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本章谈的是地雷复的复自道,在达到“我自然”之前,经历了王假有庙时期和用大牲吉时期,王假有庙时期是从事于道者,其中有德也有失,这是地雷复在同于道、同于德、同于失的情况,到了用大牲吉时期就是乐的心法的天下,能够将从事于道者、德者和失者全部提升到乐得之的境界,全部进入到了由豫中,就在天地否的自然中,如果不从地雷复的角度来看这一章,就犹如盲人摸象。

希言自然。

希言不是勿须多言,希言是天位的大的反行入口所形成的有言已经发展到了希,第十四章已经指出:“听之不闻,名曰希”,所以希言是在已经于来反之后消除了听却不进入到风山渐的闻中,因为希的目的是不进入风泽中孚所形成的四时之见,也就是脱离孚乃利用禴,来反时所形成的两个自我意识已经成为爻和巾都已经完成了教学,将要学成归国了,就可以在无所往之后在其来复的力量中发展到冥豫成,冥豫成的时候就进入到天地否的自然中,所以希是“夫唯道,善贷且成”的结果,简单地说希代表着善复,在希已经进入到了天地否之后就没有了声音,就是不可得闻之音,声音是分的结果,有了声音就不是大音,所以大音希声,希言自然是天地否的境界。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

飘风是暴风,指的是巽为风的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在车循环中的山地剥,飘风不终朝指的是巽为风的暴风不会“终朝采绿”;骤雨是艮为山中的疾雨,骤雨不终日指的是艮为山发展到了山地剥也不会“终日乾乾”,无论是巽为风的暴风或是艮为山的疾雨都不会一直持续,不至于造成李白笔下的“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都是天地否的自然的功劳,地雷复发展到了天地否就意味着已经冥豫成了,已经得一了,就是真人了,而进入到天雷无妄时就是圣人了,所以天地否代表着孚乃利用禴的结束,不再有巽为风,也不再有山地剥,也不会对人位有过度的涉入。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天地指的是天地否,天地否尚且不会长久,况是益,况中的两点冰指的是震为雷,进入到人位的震中时就会“或益之十朋之龟”,兄被加上十朋之龟就成为克,就“弗克违”,人指的是风雷益,风雷益也不会长久,因为风雷益中具有两种心法,有孚惠心的时候在风雷益中,有孚惠我德的时候在天山遁-天地否中,圣人不能久居风雷益中,可是“有国之母,可以长久”,在母的自我加持之下,震为雷又会充满力量,所以可以长久。

圣人安于自然,而不会以王用享于帝为常态,当我已经完全地蜕变成为圣人时我就不再执着,而崇尚自然,不会一直以王自居,当然,有事的时候仍然有为。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事是或从王事,或从王事是王的心法,王用的是大道,大道是在来反时将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大道是将天位的大与人位的大所结合而成的大用在获匪其丑上,地雷复在这个时候是从事于道者,因为在来反之后完成了四时之见,所以也同于道;

德者指的是致力于“有孚惠我德”的时候,就在山火贲的贲其须时进入到雷泽归妹的归妹以须,完成了时归,而有四时之见,这种情况下就是休征:包括了时雨若、时旸若、时燠若、时寒若、时风若,在念用庶征的时候能够完成时归,就可以分别带来肃、乂、晰、谋和圣的效果,所以地雷复在这个时候成为完成四时之见的德者,所以同于德。

失者是“有孚失是”者,也就是进入到车循环的“有孚惠心”者,就进入到了咎征,在恒雨若的时候造成了狂,在恒旸若的时候造成了僭,在恒燠若的时候造成了豫,在恒寒若的时候造成了急,在恒风若的时候造成了蒙,这个时候地雷复发展成为离为火而成为失者,所以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在雷山小过中所运用的心法是乐的心法,乐是将用行师与白结合在一起,进入到天雷无妄的木中,由于或承其羞之后完成了时归,三星在天了,而得以保全白的力量,《周易·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说明了乐是雷地豫的功德,由豫时三星在天就有了白,虽然由豫时处于朴的状态,但是经过了育阳,就成为了天下神器,而且“有国之母,可以长久”,乐的关键在于其来复,崇德是因为其来复是雷火丰之祖,雷火丰是直中直,直的力量中的最直者,在无所往的时候雷火丰的力量用磬,而有了“过其祖”,地雷复的力量一直发展到上帝的高度,成为了太上,这要归功于“过其祖”,在“遇其妣”的时候将示和且推送到天位,而进入到天地否以配祖考,乐的心法是通往天雷无妄的心法,乐可以等同于或承其羞。

乐的心法允许“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三条路径都可以完成同人,或承其羞保全了天位的大和震为雷,所以完全符合天道,地雷复在成为天道时也可以让同于道者完成大有得,所以道亦乐得之;地雷复在同于德者时,可以在山火贲时转入雷泽归妹,而或承其羞是在雷泽归妹的力量,雷泽归妹兼具雷火丰和地雷复的力量,可以完成大有得,所以德亦乐得之;地雷复同于失者时,处于雷泽归妹的“归妹愆期”中,愆是在水中行的时候进入到车循环中,“迟归有时”则进入到直的力量中而完成大有得,所以失亦乐得之,乐的心法的成功关键在于雷水解-火雷噬盍。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在第十七章也出现过,这是车循环所造成的结果,在这里是与乐的心法作一个比较,信是在人位的震中的主人有言,也就是在人位的震中唯用震为雷,唯用震为雷有很多的障碍,泽水困可以造成有言不信,泽天夬可以造成闻言不信,两者都是因为山地剥而造成了不足,而造成了往不胜为咎,有不信焉是进入到有疾的心法中却无法做到有喜,也就是无法进入泽雷随-水雷屯中,也是因为山地剥造成了国用不足,这是主人有言时才会出现的状况,乐得之的时候就不至于再有这样的情形,这个时候已经是圣人的不言之教,已经脱离了有言的阶段。

相形之下,乐的心法远比喜的心法更有助于唯用震为雷,因为没有山地剥,不但可以保全天位的大和震为雷,并且获得育阳的机会,因而完全符合“天乃道,道乃久”,在乐的心法之下告公用圭具有了顶天功德,告公用圭既是天,也是道,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就是天道,天位的兑代表天,告公用圭代表道,在孚乃利用禴中天不等于道,因为在孚乃利用禴中告公用圭被用作“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的力量,这个时候天只是“从事于道者”,而在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则是“同于道”,天在善复时同于道,“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告公用圭在善复时完成了大有得,同时也将天一起归藏到天位,道乃久是因为这样的天道已经“有国之母”,所以”可以长久”,母的力量表现在地雷复,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就是地雷复符合天道的表现,在直的力量中直上直下,这个时候地雷复就是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