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地雷复完成了善复而可以为天地母是地雷复的最高境界,结合了直和方而成为大,无论在天位还是在人位都是独大,地雷复发展到了天位的艮中,就摆脱了泽风大过的世界,而结束了一切有为法,随心所欲不逾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先天地生的是地雷复,地雷复发展到了雷火丰,再发展成为离为火的双向加持,在火风鼎和车循环之后完成了练气还神,才有有了物,混沌是元气未分,混成则是五气朝元,而有了元神,冥豫成的时候天下混而为一而得一,这个时候就完成了炼神还虚。

进入到了直的力量时才有了生,所以生代表了时归,经过了泽山咸中的育阳而得一,就完成了炼神还虚,才有了天地否的天地,所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寂兮是系辞中的“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寂是真人与天为一在天地否中抱朴守一的境界,道本冲寂,没有名言;寥兮是寥廓空虚而无天,寥是山雷颐的境界;

改是士持着带有子的丨,也就是持节,用于击打、医治,藉以将陷于凵中的震为雷和车循环敲打到天位,一击打就取女,见金夫,而陷入车循环,独立而不改是

行独复发展到了远复时完成了善复,车循环已经归藏于天,就不再进入到车循环;殆是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所造成的危殆,周行而不殆指的是完成了善复就改变了告公用圭的体质,告公用圭就如太阳东升西落般地运行而没有山地剥所造成的危殆;

可以为天地母是无所往时母生发出地雷复,坤为地的力量表现在地雷复上,而完成善复,进入到天地否,所以地雷复可以说是天地否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地雷复发展到了远复时完成了善复,而进入到天地否时就结束了炼神还虚,天位为之完整,老子将这样的境界命名为大,字道,大是因为结合了直和方的力量,而成为大,为什么还取了一个别名?因为此刻坎中子和车循环都已经归藏于天,完全符合天的意义,人位上已经唯用震为雷,不再有母政的障碍,所以有国之母,可以长久,这就是“天乃道,道乃久”,这个时候的道是天道,而开启了炼虚合道的新阶段。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大是直和方的结合,逝是行的意思,行是士的远行,士在远行的时候折的力量自然也一起回归,大曰逝指的是用于折其右肱的告公用圭就被运送到天位中,人位上就没有了方;

远指的是地雷复的远复,善复时地雷复一直发展到了天位的艮中,冥豫成时就完成了远复,就结束了逝的过程,逝的过程与谷密不可分,谷进入到了天位的艮中,就完成了天山遁-天地否,而逝的过程必须仰赖地雷复的远复来完成,“不远复,无祗诲”,远复才能完成天山遁,真人才能变换身份,以圣人的身份进入到天雷无妄中教诲众生。

远曰反中的反是返的意思,已经不是来反的反,远复之后人位上的成员都返回天位而进入到天地否,就完成了归藏,再来的时候就在唯用震为雷中,远曰反的时候就是圣人进入到天雷无妄中。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地雷复完成了远复之后,因为已经完成了远复所以道的范畴已经包括了整个天位,

天位的力量达到了顶点,直和方的力量都归藏到了天位,告公用圭已经完成了转型,成为符合天道的告公用圭,所以道大。

天是天位的兑所代表的力量,而不是泛指整个天位,天经过了泽山咸的育阳,天位的震中的震为雷已经成为天下神器,而且“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持续地提供光明的力量,所以天大。

地指的是人位的艮,由于天山遁的功德,人位的艮已经没有了障碍,知临时只有甘临,没有车循环,所以地大。

人指的是人位的震,得一时是真人,进入到了天雷无妄的人位的震中时是圣人,风雷益的王用享于帝时天下神器进入到了人位的震中,所以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域中有土,有或,或是国,所以域中指的是輹循环,在輹循环的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这个时候就是利见大人的时候,利见大人在乾为天、天水讼、泽地萃、巽为风、水山蹇等五卦中出现了七次,五者都是为利见大人作准备的力量,要到了人亦大的时候才是利见大人,这个时候已经在炼虚合道中,所以在第七层次之前都还没有利见大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是心法,如果将法视为效法学习,人取法于大地,默默地承载万物、滋养万物,就不是以易合老,人指的是人位的震,地指的是人位的艮,两者最大的关系是来反,谈不到效法,那么第一句话就不成立了,事实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法的修行四阶段:人法地是炼精化气,地法天是练气化神,天法道是炼神还虚,道法自然是炼虚合道,四阶段正是内丹丹道的四个阶段,人法地在火风鼎中,地法天在车循环中,天法道在时归-得一中,到了道法自然时已经在入不二门的輹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