必要基础,唯有先完成三星在天,才有丹成,丹成的意义是避免了山地剥,真人的意识和力量都不能受到亏损,不能有疾,才有天雷无妄,丹成实际上是一种对天位的保护措施,时乘六龙以御天变得非常具体而微,《西游记》无疑是成仙之阶。

    艮为山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的时节,宝和僧都在薰心之会中,正是取宝救僧的好时机,所以大圣与八戒选择这个时候驾着狂风,把两个小妖摄到乱石山碧波潭,住定云头,将金箍棒吹了一口仙气,叫“变!”变作一把戒刀,将一个黑鱼怪割了耳朵,鲇鱼精割了下唇,撇在水里,喝道:“快早去对那万圣龙王报知,说我齐天大圣孙爷爷在此,着他即送祭赛国金光寺塔上的宝贝出来,免他一家性命!若迸半个不字,我将这潭水搅净,教他一门儿老幼遭诛!”大圣状态中的行者割去黑鱼怪的耳朵和鲶鱼精的下唇是射阳居士所留下的第二个开悟后的心法,也是摆脱车循环而进入到明中的心法,耳指的是山地剥之后的勿用,唇指的是振恒,也就是天位的离的自我加持机制,这里专指下唇,下唇指的是浚恒,浚是深,既然是要明,为什么要割下浚恒?诗经小雅也特别强调“莫浚匪泉”,匪泉指的是水山蹇,浚匪泉就进入到了水雷屯,开悟的目的不是进入到水雷屯,而是藉着雷水解-火雷筮盍进入到天雷无妄,割除了黑鱼怪的耳朵之后就已经避免了山地剥,火山旅就具有了发展到鸟焚其巢的潜能,如果这个节骨眼时浚恒,就会打破了时见之会,黑鱼怪的耳朵就白割了,水雷屯是火凤鼎和车循环的结果,不是时见之会的目标,所以也必须把浚恒的能力割除掉,才能真正地拯救僧人,否则所有的僧人就全部被剥除了,而且“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上下唇俱全就会一直停留在车循环中,割除下唇也具有出离车循环的意义,为此必须藉着鸟焚其巢的火山旅拿下人位的艮,完成天山遁,于是就没有了人位的离的自我加持机制,就只有父的力量,而没有女的力量,此举也为进入天雷无妄奠基,为什么上唇不能割除?因为要进入到天雷无妄还需要火泽睽和火雷筮盍,不能一起割除。

    接下来射阳居士藉着悟空打死万圣龙王、二郎神的细犬咬伤九头驸马、齐天大圣与七兄弟在岸上把个龙孙剁成几断肉饼、八戒则在水中一钯筑死龙子、万圣宫主,并且擒获龙婆来说明取宝救僧的过程,也就是让舍利子佛宝回天的过程,为什么要发展到夫死子绝婿丧女亡的地步?万圣龙王的圣是时寒若的产物,也就是水风井-火凤鼎在中行之后的风泽中孚中完成了反归于天,万圣龙王必须死去的原因在于只在有疾的高度活动,障碍了天雷无妄,九头驸马是火凤鼎中天位的大拆分而行从一发展到九,本体是天位的大,所以不会死,只是被伏戎于莽的力量咬伤了一个头,恢复了八的身份,就可以进一步地蜕变成为七,万圣宫主是车循环中的师,偷走了天位的巽中的灵芝草,九头驸马“戴一顶烂银盔,光欺白雪;贯一副兜鍪甲,亮敌秋霜”,就是灵芝草的力量,当师在车循环中形成了宫之后,就会造成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就得不到天位的离的自我加持,所以八戒必须一钯筑死,并且夺回灵芝草,才能反归于娣,龙子指的是天水讼中的三,最先被八戒筑死,才能打破火水未济-山水蒙的格局,八戒才有望反归于娣,龙孙是子系,具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的系遁潜能,就会落入有疾中,也是违背大乘精神,所以必须集合齐天大圣与七兄弟的力量在岸上把龙孙打死,只有龙婆得以幸免,龙婆代表水泽节的力量,已经完成了剥,所以有皮,水泽节中蕴藏着水火既济的力量,所以有女,龙婆以后还用得上,因为还有水山蹇,所以把龙婆锁在塔心柱上,念动真言,唤出本国土地、城隍与本寺伽蓝,每三日送饮食一餐,与这龙婆度口,少有差讹,即行处斩,众神暗中领诺,于是“邪怪剪除万境静,宝塔回光大地明”,进入到了明中,开悟初期是逐步走入真人之位,开启大乘时代,所以必须脱离车循环,打破三才阵势,进入到天泽履-雷泽归妹的輹循环,“夫死子绝,婿丧女亡”是为了重新建立舍利子所代表的三的地位,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参与了在“九有未乂之前的圣贤拯救之秋,列士树功之会”,奠定了三星在天的真人时代的格局,从此舍利子不再被龙族盗取,三十年火凤鼎的时代就于焉告终。

