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恒指天雷无妄的天下,此时已经完成了善复,成为得一者,所以可以从全观的角度反思得之不易的成就过程,从车循环中是看不到美和恶,美同善,美和善都是藉着或承其羞而保全了羊,美发生在甘临时,天位的羊在知临的力量中进入到人位的艮中,至临所形成的人位的大也一起进入到人位的艮中,已经处于艮为山中,艮为山是“固其结”之地,一方面要“谨其守”地守住“无所往”所形成的固,另外一方面还要完成三星的结合,不但避免了山地剥,而且可以成就三星在天,所以或从王事成为美事,而能够达到美的境界是恶的结果,恶是在车循环中反复地经历山地剥所形成十朋之龟,十朋之龟已经膨胀成为亚,心的品质也会产生变异,反背了,所以泽山咸中的育阳也具有恢复心的品质的意义。

善是在天位的大在反行入口时没有发展到山地剥,而是藉着或承其羞取代了获匪其丑,而保全了天位的大和震为雷的力量,可是,告公用圭成为善之前,也必须经历车循环,必须发展到了无,才能反归于娣,所以也不免于不善的过程,但是不善毕竟不同于恶,因为不善是有目的地完成时归的准备,恶则是没有前景的车循环。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有无相生是从“折其右肱”到无所往的过程,在孚乃利用禴中告公用圭被用于山地剥,造成了有厶,而在车循环反复来反时,就造成了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的现象,当谷出现的时候就无所往了,十朋之龟和日都进入到口中,实际上是告公用圭的力量都进入到艮中,就造成了固,这个时候就必须通过生门完成善复了;

难是风水涣时在直的力量中产生了丹和生的反行入口,而造成了难的局面,易是日月,有了日月才有阴阳,就进入到了天地阴阳大化中,要消除难的局面就必须借助天地阴阳大化的易来完成时归,“阳动而行,阴止而藏”时完成冥豫成,所以难易相成;长是先张之弧所形成的火风鼎,短是后说之弧所形成的车循环,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成为形,“强弱,形也。”强是车循环的刚克,弱是水风井-火风鼎的柔克,短的利害,短可以造成威用六极之首的“凶短折”,长短相形是孚乃利用禴的内容;

高是风火家人的“家人嗃嗃”的力量,继而可以发展到“高尚其事不事王侯”的高度,也就是天位的艮中,下是巽为风的巽在床下,巽在床下的时候可以造成剥床以辨而丧其资斧,而人位的艮在被水盈满的时候才能进入到高中,“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高下相盈是时归的内容;

音是雷山小过的飞鸟遗之音,音本来是意,意是在亿无丧的时候进入到唯用震为雷中,但是在亿丧贝的时候因为山地剥而失去了心,只剩下飞鸟遗之音,声是山水蒙,在“取女,见金夫,无攸利”的车循环中,音声相和是和兑中的震为雷被用在来反时,就进入到雷山小过中,士在水山蹇的来反之后退到风山渐中,就在利御寇的力量中,而开始了“观我生进退”,可以或承其羞了,就具备了完成善复的条件;

善复最难处理的就是随的问题,随指的是童仆随从,如果不拯其随,就无法完成善复,所以我心不快,执其随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到泽山咸的育阳中,所以随是完成善复最关键的一步,示从人位的坎中进入到人位的艮中时坎中子也前后相随地进入到火山旅,就具备了完成三星在天的基本要件,坎中子的前后相随说明了已经超越了我执;

恒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所形成的力量运行,恒是月恒,丹就会不断地被用在来反,恒从雷凤恒的浚恒开始,发展到了风雷益时才立心勿恒,为什么风雷益在或益之十朋之龟的时候立心勿恒?因为就会陷入“取女,见金夫,无攸利”的车循环,“或击之”就是不断地持殳敲打而取女,就失去了唯用震为雷的力量和机会,恒代表着车循环已经发展到了咎征的程度,恒在车循环时提供了善复的机缘,必须完成冥豫成,才能唯用震为雷。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旅于处的时候在火风鼎中,虽然“得其资斧”,却依然“我心不快”,意味着没有解决随的问题,在解决了随的问题之后就可以进入到輹循环中,因为在天位的坎的行有尚中,就可以在艮为山中完成了自我加持之后就自动回归本位,就回到天地否的无为中抱朴守一,少私寡欲,这个时候已经不在孚乃利用禴的有言中,不以有言的方式拆分反行入口,从一发展到时,而只行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自然就完成中行和遁走,不需要大费周章,就完成了归藏,教是上所施和下所效也,不言之教可以让繁複的归藏过程一气呵成;

万物作而弗始的作指的是利用为大作,作是完成了教之后的事情,万物完成了归藏之后,两个自我意识都已经被遁走,可以直接地王用享于帝,不需要再经过车循环的始治过程,意味着已经没有山地剥了;

生而弗有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的效果,由于两个臣子都已经遁走,告公用圭只是拂过人位的艮中,就自动回天,所以不需要再经历折其右肱的过程,而可以直接进入到履道坦坦中;

为而弗恃是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的另外一个特性,因为已经火风鼎,就没有人位的坎中的寺了,自然不能恃,功是天位的坎的功行,一拂而过,不会居于人位的坎中;

功成而弗居是天位的坎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而建立了大功,并且在泽山咸的育阳之后完成了冥豫成,而得一了,这个时候才是功成的时候,弗居指的是不在水泽节-水雷屯的人位的坎中居,这个时候王的居所已经迁到了泽山咸中。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指的是时归之后王已经不居住在人位的坎中,正因为人位的坎中已经没有了王的居所,所以人位的坎才能够免于成为车循环的轮轴,去指的是车循环,由于人位的坎中没有任何的成员,所以无法形成车循环。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是圣人的成就,也是告公用圭的升华,王完成了安己之后就从利己的心法跨越到有厉的心法中,告公用圭就具备了自动顶天的功德,天位的坎抱持着不可涉大川的原则,不进入到泽风大过中,只在火山旅-艮为山中行走,自然就维护了圣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