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

老子两度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贵的观念,天下贵是天雷无妄的境界,必须脱离孚乃利用禴,达到玄同的高度,也就是完成善复,“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时才能进入到天雷无妄的天下中,所以必须远离孚乃利用禴中的亲疏、利害和贵贱,所以知者不言,不进入到孚乃利用禴的有言中,进入到孚乃利用禴时就必须完成善复进入到天地否的不知中,言者不知是从练气还神进入到炼神还虚。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者是知临者,知临时进入到甘临中,也就是告公用圭的力量集中在人位的艮中时就不再进入到无攸利的车循环,具有顶天功德的告公用圭就可以自动完成了归藏,就不进入到孚乃利用禴的有言说中,知者不言意味着进入到了圣人的不言之教,不言之教中没有车循环,没有山地剥;

言者是孚乃利用禴中的有言说者,有言说者在至临时进入到车循环中,而造成了“既忧之”,“既忧”之是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所造成的结果,不知是火地晋的“晋如摧如”时的至临,至临是“失得勿恤”的心法的产物,而不是“知临,大君之宜”的结果,可以造成告公用圭用于山地剥的结果,以至于只能发展到有疾的高度,就无法进入到圣人的不言之教。

塞其兑,闭其门

一旦既忧之,那么就会造成塞其兑和闭其门,塞其兑是山泽损中的人位的兑被用于山地剥,造成了“其行塞”,也就是造成了“再三渎”,以至于士无法完成“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而无法发展到天雷无妄,只能陷于车循环中,与此同时还会闭其门,也就是关闭了回天之门,以至于无法完成善复,所以车循环被视为左道旁门。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解决之道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挫其锐是在水山蹇的来反时摧折火泽睽所形成的金和兑,此时金和兑都集中在人位的艮中,造成了金玉满堂的效果,这个时候必须藉着“内比之”而“挫我于内”,再藉着“外比之”而“穷我于外”,而完成或承其羞,才能够藉着地雷复推送到天位,内比之和外比之是告公用圭的转型,主要的对象是我执,“与过者言,依于锐”,过指的是泽风大过,挫其锐的目的在于脱离泽风大过,也就是孚乃利用禴,我的财货太多就无法摆脱我执,就难以不成为过者,所以必须藉着“内比之”和“外比之”取代了孚乃利用禴中的“入于穴”和“出自穴”;

解其纷则是藉着雷水解来解除用行师和贫,贫是威用六极之一,贫是藉着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来完成分,“与贫者言,依于利”,脱贫必须解决坎中子的问题,所以必须要靠雷水解,雷水解在田获三狐时,没有了火水未济,说明了坎中子已经进入到了人位的艮中,开始了观我生进退,所以雷水解具有君子维有解的心法,即完成时归而解除了维用伐邑,也就是解除了孚乃利用禴,就没有了车循环和山地剥,而解而拇则开启了坤为地的母政,才有其来复,得一时进入到了天雷无妄的圣人境界,就没有了纷争;

光指的是水天需的光亨,光是火人,水中行的背景力量是离为火,和其光是水山蹇时藉着和兑中的震为雷用作来反,在来反时完成告公用圭的转型,合其光的意义是结束了离为火的双向加持,而进入到唯用震为雷中。

尘是鹿尘,所以涉及到火山旅,发展到了微尘的时候就“几不如舍”,指的是在风泽中孚的月几望不如泽山咸的会舍,这是因为火山旅具有双向性,既可以在车循环中进入到山地剥而造成需于泥,也可以在发展到了谷的程度时,这个时候石已经化为泥尘,进入到了婴儿状态,就具备了婴儿姹女相会的条件,同其尘就可以一起进入到泽山咸在育阳,而完成时见曰会,继而在得一时完成天山遁,就完成了殷见曰同;

从有言说的孚乃利用禴发展到圣人的不言之教的过程被老子定义为“玄同”,“玄同”是“玄德”的真人之道的结果,已经“与物反矣”,完成了告公用圭的转型,“然后乃至大顺。”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玄同时已经完成了善复,已经完成了度权量能而进入到了胜中,而亲疏、利害和贵贱都属于度权量能的范畴,度权量能的目的是为了用之于天雷无妄的天下,此时已经大功告成,已经完成了大有得,而没有了孚乃利用禴中的亲疏、利害和贵贱,所以就“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没有了“求以得”的问题,“求以得”指的是中行之后的“求小得”,意味着没有了孚乃利用禴

“相益则亲,相损则疏”,所以亲疏也涉及到损益,亲疏损益都属于天地阴阳大化,都是孚乃利用禴中的事情,不可得而亲和不可得而疏意味着没有了孚乃利用禴中的损益,而没有了亲疏;

疏是分,“有疏,则为强国制也。”强国制时人位的艮就被分了,天网恢恢也会有疏,但是疏而不失,不会失去或系之牛,因为已经完成了反归于娣,即将成为天下神器了,所以不可得而疏;

利是求的意思,有所求是利己心,利己就会将人位的震用在用拯马壮,而进入到车循环,大有得时坎中子已经一起反归于娣,人位上已经没有了坎中子,也没有了车循环,所以不可得而利;

害是来反时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所造成的兵害,“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来反时完成告公用圭的转型,就可以在大有得之后完成天山遁,就只有胜没有害了;

贵是藉着用于山地剥的告公用圭完成折其右肱,贱则是藉着山火贲完成“贲于丘园束帛戋戋”,也就是士在山地剥之后以束帛般地戒卫方式将两个自我意识押送到天位的艮中,完成过涉灭顶,所以贵贱也是车循环的内容,而大有得的时候车循环完成了时归,没有了车循环,加上已经完成了天山遁,就没有了车循环中的贵贱了,大有得之后就成为天雷无妄中的天下贵。

故为天下贵。

天下贵指的是第六十二章中的“坐进此道”的了悟万物之奥的得道者,得道者不在乎“求以得”的境界,因为没有我执而脱离了孚乃利用禴,并且完成善复,而得以进入天雷无妄的天下,不仅没有罪要免,而且成为天下的贵人。