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一章谈的是惟十有三祀,本章则指出惟十有三祀的成因,以及升华的方法,鬼谷子在《权篇》提出:“参调而应,利道而动。”的心法,参调而应是在参禅时完成三星在天,而能“同声相应”,利道而动是以完成善复为目的而进入车循环,最重要的就是“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已经到了惟十有三祀的勿用程度时就不再或从王事,这个时候就必须利道了。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五是天位的大以舟的身份的反行入口,色是用行师之后的色身,邑人的口成为目,震为雷陷于凵中,发展到这一步就得臣无家了,所以目代表臣子,“目不能决黑白之色则谓之盲”,意味着艮为山在薰心时发展到了山地剥,盲是山地剥之后的惟十有三祀的状态,水风井发展到了恒寒若时就造成了五色令人目盲,已经处于无法进入到泽山咸中育阳的绝地;

音是飞鸟遗之音,意是有孚惠心,意的目的是进入到人位的震中,飞鸟所以之音时人位的震中的心被用在来反而陷于凵中,意味着已经完成了三人行则损一人,进入到了山泽损,山泽损的人位的震进入到了已事遄往中,就开始了车循环,在车循环中的山地剥之后就耳聋了,龙是天位的大,天位的大陷在凵中是耳,水风井-火风鼎发展到了亏的时候就在耳中,天位的大在取女时恢复天龙的身份,可是随即又在见金夫的力量中进入到车循环中,这个时候就是聋,已经在天水讼-山泽损的车循环中;

五味是天位的大以商兑未宁的身份反行入口,形成了来兑,来兑时造成了两个自我意识都变得混沌而成为×,大提着两个经历了山地剥的×就是爽,康誥是火地晋的康侯用锡马蕃庶所形成的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所以康誥中两度出现了爽,原因就是因为“未宁”,未宁的“罪無在大,亦無在多”,只是因为“顯聞於天”,所以才用到了五味的力量,水地比中的“邑人不诫”的原因就在于已经爽了,所以我其不怨。

狂是恒雨若的结果,也就是火风鼎中的方雨亏悔的雨,雨是山风蛊-艮为山的告公用圭,因为经历了山风蛊,再加上多次进入山地剥,就会带来狂的效果,“明夷于南狩”的时候王带着犬狩猎,犬是山泽损中的天位的大和人位的大所形成的力量,也就是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南狩时就是在驰骋畋猎中,“往遇雨则吉”是因为已经完成了善复,天位上才有吉。

难得之货指的是和兑中的震为雷用作来反,造成了难和得,不过,这个时候是求小得,所以圣人“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如此人位的震就不会被盗,用在以贝化民上,雷山小过时来反的力量在人位的艮中所形成的难令人行妨,也就是造成了人位的震中的人和天位的坎的行的妨碍,虽然用行师的力量已经发展成为前后相从的力量,但是仍然足以造成戕害,所以必须弗过防之,如果珍惜难得之货,那么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会造成“求不得苦”,虽然背景力量是火天大有-山天大畜的自我加持,力量已经用到了极点,却无法大有得。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所以圣人选择了不同于王的做法,圣人为腹,不为目,为腹是壮于大舆之輹,也就是采用舆说輹的輹循环模式,在无所往的时候藉着其来复将反行的丹推送到雷地豫的由豫中,也就是藉着或承其羞的心法保全了天位的大和震为雷的力量,而不让震为雷的力量陷于凵中,就不会造成王臣蹇蹇,而同时出现了两个目,所以为腹主要就是针对和兑中的震为雷,不让震为雷成为山地剥的元凶。

孙子兵法在兵势篇中也谈到了五色、五声和五味,并且赋予了变的意义,提出了五色之变、五色之变和五味之变,也就是将告公用圭的势从用奇的高度发展到了用正的高度,目的是避免目盲、耳聋、口爽、发狂、行妨。

道德经分别在本章和第三十八章及第七十二章中强调“故去彼取此”的重要性,

“故去彼取此”指的是放弃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而选择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才能处其实而进入到微妙中,微是微尘,而通过了谷神不死玄牝门,才能育阳和得一,进而进入天雷无妄的妙中,故去彼取此是为了“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无狎其所居是不令犬和甲造成涣王居,破坏了王在泽山咸中的居所,无厌其所生的厌当损讲,有损的时候是自生的情况,自生始终在四时之见之后进入到泽地萃中,始终山地山地剥的影响,无厌其所生指的是没有山地剥所造成的损,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可以在无损的情况之下形成天下顺服,并且能够进入到泽山咸中育阳,更可以进入到天山遁时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