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

本章的关键字是左右,左右指的是《易·泰》:“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左右发生在“观我生进退”时节,即将进入天地否,也就是完成善复的时节,此时正是孙子兵法中的用间时节,用间是非常关键的时候,决定了有道或不道,所以非圣智不能用间,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三十一章是进一步地说明“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的根源在用兵,兵是人位的离将震为雷向上推送,成为来反的釜斤,如果震为雷完成了三星在天就成为天下神器,而用于来反时就成为不祥之器,成为山地剥的利器,而无法发展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高度,完成了火山旅-山地剥之后,不祥之器变成了物,物是勿用之牛,陷在凵中,久暴师之后就产生了十朋之龟,因为久经车循环而膨胀的十朋之龟与震为雷在一起就成为恶,震为雷就由不祥之器升级成为恶,有道者是士,士不愿意旅于处,“见恶人”时就必须回到天位的坎中完成见,才可以进入到人位的震中成为仁者,所以论语里仁篇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火风鼎所造成的恶食和车循环所造成的恶衣是道的一环,目的是是进入到人位的震中成为仁者,所以论语里仁篇的结论是「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好人是在火风鼎之后就成为仁者,恶人是在车循环之后成为仁者,成为仁者才能避免不道早已。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君子是地雷复在孚乃利用禴中的身份,君子在离为火的双向加持中夬夬独行,居是居于人位的坎中,在人位的坎中时就会用拯马壮,就会师左次,进入到车循环中,师左次的时候就进入到了交的力量中,就在车循环中,而无法直接通过回天之门,所以车循环被视为左道旁门,却是君子的主力,所以君子居则贵左;

兵字的上部是斤,指的是震为雷在来反时成为釜斤,所以用兵者指的是在直的力量中反行入口的来反者,雷火丰是直中直的力量,也是最基础的力量,雷火丰发展到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的时候,告公用圭的力量被用在“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就造成了“折其右肱”,所以用兵者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兵者出现在车循环中,震为雷成为来反的斧钺,可以造成山地剥,以至于无法完成冥豫成,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山地剥造成了丧羊于易,只能发展到有疾的高度,也就无法达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高度,所以兵者乃不祥之器;

“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在火山旅中的遇和在艮为山中的雨都是在进行加持,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在水风井-火风鼎中的尊贵身份,兵者并不是君子之器,只有在“有愠”的时候不得已而用之,因为没有完成我执的突破,还有坎中子,所以才会不得已,不得已的时候就无法冥豫成,愠是恚,指的是告公用圭,告公用圭时才会用兵,不得已而用之的时候必须以恬淡为上,淡是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恬是咸其辅颊舌,恬淡是以完成时归、育阳和得一为目的,恬淡意味着不敢为天下先,淡泊名利了,没有那么强的利己心才能有利于善复。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胜是天地否,美是甘,天位的羊和人位的都一起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指的是甘临,已经完成了天地否之后就不再于甘临时进入到无攸利的车循环中,如果发生了以之为美的事情,就属于“美人之贻”的范畴,美人之贻是“贻我彤管”,彤是丹被用在车循环,归妹以须又回到了贲其须,管是在山地剥之后只能发展到泽雷随的官有渝的境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属于乐杀人,胜的时候已经在天地否中,而天地否时已经得一了,具备了真人的身份,如果以真人的身份来反,重新进入到孚乃利用禴中,那么就是乐杀人,因为胜兵是霸王之兵,霸王之兵的反行可以造成灾害,所以这个时候必须有“岂弟君子,民之父母。”的认识,不可以再接受美人之贻。

