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易经密码2022

  •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象传对风火家人的卦辞所作的补充是:“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言有物”的言是天位的大的反行入口,就开始了孚乃利用禴,孚乃利用禴的终极产物就是物,用拯马壮时的马已经成为“蓄牝牛”,意味着震为雷已经进入到了坤地中,就“勿用”了,所以物是坤地中的勿用之牛,到了这一步心已经“无所往”了,而可以迎来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风火家人中的严君指的是震为雷,因为此时震为雷已经脱离了孚乃利用禴,已经蜕变成为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

    序卦传是专门谈物的一传,最大的特点是专门谈物的不可性,其中谈了28次物,就有18次不可,这是因为物是心,心一直在变化中,到了不能变化的一刻就成为物,“言有物”时已经结束了孚乃利用禴,而到了可以见道、安道和得道的时候了,而风火家人中的物是见道的必要条件,没有了心才能“法无我”,没有了我才能“人无我”,我和我的心都升华了,才能见道、安道和得道,而转折点在物,“心行灭处,言语道断”,才能进入到君子和圣人的境界。

    “言有物”的目的在有果,“善有果而已”,“言有物”时完成了善复才能有果,“不敢以取强”指的是不敢为天下先,意味着无为了,无为才能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所以“不敢以取强”就是“守柔曰强”,反而可以在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中进入到天山遁-天地否。

    “言有物”与“言有序”遥相呼应,“言有序”是天位的大在反行入口之后在风泽中孚的力量中恢复了中正,而艮止了人位的艮中的众甫和孚乃利用禴的一切法,所以所以“言有序”属于法的范畴,序中的予和与同义,指的是风火家人与山火贲的相与为一,意味着完成了婚媾,就具备了见道的条件,“艮其辅,言有序”发展到了“咸其辅颊舌”时就得一了;而“言有物”则是安道时在泽风大过-泽水困中发展出了万物,所以“言有物”是义,从法到义,从“言有序”提升到“言有物”,才能有果,所以必须完成真善美,在从“归妹愆期”的法中进入到“迟归有时”的真中,再于完成了善复之后进入到夬履中,就进入到了美中,所以善复为妖属于美的范畴,唯有“见群龙无首吉”才会真正地有果,因为没有了自,才能避免“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行有恒”是士的行有恒,在孚乃利用禴中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都属于恒的范畴,恒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所形成的变化,就在分别对待中,恒虽然来自于雷火丰,但是发展到了离为火时就进入到了交错的力量中,而开始了孚乃利用禴,就会进入到车循环的法中,所以士的行有恒的目的是为了从法入律,师出以律就会形成坎为水、山水蒙、风水涣中的一切法,“三者不可致诘”,也就是天位的大的反行入口所产生的“有言”无法达到吉的境界,所以必须混而为一成为泽水困,让有言发展到物,就彻底地结束了孚乃利用禴,才脱离了法的范畴而进入到律中,到了“心行灭处言语道断”时,无文字说了,就入律了,入律在无为中,简单地说就在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中获一切德藏三昧,所以行有恒真正的目的是“贵食母”,在无为和三昧中将人位的艮中的众甫完成时归,就归而逋了,进而完成全归,道德经第二十章-第二十二章,谈的就是从有言发展到了“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时就不落言诠而入律了,因为坤为地-地雷复是一切力量的根源,所以此时就“获一切德藏三昧”,而“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

    士的“行有恒”必须以见道、安道、得道为理想,如果以进入到水雷屯为目标,而“益之用凶事”,造成了十朋之龟堵塞在人位的艮中,并且形成了干父之蛊和干母之蛊,那么就造成了“失律”的结果,行有恒不是力量的最高境界,见道之后进入到安道中的目的就是基于“立心勿恒”,因为有恒就有至,就会进入到车循环和山地剥中,所以必须在有渝的心法之下从玄同的高度进入到玄德中,才能长视久安,所以行有恒是过程不是目的,“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和“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才是士在入律时的成就。

  • 风火家人

    彖传对风火家人的卦辞的补充是:“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中的女指的是人位的离,正位指的是天位的兑,“女正位乎内”指的是人位的离在“比之自内”之后成为坤地,“比之自内”是完成人位的艮的众甫之间的合的力量,例如:人位的离和坎中子之合,就成为好遁,天位的大和人位的大之合就成为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小二之合,就成为禁乱止暴的示,婴儿姹女之合就可以得一,最重要的当然是三星之合,就打破了孚乃利用禴的三才阵势,这一些众甫都一起在风火家人的力量中通过回天之门而完成了时归。

    “男正位乎外”中的男指的是泽雷随,男是“外比之”时发展到了“冥豫成”之后的产物,没有丹成就没有男性的力量,见道的一大意义就是进入到纯阳的境界,“外比之”是完成去车循环化,也就是完成老子口中的“去彼取此”,完成了告公用圭的转变之后就没有了车循环和山地剥,“冥豫成”之后在在“有渝”的心法进入到“官有渝”时才有的产物,所以“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要能够进入到泽山咸中才有真正的婴儿姹女相会,冥豫成的时候就“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了,”“男女正”说明了已经完成了见道,并且在“失道而后德”时就进入到了玄德的安道中,“失德而后仁”时就进入到泽雷随中,而在结束了泽雷随之后就“失仁而后义”。

