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敢为。
====================
第六十三章谈的是第五层次的回小向大,天下难事必作于天地阴阳大化的易,天下大事必作于泽水困的细,这个过程“圣人犹难之”,当完成了善复,进入到了天地否的胜中时就“终无难矣。”本章从至临所形成的火水未济的车循环开始谈起,火水未济在天水讼-山泽损中循环,具有圣人之姿,推背图对火水未济的评价非常高,将火水未济定位为圣人的境界:“中国而今有圣人,虽非豪杰也周成。四夷重译称天子,否极泰来九国春。”因为在“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时就可以进入到天地否,从火水未济进入善复之途就是第七十九章中的“圣人执左契”,因为不将山泽损中的告公用圭所形成的贝用于責于人,也就是将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用作来反,所以可以直接进入到善复中,“以辅万物之自然而敢为”时就进入到了天泽履-雷泽归妹的輹循环中,就可以进入到酒神境界,第五层次因为刚刚开悟,欢天喜地,很容易就可以进入到酒神境界。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安危是将的任务,知兵之将是生民之司命者,将是三,有三存在的时候处于火水未济的车循环中,无论是安节或是渝安贞都是在三主持的车循环中,说明了火水未济的车循环的安定性,因为有三主持着“农用八政”,政务清明,在火水未济的车循环中可以做到“以火佐攻者明”,也就是可以发展到王明并受其福的境界,因为其中有地火明夷,可以在中行之后在风泽中孚中达到箕子之明夷,因为农用八政中有宾的心法,可以完成利用宾于王的归正,所以在火水未济的车循环中可以“意虑定则心遂安,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矣。”所以其安易持;
龟曰兆,未兆是还没有形成十朋之龟的时候,也就是还没有经历山地剥,正当“我独泊兮,其未兆”时,我独泊兮是在艮为山中,还没有发展成为山地剥的时候,这个时候很容易就可以不谋而合,“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谋是在艮为山的时候在没有发展到山地剥所造成的“约纳户牖”之前就请和,已经属于神策的范畴,而且已经在静中,而可以在艮为山中“固其结”,完成三星的结合,而进入到由豫中,再进入到泽山咸-天火同人,而完成君臣之会。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脆指的是甘临时进入到无攸利的车循环,而发展到了“于臲卼”的程度,泮的本义是学宫,学的时候已经完成了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所以所以很容易就可以进入到坤为地的母政中,泮也是天子诸侯举行宴会的宫殿,在其来复的力量中进入到泽山咸时就进入到了王的居会之所中;
微是火山旅中的微尘,意味着火山旅已经反复进入到了车循环中的山地剥,而成为庄子所谓的散木,丹就成为勿用之牛,而不在可用之数,就具备了通过谷神不死玄牝门的要件,这个时候就可以樵采了,樵采时进入到了散地,“吾将一其志”,志心不乱,决心不进入到乱中,就可以“计谋成则功不可间”,而一路发展到冥豫成的高度。
这里的四个易就指出正处于日月所形成的天地阴阳大化中,同时也说明了冥豫成不是难事,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此时此刻正处于“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之际,所以必须“一其志”,矢志不进入到泽水困的乱中,大功告成之后告公用圭具有了顶天功德,就不会再出现“折其右肱”,就可以“功成而不有。”折其右肱是因为有私,折其右肱之后才没有了私,肱就成为有,有为就不免有私,只有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能够“为之于未有”,绝对不会进入到山地剥中,始终保持未有,所以老子反复强调去彼取此;
治是风山渐时厶的反行入口,有私就会进入到水山蹇,就会进入到车循环的乱中,
治之于未乱就必须将车循环归藏于天,就可以永远不及于乱,风山渐有月台之称,只要没有私心,很容易就可以一步登天,就可以得月和得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之木是从火山旅生长到天地否的木,合指的是火山旅,人位的震的木进入到人位的艮中与天位的震的木相合,以完成三星在天,抱是完成了包羞之后进入到天地否中,毫末指的是雷泽归妹,合抱之木需要雷泽归妹的姹女的力量,姹女中的毛能够完成高,也就是完成遁尾,所以称为末;
九层之台是告公用圭完成了山地剥之后从水山蹇退到风山渐的月台,台是私心的反行入口,厶指的是私心,私心造成了山地剥,完成了私心之后就在风泽中孚-风火家人的力量中完成四时之见,风山渐的妇孕不育说明了还在胎中,所以风山渐有月台之称,累土是圭,指的是告公用圭,累通纍,困于葛藟是告公用圭被用在山地剥所致,造成了于臲卼,风山渐的夫征不复是因为山地剥后震为雷陷在凵中,就“跻于九陵”,造成了“马匹亡”,虽然丧马了,却不需要追逐,当士在“其来复”的力量中完成了“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时从九回复成为七,而完成了车循环的归藏和大有得,就“七日得”了,就可以进入到唯用震为雷中。