什么是乐杀人?乐指的是系辞中的君子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乐是直的力量中的内容,喜则是交的力量中的内容,乐是雷地豫时“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乐的本质是为了完成冥豫成,所以必须发展到无所往的程度,两个意识完成了经书的教学,经历了泽水困的乱而成为爻,才能学成归国,乐本身是崇德的力量,在乐中反行就会造成杀人,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被用作来反,也就是用在杀上,杀是雷火丰的必然结果,“不丰不杀”,当雷火丰发展成为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时就会产生“丰其沛,日中见沬;折其右肱,吉。”的结果,天位的离和人位的离产生了冲突,造成了折其右肱,《中庸》所谓的“亲亲之杀”指的是雷泽归妹中的归妹愆期时在车循环中的山地剥,也是雷火丰的效果使然,必然要发展到无所往的程度,雷泽归妹中的雷火丰才会完全消陨,消陨的目的是避免地火明夷的登,“先登于天,后入于地”就回在车循环中打转,取而代之的是地雷复,“战隆无登”才能完成时归,婴儿姹女才能完成亲事,才有天雷无妄的“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乐杀人者是在直的力量中的反行者,白被用在来反,造成了山地剥,于是就只能发展到有疾的高度,无法进入到天雷无妄中,所以不可能在天雷无妄的天下中得志,得志指的是山火贲的“‘白贲无咎’,上得志也。”第六层次时的白贲已经发展成为有垢真如,必须完成善复而得一了才能证得,心经中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是对真如的描述,得志就是证得真如,必须完成善复才能证得,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初成正觉的第一句话即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不能证得的关键在于习坎,习坎自动会将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挹注到天位的震中而重新入于穴,不断地“朴散则为器”,所以开悟的关键在打破习坎,到了第六层次就可以看到打破习坎的好处,不会莫名其妙地成为乐杀人者,在王假有庙时期和用大牲吉时期,太上都在下知有之中,也就是上得志中,当太上在亲而誉之的时候就进入到了泽雷随-水雷屯中,就失去了上得志的机会,尤其是到了第五层次难胜地开始就在畏之中而成为乐杀人者,以至于无法得志于天雷无妄的天下,就到了完成善复以恢复如来智慧德相的时候了。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吉事是师左次完成了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师左次的时候师出以律,按照规律完成出自穴,并完成了四时之见,善复时则完成了否臧凶,否是天地否,臧是归藏于天位的艮,在归藏前必须完成臣子化,目在无所往的时候成为臣,才能完成遁,士和口都遁走到天位才有了吉事,所以吉事尚左;

凶事指的是“迷复,凶,有灾眚”,就会造成“折其右肱”,实际上是车循环中人位的震中的震为雷被用在来反,造成了山地剥,所以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偏将军指的是三,三能够完成“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翩翩是在车循环中完成了贵,两只羽手拿走了人就只剩下了扁,不富以其邻是没有离为火的双向加持所形成的富,人位的震被用在车循环,人位的艮中的一和口都被山地剥剥除,只剩下子和士在子克家,所以不富了,这个时候没有危险性,所以可以邑人不诫,到了“朴散则为器”的时候因为已经是白了,所以往厉必戒,不富和不戒的目的是为了进入到泽雷随的有孚在道以明,偏将军在师左次时进入到车循环,三主控着车循环,所以偏将军居左,偏将军只能完成四时之见,并且只能进入到泽雷随-水雷屯,过程中有十朋之龟,所以偏将军印上是龟;

上将军是能够完成或承其羞和视生处高的士,本来凶事尚右,上将军却可以扭转告公用圭,将获匪其丑转变成为或承其羞,彻底地改变了告公用圭的性质,偏将军的任务虽繁,却只会每况愈下,上将军才是善复的成就者,士在人位上带着大人虎变的性质,所以上将军印上是虎,士能够完成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进入到泽山咸的居所,并且可以进入到天位的艮的“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中,所以上将军居右。

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言指的是有言,有言会造成丧羊于易,所以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指的是“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震为雷在直的力量中反行时带着用拯马壮和积雷成丹的力量,已经成为霸王之兵,霸王之兵进入到车循环之后可以造成山地剥,人位的艮中的众人为之一空,所以杀人之众,杀人的震为雷和两个自我意识都一起陷在凵中,这个时候就在哀中,哀是泽地萃的衣包裹住了两个自我意识,意味着完成了中行,所以进入到风泽中孚的非心中,这个时候就结束了“或歌或泣”的中行,以悲哀泣之因为已经经历了山地剥,所以只能发展到四时之见,所以还在孚乃利用禴中。

战胜则是已经完成了善复,在天地否中,人位的艮中的成员都已经被遁走,东北丧朋在无所往中,西南得朋则在由豫中,坤为地是母,表现在地雷复中,战胜时是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完全颠覆了孚乃利用禴,废弃了死刑制度,所以恒不死了,丧字底下是个亾,指的是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了,桑还在雷泽归妹的力量中,而丧的时候已经完成了鸟焚其巢,已经冥豫成了,士伸展出了嘉顿之手,发挥隔离的功德,而战胜时会造成丧牛于易,牛已经成为朴,没有了牛,所以以丧礼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