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所以老子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地在心法的层次指点不言之教,从大小、多少、难易提升到冥豫成的高度,在大小、多少、难易发展到了无有的程度时,以“无有入无间”,所以这个时候就必须知道无为之有益,无为是为了无难,善复之后就可以进入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炼虚合道中,盗夸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在天地否中抱朴守一,就直接落入习坎中,违背了不可涉大川的诺言,不仅造成了寡信的结果,而且造成了多易必多难的局面,始终在四时之见中,第五层次开悟之前打破了习坎,才能称为开悟者,如果认识不到习坎,就很难在第六层次完成冥豫成,所以老子在回天之门的门楣上留下了“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的警语,留给第五层次的回小向大者,要想成其大就不能违背不可涉大川的诺言。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反映了炼虚合道时的两极性,时而在天地否的抱朴守一中,时而在天雷无妄的唯用震为雷中;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只在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中变化,因为没有山地剥,就没有折其右肱,自然自始至终都不会进入到有中;
甘临时进入到艮为山中,这个时候在为中,完成了顶天功德之后就在天地否中,这个时候就在无为中,过程中已经完成了天山遁;
有事指的是或从王事,因为已经没有了山地剥,所以这个时候的事只是完成了天山遁,就进入到了天地否的无事中;
有味是“商兑,未宁”时造成了“不宁方来”,就引起了至临,至临的力量被用于来反,而造成了山地剥,这个时候的味已经没有了至临,取而代之的是咸临,咸临带着泽山咸的育阳的效果而来,只会带来天下神器的力量,而不会进入到车循环。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大小指的是地天泰的小往大来和天地否的大往小来,大指的是告公用圭所形成的田相值,小则指的是车循环中,水山蹇是专门谈往来的一卦,小往大来时就在往蹇来反中,告公用圭就会被用于山地剥,小来时车循环被归藏到天位的艮中,大往时大在雷地豫的朋盍簪中,告公用圭已经具有了顶天功德;
多少是斥泽之军中以多问于寡,多指的是丹被用在无将大车的车循环中,少指的是水天需的需于沙和雷泽归妹中的眇能视,需于沙是人位的艮中的石在车循环中化为尘泥,具备了通过回天之门的条件,就可以从山火贲转入雷泽归妹以完成时归,多少谈的是交的力量与直的力量中的转换,以及转换的意义,只有从交的力量中回归到直的力量中才能完成大小多少的归正;
怨是丹、卪和心三者的辗转反侧,和兑中的丹在直的力量中反行成为来反的斧钺必然因为用力而产生嗔恚,卪是坎中子,持卪的却是士,士持殳敲打时不是为了击,就是为了医,志意就会十分坚强,心在嗔恚和志意的影响之下就会倒反天罡,所以造成了山地剥,报怨以德指的是完成反行的丹在直的力量中反归于娣,也就是归藏于天,第六十三章必须与第七十九章一起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报怨以德,“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在来反时和兑中的震为雷本来只是丹,发展到了告公用圭时就成为大怨,完成了山地剥之后还是意难平,必然会有余怨,因为已经无法发展到天位的艮的高度,怎么能够进入到善复?这个时候就必须仰赖父母的力量,也就是坤为地和地雷复的力量,两者是直的力量的父母,只有在直的力量中才能通过回天之门而完成善复,所以必须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难是在直的力量中用拯马壮之后进入到风水涣的车循环中,丹的反行入口成为来反的斧钺时所造成的难难是第五层次难胜地以来就不断升起的现象,易是日月,有了日月才有阴阳,就进入到了天地阴阳大化中,丹的反行与德的力量产生了冲突时就必须藉着具有天地阴阳大化性质的车循环完成从有到无的化解过程,才能通过谷神不死玄牝门,第六层次婴儿姹女相会的因缘就成熟了,就可以在其来复的力量中进入泽山咸中育阳;细是山泽损的田相值被用于用行师,造成了需于沙的结果,石就在用于山地剥中化为细小的沙泥尘土,细微时才能“微与之期”,而完成时归,帝乙归妹以祉元吉之后便将告公用圭从山地剥的功能转变为顶天功德,完成了告公用圭的转变,才能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天下,细微是通过回天之门的条件,所以“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是利用具有天地阴阳大化性质的车循环化解难胜地的难,没有了难,才能进入到天地否的胜中,善复必须以车循环的结果作为基础,无所往了,才有其来复,所以必须经历炼神还虚时的善复为妖的过程,才能进入到炼虚合道时的正复为奇中;
天下大事是完成道大,而完成了善复才有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域中四大,为什么“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微是车循环的产物,细微只是善复的起点,目的只是为了方便通过回天之门,所以“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
细是小和丹的成果,也就是肖的产物,要完成道大就必须避免天位的大和震为雷的力量被剥除,才能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天下,所以必须不肖,“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唯有归藏了小和丹,没有了小和丹就没有了车循环,没有了车循环就没有了山地剥,才有道大,所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圣人终不为大指的是不“为大于其细”,“为大于其细”是车循环的结果,车循环是王的用兵,为大时就“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而“为大”是奇者的任务,与圣人无关,有了杀就只能发展到有疾的高度,而无法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圣人境界,所以圣人终不为大;
成其大指的是冥豫成时完成了善复,而有了域中四大,能够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圣人境界就说明没有了“代大匠斫”,正因为没有了杀,才能够发展到天位的艮的高度而得一,才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轻诺是车循环的表现,轻是车巠,分别代表车循环和火风鼎,诺是言若,若的时候天位的大的反行力量就进入到了火风鼎中,寡是在直的力量中进入到交的力量中在来反时藉着多完成了分,寡是多所造成的结果,这件事情发生在车循环中,而王不乘奇车,所以在车循环中的王只能称为寡人,而反复地经历了车循环中的山地剥之后造成了国力不足,信是有言发展到了人位的震中成为主人,国力不足就没有剩余的力量进入到人位的震中成为有言有信的主人,所以孙子对运用多的兴师者所作的评价是:“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多多益善是当多的力量被用在善复时,所以越多越好,易是日月,多易指的是具有天地阴阳大化性质的车循环,在多易的车循环中丹不断地反行入口成为来反的力量,所以形成了难,丹出现之后难就既多且难,所以必须转入雷水解-火雷噬盍来解除难关,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多易则多难,圣人是解除多灾多难的局面的人,所有的圣人都因为清楚地认识到车循环之弊,而且不只是限于反对车循环,更积极地将车循环提升到天位,束之高阁,所以成为圣人,小乘的问题在于不以排除车循环为宗旨,所以终不能成其大,而且每况愈下,第五层次时水火劫煞已到眼前,匪寇的效果会因为丹的加入而越来越强,就会早已,大乘精神珍贵在脱人民于水火,置人民于西方极乐世界中云层躲劫。
圣人在九地上逢难而上,由于丹是绝对的力量,告公用圭也是最高的力量,两者合而为一,形成了无差别、无敌手的向下力量,是以圣人犹难之,只因为懂得用严,严收族故宗庙,将人位的坎中的成员的归藏于天,而能够将三星在户转化成为三星在天,才能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圣人境界,此举只有圣人能够做到,因为只有圣人能够无我,没有大魄力,无法做到,圣人无我,故终无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