    “失仁而后义”就是鬼谷子口中的守义,离为火的力量非常复杂,只是力量的崛起,不是力量的最高境界,所以必须“守义”,“守义”是人位的震被用于“守以人义”,“守义”的意义是“守家以义”和“守国以道”,守义时就从泽雷随演变成为泽风大过,泽风大过中的泽水困可以在于臲卼时迎来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所以可以“守家以义”,在泽风大过中“治大国如烹小鲜”,既可以保全天位的大和震为雷,同时也可以人人位的大中的鱼也一起通过回天之门,让告公用圭的力量能够成为天道的力量,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这就是“守国以道”,所以谓之“天地之大义也”。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风火家人从风泽中孚而来,风泽中孚是孚乃利用禴在完成了中行之后的时归之力,因为在有疾的影响之下,所以只能发展到四时之见,还在“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中,当风泽中孚化火之后进入到风火家人,就改变了格局,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父母之力,摆脱了火地晋的失得勿恤的心法,而可以在父母之力中发展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高度,已经进入到了“时见曰会,殷见曰同。”中,所以可以在风火家人-天火同人中发展到玄同的境界,这个时候的严君已经从“太上,下知有之”的身份进入到夬履中的“亲而誉之”的玄德中,已经“王假有家”了,豚鱼已经各有归属,而且已经从风泽中孚中的“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进入到了风火家人的“交相爱”中,“交相爱”是泽山咸所产生的效果,而“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解决了“身为大患”的问题,因为已经进入到了安道中,没有了至临所带来的车循环和山地剥,而可以“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父父”说明了人位的震没有用于“利己”,就没有了“父死,有子”,而转入到“有厉”,成为顶天功德,从“利己”转变成为“有厉”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一念之间就消陨了孚乃利用禴中的三才阵势,就不会进入到齐乎巽中。

    “子子”指的是结束了“妇子嘻嘻,失家节也”的局面,也就是坎中子已经离开了人位的坎中,随着小和二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就没有了车循环的立足之地,就没有了“系小子,失丈夫”的问题。

    “兄兄”是中行之后的震为雷在地山谦的“劳谦”中离开了人位的艮中,进入到了雷地豫的由豫中,兄是长子,就完成了“长子帅师”,长子带着用行师的力量归藏于天,“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时震为雷就进入到了人位的震中,从泽雷随进入到水雷屯中。

    “弟弟”指的是“弟子舆尸”的下士,士一旦离开了天位的坎中,就会逐渐发展成为刀,而造成山地剥,所以具有“弟子舆尸”的效果,因为长子帅师时已经带着用行师的力量一起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并且发展到上士的高度,所以就没有了“弟子舆尸”的问题。

    “夫夫”中的夫是大,大在山泽损中是金夫,在泽山咸中“利见大人”时就完成了大人虎变,再进一步地发展到五气朝元时就有了元夫,元夫就是夫夫的境界。

    “妇妇”指的是“女子贞不字”的时候在“归妹愆期”中,这个时候还是女子,也就是人位的离和坎中子,“十年乃字”的时候才进入到“迟归有时”中,就在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和祝福中完成了婚礼,进入到风火家人中时就成为雷风恒的“妇人吉”的妇人。

    风火家人发展到坤地的时候完成了“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在风地观中完成了每一个角色的正位,这个时候就脱离了孚乃利用禴,并且完成了见道,有了道,就家道正了,风火家人-天火同人-天山遁-天地否是见道过程,人位上没有了女,就可以进入到泽雷随的贞吉中,后面的录已经在安道中,越来越简单,所以这个时候就因为完成了“正家”而见道,就进入到了安道-得道的过程,所以“天下定矣。”

  • 先王以建万国 亲诸侯 

    象传对水地比的卦辞所作的补充是:“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地上有水,比”是“有孚比之”的结果,此时处于孚乃利用禴中,在来反时造成了“比之匪人”,匪人指的是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被用于“来反”,发展到了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以至于造成了“匪躬”,人位的艮就成为了坤地,意味着达到了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水地比就结束了“比之自内”,而进入到了“外比之”的阶段,外比之在由豫中,比之无首时已经冥豫成,这个时候就见道了,随后在“有渝”的心法之下进入到“夬履”中,就进入到了“见群龙无首吉”的安道阶段。

    “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中的先王是从“比之无首”的安道的角度回顾孚乃利用禴中的先王,象传一直环绕在君子之道中,其中有五十三卦谈的都是君子,只有当地雷复出现的时候,进入到雷地豫、风地观、火雷噬盍、天雷无妄时才回顾先王的成就,“王用三驱”时先王藉着坎为水、山水蒙和风水涣三种车循环“建万国”,在“建万国”时最重要的成就是完成了见道的基础,见道之后才能“亲诸侯”。

    建是“师出以律”所形成的结果,入律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必须经历风水涣-坎为水-山水蒙中化解刚强,得一之后于袭常时在雷山小过中经历“大师克相遇”所产生的各种境界,最后就可以袭明了,就可以在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中自动完成天山遁-天地否,此时就得道了,就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唯用震为雷中。

    建万国就是水地比的“比之自内”的阶段,告公用圭被用于山地剥,到了“善建者不拔”的时候,也就是人位的震不会被用于用拯马壮,就不会进入到车循环,也就不会造成山地剥,于是就具备了见道的基本要件,天位的大和震为雷所组成的羊不被破坏,告公用圭的力量完整时,才能基本顶天功德,就可以进入到泽山咸中,而可以“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并且还可以一举完成天山遁-天地否。