  • 赛城扫塔

    取经人一行离开了火焰山后,在山水蒙的力量在前行,散诞逍遥,向西而去,不一日行过了八百之程,这个时候正值秋末冬初时序,晋如愁如的力量已经到了尽头,进入到了晋如摧如,开始了火泽睽,来到了祭赛国,祭赛国居于人位的兑中,祭的存在说明了正处于孚乃利用禴中,龙蟠形势虎踞金城则说明了赛城是一国帝王之所,一国帝王之所指的是风雷益的人位的震,王用享于帝之所,赛字的本意为行祭礼以酬神,赛正在“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的时候,车循环已经形成了十朋之龟,三已经完成了利用祭祀,“既祭,反命於国”,也就是说已经“大君有命,开国承家”了,城邑已经蜕变成为京师,即将进入到王明并受其福的开悟境界,这个时候还明多于胜,虽然已经有了未央宫的规模,前殿的台基高度甚至比之后建成的长安城墙还高,“无令后世有以加也”,所以开悟境界是人生的力量的最高境界,再也没有办法超越,可是,赛城虽然是一国帝王之所,却还在萃如嗟如的循环中,还“无牌匾旌号,尚不知名色”,还没有完全进入到一国帝王之所的风雷益中,赛城中六街三市,货殖通财,又见衣冠隆盛,人物豪华,描述的是火泽睽中的兴盛景象,却见到十几个披枷戴锁蓝缕不堪的和尚在沿门乞化,火泽睽在还没有转入山泽损的佛界之前是一个无道无佛的地界,力量具足,却还没有完成持斋肃穆,说明了还没有真正地进入到胜境的程度,所以明多于胜,这里阐释了明的境界与胜的境界的区别。

    赛城扫塔的扫塔的扫指的是归而逋,扫是藉着人位的离将彑、冖和巾推送到天位,彑的存在说明了车循环已经完成了山地剥,形成了十朋之龟,到了必须结束车循环的时节,这个时候已经有了而,也就是有了坐骑,而是山泽损的标志物,意味着已经从火泽睽进一步地发展成为山泽损了,完成了持斋肃穆,甫是天位的震的夯具与天位的兑的舟,已经进入到了人位的坎中,扫塔的目的是是脱离车循环,进入到明中。

    “敕建护国金光寺”是风天小畜-水天需发展到了山水蒙的见金夫,水天需的光亨发展到了金光时,意味着已经完成了车循环中的火凤鼎,奠定了护国的基石,这一些时空资讯都是为了帮助读者确定时空定位,才能知道到底在谈什么,时空定位不精确就会误判。

    金光寺居于山水蒙中的人位的坎,金光寺的黄金宝塔有十三层,也就是有了十朋之龟和三,唐僧扫了十层,因为与十朋之龟同在,都在口中,剩下的三层由行者来扫,因为行者与子克家的子同在。

