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
第四十三章时就已经进入到了圣人的不言之教,本章谈的是不言之教的意义,在大盈、大直、大巧、大辨所形成的清静中。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成是从山泽损中的人位的大被用于道冲而发展到冥豫成的时候,人位的艮在孚乃利用禴中产生了缺口,缺是用缶的结果,君子夬夬独行的背后是用缶,用缶是金刚杵在凵中,也就是十朋之龟在凵中,说明经历了山地剥,用缶之后就约纳户牖了,人位的艮被隐匿起来,人位上仿佛开了窗户,冥豫成的时候也会造成人位的艮的隐匿,但是天山遁所造成的缺口不同水风井发展成为坎为水时所造成的“瓮敝漏”,弊同敝,损坏的意思,因为没有山地剥,所以不会因为山地剥而破损,这是不言之教的好处。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进退盈缩是观我生进退时的内容,盈中的夃是买物多得的意思,也就是在丹在车循环中成为多造成了山地剥时所形成的物,造成了求小得,这就是“多言数穷”,穷是入于穴的时候造成了匪躬,意味着经历了山地剥,有言时多次经历了山地剥必然造成穷的结果,所以“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十朋之龟造成了盈满时就“再三渎”了,身心就动弹不得,善复的意义是冥豫成时将十朋之龟推送到天位的艮中,才能没有遮蔽,才不至于道穷,第五层次难胜地丹在直的力量中反行入口,而有了多,就会造成水山蹇的“多言数穷”,这个时候就不如在人位的坎中的守中,守中时又三在主持农用八政,而在多言数穷时就道穷了,所以必须藉着善复打破道穷的现象,而“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是来反时完成告公用圭的转型,在观我生进退时将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转变成为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大道就成为天道,这个时候就可以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直指的是直的力量,大直则指的是含藏了大道的雷泽归妹,雷泽归妹在归妹愆期的时候在水中行中,也就是在交的力量中,完成了用六之后才完成迟归有时,迟归有时的时候就进入到直中直的雷火丰中,所以雷泽归妹是兼具直和六的真,在归妹愆期的时候是在假中,在迟归有时的时候则是在真中,所以第五层次是辨认真假的时候,在归妹愆期迟归有时的阶段处于交的力量中,雷火丰屈藏不出,无所往的时候雷火丰的力量已经耗尽,不过,另有新的地雷复完成外比之,外比之时由豫像是田中的禾苗冒土而出,在天位中崛起,所以屈假借为崛,高起、突出的意思。
大巧若拙,大巧指的是或承其羞,并没有真正地形成亏,所以得以保全天位的大和震为雷,天位的坎是七,反行时成为八,不发展到九,意味着没有进入到山地剥,就完成了稽疑,不言之教省去了言说,所以以为不智而拙之,事实上拙是外比之的时候,拙是屈,“使物否屈,不为用也”,拙是完成外比之而进入到天地否,大巧若拙是经由或承其羞而进入到天地否。
辩是巧言,指的是有言进入到了泽水困的困于金车,就会发展到山地剥的剥床以辨,所以“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山地剥完成了获匪其丑,就造成了丧羊于易,就无法完成善复,所以不是善者,善者必须是大辩若讷,大辩是在车循环的来反时完成山地剥,有言发展到了这一步就完成了内比之,已经有了万物,就可以完成外比之,才能完成善复,内比之也是善复的一环,这个时候就是《庄子格物论》中的“大辩不言”,从孚乃利用禴的有言说进入到了圣人的不言之教中。
静胜躁,寒胜热。
静是完成归根复命的力量,也就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属于不言之教的内容,燥是完成去就的力量,也就是孚乃利用禴中将人位的震中的木用于革言三就,就进入到了泽地萃的车循环,静可以在雷水解-火雷噬盍中进入到天雷无妄的胜中,燥则因为消耗过度,以至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所以静胜躁;
寒指的是时寒若,也就是水风井已经发展到了寒泉食的高度,就产生了谋的效果,“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谋是藉着或承其羞而完成三星在天,属于善复的内容,前提是完成了时归,就可以进入到天地否的胜中;热指的是时旸若,时旸若指的是雷火丰的力量完成了折其右肱,也就是完成了乂,就只能在四时之见中,而无法完成善复,所以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清是天得一以清,也就是完成了善复之后进入到天地否时的天清中,至临的力量被用于来反时因为经历了山地剥,只能发展到有疾的高度,无法完成善复,就无法得一,就会陷入泽地萃的车循环中,所以“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静则是完成归根复命,也就是完成善复的力量,清净是在天地否中抱朴守一,所以清静与无为具有等同的意义,清静无为时就不会在甘临时进入到代表车循环的欲中,始终在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中,所以“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进而可以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圣人境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