    “比之自内”时是“建万国”时期,这是以上厚下的发生而完成了山地剥,而造成了“小人勿用”,这个时候先王亲力亲为于“用行师”,相对而言就疏于亲近诸侯了,所以得一之后还必须进入到君子之道中“亲诸侯”,这就是天地否的“内小人而外君子。”

    诸侯是得胜之后分封的列国,必须在五气朝元时将力量发展到了天山遁-天地否,进入到了胜中,见道了,才有诸侯,所以必须完成第一类的亲,也就是婚媾,将风泽中孚-风火家人与山火贲结合在一起,在“见小曰明,守柔曰强”时共同发展到了天位的艮中,才有了诸侯,这是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时完成了“去彼取此”,改变了告公用圭的性质,才完成的“正复为奇”,这是“大小”的运用,大变成了舟,在小的驾驶之下完成天山遁-天地否,就完成了“见小曰明”,守柔曰强是因为藉用白茅中的白是震为雷,此时已经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与“拔茅茹”的茅结合成为柔,只要能够“谨其守”,也就是不再用火,就可以迎来地雷复的力量,就完成了“守柔曰强”。

    第二类的亲是父母,也就是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也就是在归妹愆期之后进入到了迟归有时,在父母之力中完成了善复,再进入到夬履中,进入到了“善复为妖”,在“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中亲诸侯,这是“多少”的运用,“需于沙”中的小在小有言的车循环中运用着二,这个时候以示的方式进入到了火山旅中,子亦随之,就发挥了禁暴止乱的作用,而可以在地雷复的力量中发展到“鸟焚其巢”的高度。

    《西游记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中谈到行者在僧人中“认亲”,为什么要“认亲”?目的是进入到雷泽归妹中,才能完成风泽中孚与山火贲的婚媾,打破“视而不见”的障碍,其中涉及到“度脊关”,也就是打通夹脊关,仙经称之为“添油接命法”、“伏气法”,完成婚媾就可以打破风泽中孚的有疾,而将力量发展到天位的艮中,就完成了“添油接命”,而从“归妹愆期”进入到“迟归有时”就完成了“伏气”,于是就完成了五气朝元,五气指的是志、思、神、心、德,也就是将告公用圭和震为雷的力量全部归藏于天,而且直抵天位的艮中,五气朝元时就有了元神和胎息,与此同时就可以将“道之华”所产生的有它推送到天位的艮中,完成了推送到-天地否,这是夹脊穴又称为华佗夹脊穴的原因,打通夹脊关的最大意义就是“凝元神,销识神 ”,清凉只是次要的效果。

  • 君子以经纶

    象传对水雷屯的卦辞所作的补充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君子以经纶中的经是法,也就是在坎为水-山水蒙-风水涣的一切法中,经中有“大小多少”所形成的难,“大小”出现在山泽损的大所形成的车循环中,在山火贲中完成回天,“多少”发生在小有言的车循环中,则在风泽中孚-风火家人中回天,所以必须“报怨以德”,从“归妹愆期”进入到“迟归有时”中,就可以在完成五气朝元而得一之后进入到纶中。

    五气朝元之后孚乃利用禴中的示就完成了“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视,天位的艮中有了元神,而孚乃利用禴的禴中就没有了示,并且三星也在“由豫”时完成了三星在天,禴就没有了品,品是齐,指的是齐乎巽,这个时候禴就成为仑,由于玄德中还有玄,所以还有糸,所以孚乃利用禴在见道之后基本上已经出现了质变,因为已经不再是吾在负责完成渡舟的任务,也就是完成天山遁,而是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在完成天山遁-天地否。

    五气朝元之后就有了元神,在完成了天山遁的一刹那,“无有入无间”,在没有间隔中就得一了,这个时候就完成了经,而进入到了纶中,纶是治理好的丝,这个时候就“袭常”了,一旦完成了五气朝元,进入到了天地否,就“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而可以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这个时候的天地之道就在玄德的纲纶中。

    《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诚是已经完成了“冥豫成”者,已经得一了,所以能够从玄同的见道进入到玄德中的安道中,泽雷随-水雷屯是安道的首站,“失道而后德”就从乾为天进入到了泽天夬,就进入到了安道中,“失德而后仁”就从天地否进入到了泽雷随-水雷屯,为得道而“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到了“失仁而后义”时进入到泽风大过中,在泽水困中“经纶天下之大经”,在泽地萃中“立天下之大本”,发展到了“知天地之化育”就完成了“袭明”,就是得道者,不是得一者不能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也谈不上经纶。

    水雷屯中两度谈到“婚媾”,“婚媾”说明了已经从“归妹愆期”进入到了“迟归有时”,就必须借助火泽睽的“匪寇”所建立的至临进入到天地否中,而“婚媾”则是完成天地否的关键,至临中有山天大畜的背景力量,山天大畜中有风火家人和山火贲的力量,山天大畜的“豮豕之牙”就是婚媾的成果,豮是山火贲中的野猪,豕是风火家人的家猪,两种力量必须藉着“婚媾”混而为一,“婚媾”的意义在于打破天位的巽的“视而不见”的限制,才能完成五气朝元,“婚媾”是婴儿姹女相会之后在泽山咸中育阳,经过了育阳之后才能生出一,经过“婚媾”才能将“大小多少”都归藏于天,才能突破六地难胜地中的难。