    金光寺有一个黄金宝塔,塔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在天水讼的时候是“凌云千尺塔,养性几株松”,进入到了山泽损之后就成为“五色琉璃塔,千金舍利峰”,天位的离的塔就成为人位的离的塔,黄金宝塔是黄离和见金夫的力量所积累而成的宝塔,黄金宝塔上有一个宝贝是舍利子佛宝,力量中的舍利子是三,真的舍利子都在宝塔地宫中珍藏,不会放在塔顶,力量中的舍利子的舍是王之会同之舍,指的是泽山咸的居,下一步就发展到了天山遁,就完成了同人,“将适舍,求毋固。”在前往泽山咸的居舍之前,必须在火山旅-艮为山-山地剥中完成惟十有三祀,舍利子的利是地山谦中的利用行师和山水蒙的利用刑人用说桎楛中完成了山地剥,产生了山水蒙的子克家的子,所以谓之“利出子”,所以出现了火地晋的失得勿恤的自我加持所造成的血雨污了黄金宝塔,污不是染污,指的是完成了三人行则损一人,亏损了,血雨之后就进入到了山泽损,黄金宝塔在火泽睽,塔污了,就到了山泽损,扫塔就归而逋,进入到天水讼,开悟时就必须脱离车循环,进入到明中,为此必须先永熄火焰山,才能从旅焚其次的火山旅发展成为鸟焚其巢的火山旅,才能完成扫塔,并且取宝救僧,如果不能永熄火焰山,始终都有山地剥,就会一直处于血雨污了黄金宝塔中,舍利子必须回到天位,才能免于山地剥,才有开悟的境界,利出否之后才有利有攸往,否则只在无攸利中,舍利子回天之后就先利于无不利的不败之地。

    开悟的基本定义就是打破了火凤鼎的三才阵势,五十知天命不仅意味着大君有命,也就是天将命提升到天命的层次,而且没有了孚乃利用禴,唯有摆脱了利用祭祀,才能谈利用享祀,在利用行师和用涉大川中表现了开悟者的自主性。

  • 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旋”字有返回、归来的意思,《诗经 小雅 黄鸟》:“言旋言归,复我邦族。”说明了旋和归的重要性,否则整个邦族就被车循环覆灭了,整个邦族处于“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的山地剥中,这里的无所往指的是 “无所往则固”,被固住了,就没有旋和归的余地了,自然就会“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衢地则是摆脱死地的救命之地,不但要藉着雷水解解固,解固是《管子·幼官》中的观念:“戒审四时以别息,异出入以两易,明养生以解固,审取予以总之。”解固可以“总之”,人位是诸侯之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王到了诸侯之地也没有实权,都在三司的管辖之中,没有作为,真正能够总领天下的地方是衢地,解固不仅可以进入到四彻的衢地,而且可以“明养生”,就可以明,也可以养生,所以解固具有积极的目的,解固时也一举完成了归,这个时候的火山旅具有至关重要的任务,已经不是过去的火山旅了,这个时候的重点在移除代表车循环的足,所以旋字中的足取代了旅字中的两个万,愿解如来真实义其实就是认识解的意义,诗经·国风·曹风的《鸤鸠》也在谈同一件事情:“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心如结兮的时候系和吉在完成了系遁之后都一起回归天位了,系中有师和小,所以人位上就没有了用行师,鸤指的是天山遁的肥遁,鸟指的是人位的离,实际上是鸣,尸和巴都无法遁到天位,鸠指的是完成获匪其丑的鸟,也就是火山旅中的人位的离,鸤鸠合起来指的是鸟焚其巢,其子七兮是坎中子反归于娣,成为桑,七是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意味着完成了归,古往今来的圣哲没有一个不在帮助后人明白归的意义,因为送佛送上天,成真人和成佛都必须完成归,这就是时乘六龙以御天,所有的努力都是在意识上辅助登天,继续金刚道上的成就。

