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
本章谈的是用兵,轻重静燥都是地雷复的用兵,轻重是孚乃利用禴的用兵,静燥则是輹循环中的用兵;帛书版甲本和乙本的主角都是君子,河上公本和王弼注本的主角则都是圣人,从“终日行不离辎重”来看,君子才用辎重,而“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不积就不用辎重,帛书版才正确。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重指的是山泽损,山泽损在告公用圭时形成了田相值,天位的田雨人位的田重叠在一起,而成为车循环的力量之源,人位的震被用在已事遄往,已事遄往与己日乃孚和用拯马壮具有相同的意义,都是将人位的震的力量挹注到天位的震中,区别在于己日乃孚消除了孚乃利用禴,用拯马壮消除了车循环,而已事遄往则可以在来反时成为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的力量,所以地雷复所建立的人位的震是三者的根,拔茅茹的时候连根拔起,让人位的震变成了坎中子,所以进入到车循环的时候还是回到水风井-火风鼎中而成为轻,轻指的是火风鼎,简单地说轻重是孚乃利用禴的用兵,重指的是车循环,轻指的是火风鼎,重是用来分开,轻是用来并列,正因为重为轻根,所以在来反时会将合并在一起的王和臣等同对待,造成了王臣蹇蹇。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静是能够完成归根复命的力量,意味着地雷复能够藉着静来完成善复,静是藉着生和丹的反行完成中行,静的中行之道是乐,乐的过程中以或承其羞保全了羊,并且藉着雷水解-火雷噬盍完成了三星在天,虽然燥的背景力量是鸣谦,鸣谦是可以一直向上推送到天位的艮的力量,名义上鸣谦是人位的离,实际上却是地雷复的力量,所以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中的君子是泽天夬中君子夬夬独行的那一位,也就是离为火中的地雷复,地雷复才能行独复,君子终日行时在车循环中,就不能没有山泽损所提供的辎重,因为山泽损是车循环的力量之源,孙子兵法也在军争篇中谈辎重:“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也就是将全部的辎重都用在车循环中,乃至于无,“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这里的亡指的是天地否的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了,就结束军争了。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荣是将离为火所产生的力量用在乂用三德中,也就是车循环而造成了乂,虽然有太平盛世的景象,车循环虽然可以开启泽雷随-水雷屯,但是因为已经有它,有它不燕了,这里谈的是风泽中孚的“有它不燕”,因为经历了山地剥,所以即使在宴饮时也处于超然状态,这就是老子口中的“微明”状态,微明在军争中,目的不在宴饮上。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老子藉着“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破我执,这个时候不但无法成为道道地地的人,反而以万乘之主的身份置身于车循环中,由于车循环是以人位的震用在车循环,乃至告公用圭时以人位的兑用在山地剥,所以国君去国而行师的时候会有“奈何去社稷”之叹,大夫会有“奈何去宗庙”的之憾,而士则会有“奈何去坟墓”之惑,而且万乘之主去国而行师将会因为用到了山地剥,而令四时之见时无法发展到天位的艮中,无疑是抛弃了天雷无妄的天下;
轻指的是泽地萃中的轻车,轻车与重车的区别是轻车无势,也就是没有告公用圭,轻车为了进入到车循环中而用拯马壮,因而失去了人位的震的根,重车则是山泽损中的车循环,具有告公用圭的威势,这个时候就是《淮南子·原道训》所谓的:“末世之御,虽有轻车良马,劲策利锻,不能与之争先。”
躁则失君是“涣其血去逖出”的结果,意味着在车循环时完成了中行,所以从风水涣进入到了风泽中孚,进入到四时之见,“血去逖出”指的是人位的兑中的血被用在车循环,代表车循环的戎狄完成了出自穴,被搬运到了极北,本应该用静的时候,以乐的心法来完成或承其羞时,可是不但不用静,反而躁动离位了,再度进入到了车循环而运用了获匪其丑,震为雷就会陷于凵中,发展到“于臲卼”的程度,而造成了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