    水雷屯的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被用于“藉用白茅”,就完成了告公用圭的归藏于天,进入到泽山咸中,前提是“义无逼迫”,也就是在泽风大过中没有山地剥,目的是保全羊,羊是天位的大和震为雷,保全了羊才能完成归藏于天,并且在“婚媾”时将天位的巽转化为天位的艮,才能进一步地在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中完成远复,就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这个时候就完成了五气朝元,结束了一切法中的经,于是就具备了“弥纶天地之道”的基本条件。

    老子藉着道德经第四十三章指点五气朝元的秘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因为五气朝元是藉着地雷复完成上举,从于臲卼时的无有发展到天山遁与得一的无间,这个时候吾必须保持无为,士必须抱持着“往厉必戒”的原则,不可“饮食衎衎”,也就是避免有为,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为就会造成“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以至于“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所以经发展到了这一步就必须无为,不可以再有山地剥。

  • 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象传对水火既济所作的补充是:“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水火既济从水泽节而来,所以继承了水泽节的“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的特性,也就是藉着“制数度和议德行”将“大小多少”归藏到天山遁-天地否中,而完成“见小曰明,守柔曰强。”和“用其光,复归其明”,就可以“无遗身殃,是为袭常。”而且水火既济从火水未济中来,所以水火既济也承袭了火水未济的“君子慎辨物居方”。

    未济指的是“未宁”,所以还没有完成齐乎巽,还在孚乃利用禴中,“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中的味指的就是火水未济,以及在火地晋的激发之下从火水未济发展成为火泽睽-山泽损,所以还在“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的说中,说用的是人位的震,就会造成“空往而实来”,没有办法形成物,所以必须用到辞,辞指的是泽水困,这个过程就是“辨物”,才能进入到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中,为此必须脱离齐乎巽,进入到雷山小过的人位的艮中,这个时候就在“弗过防之,从或戕之”的“居方”中,发展到了“于臲卼”时才能在地雷复的力量中发展到泽山咸的“居吉”中,“居方”是进入到“居吉”的必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此时心在雷泽归妹-雷山小过的真中,必须做到“往厉必戒”,所以必须慎,必须慎“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才能完成善复,进入到天山遁-天地否中。

    道德经第十三章是专门谈思患预防的一章,患的根源在“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宠辱若惊”是山地剥所造成的结果,告公用圭是龙,“以宫人宠”的时候龙在凵中,而辱是辰被人位的坎中的士所持住,就无法完成振恒,此时不仅没有了人位的离,同时也就没有了天位的离,既济是已经在孚乃利用禴中完成了齐乎巽,结果不仅消陨了离为火的动能,而且障碍了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吾所以有大患是因为吾有身,吾是风泽中孚中的渡者,这个时候告公用圭已经成为五,五是舟,即将载着口完成天山遁-天地否,吾在人位的艮中时是有身的,吾到了天位的艮中时就无身了,这个时候十朋之龟所造成的患也已经被渡到了天位的艮中,所以吾有何患?这个时候已经发展到了“玄同”,就可以成为“天下贵”,所以“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贵贱是孚乃利用禴中的内容,还在风泽中孚的“正复为奇”中,这个时候渡的是口,只能“寄天下”,而爱是受心,受是舟,心是用拯马壮之后的震为雷,将心渡到了天位的震中,这个时候在“善复为妖”中,渡的是心,没有了心才可以“托天下”。

    思的时候告公用圭陷于口中,以至于何思何虑,根本谈不上思虑,患是心所造成的中行,而且是成串的中行,串即毌(贯),也就是贯鱼,鱼被串起来是山地剥的结果,造成了“以宫人宠”,以至于“宠辱若惊”,龙的力量受到了完全的限制,所以必须“制数度”,“制数度”的对象是口和心,口的存在会形成人位的离,就会产生车循环和山地剥,心的存在会障碍坤为地-地雷复,所以两者都必须归藏于天,才能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唯用震为雷。

    预是言有序中的预进入到人位的艮中,干预巽为风的“频巽”中的页,页是六完全包裹住的目,六是玄,这个时候已经完成了“艮其辅,以中正也。”中正是中行之后完成了“正复为奇”,于是就完成了玄同,再进入到了玄德中,此时已经在五气朝元的时候完成了“咸其辅颊舌”,进入到玄德时还是艮止了车循环和众甫,所以可以在“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的时候进入到泽雷随中,之后在“失仁而后义”的时候进入到泽风大过,这个时候已经进入到了巽为风的“后庚三日”中,泽风大过中有泽水困和泽山咸,要避免泽水困中的乱,才能进入到泽山咸,表现以“有序”对治乱丝,因为泽水困的辞是“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必须“豫兮若冬涉川”,如履薄冰,如同祭祀般地严谨。

    防是藉着地雷复的力量将方归藏于天,方指的是车循环的来反所造成的山地剥,所以防的是车循环和山地剥,这是进入到圣人之道的关键所在,防是“往厉必戒”,在雷山小过中往厉就会造成“夫妻反目”,就会造成山地剥,就会进入到风泽中孚的四时之见中,以至于无法在地山谦的劳谦中发展到雷地豫的由豫中,而完成善复,所以必须“弗过防之”。