  • 无畏

    中华古德们谈力量都是从根源处谈,左丘明藉着“襄公如楚”来解释畏和丧的意义,整篇文章环绕着“闻畏而往,闻丧而还”,故事中的鲁襄公所代表的力量是已经发展到了畏的程度的泽地萃,这个时候泽地萃已经将三星、土和丑全部包裹在衣中,意味着已经完成了车循环中的火山旅,平定了,可以王鸟焚其巢发展了,这样的火山旅是楚所代表的力量,就到了可以回归天位的时候了,在这个过程中王也一起被包裹在衣中,一起卒了,所以“闻康王卒”,鲁襄公打算回归天位了,叔仲昭伯不以为然,叔仲氏是彭生的家族,彭生是火天大有的匪其彭,发展到了生反行入口,也就是进入到了山天大畜,从山天大畜的力量来看是反对回归于天,因为还没有完成畏,如果从彭生的兄弟得臣的角度来看就不一样了,得臣所代表的力量是山泽损,叔孙氏是得臣的家族,有系了,就就有了系遁的条件,这个时候已经完成了三人行则损一人,只要完成反归就可以进入到一人行则得其友,服惠伯所代表的力量代表着有孚惠心,有孚惠我德的心法,怎么样都可以,所以说道:“不知所为,姑从君乎!”,最后是荣成伯的话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荣成伯所代表的力量是“冥豫成,有渝”的力量,而且具有荣的功德,乃归,在力量中必须用对的力量才能完成对的事情,不能一意孤行,一味地在车循环中循环反复,那么就会让天人合一变得畏首畏尾,在车循环中搞出来的东西只是畏首畏尾,不能知得不知丧,“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因为亢只是车循环,“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只有从正门回天才能进入到金刚道,才能无畏,畏不是太坏的事,损失一个卞城也没有关系,可是不能把回天之门也给剥了,解脱道在进入究竟金刚道时用了车循环,把回天之门给剥了,以至于解脱金刚道只能成就罗汉,不能成佛。

    时乘六龙以御天中的御是雷泽归妹-雷火丰的向上推送的力量,这是通过回天之门的力量,重新建立完整的天位,这是在火天大有的自我加持之下的反行,一直发展到山天大畜,这个时候才完全地拥有用大牲吉的力量,就进入到天泽履-雷泽归妹的輹循环中,这是神的境界,到了八地才进入金刚道,谈无畏先要明白无畏的根源。

    闻和畏都在车循环的鬼道中,所以以神的大威来扭转乾坤,闻丧而还是丧牛于易之后就必须完成鸟焚其巢,也就是完成天山遁的归藏,牛是天位的震,已经在车循环中陷入凵中,再三渎了,这个时候别无选择,就必须还了,就必须放弃泽地萃,畏和丧是为了进入到风雷益-水雷屯,所以在王假有庙时期时有畏,到了用大牲吉时期时就无畏了,无畏是一种改变格局的必要措施,闻畏而往的时候羊不能离开本位,羊一动就进入到王假有庙的模式中,闻丧而还必须完成贲其须-归妹以须的转换,才能进入到回天之门。

    庄子在《大宗师》中道:“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因为“拂城看马埒,分朋入射堂。”中的马和朋都是王假有庙时期的产物,到了真人的层次就硕大无朋了,虽然也必须打造人位,也有义的羊我,羊我却在天位的艮中如如不动,与此同时也有天位的大和人位的大结合而成的犬,犬是火雷筮盍的利用狱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却已经完成了东北丧朋,所以硕大无朋了,所以真人时代没有了朋,不再“请王励士,以奋其朋势。”恰好相反,这是唯用震为雷的时代,不再需要朋了,所以东北丧朋正是真人时代的特性,天位拥有了所有的力量,人位上只有胜,完整的天带来了无畏的效果,真人的出现代表着王假有庙时期的结束,这个时候如果以积雷成丹的力量反行入口,这个时候的风山渐-水山蹇自然带来愚痴鲁莽的效果,天位的大与人位的大所结合而成的朋被用在用六的车循环中,成为多,也就是寿中的丹,朋、多和寿三者相关,效果是比,两个自我意识的被上浸以惑了,因为有厉的关系,王也被推送到人位的艮中,所以王也逃不掉,因而造成了王臣蹇蹇,真人的不朋具有非常现实的考虑,立即的成果就是舍愚痴而无所畏。