千里为重,重代表山泽损,行是天位的坎的行有尚,千里之行是天位的坎从山泽损中回到天位的坎,千里之行是从车循环发展到冥豫成,足是日踩着廿足前进,做着巽在床下的事情,在山地剥时造成了丧其资斧,千里之行从车循环发展到冥豫成时就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有终,所以谓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有为者藉着用拯马壮进入到车循环,贝中的震为雷被用在来反,乃至整个贝中的田相值都被用在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中,大就陷于凵中而勿用,所以告公用圭在有为者的手上就沦为“终以大败”的力量,败是贝中的人位的震被用在用拯马壮,以便进入到车循环,而不是将人位的震用在胜上,所以为者败之;
执者指的是“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者,而不是由豫时的“执大象,天下往”者,这是火地晋的“失得勿恤”的心法导致火水未济的“有孚失是”的心法发展到了山水蒙时所造成的损失,勿恤时没有了直心,意味着进入到了交的力量中的车循环,同时也没有了血,意味着经历了山地剥,于是结束了“三人行则损一人”,目的是进入到“一人行则得其友”的泽雷随-水雷屯中。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感于物而动就进入到了车循环,欲既是车循环的产物,也是车循环的动力,“圣人尝寂而尝感,故有欲而实归于无欲,所以能尽其性也。”尽其性是车循环发展到了谷的程度时完成了归藏,就又恢复了天之性,车循环被归藏于天时就进入到天地否的无为中,就没有了败,所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泽山咸中有“执其随”,可是发展到了殷见曰同的时候人位的艮中的两个目都被遁走到天位的艮中,所以到了天雷无妄的圣人境界时已经无执了,所以就不至于进入到山地剥中,所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民之从事指的是人的事业,到了第五层次已经到了事业有成的人生巅峰,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人生的负面,因为五十知天命正是“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的时节,积雷成丹的力量加入到了告公用圭中,如果王没有开悟,不明白善复之道,就常于几成而败之,名实际上是十朋之龟压在凵中,处于石的状态,不要说作出正确的判断,事实上根本没有意识活动,所以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是直心和真心,当雷火丰中的直心遇到了雷泽归妹中的真心时,如果王不能掌握“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那么有为心就会引发邪火,心就会乱,而再次经历第二层次的婴儿懵懂期,孚乃利用禴中因为一开始就打破了雷泽归妹的力量,没有积雷成丹的问题,因而相对清明,到了第五层次孚乃利用禴中的争的问题在丹的加入之下变得无法安定,所以老子提醒必须“慎终如始”,保持初心,即使无法做到无心无为,也不要太过于有为,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敢为。
欲不欲的差别在动不动,圣人也不能完全无欲,否则就丧失了所有的动能,就会一直停留在天地否中,天地就不交了,所以圣人必须欲不欲,天泽履中“履虎尾,不咥人。”是因为已经从“归妹愆期”时的水中行进入到了“迟归有时”的时归中,此时已经从利己发展到了有厉,所以可以利用上雷泽归妹的姹女的力量,而具备了遁尾的力量,与此同时还兼具了“履虎尾,咥人”的心法,意味着天泽履时还没有唯用震为雷,在第六层次的善复阶段还是可以退转,也就是还有可能出现车循环,一直要到第七层次的正复阶段才能完全地不退转,就再也没有车循环了;不贵难得之货是不以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所形成的难和求小得,贵和遗都是孚乃利用禴的环节,不贵就已经说明了不具孚乃利用禴的精神,难得之货是丹,丹是完成了积雷过程的震为雷,丹的反行入口会造成来反,震为雷成为来反的斧钺,而导致山地剥,不贵难得之货就可以将震为雷发展成为朴,育阳之后成为天下神器;
时序三女神是孚乃利用禴时的三位女神,其中没有冬,因为六见中的冬见曰遇并不属于孚乃利用禴的范畴,不期而会曰遇,说明了冬见不以时归为目的,却仍然进入到了泽山咸的居会中,这个时候正是天泽履中的“履虎尾,咥人”的境界,虽然有遁尾,已经冥豫成了,可是却退转了,所以冬见曰遇是四时之见中唯一经过了育阳,所以造成了天泽履中的酒神现象,天泽履是酒神狄俄尼索斯所代表的力量,带着酒会狂欢的欲望和源源不绝的力量,因为以布施欢乐与慈爱而成为极有感召力的神,身后总是跟随着一群扮成酒神狂女迈那得斯的女性,这个时候才是谈阴阳双修的时候,不过,属于退转性质。
学是学经书,所以无法免于山地剥,两个自我意识已经成为两个×,合而成爻,两只羽手提走了爻,底下的房屋代表庐,意味着小人剥庐了,不学的时候已经进入到了天地否,已经没有山地剥了,而且已经完成了天山遁,山地剥之后就无所往了,就需要地雷复将聚集在人位的艮中的众人都推送到天位的震中,其来复具有“复众人之所过”的功德,告公用圭所形成的众允,造成了泽风大过的有它,地雷复完成了善复,解除了泽风大过中的孚乃利用禴,所以谓之“复众人之所过”,万物进入到天地否的自然中,车循环也完成了时归,就完成了“以辅万物之自然”,天地否是不敢为天下先的结果,再反行时就再度进入到敢为天下先中,可是已经是履道坦坦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