    水火既济因为从坎为水、山水蒙和风水涣的车循环中而来,经历了“大小多少”之后“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所以“终日戒,有所疑也。”所以必须“制数度”,才能在冥中向上发展的时候做到“勿疑”,而且必须“往厉必戒”,实际上是避免“食税之多”所造成的饥、“上之有为”所造成的难和“求生之厚”所造成的死,所以必须“报怨以德”而“议德行”。

    “议德行”是从玄同进入到玄德中,而进入到了泽风大过中,因为没有了自,而可以免于至临,而免于车循环和山地剥,所以“见群龙无首吉”,而且玄德在德的力量中能够做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就是“无以生为者”,“无以生为者”的意义比孚乃利用禴中的“贵生者”要重要多了,因为可以避免造成险和难,所以“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君子以制数度 议德行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泽上有水,说明了水泽节还在“归妹愆期”的水中行中,已经在练气还神的范畴,并且已经在小有言的过程中发展到了“不出门庭”和“不出户庭”的阶段,“不出门庭”是因为“失时极也”,到了必须时归的极限了,而“不出户庭”则是“知通塞也”,到了“出门交有功”的时候,必须从交的力量中进入到直的力量中,不再进入到火水未济和火天大有的饮食中,杂卦传将节从节制的层次提升到“节止也”的高度,所以节饮食不只是节制饮食,实际上是完全止住了饮食,就没有了车循环和山地剥,意味着没有了干父之蛊和干母之蛊,就可以得到父母之力而完成“迟归有时”,士出门之后就可以完成“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士就止于天位的坎中,于是士就不再“不利即戎”,就“不自伐,故有功”了,这个时候才达到了“节止也”的境界。

    制数度的原因是因为在完成了“用缶”之后,就在风泽中孚的力量完成四时之见,就无法见道、安道和得道,所以此时必须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制数度还在“正复为奇”中,需要不断地考虑用火,以及“忤合之道”,也就是藉着“用缶”达到控制的目的,所以“圣人因而为之虑”,“议德行”的时候已经在“善复为妖”中,而且从有言发展到了“失仁而后义”的阶段,已经从泽雷随的仁中进入到了泽风大过的义中,这个时候已经在“迟归有时”中,已经不在权衡度数中,不需要继续度权量能以决定是否继续运用“忤合之道”,只需要从“袭常”发展到“袭明”而进入到进入到道中,只需要考虑在直的力量中的行,所以“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什么是制数度?制数度中的数是“比之自内”和“外比之”的道数,“比之自内”是士行于水天需中,在“归妹愆期”中,用的是告公用圭的大,所以属于“大衍之数”的范畴,“外比之”是士从人位的艮发展到天位的坎中,而进入到天山遁-天地否,所以属于“天地之数”的范畴,道数之用在“明于理”,也就是通达告公用圭的运用。

    数是用来控制车循环中的五火之变,五火之变指的是:火人、火积、火辎、火库和火队,“火人”指的是火山旅;“火积”指的是火天大有,《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积中不败是火天大有的特性,不会因为用拯马壮而进入到车循环中;“火辎”指的是火水未济,辎是载衣物车,前后皆蔽,天水讼-山泽损的车循环在泽地萃的萃如嗟如中循环反复,泽地萃是衣,火水未济是载衣物车;“火库”指的是火泽睽,火泽睽发展到山泽损时就进入到车库,车马兵甲都在山泽损中;“火队”指的是火凤鼎,队是六的首和豕的尾,指的是从水风井发展到山水蒙,中间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而关键在于天位的大的坠,队是坠的本字,天位的大拆分而行,从一到十,排着队纷纷坠落到火凤鼎中;数是士控制着五火,已经“三花聚顶”的时候,已经“失时极也”,就必须完成五气朝元,这个时候必须“有数”,就必须完成“数生称”,称是举,藉着雷水解-火雷噬盍将人位的艮中的众甫举到了天位的艮中,“屡校灭趾”的时候实际上是地雷复的力量在完成举,进入到了天山遁-天地否时就完成了“称生胜”。

    “制数度”的度是在山泽损的“己事遄往-使遄有喜”的时候的度权量能,这个时候正在无将大车中,在无将大车中没有三和小在主持车循环,士在此之前就必须“度于大小,谋于众寡。”以决定到底发展到水雷屯的“或存”中还是发展到天地否的“或亡”中,如果要进入到水雷屯中,那么就需要“忤合之道”,也就是“用缶”,用金刚杵来达到控制的目的,因为是己事遄往,所以这个时候“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度是“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的初始阶段,完成了“冥豫成”而进入到天山遁-天地否时,就完成了五气朝元,此时就得一了,“故万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就结束了制数度,也就是结束了归妹愆期时的孚乃利用禴,而在完成了“迟归有时”之后进入到夬履中,就开始了“议德行”。

  •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象传对艮为山的卦辞所作的补充是:“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兼山的兼是一手抓两禾,天位的田中的禾与和兑的禾,这就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所以兼山指的是劳谦,孔子在系辞中对“劳谦,君子有终,吉。”