    佛的四无所畏与菩萨的四无所畏不同,因为解脱金刚道中还有解脱的力量,也就是车循环的内部破坏,不可能保持静虑和坚毅不拔的力量,必须同时拥有意识上的灵活度和力量上的坚定不移,只有在天雷无妄中才有可能同时俱有,人位的震不只是光明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固守金刚心,真人是六与直的结合,可以将六推送到天位的艮中,九九归真时如如不动,九九归一时如来如去,这不是解脱道的心可以做到的,金刚心在这一点上完胜解脱心,真人也在用六中,可以说是用六的最高境界,与此同时还拥有唯用震为雷的力量,才能够达到“我于是事正见无由。故得安隐无怖无畏,自称我处大仙尊位,于大众中正师子吼,转大梵轮,一切世间沙门梵志、天、魔、梵等所不能转。”这是无畏最基本的功德,摧伏一切邪魔外道其实指的是火凤鼎的师左次所形成的左道和天水讼-山泽损中的旁门,佛对外不可能那么刚硬,搞得好像到了最高境界都还有无止无休的对抗,真正要对付的是人位上的力量。

    《金刚经》多次提到:“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金刚经怎么恐怖吗?其实惊指的是水天需中的“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惊的时候已经完成了火凤鼎,因为已经出现了马,怖指的是天水讼-山泽损中甫的反行,畏则是山泽损中的持卜之鬼,金刚经不会造成惊怖畏的效果,而是明白了金刚经就不停留在用六的孚乃利用禴中,金刚经是开启金刚道的心要,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简单地说就是放弃了“主人有言”的心,才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和无寿者相,道理很简单,在金刚道上还抱持着主人有言的心住在人位的坎中,自然就是持卜之鬼,有不得不住的理由,最重要的是无四相必须建立在究竟金刚道的心上,而不是解脱金刚道的心,否则就会解脱一切的情,既要无所住,又要无四相,只有兼顾九九归真和九九归一者才能做到,没有建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者只要一回归天位很容易就会急着收摊子,其惟圣人乎!金刚心与金刚道的建立者与坚守者,其惟圣人乎!金刚经是大乘经典,必须从究竟金刚道的高度来契入。

  • 法云地

    菩萨到了法云地就是法王子了,位居补处,即将圆满成佛,所以法云地的意义重大,不过,从力量的角度来看法的出现又涉及到了五的车循环,法是力量的运用,必然经过车循环的积累过程,所以在力量中法的地位并不高,而且带有利用刑人用说桎楛的性质,所以《尚书·吕刑》为法所作的定义是“惟作五虐之刑曰法。▪这是惟入于林中,在火山旅中发生的事情,所以涉及到云,云指的是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云出现的时候是在火山旅-艮为山中,积雷成丹的力量入密,这是雷火丰的力量发展到了雷山小过,再进入到风天小畜-水天需时,意味着再度进入到用六中,所以再度出现了车循环,所以在十地中谈到神通。