    的解释是:“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所以劳谦的意义是将至临敲打到天位,藉以达到“貌思恭”的境界,孔子谈九思的目的是存其位于天,因为位是君子的目标,不是圣人的境界,所以孔子接下来谈的是“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见善是“善复为妖”的境界,完成了“善复为妖”才能进入到圣人的境界,人位的兑中的位构成了进入到天雷无妄的障碍,所以必须存其位于天。

    “道德纯备谓之思”,告公用圭的力量都集中在艮为山的人位的艮中,所以“道德纯备”,已经在容中,也就是泽水困的车循环已经发展到了谷的程度,即将将谷物收纳到谷仓中,唯一能做的是完成“去彼取此”,将告公用圭的力量归藏于天,这个就是“绎理为思”,所以孔子道:“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天位的艮中有了何的时候已经在“何天之衢”中,说明了玄同已经进入到了玄德中,并且在至临时进入到了人位的兑中,人位的兑以朋的身份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时已经在冥中,所以何思何虑?天下有什么好思虑的?必须在冥中完成时归,“同归而殊途”时在“归而逋”中,虽然已经发展到同人的高度,意味着已经可以完成天山遁-天地否,但是还会重新进入到兑为泽的位中,还在“袭常”中,此时还有思虑,只要还有思虑就还在位中;“一致而百虑”时已经在“其邑人三百户”中,到了完成全归的时候了,车循环和众甫都归藏于天了,意味着已经“袭明”了,这个时候就没有思虑了,所以孔子再问一次何思何虑?。

    系辞第一章第二句谈的就是位:“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位是天位的大列于朝廷左右,不是列于人位的震中的朝中,而是人位的兑中,也就是中庭左右,也就是至临到人位的兑中,至临可以形成车循环,却是无咎的,因为“位当也”,当位并不意味着安定,反而成为征伐的力量。

    “位不当”就会造成征凶,至临所形成的大就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就会造成危,危的目的是“安其位”,至临就不会往车循环发展,艮为山的“艮其限,列其夤,薰心”的目的就是完成危,“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时才能完成善复,所以藉着泽水困完成“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为什么“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思不出其位”的时候还在“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也就是在“童观”中,人位的震中的童在“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的时候朋就进入到人位的艮中,造成了“中行,从”,于是就产生了尔和思,因为这个时候道“未光大也”,所以产生了“旅焚其次,丧其童仆”,发展到了“朋亡,得尚于中行”时就可以完成“由豫”,朋就进入到“由豫”中,当士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时,就进入到了泽山咸中,这个时候的泽山咸就修成正果了;此时还关系到“劳谦”,“劳谦”是脱离“出自穴”和“入于穴”的方法,可以造成“君子有终,吉”,而彻底地结束了孚乃利用禴,就可以从“袭常”进入到“袭明”的境界,这个时候就道光大了。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时已经“坐进此道”,在兑为泽中虽然一直“不出其位”,可是已经能够做到老子所说的:“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所思所虑都是在完成“冥豫成”,有渝时进入到夬履中就能够做到“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而能够“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不但没有“求小得”时的罪愆,反而能够成就“天下贵”,这就是道的可贵之处。

  • 君子以果行育德

    象传对山水蒙所作的补充是:“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山下的泉水泉涌而出,泉水是原筮中的力量,山水蒙的原筮元永贞与泽地萃的匪孚元永贞关联在一起,说明了已经经历了萃如嗟如,已经于臲卼了,就在地雷复的力量中,所以涌泉所形成了“利御寇”的力量实际上就是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利御寇”出现在山水蒙和风山渐,说明了士在引导着告公用圭的力量,在“利御寇”的力量中从山水蒙发展到了风山渐,再发展到天山遁-天地否,藉以完成“弱者道之用”,进入到天山遁-天地否中,自此就“上下顺也”。

    果行是士引导着告公用圭完成善复,这个时候地水师和震为雷一起兄弟执矛对日发出击蒙,地水师已经完成了中行,决心完成天地否,而震为雷则是能够将告公用圭推送到天位的力量,兄弟执矛共同击打日所代表的车循环,将车循环击打到天位的艮中,这就是“击蒙”的意义,所以果断行动、贯彻实行。

    果行指的是善复,《道德经》只在第三十章中强调果,这一章属于德经的部分,所以果行还涉及到育德,德是以进入到天地否的天位的艮的道中为宗旨,最终的目标是得道,老子强调:“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善复才能有果,无为才能“守柔曰强”和“心使气曰强”,因为告公用圭的力量都集中在人位的艮中而僵立,强的时候告公用圭就“强立而不反”,以完成自胜为宗旨,也就是以进入到天地否的胜中为目标,就不会进入到来反中,这个时候必须守柔和无为,所以“不敢以取强”,而要进入到胜中就不能僵立,守柔才能“柔弱胜刚强”;果而不得已指的是士的用兵,“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用兵之后必须发展到“咸其辅颊舌”,就进入天地否的胜中;果而勿骄是要有果就不敢以其富贵骄士,也就是不用拯马壮造成高大的马;“果而勿伐”是“善为士者不武”的原因,因为“自伐者无功”,就无法成为嘉遁之坎,就无法完成天山遁-天地否;不自伐自然就可以做到“果而勿矜”,

    矜是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就进入到了火水未济的今中,就无法“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所以“自矜者不长”,不自矜意味着没有了山地剥,这是善复的第一要义,所以放在第一位,为此必须“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以完成“去彼取此”。

    果行是见道之后的安道过程,必须进入到玄德中,才有果行,所以果行的过程虽然在“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中,但是因为完成了善复,避免了“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所以果行带来的成果远超于“用行师”和“益之用凶事”的问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指的是泽水困的“困于石,据于蒺藜”,而“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则指的是天风姤在“含章,有陨自天”时所造成的起凶,凶是十朋之龟所造成的结果,目的是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中,老子之所以提到:“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就是在强调果行的必要性,这是可以避免的事情,尤其是见道之后就可以彻底地改变力量的变化,从玄同进入到玄德就没有了自,就不会有至临,自然也就没有不道早已的问题。

    老子在谈“道之尊,德之贵”的时候谈到“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其中的之指的是我,要能够发展到“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也就是达到“不武”的境界,也就是发展到了“我自然”和“常自然”的层次,就从育德的层次进入到道中,这个时候我就是得一者,就见道了,所以育德的宗旨在让我进入到道中,达到真人的境界,而与天合一。

    风山渐的“妇孕不育”指的是在人位的坎中有孕,有了坎中子,就在孚乃利用禴中,就会因为“鸿渐于陆”时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导致只能在风泽中孚的力量中发展到“有疾”的高度,就无法在泽山咸中育阳,自然也就无法在天位的艮中得一,所以“妇孕不育”的结果是无法得一,原因在于“夫征不复”,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被用于来反,进而导致震为雷陷于凵中,所以必须静待地雷复所产生的利御寇的再生力量。

    经过了养正的过程时才能在泽山咸中“德畜之”,此时玄田都进入到天位的兑中,“道生之”时再进入到天位的艮中而得一,其间经历了“有国之母可以长久”的“长之”,在地雷复发展到了天位的艮中时的“育之”,泽风大过的“过涉灭顶”的“亭之”、火雷噬盍的“遇毒”的“毒之”,山水蒙的“蒙以养正”的“养之”,以及风泽中孚中舟的“五覆五反”的“覆之”;“养之覆之”发生在“正复为奇”中,“亭之毒之”发生在“善复为妖”中;“长之育之”发生在天地否中。

  • 山风蛊

    彖传对山风蛊的卦辞所作的补充的:“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是三星化虫滞留在皿中,皿是凵田,蛊是“大小多少”所共同造成的结果,朴散则为器,器受虫害而为蛊,说明出现了火雷噬盍中的“遇毒”了,告公用圭陷于凵中,形成了渎,就无法继续“告自邑”,也就是就“无所往”了,因为从雷风恒发展到天风姤时已经完成了见道,所以可以进入到火山旅-火泽睽-火雷噬盍中,而可以在地雷复的力量中完成时归。

    “刚上而柔下”的情况只发生在雷风恒和山风蛊时,雷风恒发展到了天风姤时“刚上”是告公用圭从雷风恒发展到了天风姤,“柔下”则是告公用圭在“含章,有陨自天”时进入到人位的巽中,就进入到了水风井-火风鼎的柔克中,当火风鼎的方雨亏悔发展到了雨的时候就进入到了山风蛊。

    雷风恒发展到了天风姤时,此时就在“妇人吉”中,妇是人位的巽,人指的是人位的震,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在“包有鱼”时,产生了顶天功德,告公用圭在顶天功德中自动完成归藏于天,所以“妇人吉”;“夫子凶”则是雷风恒进入到天水讼时,天水讼进入到“渝安贞”时就进入到了泽风大过中,泽风大过时因为进入到泽水困中,所以人位的巽中会出现凶,这就是“夫子制义,从妇凶也”,必须在泽水困中发展到于臲卼时才能在地雷复的力量中完成“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士就止于天位的坎中,就“巽而止”了。

    “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山风蛊位于火风鼎的方雨亏悔的雨中,所以具备了火风鼎的“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元指的是五气朝元,就见道了,就“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了,因为已经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所以进入到“夬履”时,可以直接进入到泽雷随中;亨指的是“王用亨于西山”,王在天位的艮中并没有进入到“夬履”中,这个时候王处于太上的位置,在“圣人亨以享上帝”中,在完成了地风升而进入到夬履时就在泽火革中,而可以“大亨以养圣贤”,山风蛊因为超越了干父之蛊和干母之蛊,完成了善复,并且进入到了“善复为妖”中,已经“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所以“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这是天下的始治,“而天下治也。”

    “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利涉大川是从人位的坎中跨越了环绕人位的艮中的大川进入到了天位的坎中,已经完成了“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的“欲大反小”,以及“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的“欲多反少”两阶段,“大小多少”都已经归藏于天,而“袭常”了,这个时候已经得一了,进入到夬履时得一者带着玄从玄同进入到玄德中,因为在泽天夬中有“自我致戎”的缘故,所以“往有事也”。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甲是含章中的早,甲的反行形成了告公用圭,“先甲三日”发生在水风井-火风鼎的“方雨亏悔”中,“后甲三日”则发生在泽水困的“困于葛藟,于臲卼”中,就可以在坤为地-地雷复的力量中完成归藏于天,所以“九五含章,中正也。”在风水涣、坎为水和山水蒙中都无法完成中正,所以需要后甲三日,三者混而为一成为泽水困,才有中正,意味着已经有国之母可以长久,终则有始指的是孚乃利用禴的有终和“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的始治,这是“含章,有陨自天”所带来的结果,所以是天行也。