    事实上菩萨在第三地就证得五神通,在西游记中搬运车迟三十三难之后就进入到大显神通的大赌输赢三十四难中,可以知道神通来自车循环的积累,法云地的神通指的是神足通,华严经对神足通的描述是:“五种神通者,谓此菩萨的无量神通力,能动大地,以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或隐或显。石壁山障所住无碍,犹如虚空,于虚空中跏趺而去,同于飞鸟。入地入水,履水如地。身出烟焰如大火聚,复雨于水犹如大云,三千大千世界劫火炽然,其水能灭。日月在空,有大威力,而能以手扪摸摩触。其身自在乃至梵世,是为神足通。”十地菩萨不但能自在说法,而且能遍法界而现神通,现身说法,“现种种身”,就是神足通的表现,“以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实际上法云谈的是神足通,而神足通的出现自然意味着车循环的复出,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中的旋是火山旅旗帜与足的结合,旅中两个前后相随的万被足所取代,有了足就有车循环,这就是《诗经·小雅·黄鸟》中的:“言旋言归,复我邦族。”,意味着天泽履-雷泽归妹的輹循环中的车被启动了。

    十地是智波罗蜜多增胜,也有偏胜之说,都是强调智波罗蜜多在十地中超越了其他的修行,智是知日,知是“知临,大君之宜,吉”,知临是天位的大的反行,知临会产生宜的效果,火泽睽-山泽损的力量会形成车循环,所以智中有日,日的出现也说明了车循环的存在,但是结果是吉的,因为火天大有的力量可以产生顶天功德,所以天位的大和人位的大在人位的艮中相会,进入到密云不雨中,雨是火天大有的自我加持发展到了山天大畜的程度,所以力量非常大,可以打造金刚不坏身,抵消了车循环的负面效果,而且将如的力量将火山旅向上推送到鸟焚其巢的高度,形成了力量上的真如,也将山地剥发展到了另外一个高度,不过,智波罗蜜多在运用法和云时必然面临一种抉择,产生了是否继续往究竟金刚道迈进的抉择,只要有车循环的踪影,即使再有智慧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虚弱,法和云就不可能并存,决心进入究竟金刚道就变成了密云地,佛的十力都涉及到智力,而“知定态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实际上就是明白车循环中的萃如嗟如,而“知种种胜解智力”就是知道如何完成雷水解并且转入火雷筮盍以建立人位的震中的胜,“菩萨知一切法真实,知一切如来力,普觉悟法界门,是名智波罗蜜”,对于金刚道上的菩萨已经不存在法界门的问题,否则就登不上金刚道,如果不懂易经,那么这个法界门就变得虚无缥缈不可及,再往高一点谈,成佛也在力量中,否则就不需要十种如来力了,如来力也在易经的范畴中,从易经的角度来认识佛的十力才能真正地符合力量之道。

    从成佛的角度来看,法云地中的车循环并不可取,因为足以破坏金刚不坏身的成果,力量是成佛的根本,力量的品质不能损坏,尤其在法云地中“菩萨静虑度得以增胜,能极为善巧地了知善慧诸谛的微妙体性”,这在车循环中是不可能的,静虑是坐禅时住心于一境,冥想妙理,可以涤除杂念,也可以静心思考,冥想妙理,车循环与静虑不相容,车循环不是禅定,处于三星在户的状态,十地的最高境界是“十地满心,名金刚喻定。因此位的定力能破一切烦恼,犹如金刚之能摧一切物,故名金刚喻定,又称为金刚三昧金刚心”,金刚喻定既是禅定就必须完成三星在天,才有禅,金刚喻定是在完成了“冥豫成,有渝”时,才达到的境界,只有在直的力量中才能出现,在车循环中是没有金刚喻定的,所要解脱的是发起大神通智障,而不是陷入大神通智障中,车循环就是大神通智障。

    法云的出现实际上结束了金刚道,从天泽履-雷泽归妹的輹循环中重新进入到了天水讼-山泽损的车循环中,如果不在金刚道上证得金刚心,又如何能称为金刚心?唯一的功能是让“诸菩萨速能发起出世无分别不住流转寂灭道所摄慧波罗蜜多”,不住流转是车循环的表徵,寂灭道所摄慧波罗蜜多是小乘的出世心法,就结束了金刚道,小乘最后只能成四果罗汉——阿罗汉,无法究竟成佛,关键就在于没有摆脱习坎,才会在金刚道上重新入于坎窞,法云地是大乘与小乘的告别地,小乘已经完成了解脱,大乘则继续前行,二地至十地都在修道位中,到了十地只是完成“解脱金刚道”,十地之后才是究竟位,进入“究竟金刚道”,还是在力量中,中华文化中以易经为基础的信息非常直白,不会转弯抹角,不存在误区,目的在帮助后人完成理想,理想的丧失往往是因为无法突破力量的陷阱,认识力量可以延伸理想,距离成佛只有一步之遥了。

  • 善慧地

    从第八地开始,一直到异熟空,都在金刚道中,金刚道还在力量中,所以还是可以从善慧地的名相中认识力量,善是天风姤中的力量,羊在天位的艮中如如不动,羊底下是两个天位的大的反行入口,这样的反行入口是吉的,好的,经历了山风蛊-艮为山,没有方,只有雨,雨是火天大有的自我加持到了只剩下天位的艮的地步,所以可以打造金刚不坏身,天位的大在火天大有的力量之下反行,火天大有的自我加持可以产生自动的顶天功德,天位的大在天地间上下,所以《玉篇》的定义是大也,天位的大反行之后就进入到了山天大畜,所以良也,佳也,《礼・学记》:“相观而善之谓摩”,意味着善中具有风火家人的摩,可以形成天火同人-天山遁,完成相观,期间已经完成了中行,从风泽中孚而来,所以带着麻,再重新打造的人位就是火泽睽-山泽损中的金刚道,金刚道是成佛的必经过程,这一个名相确保了金刚不坏的百年身,非常坚定不移的一个名相,金刚道中必然有一个善士,善于任运的士,帝乙归妹以祉元吉的士,而且回天之后就不涉大川的士,所以金刚道是天泽履-雷泽归妹的輹循环中的兑。

    什么是慧?《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周子是山水蒙,周是夯具和舟,周的反行发展到了子出现的时候就进入到了山水蒙,山水蒙在用说桎楛的时候进入到了车循环,就会形成兄,兄是丹人,也就是车循环中的人,这样的人就没有慧,因为丹反覆地甘临之后,不断地既忧之,就没有慧可言,禅定第三禅五支中的“慧支”,谓调心而离贪着,贪就会引发火水未济中将贝的力量用于车循环,所以间接地说明车循环中没有慧,《伤寒论》中谈到“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身冷若冰是恒寒若的表现,意味着车循环已经发展到了急的程度,自然眼睛不慧,语言不休也是急的表现,在善慧地中已经没有了车循环,已经“不被相、用、烦恼等所动”,所以已经具备了长养慧力的条件。

    唯识对善慧地的定义是“菩萨至此位,成就微妙四无碍辩,普遍十方,善说法门”,这要从两个不同的层次来看四无碍智,从意识的层次来看四无碍智是九九归一时示与一切众生的准备功夫,从力量的角度来看四无碍智是力量的境界,无碍的碍是石疑,疑是雷火丰的往得疑疾的向上推送的力量,向上推送的时候不受到障碍,没有火凤鼎,没有车循环,也就是没有孚乃利用禴,自然就没有迟疑,将旅于处的微处推送到系用徽纆的徽处,意味着完成了系遁,再进入到唯用震为雷的妙中,所以谓之微妙,四是二与八反行入口,在其羽可用为仪的心法之下进入到了水天需中的义,所以义无碍,