    天行表现在乾为天、山风蛊、山地剥、地雷复,也就是说天行是从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所建立的乾为天开始的变化,在孚乃利用禴中历经了山风蛊和山地剥之后迎来了地雷复,结束了孚乃利用禴,就完成了“七日来复”,七是士,日是用拯马壮之后的震为雷,合起来是告公用圭,告公用圭就是天行,天行的结果是地雷复,没有迎来地雷复就不能算是“七日来复”。

  • 君子以振民育德

    象传对于山风蛊的卦辞所作的补充是“: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山风蛊可以产生干父之蛊和干母之蛊的障碍,成为见道最大的阻碍,这个时候负责完成天山遁的小处于“小有晦”的状态,无法发挥渡者的功德,以至于造成了“有它”和“有它不燕”,南来的告公用圭无法北归,所以必须“君子以振民育德”,一旦完成就见道了。

    振指的是雷风恒的“振恒”,辰是龙,指的是告公用圭,告公用圭进入到天位的兑中就是“飞龙在天”,进入到人位的兑中就是“见龙在田”,在告公用圭的力量中完成了“冥升”之后就“袭常”了;振恒时雷风恒发展到了天位的艮时就有了自,就可以进入到离为火的双向加持中,而有了恒,进而形成乾为天,所以振是告公用圭从直的力量中进入到交的力量的关键。

    民是进入到“夬履”中才有的身份,夬履时进入到了君子的世界,君子就是老子口中的玄德,在玄德中发展到天风姤时才有民的出现,振民之后就进入到天风姤中,天风姤是“天地相遇,品物咸章”的时候,“品物咸章”之后就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振民的意义是在在天风姤-天水讼中完成全归,而地泽临则是说民的力量,可以“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所以振民时也要进入到天泽履中。

    振民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天山遁-天地否,为此必须藉着地雷复的力量才能完成善复,不是一蹴可成的事情,必须经过双重的变化才能完成振民,也就是在“五气朝元”中将大小归藏于天,在“冥升”中将多少归藏于天,完成了大小多少的归藏,就“袭常”了。

    第一个层次的变化是在风泽中孚的力量中完成“刚上而柔下”,“刚上而柔下”是雷风恒和山风蛊所特有的力量变化,“刚上”是雷风恒中的告公用圭发展到天风姤,柔下则是天风姤中告公用圭反行时就进入到山风蛊,而火风鼎的“方雨亏悔”发展到了雨的时候就进入到了山风蛊,士从山风蛊的巽中发展到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时,就“巽而止”了,就止于天位的坎中,“巽而止”是因为已经在五气朝元时见道了,得一者带着佛性进入到夬履中,让士受到了节制,从“不利涉大川”发展到“不可涉大川”,见道最大的特性就是“巽而止”。

    这个时候还在“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的阶段,“见小曰明”是小所完成的见,也就是风泽中孚中的四时之见,“守柔曰强”指的是藉着“藉用白茅”发展到了人位的艮中时,这个时候不但要“谨其守”,不令再度发展到山地剥中,而且要“心使气曰强”,而完成五气朝元,五气朝元是“刚上”所完成的成果,首度完成了练气还神,而有了元神,就可以进入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中,就见道了,这个时候就完成了“先甲三日”,这是“袭常”的前奏。

    第二个层次的变化是在地风升的冥升中进行,这个时候在“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中,“用其光”是火水未济的“君子之光”时进入到孚乃利用禴中,之后就在“观国之光”时则完成了“利用宾于王”,而结束了孚乃利用禴,“用其光”一直发展到了泽水困的“于臲卼”,而在“劳谦”中完成“由豫”,发展到了泽山咸的时候士在地雷复的力量中“复归其明”了,因为已经脱离了孚乃利用禴,而且已经完成了在泽水困中的“后甲三日”,所以“无遗身殃”,这个时候就“袭常”了,就“巽而止》了,意味着已经能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而且可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了。

    老子在谈“道之尊,德之贵”的时候谈到“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其中的之指的是我,要能够发展到“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也就是达到“不武”的境界,也就是发展到了“我自然”和“常自然”的层次,就从育德的层次进入到道中,所以育德的宗旨在让我进入到道中,达到真人的境界,而与天合一。

    蛊是三星皆化为虫留在皿中,造成了“有它”,它是蛇,所以希腊神话中满头蛇发的美杜莎代表着山风蛊的力量,因为山风蛊造成了干母之蛊和干父之蛊,阻碍了坤为地-地雷复的父母之力,所以珀耳修斯必须砍下美杜莎的头颅献给智慧女神雅典娜,这个过程就是泽水困的“利用祭祀”,因为必须发展到谷的状态,才能通过玄牝之门,所以必须在泽水困的“利用祭祀”中完成归藏于天,泽水困的“利用祭祀”实际上是在火雷噬盍中完成“噬肤灭鼻”利用祭祀时完成了“劓刖”,劓是完成“其人天且劓”,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已经形成了有厉,成为顶天功德,也就没有了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而刖是割除月,没有了月,说明了已经成为物,此时已经处于“于臲卼”了,万物就可以在地雷复的力量中完成善复,利用祭祀时“劓刖”中的杀牲、“困于赤绂”时进入到泽地萃的衣服,以及山风蛊所产生的器皿都具备了,才可以完成利用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