    唯识对善慧地的定义是“菩萨至此位,成就微妙四无碍辩,普遍十方,善说法门”,这要从两个不同的层次来看四无碍智,从意识的层次来看四无碍智是九九归一时示与一切众生的准备功夫,从力量的角度来看四无碍智是力量的境界,当前对四无碍辩的认识都着重于善慧地的效果而言,在教法、义理、言语和表达上的无碍,佛门已经有非常完备的阐释了,既然在十波罗蜜中,此地菩萨以力波罗蜜为最胜,所以还是应该从第九地的殊胜处着眼,专谈力量,无碍的碍是石疑,疑是雷火丰的往得疑疾的向上推送的力量,向上推送的时候不受到障碍,没有火凤鼎,没有车循环,也就是没有孚乃利用禴,自然就没有迟疑,将旅于处的微处推送到系用徽纆的徽处,意味着完成了系遁,再进入到唯用震为雷的妙中,所以谓之微妙,到了第九次从,已经到了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中的“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的层次,狼是天位的大与人位的大结合成为伏戎于莽中的犬,在艮为山时出现了“良马逐”,这句话没有贬义,但凡能够走到第九层次,就不可能在力量上出现任何的障碍,完全可以谓之巧辩,这是妙而无方之谓神的呈现。

    四无碍智的四是二与八反行入口,在其羽可用为仪的心法之下进入到了水天需中的义,所以先有义无碍,义是用六的根本,没有义,怎么谈法?法中的去专指盍中的去,人位的震被用作用拯马壮或是已事遄往,法无碍是没有去,就没有用拯马壮或是已事遄往,自然就没有车循环,辞无碍,是乱和辛的结合,乱是水火既济的初吉发展到了泽天夬的时候就终乱了,就进入到了萃如嗟如中了,辛是泽水困,乱的时候就困于金车了,辞无碍是没有泽地萃,没有泽水困,辩无碍是天位的大的反行入口带来了泽水困,而且还是两个,困于金车的同时,也会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意识就如入幽谷,就无法发挥意识上的四无碍智,所以对于普遍十方的善说法门而言是最要不得的事情,乐说无碍是没有乐,也没有说,乐是进入到王用享于帝前的两种用行师,乐可以代表孚乃利用禴,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孚乃利用禴了,而且也没有利用刑人用说桎楛的说,只有“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的善说,普遍十方是山泽损中的力量,善说法门是风火家人-天山遁中的回天之门,山泽损无法直接回到正门,必须完成山火贲-雷泽归妹之间的转换,才能进入回天之门,这两个力量被放在这里,很显然有强调的目的,当然,意识上具有四无碍智,就可以普遍十方随着顺众生根器而乐说无碍,这是善说法门,不过,那一种重要?力量是根本,错了一点就进不去回天之门,都是千年的狐狸,哪一个不在教法、义理、言语和表达上无碍?如果这是九地的内容,那么前面的积累就可以省略了。

    四无碍辩有大小乘的区别,不在教义上,而在有无上,有谓大小乘皆具,这是从力量的角度来看,大小乘的四无碍辩没有任何的分别,另一说谓大乘有、小乘无,即《涅盘经》所谓的“声闻、缘觉无四无碍。”这就是从智慧的角度来看,以自我解脱为目的的小乘不可能无中生有,突然就具足示与一切众生所需要的意识成就,所以说只有利根阿罗汉具备四无碍辩,但是小乘一定很不服气,明明是小乘的教义,为什么到了涅槃经的高度时却没有了?关键就在于不是为了九九归一而准备的,小乘没有发展到九九归真的高度,即使高寿,这个时候也用不上,这就是善慧地的微妙处,所以唯识特别注明是成就“微妙”四无碍辩,已经不同于小乘的四无碍辩了,如果不发展到九九归真的高度,并且达到善慧的境界,那么意识就无法真正地高妙,圣人的一字一词都在护庇无量众生,精确而巧妙的用字可以跨时空地引导力量的发展,让四无碍辩发展到微妙的层次,才能“修习如来智慧” 和“修力无畏不共法”,力无畏不共法犹言不变异法,完全在直的力量中无畏生发,刚克的力量用在直中就是力无畏,力无畏是因为“善刀而藏之”,这是金刚道的基础,在这样强大的力量中如果不回到真人之位,如何“修习如来智慧”?从这样的角度来认识舍尔灵龟和观我朵颐,就可以进一步地认识九九归真和九九归一,否则都只是遥远的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